Re: [轉錄] 大學用書應該中文化

看板Education作者 ( empty)時間18年前 (2006/08/29 18:52), 編輯推噓3(301)
留言4則, 2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8/32 (看更多)
※ 引述《newbrain (都是奶茶惹的禍)》之銘言: : 會要中文本的原因是在於 : 讓學生自已唸的時候消化更快 所以你可以私邸下去買 去借 去印 中譯本(當然如果沒有是另一回事) 因為這個理由教授就該用中譯本當課本嗎? I don't think so : 我沒說要讓老師上課再教英文 : 即使老師上課你有聽過 : 回家還是要花不少時間消化 : 而我說的建議就是讓學生在自已消化的時候 可以加速 : 中譯 + 教授某些英文語法字詞(以我上一篇為準) 應該是反過來 教授用中文講解(所以我不贊成用英文教學 即使這正是我們學校正推行的) 但課本是原文....英聽跟英閱哪樣比較難?我相信絕大部分的人會相信英聽較難 畢竟妳第一時間沒聽懂 那就來不及了 而書呢 你總是可以去查字典 問人 : 以此為核心 打造一本可以較易讀通專業以及兼顧增進看原文書能力的基礎書籍 我真的覺得你想的太容易了 : 正如張爸說的 : 政府如果不能像一個有機體 : 隨時調整滿足人民(學生)的需要 : 那麼這其中的確出現了大問題 : 而我們又要這樣的冗政府幹什麼 ? 這樣的論述讓我懷疑你住在烏托邦? 現實中政府不可能使命必達 尤其沒有完善的政策 如果要討論是不是該有這個政策 很合理 但是 政府是不是能做到你要的程度? 別開玩笑 我們連用中文教授基礎高中理化都沒辦法讓一堆大眾懂了 (不然怎麼會有一堆人總是被網路謠言或是電視購物騙?) 不要提一般大眾可能高中東西都忘光光 就連我都有同學問過: 液化鈦手環是不是真的有用? 兩個月亮的謠言是不是真的? 我們連用中文教學的部分都不見得做的好了 你希望政府可以做到什麼程度? : : 你提的這種狀況 等於一個科目中還要同時教英文....可能嗎? : : 不要說老師願不願意這樣 有沒有這樣的書?至少我是沒看過 : : (當然專有名詞附原文的是很多) 有哪本專業科目的作者願意同時教英文的? : : 想法歸想法 也要看實不實際 大學裡面一門科目一星期才幾堂課? : : 教授除了教專業科目還要分心教英文? : : 念大學如果用高中的心態來念 本來就不會太好 : : 不可能像高中一樣 什麼都別人準備的好好的 : : 市面上的書 就只有原文書 或是 中譯本 頂多附原文在專有名詞後面 : : 有沒有那種"過渡"的書? : 高中那些東西 不是我在說啦 都不算太難 : 平時稍微有接觸 再來大考前拼一拼一兩個月就起來了 : 但是大學的東西根本不一樣 很多科目的深度都一下子增加很多 : 而且這時候還必需要學生硬著頭皮一邊嗑原文 一邊懂專業 已經算蠻over的了 我講的事態度 是唸書的態度 跟難易無關 : 套一句張爸的話 如果美國的大學生讀起來有一點累的話 : 那我們的大學生恐怕已經累得跟狗一樣了 你講的是美國什麼樣的學校? 如果你指的是世界排名前100大 對不起 說出這種話只代表你沒有常識 即使是跟我們學校或清交比都一樣....張爸的話聽聽就好 : 何況我們這個年代的人不像現在小孩子從小就學英文 : 並且學校裡那些授業的老師都嘛是文法單字為主 根本培養不了什麼語感 : 我想如果政府好好的推行 我不信辦不起來 : 做這些事情來改善高等教育 : 提升的東西 一定比現在什麼鳥教改好很多 : 因為你幫助的是已經淘選過菁英 : 協助他們對這個國家社會的幫助 我想不言而喻 : : 其實老實講 有原文課本和中譯本互相對照 就不錯了 其實就很容易懂 : : 中譯本很容易就可以買的到 你說為什麼教授不用中譯本當課本? : : 這樣的話有誰會去買原文書? 大家都輕鬆的讀中譯本然後就有依賴性 : : 以後遇到原文都看不懂....而且原文書讀不讀得懂跟聰不聰明也沒太大關係 簡單說 重點是 對理工科來說 你遲早都得閱讀原文 尤其是你"認為"你是大學生的話 當然可以不用一進大學就用原文書嚇人 那請問這個轉換要在什麼時候進行? 這是最終的問題 原文書或許揠苗助長 但我還沒看過有更適當的政策 然後我勸你 不要把政府想的太萬能.....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2.7.59

08/29 21:42, , 1F
所以你認為政府放給它爛本來就是對的?
08/29 21:42, 1F

08/30 09:32, , 2F
我想他的意思是自己應該付出夠多的努力
08/30 09:32, 2F

08/30 09:34, , 3F
靠山山倒, 雖然國家的確應該要做些什麼
08/30 09:34, 3F

08/30 09:34, , 4F
但是不能否認的 自己多花時間念遲早要適應
08/30 09:34, 4F
文章代碼(AID): #14z1o5BM (Education)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4z1o5BM (Edu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