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選購] 新手想買SONY A7

看板DSLR作者 (ㄇㄚˇ ㄨㄟˇ ㄎㄨㄥˋ)時間8年前 (2015/10/26 23:17), 8年前編輯推噓16(16010)
留言26則, 14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3/4 (看更多)
※ 引述《nealif (魯蛇中的霸主-還是魯蛇)》之銘言: : 各位好 我是拍照新手 上一台相機是CANON S90 : 基本上都是 AUTO 到底 : 最近想入手新相機 : 看了許久 考慮的是A7 : 想入手原因 : 1.輕便(非常重要 首要考量點 有時會去爬山 散步背太重受不了) : 昨天去試了A7II + 24-70鏡頭 約1.2KG 覺得太重了 : 所以應該是考慮A7+KIT (A7快門較不好按 但還可以接受) : 2.全幅畫質佳(有時候會把照片洗出來)之前S90照片洗出來畫素不佳(可能畫質沒調到最佳 : 3.預算5萬上下還可接受(當然越便宜越好 A7II+KIT 還可以捏一下) : 4.想買可換鏡頭的 因為想買定焦鏡頭來玩 (感覺拍得很美) : 請問A7會適合新手嗎???或者是買A7II 比較不會夜長夢多 : 基本上買了就不太會脫手了 : 另外還有考慮GF7 panasonic 我知道兩台差異很大 : 但會看上這台 單純是因為輕便 且可換鏡頭 : 還是有其他可以選擇的 例如A6000 RX100M3之類的 : 謝謝 上面兩篇回文其實各有各自的看法 其實兩篇都沒問題,只是單純的不同而已 選器材有很多條路可以走,對新手而言最重要的是找到最適合自己的路 我也是才剛踏入的人,也才剛經歷這段找路的過程,而且也正好都是E環使用者 所以對兩位前輩的回應也就有些感觸及心得 L前輩的意思是:新手購機除了看機身,還要看後續的鏡頭 而相同價格下,高階APS甚至M43鏡頭的表現會比入門FF好,而且體積又會更小 然後D前輩也是一片好意,意思是既然有A7這個表現優異、價格又貼心的FF,捨我其誰 尤其他是FF,可以轉接許多經典鏡頭,表現不會輸現代鏡,但是價格卻遠低於現代鏡 同預算下可以有很多鏡頭可以玩 兩位前輩指引出兩條不同的路,也提出這兩種方式的優點 所以這兩種優點你要選哪一個?就要由你自己決定了 至於這兩個方式也不是沒有缺點 進APS系統的話,除了體積相對FF小以外,最大的著眼點就是價格較低這項優勢 所以會選這條路的話,代表可能短期內不會有投資FF鏡頭的打算 那如果以保持這個購鏡模式然後長期投入攝影的角度來看這條路的話又會如何呢? 不得不說現在的市場因為平價FF的出現而漸漸有了微妙的變化 如果我早五年踏入這個領域,我一定會毫不猶豫選擇APS 但是五年後的今天,APS正處於上有FF,下有M43的尷尬情況 雖然誰也不知道下一個五年會是什麼樣的情況 但是可以確定的是,不少的玩在購機的五年後都會覺得該換機了,你可能也會是其中之一 你覺得屆時還會有同樣等級的FF跟APS機身可任君挑選嗎? 沒有人知道,只知道到時候的135鏡頭的選擇絕對不會比現在少 畢竟除了現代鏡以外,這些135鏡有許多已經經歷了半個世紀的歷練,有的則是超過一甲子 相較於這些歲月,未來的五年十年對他們來說只是零頭而已 所以到時我們仍有很大的機率可以看到他們活躍在前線 這樣說起來鏡頭好像非FF不可?其實只是就長期來看可能會如此而已 如果你的購鏡欲望不會很強,同時APS鏡群就可以滿足你的話 同等價格下的APS就會是個體積折衷、畫質卻更優異的最佳選擇 你可能會問:那我不能用APS機身上FF鏡頭甚至老鏡嗎? 當然可以,但是早在第一篇回文D前輩提出的論點中就有提到這麼做的小缺點 就是你跟別人的單位不同,常常會需要換算過來換算回去的 有人覺得這點很困擾,有人覺得反正就是拍,視野不同罷了,不構成困擾 每個人對這點的反應不同,所以你會覺得如何,只有你自己知道 但是有一件事是可以肯定的:APS機身接FF鏡,會失去體積的優勢 FF成像圈較大,所以同段的鏡頭體積會比較大 可是這樣大體積換來的大成像圈,APS機身只用到中間不到一半而已 剩下的體積跟重量無異於浪費了 有的人又會說:「這樣不就是裁切鏡頭成像最優異的中央來用嗎? 以那樣的體積換取全畫面優異的成像很划算吧?」 先不論原生APS片幅導致的裁切是否效果會完全等於FF切中央的爭議 失去APS小體積的優勢仍然是事實 畢竟以原生APS鏡頭達到上述成像效果,有很大的機率體積會比較小 所以APS機身+FF鏡頭可以算是不上不下的情況 體積沒比較小,感光元件表現又不見得比較好 另一個玩FF老鏡的缺點就是 ─ 手動對焦對新手而言恐怕沒那麼友善 全手動鏡頭的拍照過程有一大串: 構圖->光圈開最大,對焦->依據想要的景深及畫質、像差等表現決定光圈 ->調整快門及ISO決定曝光->調整白平衡,有時調完WB還要再回頭微調曝光->拍照 然後因為從對焦到拍照中間經過一長串的步驟,對好的物體、人像甚至動物昆蟲等會跑掉 所以可能要回頭再放大光圈對焦一次才能拍 當然不是每個人的拍照流程都是這樣,這只是我個人手動拍照的流程 而因為我比較喜歡拍風景或靜物,若是需要捕捉瞬間的照片我通常也是耐心等候快門時機 人像旅遊照又有可以包容我、慢慢等我的家人 所以手動對焦對我來說沒什麼大問題 但是你呢? 如果你是喜歡街拍、抓拍、捕捉僅有一次的瞬間的人 那這就會對新手造成不小的困擾 但是反過來說,如果克服了這一點,你的世界會海闊天空 畢竟以前的老前輩門也是新手時期就這樣過來的不是嗎? 那是個連測光都還要累積經驗才會準的年代 只是因為近年拍照門檻下降了,才會讓人有這些相對較高的技術門檻拒新手於門外的感覺 如果你有熱忱,相信這不是什麼大問題 所以是要APS機身+APS鏡頭?還是APS機身+FF鏡頭群?抑或是FF機身+FF鏡頭? 沒有熟優熟劣,端看你自己的選擇 (應該沒有人會推FF機身+APS鏡頭吧?整個就是逆其道而行) 然後是原po提出的幾項購機要點 我可以理解你用過S90後會什麼會想用FF,畢竟小片幅真的有極限 但是,雖然我沒有這台機子,我去覺得他的表現也應該不至於像你說的"洗出來也不能看" 原因應該是出在妳都用AUTO拍的關係 沒有強制設定ISO的話,機身常常會用高ISO拍照 這裡所謂的高ISO不像FF說的幾千,小片幅常常開個400就像人家開了6400 當然,現在妳剛好想換機,剛好有預算的話趁此換個大片幅也無妨 我只是要說可能問題不單只是出在小片幅而已 至於要換FF, APS or M43 ,上面講了很多,就看妳自己了 再來,你提到的幾台機身: A6K的優勢是小體積、對焦能力強大,適合抓拍或捕捉瞬間 RX100系列比A6K的體積更小,片幅雖然不及其他,但以不可換鏡的小相機來說也算很大了 稍加操縱或許就已經足以滿足你的畫質需求(畢竟你可能連S90的最佳畫質都沒用到過) 但是不可換鏡就失去許多可能性 而A7就是正好相反,三者中體積最大的,但也是最具有可能性的一台機身 對焦不如A6K那樣誇張,但是絕對足以滿足大部分需求 感光元件表現雖不足以匹敵市面上眾多的專業FF,但也已經超出他的定價許多 再者,他可轉接所有135鏡頭 有畫質好的、有極度便宜的、有具有特異功能的、有物美價不廉的 你想玩什麼都可以,想省錢想投資想享受都行 但是如果是你提到的A7跟A7II,預算夠的話建議買後者 這兩者最大的差別有三個:金屬接環、五軸防震及改善飛碟光 (操作性不提,新手比較沒習慣問題) 其中金屬接環已經有第三方解,因此忽略 五軸則是對轉接有偌大好處 畢竟老鏡是沒有防手震的,機身內建防震對新手而言有很大的幫助 所以除非你只買有防震的現代鏡 否則多這個功能可以輾轉讓你的拍照時的ISO更低、畫質更優異 最後的飛碟光就不多說了,GOOGLE一下就可以知道是什麼 很多人不能接受,有些人覺得無妨,有的人則是設法從構圖上下功夫,與它和平共存 至於你提到的A7跟A7II的重量差,其實單就機身而言只差了100多克 約一瓶多一些的養樂多而已 實際拿過兩台機身同時附掛同一顆鏡頭的話,差異可能沒有你想像中的大 當然每個人對重量差的感受不同,有人覺得那一瓶養樂多會要了他的命,有人卻覺得無感 但是以這一瓶養樂多換到的五軸跟幽浮撤退令,個人覺得相當划算 如果A7II預算超過,還可以考慮二手價格介於兩者中間但是表現不俗的A7R 雖然在A7RII的光環下顯得褪色不少,但仍不失為一台良品 與A7(II)相反的是,他是以不怎麼樣的機身配上頂級的感光元件 這點正好與A7(II)相反 如果說A7(II)是提供方便性簡化拍照的複雜度 A7R就是要你以簡易的機身能力駕馭感光元件及鏡頭的悍馬 不但常常水土不服(鏡頭),一不小心還很容易就會脫韁 但是只要善加調適,拍照時步步為營,得到的成果依舊會令人非常滿意 要買哪一個系統,看你未來會對攝影有多少程度的投入 要買這個系統的哪一台機身,看你想拍什麼、會以什麼方式拍照 ***************************************************************** 話說半年前我在煩惱如何踏入的時候選的是EOS M3(文章都還留在版上) 一開始的預算是希望兩萬以內買個小台的旅遊機,同時脫離小片幅的畫質 結果經過多方查詢、諮詢,加上考慮自己拍照方向後 預算一捏,就從A7R + EA4 + Minolta17-35G 起手了 以新手而言不是條好走的路 但是我至今沒有後悔 上手了以後還有無垠的老鏡海可以玩,而且索費不高 儘管如此,我還是不會叫原PO直接走上這條路 可以看看上面所說的每一條路的優缺點再下手 也有可能最後你選的是RX100也不一定 -- 根據迪摩根定理,將輸入反向後做反向運算會得到原始輸出的反向 故可證: ____ 七夕=夕七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20.127.14.120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DSLR/M.1445872662.A.734.html

10/26 23:28, , 1F
查了一下 有FF, 有APS-C, 好像沒有APS.....
10/26 23:28, 1F
因為APS是從底片時代來的 然後後來數位時代APS還可以細分,所以才分家的樣子 據我所知還可分APS-C跟APS-H,然後C家的APS-C還比別人小一號 所以我都稱這些大約1/1.5的機子是APS,如果需要正名的話我再改內文

10/26 23:30, , 2F
買香爐難免忍不住買香來插。真的不要隨便買a7,買了也不
10/26 23:30, 2F

10/26 23:30, , 3F
要不小心去看什麼磨鏡,看了也不要傻傻的看什麼色影無
10/26 23:30, 3F

10/26 23:30, , 4F
忌什麼老鏡大問哉,最後花的錢反而莫名其妙多好幾倍。
10/26 23:30, 4F
真的 光是M環F環EF環CY啥的就一大堆,更不用說曾經由多家聯合經營的M42 不知不覺就會變窮

10/26 23:52, , 5F
重量有差,我換二代後揹著爬一整天山,晚上脖子會酸了
10/26 23:52, 5F

10/26 23:52, , 6F
揹一代的時候都不會痠
10/26 23:52, 6F
同一顆鏡頭嗎? 如果同一顆的話還要考慮身體機能退化喔(開玩笑的) 這就是有些人覺得的一百多g差很多 尤其全部配件加起來很輕的話,一百g佔的比例就相對變多了

10/26 23:52, , 7F
A7+28-70用auto 手震人震問題 也不是隨便拍都好
10/26 23:52, 7F
記得A7的AUTO會把快門設定不低於1/60,這個秒數+24M畫素還會震的話…可能要多練習了

10/26 23:53, , 8F
先用s90能拍好再來想A7要怎麼用也不遲
10/26 23:53, 8F

10/26 23:55, , 9F
到時候要被推坑也容易得多...
10/26 23:55, 9F
嗯,我也是查過發現他的S90可以全手動曝光 所以才建議他先用那台熟悉一下再來決定也不遲

10/27 00:06, , 10F
我是原PO 感謝你的回文 很值得我參考 謝謝
10/27 00:06, 10F
能幫到你讓人很高興,不枉我花那麼多時間打這篇文章 也希望你早點找到適合自己的路 希望這篇的觀點夠中立,不影響你的判斷 ※ 編輯: sorochis (112.105.179.202), 10/27/2015 00:12:54

10/27 00:53, , 11F
這一篇文章值 1000 Ptt幣
10/27 00:53, 11F

10/27 01:08, , 12F
我覺得最實用的就是五軸防手震,可玩性會好很多,SONY現
10/27 01:08, 12F

10/27 01:08, , 13F
代鏡雖然大多有OSS,但是如果要玩老鏡,甚至轉接,這都是
10/27 01:08, 13F

10/27 01:08, , 14F
很棒的功能
10/27 01:08, 14F
同感,我也對機身防震非常的嚮往 但是用習慣A7R以後對A7II那片SENSOR有點怯步 偏偏期盼已久的7RII又跳級跳太大,除了五軸以外還變成BSI,導致價格負擔不起 可不可以只出個機身防震的A7R1.5啊…SENSOR進步不大我也可以接受Orz ※ 編輯: sorochis (112.105.179.202), 10/27/2015 01:17:51

10/27 02:11, , 15F
關於 Street Snapshot,其實我比較同意砍掉那篇文章
10/27 02:11, 15F

10/27 02:11, , 16F
的見解。有景深尺的老鏡調泛焦真的比較簡單...
10/27 02:11, 16F

10/27 02:12, , 17F
最快的對焦就是不用對焦,f/8 and Be There...:P
10/27 02:12, 17F

10/27 02:14, , 18F
當今最佳接拍組合我認為是 A7S 加隨便一顆 35 或 28
10/27 02:14, 18F

10/27 02:15, , 19F
老鏡。光圈 F8 對焦三公尺,快門 125、160 auto ISO
10/27 02:15, 19F

10/27 02:20, , 20F
a6k推這篇
10/27 02:20, 20F

10/27 09:22, , 21F
推這篇
10/27 09:22, 21F

10/27 09:27, , 22F
寫的很棒
10/27 09:27, 22F

10/27 10:25, , 23F
好文!!
10/27 10:25, 23F

10/27 11:47, , 24F
推推
10/27 11:47, 24F

10/27 15:08, , 25F
用心推
10/27 15:08, 25F

10/27 17:10, , 26F
推~
10/27 17:10, 26F
文章代碼(AID): #1MBaGMSq (DSLR)
文章代碼(AID): #1MBaGMSq (DSL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