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 真實成本?

看板Ecophilia作者 (Mares)時間18年前 (2006/05/12 20:59), 編輯推噓0(002)
留言2則, 1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21 (看更多)
我想從這句話開始: " 物價並沒有反應出商品的真實成本 " 聽過這句話的人或許不少 但是我們似乎都沒有認真地去思考這句話的意義 從一個日常生活可見的例子來看 吃一碗牛肉麵80塊錢 成本假設30塊好了 牛肉25塊錢 麵和作料合計5塊錢 這些價格是自由市場決定的價格 單位利潤則是一層一層往下掉 所以追本朔源到養牛人家 麥田農民 和辛香料種植者 可能根本賺不到什麼錢 但是成本平均下來也相當低 但是一塊牛肉 一斤麵粉 一撮香料 實際上成本真的這麼低嗎? 有沒有考慮到養牛所開闢出來的農場 要砍掉多少原始林? 砍掉原始林 農場物種簡單化 對原本的自然社群造成了多少的傷害? 原始自然社群的消失 對各物種族群的維持有什麼樣的影響? 對農場草地的人工施肥 對鄰近河川的優氧化有多少貢獻? 優氧化後的死魚死蝦 和暴增的藻類 對底泥生態系造成多少的傷害? 大量肉牛消化道排出的甲烷 對全球溫室效應的貢獻有多少? 因為溫室效應造成的劇烈氣候 又對全球造成多少傷害? 這些只是我膚淺地亂舉一些例子 實際上的情況絕對遠複雜的多 但是重要的是 他們全部都是沒有估算進去的成本 一碗牛肉麵 絕對沒有這麼便宜 同樣的 一雙Nike的球鞋 一份聯合晚報 一球Haggen Daz的冰淇淋 或只是路邊的珍珠奶茶 也絕對沒有我們今天看到的這麼便宜 因為他們的外部成本都沒有被估算進去 那講這麼多到底有什麼重要的呢? 其實我只是想問 今天這麼多的環保問題 追本朔源其實似乎都出在我們的交易機制上面 商品的成本太便宜了 因為我們根本不管來源 不管他們有多少的生態足跡 真實成本有多少 價格全都只是最簡單的從 "我用多少錢可以買到" 出發 再來就是從 "我能夠得到多少利潤" 衡量起 不會 也不可能再回頭往前看了 在這樣的經濟體制之下 自由競爭 利潤最大 就是標竿 再多的Toyota 再多的Xerox 再多的Microsoft 說我們每年出資多少錢在開發低污染汽車 有多少比例的商品採用再生紙 還是提供多少資金給聯合國進行生物多樣性的研究 立意值得讚賞 但實質上的幫助 跟他們造成的破壞比起來根本微乎其微 我不是念商的 所知也甚少 可以說到無知的地步 =P 但是我真的很想知道到底有什麼解決的辦法? 其實早在20世紀初期 就有人提出政府應該對這些大企業強制課重稅的想法 先不論外部成本相當難估算的問題 若是能對一個企業 依他所造成的外部成本 照比例課重稅 為了降低成本 擴大利潤 這些企業勢必要找出辦法降低這些外部成本 以達到利潤最大 他們自然就會被強迫朝environmental friendly的方向前進 那這是不是就在現有的經濟體制下 以自由市場逼迫企業演化? 但是到現在為止都沒有 也沒辦法執行 他的原因又在哪裡呢? 再來是物價的問題 假如物價忠實地反應他的成本 例如我們今天吃一碗牛肉麵要300塊 喝一瓶礦泉水要80塊 人們是不是就會開始非常謹慎地選擇性消費? 我們直覺的反應一定是 喔天啊 這樣大概很多人都要去自殺了吧 但是為什麼我們會覺得苦呢? 覺得苦是不是因為我們早已習慣揮霍? 揮霍地這麼理所當然? 所以根本沒有察覺到自己實際上的確是在揮霍? 先到這邊就好 我希望能聽聽眾板友的意見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2.68.192

05/13 09:16, , 1F
小錯誤:應更正為優"養"化 :)
05/13 09:16, 1F

05/13 09:20, , 2F
反映出的成本應賅都沒包含共有財消耗的部份吧?
05/13 09:20, 2F
文章代碼(AID): #14P8R6XW (Ecophilia)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4P8R6XW (Ecophil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