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討論] 為何中國不提高總書記權力?

看板DummyHistory作者 (calebjael)時間8年前 (2016/03/21 11:52), 8年前編輯推噓14(14029)
留言43則, 12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3/5 (看更多)
: 推 calebjael: 雖然看起來是在反串﹐不過你對中國的領導制度理解有誤 03/19 16:34 : → calebjael: 首先是對菁英的范圍定義﹐其次是對政治局的體制。 03/19 16:35 : : 這篇文章是我突發奇想隨意寫的,一些內容確實會讓很多人覺得在反串 : 尤其是關於指定接班制那邊,連我自己都覺得是反串… : : 可是小弟真的認為集體領導制是一個極度無效率的制度, : 尤其又搭配上共識決更是容易造成政治僵局 : : 按照小弟的理解,目前中國所使用的是民主集中制 : 犧牲西方式民主所倡導的公民政治參與、個人權利保障、分權制衡等精神 : 換取菁英專家決策、社會集體利益&較高的決策效率 : 相較之下,西方式民主則更加強調公民政治參與、個人權利保障、分權制衡 : 寧可犧牲部份菁英決策、社會集體利益、決策效率也在所不惜, : 與民主集中制所追求的目標相反。 : : 既然中國政治制度有這些特色, : 小弟實在難以理解為何共產黨會採用政治局集體領導制這種制度 : 這種制度效率極低,完全和共產黨追求的政治目標背道而馳 : 這不是很奇怪嗎? : 連美式總統制或西敏寺式內閣,政府首長(總統、總理)實質上都有一人決策權了 : 只要在選舉時能勝選,也沒有屆齡限制, : 而總理只要能持續取得國會多數支持,更是當到死沒問題 : 為何總書記反而沒有這些權力,也有退休年齡限制? : 總書記能任免政治局委員或廢除政治局、領導人不受退休年齡限制 : (我將指定繼承人制那邊刪掉了,雖然我覺得總書記能任免政治局委員,實質上就有這樣 : 的權力) : : 應該更能契合共產黨所追求的價值啊,為何中國不讓總書記擁有這樣的權力呢? 這是一篇跟歷史無關的文章了﹐不喜可直接end。以下正文 因為你對民主集中制的目標理解有錯﹐ 這導致你認為“民主集中制追求的目標是與歐美民主制相反的”。 事實上﹐現代社會中基本上是沒有人願意受別人獨裁統治的﹐ 所以習近平可以大權在握如同袁世凱﹐但如果想要真變成袁世凱﹐ 其他6個常委會跟馮國璋段祺瑞等一樣出於自身利益而反對的。 你覺得中國大陸的政治制度追求高的決策效率從而放棄了其他(分權制衡)﹐ 這其實是一種因認知而造成的誤解。 中共要的是穩定﹐才不是什麼高的決策效率。 問題在於哪呢﹖ 在於對事件的看法以及歸類不同。 舉個例子來說﹐對於香港來說﹐港鐵建設高鐵﹐就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這種非常重要的事情﹐當然需要有全社會足夠的討論分析監督論証﹐ 當然就會造成決策不可能快速。 但是對於中國大陸來說﹐建一條高鐵算個什麼事﹖ 鐵道部自己決策的高鐵都幾橫幾縱多到建不完了﹐ 最多就是提出一個不具體的尚未考慮細則的方案給總理簽字批準﹐ 更加不用提需要上升到更高一級去“政治協商”來決策。 需要中國大陸最高一級來政治協商的大事﹐是國防、外交、體制改革這些才是。 那麼﹐你會覺得中國大陸在這些事情上決策很迅速嗎﹖ 譬如說﹐中國大陸對台灣的關系﹖ 中共最高層那批領導者中﹐必然有想要武統台灣的﹐有想要和統的﹐有想要維持現狀的﹐ 有不管不理各掃門前雪的等等。 所以﹐會有人覺得習近平今晚腦袋一發熱﹐拍桌子明天就解放軍發射飛彈封鎖台灣嗎﹖ 在可預期的一長段時間內﹐如果台灣沒有李登輝兩國論時那樣挑逗到所有的中共最高層﹐ 那中共最高層在台灣問題上必然是繼續“商而不協、談而未定”﹐ 不可能有什麼快速決策的。 同樣﹐中美關系、中日關系﹐南海問題等等﹐都不可能有個快速的決策﹐ 因為中共最高層本身﹐就既有親美派親日派﹐也有反美派反日派。 所以﹐中國大陸並不總是追求“決策快速、獨斷專行”。 另一方面﹐我們可以看看美國英國日本等民主國家。 決策的快速與否﹐是看對“需要決策之事”的後果的重視程度。 越是後果影響重大﹐就越不可能快速決策﹐(譬如美台關系、美中關系)。 但如果是後果已經有了共識(譬如日本對中國的看法基本在日本上下已經是多數共識)﹐ 對造成的後果的承受度已經很高﹐那麼相關的決策也是會很快速的。 譬如說﹐日本在跟中國搶東南亞、印度的高鐵市場﹐在增加東海與中國的軍力對抗上﹐ 在拉攏增加東南亞的盟友上﹐難道會因為日本是民主國家﹐ 就公民參與、分權制衡、決策緩慢﹖ 所以﹐民主國家也不總是追求“決策要多方論証、多方參與、分權制衡”的。 可以看到﹐對於中國美國日本這些國家來說﹐國防、外交等國之大事﹐ 是會謹慎決策(所以未決策之前連中國都很緩慢)﹐ 而決策之後迅速且堅決執行(所以決策之後日本也執行快速有力)。 在這點上這些國家並無因為政治體制而造成差異。 造成差異的﹐其實是對於“什麼是足夠重要的大事”的認知不同﹐ 而這個不同﹐在現在的華人世界媒體中尤為明顯。 台灣實質上並不是一個正常國家(國防、外交等國之大事都受閹割限制)﹐ 而香港澳門更是作為城市﹐根本無法有自身的國防、外交的考量。 因此這三地對於謹慎決策的對象﹐對於全社會所共認的“大事”﹐ 通常更多集中在民生、民權問題上。(香港比台灣尤甚) 也就是說﹐這與中國大陸剛好是相反的﹐ 中國大陸是認為這些都是地方或者某個部門就可以自決的小事。 所以在這種比較之下﹐通由媒體的輿論宣傳﹐就會使人產生一種錯覺﹐ 覺得“在台灣(香港)建個高鐵都事情一堆拖延一堆﹐在中國大陸決策跟執行好快啊”。 而你的這種“中國大陸的制度追求的目標是與歐美制度相反的”就是這種想法的延伸。 事實上民主集中制也講究分權制衡﹐也有很多重要事情(國防、外交、體制改革...) 是決策緩慢、應變遲鈍、萬年烏龜不進不退的。 另外﹐中共的政治局制度﹐是以能獲得支持的票數來決定地位的。 政治局7個常委的權力大小﹐決定於他們能在政治局委員中(25人)獲得的票數。 政治局委員們的地位前後﹐決定於他們能在中委會(205人)獲得的票數。 總書記是得票率相對最高的人﹐但不是絕對最高的人。 這一點的話如果有興趣﹐可以參考下蘇聯赫魯曉夫如何對付莫洛托夫、馬林科夫﹐ 以及後來如何被別人拉下來。或者毛澤東如何在遵義會議上奪權﹐ 如何在七千人大會上失權的過程。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58.248.118.213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DummyHistory/M.1458532337.A.D79.html

03/21 16:20, , 1F
感謝回答,原來我對CCP的制度理解完全錯誤,難怪我會
03/21 16:20, 1F

03/21 16:20, , 2F
之前會覺得很奇怪
03/21 16:20, 2F

03/21 16:24, , 3F
03/21 16:24, 3F

03/21 18:24, , 4F
03/21 18:24, 4F

03/21 21:09, , 5F
03/21 21:09, 5F

03/21 21:42, , 6F
....保留意見,同一個"民主集中制"的概念,至少有幾種不同
03/21 21:42, 6F

03/21 21:43, , 7F
的指涉,而恐怕也沒有你想像的那麼"理性"
03/21 21:43, 7F

03/21 21:45, , 8F
而掣肘和制衡也並不完全是同一回事
03/21 21:45, 8F
這篇的主旨是在說﹐會覺得中共的制度就一定更有、更追求效率是種錯覺。

03/21 22:46, , 9F
03/21 22:46, 9F

03/22 03:12, , 10F
政治局常委的排名,應該是按照職務做排名吧?
03/22 03:12, 10F

03/22 03:13, , 11F
黨的總書記一定名列第一位,總理第二位,人大委員長第三
03/22 03:13, 11F

03/22 03:14, , 12F
政協主席第四...... 而得票的多寡事先應該都配票配好了
03/22 03:14, 12F

03/22 03:15, , 13F
只有在改革開放初期情形特殊,所以排名也是特殊安排
03/22 03:15, 13F

03/22 03:16, , 14F
例如十二大,胡耀邦第一,葉劍英第二,而鄧小平排第三
03/22 03:16, 14F

03/22 03:17, , 15F
但實際上鄧小平才是真正的權力核心
03/22 03:17, 15F
不﹐李鵬當總理的時候固然排第二﹐ 朱鎔基當總理的時候﹐李鵬是人大委員長依然排第二﹐朱鎔基總理排第三﹐ 溫家寶當總理的時候﹐吳邦國排第二﹐溫家寶排第三﹐ 現在李克強當總理﹐總理又回到第二﹐人大張德江排第三。 這些細節也體現出來一種權力架構的變動。 所以當李鵬、吳邦國當人大委員長的時候﹐人大的權力就提高﹐ 才開始有了最高法、最高檢要向人大做述職報告的事。 另外﹐1982年十二大的時候設立了一個特殊機構﹐中央顧問委員會﹐主任是鄧小平。 這是當時的太上皇組織。到1992年取消。所以這十年更體現權力的是這個中顧委。

03/22 03:22, , 16F
不是靠配票,而是議定,並不是一群人靠在一起比一次票多,
03/22 03:22, 16F

03/22 03:23, , 17F
而是一群人在互相比較誰在哪個位置好,然後政治角力出來。
03/22 03:23, 17F

03/22 03:23, , 18F
第一名可能不是偶像票選人氣第一,比較像選班長,可能是成
03/22 03:23, 18F

03/22 03:23, , 19F
績好的哪個,或是對每個人威脅較低哪個
03/22 03:23, 19F

03/22 03:28, , 20F
因此成為最高位不一定是強勢威壓各派,而是特殊事件必須坐
03/22 03:28, 20F

03/22 03:28, , 21F
下來談,或是拔樁插樁,見招拆招,沒有一人獨大的機會
03/22 03:28, 21F

03/22 06:49, , 22F
與軍方人脈在中共大頭間的制肘平衡還是有很大關係吧
03/22 06:49, 22F
軍方代表在政治局(不僅常委﹐包括所有委員)的人數﹐也能體現軍方力量的增減。 在江澤民時代後期到胡錦濤時代中期﹐軍方的人數減少﹐被稱為向文官政府轉變。 不過胡錦濤時代後期以來﹐軍方的勢力又有所回升。 ccp一直以來跟大陸時期的kmt以及外國易軍事政變的國家不同的一點﹐ 就是堅決“黨指揮槍”而拒絕“槍指揮黨”﹐所以軍方在江澤民時代之後﹐ 更多是被當做工具人﹐成為黨內派系的助力﹐而非自己能掣肘派系。 譬如說﹐習近平、薄熙來他們派系中都有軍方將領﹐但習、薄都不是軍方的代理人﹐ 他們爭奪的是黨權﹐而非直接爭奪軍權。

03/22 07:39, , 23F
03/22 07:39, 23F

03/23 08:32, , 24F
03/23 08:32, 24F
※ 編輯: calebjael (58.249.13.111), 03/23/2016 18:01:10

03/23 19:17, , 25F
我又想到一個問題,為何CCP軍方實力派會甘願當工具人?
03/23 19:17, 25F

03/23 19:19, , 26F
槍桿出政權,不是CCP的原則嗎?就算黨的文人領導會打壓
03/23 19:19, 26F

03/23 19:20, , 27F
軍方,可是軍頭們終身絨馬,在PLA的徒子徒孫一定不再
03/23 19:20, 27F

03/23 19:22, , 28F
少數,在黨裡卻被打壓無法成為真正的一把手,這些軍人
03/23 19:22, 28F

03/23 19:23, , 29F
無法入主中南海,難道就這樣認命了?
03/23 19:23, 29F

03/23 19:25, , 30F
連美國都有艾森豪這種軍人當一當轉行當政客的案例,軍
03/23 19:25, 30F

03/23 19:26, , 31F
隊尚未國家化的PRC,居然不會有軍人想問鼎中南海?這不
03/23 19:26, 31F

03/23 19:26, , 32F
是很奇怪嗎?
03/23 19:26, 32F

03/23 19:28, , 33F
CCP文人政府是如何控制PLA的軍頭?小弟十分好奇
03/23 19:28, 33F

03/23 19:32, , 34F
有軍系的躋身中央的,砲打金門的葉劍英就當過參議院議長
03/23 19:32, 34F

03/23 19:35, , 35F
軍系是一樣有權投票,但不會因為掌握的部隊多寡就比較多票
03/23 19:35, 35F

03/23 19:37, , 36F
軍方升官有軍隊的內部系統一樣循同樣機制升遷調動,也不會
03/23 19:37, 36F

03/23 19:37, , 37F
讓一個軍人掌握所有人的升遷,這就確保一個軍人不可能獨霸
03/23 19:37, 37F

03/23 19:39, , 38F
中央軍委會同樣也有文官系統的進入,就是避免軍系大團結時
03/23 19:39, 38F

03/23 19:40, , 39F
文官還有箝制的力量
03/23 19:40, 39F

03/23 19:52, , 40F
PRC是軍隊黨化 黨=國 所以=軍隊國家化
03/23 19:52, 40F

03/23 19:53, , 41F
不過如果要用台灣那套套阿共的話也是說得通啦
03/23 19:53, 41F

03/23 19:54, , 42F
艾森豪那個都是已經卸任的軍人了,參政是被允許的
03/23 19:54, 42F

04/17 18:03, , 43F
04/17 18:03, 43F
文章代碼(AID): #1Mxs_nrv (DummyHistory)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Mxs_nrv (DummyHist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