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討論] 如果台灣沒被殖民?

看板DummyHistory作者 (innominate)時間7年前 (2016/11/04 15:05), 編輯推噓6(607)
留言13則, 9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3/5 (看更多)
很多推文已經偏離主旨甚多 就不一一回覆 但要討論工業化這件事 首先我們要先定義甚麼叫工業化 在發展經濟學裏面 工業化有數種定義 但基本觀點一致性的 是指工業化是一種經濟結構的變化過程 在這個過程中工業部門尤其是製造業的成長迅速 導致農業部門的產值和勞動力比重下降 而工業部門的產值比重上升成為優勢 在這個情況下一國的經濟就實現了工業化 在張培剛教授的定義中 工業化還包過了工業化的農業 他強調生產函數這件事 其中兩點 1.這種變化是從低級到高級是動態前進的 2.這種變化過程必須是有革命性的,例如從手工到機器生產 另外 工業化發展正常要經歷三個階段 1.初級消費財工業(食品加工,紡織,菸草等)為主高速發展 2.資本財工業(冶金,化學,機械等)開始發展,但初級消費財還是主流 3.資本財工業產值超越初級消費財工業 到1939年,台灣的工業產值超過農業 當時台灣的工業在以糖業為主導 可以看出台灣大抵上在1939年完成第一階段的工業化 而從1937年後,因為軍需產業興起 台灣工業的比重又開始產生變化 包括 煉鋁:日本鋁業 位於高雄港,用荷屬東印度群島礬石煉,產量每 年最高可達一萬二千公斤,相當於日本全國需要 量之半數 煉鋼:台灣電化 位於基隆,利用電爐煉矽鋼, 原料取自日本製鐵中心八幡工場 矽石取自大連 纖維:台灣維纖 蔗渣工業 用蔗渣為造紙及人造絲之原料 化學:台灣化學 硫酸錏工業 用新竹附近之天然瓦斯製造化學肥料 火柴:開洋磷礦 火柴工業 硫黃與火柴木為台灣自產 此時台灣的工業化進入第二階段 糖業依舊是台灣工業的本體 但資本財工業發展快速 到1942年時,資本財工業的比重已經到40% 當時的日本帝國在經濟上大抵是這樣分工的 日本:中心,產品最終加工地 滿州:重工,礦業 朝鮮:農業,化學 台灣:農業,輕工業 雖說台灣在重工業上並非重心(畢竟有滿州在) 但要說台灣在此時沒有工業化是不正確的 對比當時的中國 其工業化程度大概只有少數精華區以及滿州可以相提並論 另外 台灣的經濟主體到1970年代還是以輕工業為主(紡織,鞋類等) 接下輕工業棒子的是電子產業跟精密機械 雖說重工業在台灣的經濟發展上佔有一定地位 但不能就此說台灣當初非得要發展重工業不可 只要能夠保證台灣在取得重工業產品的來源(例如滿州) 在日治時期 台灣不見得一定要每個重工業都需要做才能發展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75.181.144.253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DummyHistory/M.1478243140.A.19C.html

11/04 15:09, , 1F

11/04 15:28, , 2F
「然後通通都被炸光光」 XD
11/04 15:28, 2F

11/04 16:15, , 3F
到1945年時這些東西基本上都被美軍炸光了
11/04 16:15, 3F

11/04 16:39, , 4F
化肥 鋼鐵 鋁材 都是重工,即使臺灣後來一直處在食品加工
11/04 16:39, 4F

11/04 16:39, , 5F
這些依然能夠對輕工業有幫助 ,沒有當然不會怎樣,就是拿
11/04 16:39, 5F

11/04 16:40, , 6F
好幾車香蕉換一車原料而已,連罐頭的材料都要進口
11/04 16:40, 6F

11/04 16:56, , 7F
11/04 16:56, 7F

11/04 17:11, , 8F
11/04 17:11, 8F

11/04 17:19, , 9F
作為一個省或者是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情況自然不同
11/04 17:19, 9F

11/05 02:57, , 10F
要不要加一下賽璐璐工業? 在塑膠工業發展以前是很重要的
11/05 02:57, 10F

11/06 01:30, , 11F
有些人總以為不用先經歷代工時期就可以進化到中型工業
11/06 01:30, 11F

11/06 01:34, , 12F
日治末期台灣的輕工業 代工業已經很發達 繼續發展下去
11/06 01:34, 12F

11/06 01:35, , 13F
就是開發新產業與轉型問題 但會出現什麼新產業無得推
11/06 01:35, 13F
文章代碼(AID): #1O73D46S (DummyHistory)
文章代碼(AID): #1O73D46S (DummyHist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