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討論] 諸葛亮是政才而不是將才

看板DummyHistory作者 (封侯事在)時間14年前 (2010/05/24 15:59), 編輯推噓5(505)
留言10則, 7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6/68 (看更多)
※ 引述《rkky (嚕嚕米)》之銘言: : 根據三國板暴民兄的考據,夏侯楙沒有什麼兵,與魏延不相上下 光是用一個人的考據就有相當問題, 夏侯楙是皇親,又跟曹丕交情好, 他守關中最大據點,西漢故都長安,就一定不給他多一點兵? 暴民兄所持就是他的關中都督沒帶一個州 還有隴西叛變時曾經下令不動, 這些都有人質疑過,第一個史料可能有缺,第二個可能有其他原因, 這都只是間接推測,非直接證據, 暴民兄也「考據」出來過長安附近不適合騎兵移動啊... 況且攻守異體,只是不相上下,恐怕還是守方贏面居多 : 城大沒有什麼兵駐守,那城大堅固的的想當然而的優勢便不復存在 : 因為你城大要守的地方也很多,在缺乏足夠的兵力駐守時,防守會相當薄弱 長安城太大所以不好防守,中國史上有有什麼證據支持嗎? 我是真的在問,非反問。 : 面對無能的夏侯楙,作戰經驗豐富的魏延有的是方法讓他初期作戰失利 : 很多人反問夏侯楙膽小就會逃跑嗎? : 膽小因為作戰稍微失利,便想棄城逃跑的歷史例子非常多 : 平壤戰役中,葉志超若是能多守幾日,給予日軍的傷亡便能大到讓日軍畏縮害怕 可是平壤之戰日軍本身火力數量就佔優勢, 魏延有嗎? : 或許甲午海戰連打都不用打,就足以逼日本上談判桌和談 : 葉志超已經是老將領了,就這麼一個老將領都還會怕死 : 更何況是這位怯而無謀,又沒什麼作戰經驗的夏侯楙 : 況且葉志超也不是特例,名將曹仁守樊城作戰失利照樣想逃跑 周瑜可是挾赤壁戰勝之威,兵力很可能有局部優勢,還有吳軍擅長水戰 和補給之便,劉備軍也有幫忙斷曹仁後路,即使這樣都和曹仁打的難分難解 讓劉備趁機定了荊南,魏延有上述優勢嗎? : 諸葛瞻對上兵力差不多的鄧艾,本來固守涪城不出城,就能讓鄧艾滾回去找媽媽哭 : 但他卻只讓前鋒去打,稍微一失利,諸葛瞻不也照樣棄城逃跑,退守綿竹關 照黃崇所說是要急速進佔險要才會贏 : 比上述三位更加無能的夏侯楙,為什麼就不會逃跑? 夏侯楙留下的是「性無武略而好持生」的紀錄。 由這個來推說他「無能」,一定會跑恐怕有所不足。 而且人的心理最難掌握,就算他很膽小, 難道不會是窩在棉被裡大喊「快把方圓五百里的軍隊都叫來救本大爺!」 你只有問說他為什麼不會逃?諸葛亮就是要問說為啥他一定會逃? 這兩者的差別很明顯。 : 魏延駐守漢中多年,關隴一帶的情報他已蒐集多年 : 夏侯楙是什麼鳥樣,能不能打,他都比諸葛亮清楚三分 : 他只要讓夏侯楙在初期作戰失利,就能製造出情勢,讓他做出逃城的決策 恕我直言,這段講跟沒講一樣,完全只是建立在對魏延的信心上, 非客觀事實的分析。 : 暴民大曾經說過一句貼切的評論: : 弱國打強國要能翻身,要得是一名魔術師,光是稱職、中規中矩的將領是永永不夠的 : 弱國資源少,要照諸葛亮那樣中規中矩打,就是你打50年,也打不下大國 : 而要比資源、比時間,弱國耗得過強國嗎? 弱國打強國是要做一定的冒險,孔明可能真的是太保守了, 不過子午谷是不是就是該做的那個冒險,還有很大爭議。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2.116.46.111

05/24 16:10, , 1F
另外一個思考點是值不值得冒....
05/24 16:10, 1F
※ 編輯: chordate 來自: 122.116.46.111 (05/24 16:19)

05/24 16:22, , 2F
沒兵事小,沒了魏延就頭大。以後上場就要廖化當救援了
05/24 16:22, 2F

05/24 17:31, , 3F
樓上沒錯 丟兵的重要性畢竟還是不如丟將...
05/24 17:31, 3F

05/24 20:25, , 4F
養個大將不是用來供奉的,就是要用在像子午谷這樣的
05/24 20:25, 4F

05/24 20:25, , 5F
場合,不然要來何用。
05/24 20:25, 5F

05/24 20:54, , 6F
用在子午谷場合?天哪,有人養大將是用來丟水溝的嗎..-__-.
05/24 20:54, 6F

05/24 20:56, , 7F
大將是用來好好利用,不是用來梭哈賭手氣的好嗎
05/24 20:56, 7F

05/24 22:03, , 8F
顯然有人連“千軍易得,一將難求”都不懂.....
05/24 22:03, 8F

05/24 22:40, , 9F
推樓樓上 他是丟山崖
05/24 22:40, 9F

06/20 12:51, , 10F
樊城和江陵...應該不是同一座城。
06/20 12:51, 10F
文章代碼(AID): #1B-Z7lG8 (DummyHistory)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本文引述了以下文章的的內容:
以下文章回應了本文 (最舊先):
完整討論串 (本文為第 16 之 68 篇):
文章代碼(AID): #1B-Z7lG8 (DummyHist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