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請益] 為什麼都喜歡搞擴大內需這套?

看板Economics作者 (Causality)時間16年前 (2008/05/27 00:02), 編輯推噓4(407)
留言11則, 6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3/13 (看更多)
這裡有幾個"邪惡不純淨" 且不經過實質驗證的想法 給大家做個參考 XD 1. 政府擴大支出一定要有財源 財源有可能有以下 a.) 提高稅負 但是提高稅負會傷害消費 所以或許不是個好方法 但是不提高稅負赤字可能會增加 而人民可以"預期"未來的稅負會提高 所以人民會自主提高儲蓄以因應未來增加稅負而產生的消費縮減 所以 還是會傷害消費 ooops :P b.) 印鈔票 但是印鈔票可能會帶來通貨膨脹 (可能還真是個保守好用的字) 而未來利率可能為了要因應這個通貨膨脹得走升 而進一步傷害私部門投資 印鈔票或許也會讓你的pay check好看一點 但是別開心 你的實值購買力還是一樣的 ooops :P 上面會排擠到的部分大概是一般認知的排擠效應 如果我沒有錯的話 (不過最近大腦受到很多化學物質的影響 所以可能是錯的XD) ※ 引述《Gines (雪梨的冬天沒有雪)》之銘言: GDP growth 這事件小事啦 但是我不太記得我們的GDP成長年年超過五就是 2002 4.64 2003 3.50 2004 6.15 2005 4.16 2006 4.89 2007 5.70 > 但實際上I 和C 都是維持不變或是下降的 well, C再在 2006 有1.76%的成長 2007年有2.61%的成長 I 分別是 0.62% 2.39% 是不是顯著異於0我是不知道 但是我知道應該不是下降的 by the way, G沒有甚麼變化到是真的~ 況且 C和I加起來佔整體GDP的比率可是相當大~ (恕刪) 你講到一個很有趣的問題 就是老百姓為什麼沒有體會到經濟成長的成果 我周遭觀察到的結論是 經濟成長的成果是轉移到了特定產業去了 強者我同學的朋友(好像很牽拖 科科) 大學畢業不考研究所 去了外資券商工作 第一年掛分紅就已經上百萬 現在又跳槽應該可以上看更高 所以工作薪水的差異會越來越大 這是勞工之間的差異性的問題 不是經濟成長能不能被大家體會到的問題 -- 上面這個例子告訴我們 投資在甚麼東西上面可以創造這樣的薪資差異? 教育! 只有教育增加實質所得 因為教育真正的提升了勞力產出的價值 多蓋條高速公路到花蓮去不會讓花蓮孩子更有競爭力 不是嗎?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2.106.239.198

05/25 23:24,
剛剛翻主計處資料 I跟C也都在成長啊..
05/25 23:24
感謝e大提點 上面是用主計處資料亂算一通的~:P

05/25 23:29,
我想問這裡的GDP是名目嗎? money illusion?
05/25 23:29
LoIn大講得很好 如果應用上面的第二種方法來擴大建設 GDP是衝很高啦 但是通通都是幻像 然後鄉下沒有辦法取得這麼高薪工作的人就會很慘 強者我韓國朋友(怎麼我越來越像小雨XD)說 在大邱(較為鄉下的地方) 除非與大企業有關係的公司裡工作 不然高物價會壓得生活相當苦~ -- 不過我聽說有更高招的籌錢方式是跟國營企業有關的 這也是變相的厲害了~XD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59.112.134.83

05/27 00:06, , 1F
其實你提的觀點都很有趣,我推
05/27 00:06, 1F

05/27 08:04, , 2F
我有個疑問, 印太多鈔票會貶值, 假設印製廠工
05/27 08:04, 2F

05/27 08:07, , 3F
人多印一千萬IOU, 但私下藏匿消費, 這樣會影
05/27 08:07, 3F

05/27 08:08, , 4F
響到嗎?
05/27 08:08, 4F

05/27 08:40, , 5F
GDP成長率是實質成長率.請牢記這點.
05/27 08:40, 5F

05/27 10:35, , 6F
私下藏匿不影響 若是有消費就會影響
05/27 10:35, 6F

05/27 12:34, , 7F
未流通的話, 不會算到M1, 流通就會影響
05/27 12:34, 7F

05/27 21:19, , 8F
消費就會流通呀~
05/27 21:19, 8F

05/27 21:28, , 9F
再問一下,因為是偷印偷用,M1怎會紀錄它一筆呢
05/27 21:28, 9F

05/28 19:08, , 10F
樓上 偷印偷用是偽鈔的意思嗎? XD
05/28 19:08, 10F

05/29 22:36, , 11F
製作過程是真鈔啦 ^^a
05/29 22:36, 11F
文章代碼(AID): #18EjyRMx (Economics)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8EjyRMx (Econom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