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關於社會福利

看板Economics作者 (阿強)時間14年前 (2009/12/17 16:14), 編輯推噓4(407)
留言11則, 5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4 (看更多)
最近被一些想法困擾 學了經濟學 它告訴我們 社會福利函數包含消費者剩餘 生產者剩餘 如果有涉外 還包括廠商的超額利潤與關稅收入 當然 最近很多人討論的污染或研發外溢也可以視作社會福利的一部分 生產者剩餘是有形的 真的有收到錢或利益 但是消費者剩餘卻是無形主觀的東西 加上書上告訴我們 鄰國菲律賓人雖然人均GDP只有台灣的四分之一 但是自覺幸福的比例卻是亞洲國家屬一屬二 我舉例說明 如果有一樣產品 售價是30元 原本消費者心目中價值100元 意味這購買這項產品的消費者 可以獲得70元的消費者剩餘 但是有一天 某一個媒體有意無意"唱衰"這項產品 說購買這項產品不是那麼值得 結果讓消費者心目中的價值降到50元 表面上 消費者的購買意願不變 還是願意消費 但是消費者剩餘卻憑空減少了50元 GDP並沒有減少 但是社會福利水準卻下降了 這種情況 到底要怎樣解釋? 反之 透過集體催眠 或許北韓的社會福利沒有想像中的低 會不會社會福利在消費者這一塊的解釋是有缺陷的? 還是說 純經濟數據確實無法應付社會福利的真實面向? 我期望能有些討論與交流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20.137.62.67

12/17 17:08, , 1F
菲律賓的教育水準一值以來都比台灣高
12/17 17:08, 1F

12/17 17:10, , 2F
有人會以為菲律賓外勞都是低知識水準
12/17 17:10, 2F

12/17 20:33, , 3F
為什麼我覺得沒有衝突....集體催眠等於美化國民消費的貢獻
12/17 20:33, 3F

12/17 20:35, , 4F
讓人民的願付價格提升 社會福利也就上升 跟你說的似乎一致
12/17 20:35, 4F

12/17 21:44, , 5F
所謂自覺的幸福 是不同人對不同事的評價 是要怎麼比?
12/17 21:44, 5F

12/17 21:46, , 6F
所謂的福利並不是一個絕對數值 而是相對的比較
12/17 21:46, 6F

12/17 22:46, , 7F
我想你必須要理解你說的社會福利其實是"經濟福利"!
12/17 22:46, 7F

12/17 22:48, , 8F
況且那消費者剩餘本來就是主觀的東西啊!
12/17 22:48, 8F

12/18 06:49, , 9F
用核磁共振技術掃描大腦,看負責"快樂"區塊的活躍度
12/18 06:49, 9F

12/18 06:59, , 10F
已經有人用來解釋為何在瑞士核廢料傾倒案裡,加入經濟
12/18 06:59, 10F

12/18 07:02, , 11F
誘因時,居民接受度卻比起先純以整體公益來宣傳低很多
12/18 07:02, 11F
文章代碼(AID): #1BAUXhOC (Economics)
文章代碼(AID): #1BAUXhOC (Econom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