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討論] 一位陸生眼中的臺灣:全島沒有一所抗日

看板CrossStrait作者 (我是小華)時間10年前 (2014/07/02 23:55), 編輯推噓0(008)
留言8則, 3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6/13 (看更多)
※ 引述《william2001 (人間似水泊)》之銘言: : ※ 引述《MAHONE21 (GUGU)》之銘言: : : 邵慶龍 四川大學 : :   導讀:可是為什么全島沒有一所抗日紀念館呢?難道日本人對臺灣的傷害比國民黨 : : 小嗎?”回答往往是日本在臺灣進行了現代化建設,我反問之:“那是因為他們需要臺 : : 灣的物資進行侵略戰爭,擠奶必須要肥牛的。而國民黨可是帶領臺灣成為‘亞洲四小龍 : : ’之首,這些功績可毫不遜色于日本。”我得到的回答往往是沉默或不置可否,一位臺 : : 灣同學更是坦言,“或許臺灣人受到日本人的思想同化了”。 : 我個人的解讀是仇恨是剛開始受到傷害的人會仇恨,過了50年之後,下一代就淡忘了。 : 印地安人也沒有什麼仇恨,這一代的非洲人也不會仇恨歐、美。 : 本來情緒會漸漸地淡忘, : 除非政府有意識地散佈在教科書上面。 : 台灣在產業供應鍊上一直需要日商的零件, : 而且每年日本來台灣的觀光客似乎有百萬人次以上, : 簡言之,為了錢無法得罪日本人。 我個人的解讀是:台灣是向未來看,而不是像中共需要靠轉嫁仇恨給日本, 從而獲得國內和諧假象。 如你所言:「政府有意識地散佈在教科書上面。」仇日是中共為了轉嫁國內民眾 對中共之不滿情緒的宣洩口,所以中共要一直不斷的加強仇日情緒。 而台灣雖有記載日本對台灣和中國的傷害,但在這相對和平的年代,已不用刻意 灌輸仇日的觀念,只需記取教訓、加強防範即可。 另,台灣依然有忠烈祠、抗戰勝利紀念館等多處紀念館,並非真的一處都沒有。 而為了錢而無法得罪日本人更是一句笑話了。君不見日本311核災時,台灣民眾 捐給日本民眾之金額,乃世界之冠。 : :   生命是如此的奇妙,會在不經意間給人驚喜。從未想過會來到祖國的寶島游學,但 : : 機緣巧合,成為川大赴臺交流學習的九人之一。來臺數月時間,會刻意地觀察、體味臺 : : 灣,以便客觀全面的了解臺灣,記之,以述其概。 : :   一、印象臺灣 : :   臺灣的初始印象,來源于臺商的闊綽和媒體的傳播,隱約中把這個小島想象成一個 : : 政壇混亂的富庶之地,又因為兩岸特殊的歷史淵源,萌生了許多迫不及待探尋的欲望。 : : 由上海而香港、由香港而高雄,在飛機上看著窗外一層層的白云從眼前掠過,突然想起 : : 了韓寒訪臺時所說的:“臺灣保存了中國的傳統文化價值。”——那會是怎樣一個地方 : : 呢? : :   當飛機越過深藍色的海,終于靠近了陸地,我趴在窗邊努力的眺望,渴望看到我想 : : 象中的高雄——沿著海岸線蜿蜒的高速公路、擎天的高樓,還有在海港里驕傲地鳴笛起 : : 航的游輪。可是,我看到的,卻是一片毫無生機的黃土地,幾座紅瓦磚房散布其間,突 : 這個感覺和我11年看杭州機場是一樣的感覺。 : 看到很多的稻田和河川我就很感動。 : : 兀而零落。飛機停在高雄機場,與剛剛離開的上海浦東機場和香港機場相比,寒酸破舊 : : 許多。我拎著行李走出機場,一股熱浪迎面襲來,耀眼的陽光籠罩著空蕩蕩的大街,悶 : : 的令人窒息。 人本能的會為生命的喜悅、自然的風光而感動,讚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頌揚生命 是人的天性。 : : 景點是被金錢異化的地方,普通的街頭巷尾才能品出真正的臺灣。由于經濟的停滯 : : ,臺灣沒有很多現代化的發展,卻更多地保留了上世紀末的風味。臺北沒有多少高樓大 : : 廈,主干街道旁就是空蕩蕩的小巷,垃圾堆在陰暗潮濕的角落里;少見富麗堂皇的商場 : : ,超市幾乎只有小小的SEVEN和全家,里面擺著琳瑯滿目的西式面包和牛奶,卻找不到一 : 那個是便利商店,而且還有ok和萊爾富。 : 至於超市,超級市場,則隱身在次一級的小路 : 或是社區裡面或百貨公司的地下室, : 大馬路上的較少。 : 有中式的餐點哦。咖哩飯、排骨飯、炒麵、魯肉飯、肉包、水餃、肉包 : ,這些超商都有賣。 : : 份中式餐點;商店外是一條狹窄的走廊,透過商店厚重木門的玻璃櫥窗,仿佛窺見了老 : : 上海灘的蹤影。高雄則是另一番景象,街道旁外凸的招牌上寫著“正字”,而不是臺灣 : : 人不屑一顧的簡體字;馬路上鮮見自行車的蹤跡,取而代之的是一群群呼嘯而過的機車 : : ;戴著防止病菌的口罩已成為一種習俗,甚至是一種服飾的點綴;路邊的小吃店鋪隨處 : : 可見,很簡單也很干凈;女孩子鐘愛的服飾店和化妝品店往往精致小巧,店主熱情而禮 : : 貌,不會因為只看不買而使臉色;扶梯上人們會自覺地站在右邊,把左邊留下來給有急 : 南部人比較熱情。 各地有不同風情。 : : 事的人走,電梯里的按鈕旁會加上盲文,人性化關懷由此可見一斑。夜市是臺灣獨有的 : : 文化,白天還是車水馬龍的大街,晚上六點路口一封,搖身一變成了熙熙攘攘的集市, : : 除了擔仔面、鹵肉飯、蚵仔煎、烤蝦和各種海鮮,你甚至找得到變味的四川火鍋和蘭州 : : 拉面。但令人驚詫的不止于此,在狹窄而喧鬧的街道上,你不會感覺到人擠人的尷尬, : : 因為所有逆向而行的人都會自覺地分開兩邊,排隊而行,甚至在轉彎時都會自覺地排隊 : : !這讓不管在走路上還是生活上都慣于“見縫插針”的陸生和陸客們感慨良多,或許這 : : 也是臺灣社會秩序和公民素養的一個側面吧。 套用一句大陸民眾對台灣的印象:台灣最美的風景是人。 這裡鮮少有各種二代坑平民百姓,這裡鮮少有各種二代會在電視喊:「我爸是李剛!」 : :   二、亞細亞的孤島 : :   作家吳濁流曾寫過一本盛行一時的小說《亞細亞的孤兒》,描述了日據時期如棄兒 : : 般的臺灣。而如今,臺灣則更像是一個孤島,她的孤獨,不是源自于地理位置,而是人 : : 的心靈。相對于政治變遷和國際要聞,他們更在乎身邊的生活。臺灣的主流報刊,幾十 : : 個版面中只有五、六個是兩岸關系和海外議題,其余都被娛樂新聞、體育新聞以及鋪天 : : 蓋地的廣告所占據。當我問臺灣同學哪些報紙在臺灣最受歡迎時,他說不如看《蘋果日 : : 報》吧,里面沒有政治,娛樂新聞很多的。臺灣的臉書(facebook)里都是個人的瑣事 : 還是有政治的新聞,只要是有像太陽花那種學運,或是貪汙案件, : 蘋果的頭版還是有的。 : 第1份的倒數第2版,我記得是固定的國際政治新聞。 : : 和照片,而大陸的人人網則包含了海量的信息,不僅可以了解到朋友的最新動態,找到 : : 雅思、托福資料,查閱各種原創的評論性文章,甚至還可以開“小站”——國際關系、 : : 文學、藝術、攝影······引來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切磋。臺灣同學生活悠閑許多 : : ,你要是問起哪里好玩,他們會如數家珍;若是聊起國際新聞,則是一臉的茫然。除了 : 這點你來PTT或許會好一點點。 : : 網絡,圖書館是了解世界的另一個窗口,大陸的圖書館經常人滿為患,為占位置而發生 : 台北市立圖書館的總館也是到了六日人滿為患。 : : 口角的事時有耳聞,而臺灣的大學圖書館往往是個冷冷清清的地方,它對某些同學來說 : : 是打盹的最佳去處,因為安靜又涼快(有空調)。曾經去過臺灣中山大學,奢華的十層 : : 高的圖書館竟然“人跡罕至”,有幾層是空的,有人的也只是稀稀落落的幾個。看著豐 : : 富的藏書和先進的圖書設備空閑在那,真是有暴殄天物之感!臺灣當年“亞洲四小龍” : : 之首的勤奮與活力哪里去了? : 那個學校不是等級最高的。到台大你的感受會比較好一些。 在台灣,在這網路發達的時代,各種資料已不用像過去一樣需要到圖書館才找的到, 隨著資訊的發展,網路已經成了台灣了解世界的一個重要窗口,各種交流、新聞、資料 絕大多數都可以在網路上找到,因此大多數校園中圖書館已漸漸成為學生溫故知新、 團體交流的地方。 : :   大陸與外部有著交流的不便,卻有很多人想出去一探究竟;臺灣與外界有著暢通的 : : 連結,但很少有人愿意探索,由此引發不少可笑的誤解:公交司機以為大陸沒有屈臣氏 : : ,售貨員認為大陸人都是隨地吐痰和不守誠信的,老師會以為大陸人當兵還要看出身。 : : 一次和浙江理工大學來臺開會的教授聊天,他說抽空逛了一下高雄市區,實在覺得和想 : : 象的相差甚遠,可司機還驕傲的問他高雄怎么樣,他只好謙虛的說:“和杭州差不多吧 : 這點如果我們到內地,也依然有很多民眾不懂台灣的。 : 畢竟兩岸才剛交流,所以有刻版印象的人很多。 : 就像之前說內地同胞吃不起茶葉蛋的那個人是一樣的。 : : 。”司機很驚訝,默不作聲。那位教授說,其實我想說高雄實在比不上杭州,可以念及 : : 臺灣同胞的感情,怕他接受不了,只好說假話。事實上,這種對于大陸的虛幻的優越感 : : 普遍存在于很多臺灣人心中,幾十年的意識形態教育在他們心中扎根,偏見的觀念直接 : : 導向負面的看法,再加上與外部訊息的隔離,憑空的想象就無可避免的成了自然而然的 : : “事實”。 : 以上是你們這代年輕人常有的看法, 這與過去政府的宣傳有關,我看過一張圖,上面畫著一個小女孩指著一張圖片, 文宣寫著「解放軍叔叔,快去解放台灣水深火熱裡的小朋友吧!」 : 就像拿到iphone在笑以前黑莓機太小一樣。 : 若在2千年以前來,我不覺得大陸發展的有比台灣好。 : 杭州我覺得甚至比台北市好。 : 全台灣最繁華的台北市信義區都比不上上海市。 : 沒法呀。我們是一個島撐一個市, : 上海是傾全國之力。 一個城市的發展,不光看城市的經濟,城市的外貌,還要看城市的內涵, 也許上海的經濟、上海的高樓、上海的設備比台北還好,但是,我想問一句: 上海的內涵是什麼? : :   三、歷史的沉淀 : :   臺灣現今的發展,多虧了歷史的沉淀。早在甲午戰爭之前,臺灣便出現了清朝最早 : : 的點報業、新式郵票和最早投產的新式煤礦。日本通過《馬關條約》強占臺灣島后,開 : : 始改造這個“化外之地”:改善衛生習慣,斷了鴉片,松了小腳,剪了辮子。除此之外 : : ,對于后世影響最深遠的兩項投資,就是教育和基建。日本殖民時代,整個臺灣只有一 : : 所“臺北帝國大學”(即現今的臺灣大學),是專門為在臺日本人設立的,因此臺灣學 : : 生的比例僅十分之一不到,而且主要集中在醫學與農科,法律、政治等應用于統治管理 : : 的學科是決然不許臺灣人學習的。固然如此,適齡的臺灣孩子還是可以完成基礎的義務 : : 教育,為經濟的發展提供了豐富的人力資源,而當時的大陸,還是一個硝煙彌漫的主戰 : : 區,教育在戰火的硝煙中茍延殘喘。基建是經濟發展的根本,尤其是交通。在1945年臺 : : 灣光復時,鐵路密度遠高于大陸,航運港口有基隆、高雄、花蓮、蘇澳等港口,臺中港 : : 也在建設之中,當時的高雄港月吞吐量已達20萬噸,為八九十年代成為世界第四大港口 : : 鋪墊了堅實的基礎。日本構筑較為完善的教育和基建推動臺灣的發展,使其成為“帝國 : : 寶庫”,源源不斷地輸送各種戰略物資,維持著“大東亞共榮圈”的美夢。雖然有著“ : : 農業臺灣,工業日本”的戰略導向,臺灣的發展受制于日本的桎梏,但這也間接的保護 : : 了臺灣免受戰爭的摧殘,在二戰中只受到很小的破壞。這些歷史的沉淀支撐著臺灣步入 : : 二戰后的經濟發展的輝煌,但也成了一個擺脫不掉的包袱,讓臺灣不得不負重前行。 : 同時也避免的抗戰的破壞和國共內戰。 如果大陸過去沒有共產黨,這些都輪不到小小的台灣。 : :   臺灣人認為他們近四百年的歷史是一部被外來政權不斷統治的歷史,西班牙人、荷 : : 蘭人、鄭成功、滿清、日本人和后來的國民黨,特殊的歷史讓臺灣缺乏民族意識和清晰 : : 的身份認同,這是政壇亂象和經濟停滯的根源。是中國人還是臺灣人,抑或兩者都是? : : 是本省人還是外省人,抑或原住民?是偏綠還是偏藍,抑或中間派?當一個個的疑問無 : : 法達成社會層面上的統一時,分裂成為必然,這點在政界尤為明顯。一位臺灣老師曾在 : : 我面前直言不諱的說,他只會投票給符合自己階層利益的候選人;原住民召開研討會斥 : : 責漢人對他們的不公,卻從不設身處地地站在對方角度思考難處;大街上游行的群眾也 : : 只是集團利益的訴求者,是否會更多的傷害社會整體福利,并不在他們的考慮范圍之內 : 的確有這種人啊。 : : 。民眾以罵政府,嗆官員為榮,體驗著“人民頭家”的快感,而政府則被民意綁架,議 : : 而不決、效率低下。這些社會異象體現著“臺式民主”的悲哀:臺灣依政治統獨立場區 : : 隔兩黨政治,而西方則是依經濟的左右價值區隔兩黨政治。后者對國家的社會經濟發展 : : 發揮一定均衡和促進作用,但是,臺灣的兩黨政治除了用統獨意識形態對立的心態丑化 : : 對方,累積社會的仇恨,就是內耗,幾乎沒有正面積極的功能。如鬼魂般縈繞在臺灣人 : 你去跟民進黨說去。靠仇恨起家的政黨。 : : 心頭的“二二八”事件,被刻意過分的渲染而成了政黨攻伐的利器,事實卻被拋在一邊 : : ,無人問津。當學生指著“教育部長”的鼻子罵他“偽善”、“裝死”時,當臺灣清華 : : 大學的博士開廠制毒、危害社會時,當臺鐵高層爆發嚴重貪腐弊案時,當勞保基金瀕臨 : : 破產時,當臺資回流卻遭遇政策瓶頸時,臺灣當重新梳理歷史的脈絡,躬身自省了。我 : : 曾經多次問過不同年齡階層和職業背景的臺灣人同一個問題:“臺灣到處在宣傳國民黨 : : 在“二二八”事件中對臺灣人的迫害,可是為什么全島沒有一所抗日紀念館呢?難道日 : : 本人對臺灣的傷害比國民黨小嗎?”回答往往是日本在臺灣進行了現代化建設,我反問 : : 之:“那是因為他們需要臺灣的物資進行侵略戰爭,擠奶必須要肥牛的。而國民黨可是 : : 帶領臺灣成為‘亞洲四小龍’之首,這些功績可毫不遜色于日本。”我得到的回答往往 : : 是沉默或不置可否,一位臺灣同學更是坦言,“或許臺灣人受到日本人的思想同化了” : : 。曾有一位臺灣人寫了一本書,叫《成為日本人》,描述了日本殖民時期臺灣人的內心 : : 掙扎,掙扎是否該成為日本人。臺灣要重振,首先要肅清歷史,認清自己,達成共識, : : 扔掉包袱,才能輕裝前進,擺脫現在的困境。 台灣人可以接受不同利益,不同位置所發出的聲音,並取長補短,進而改進自身, 這是台灣為之驕傲的地方,只要是對台灣有利的。 反觀中共,人民的發聲,你聽見了嗎? 政治基本靠騙,上有政策,下有對策。 上位基本靠鬥,別人倒下去了,我就站上去了。 企業基本靠官,官員有各大企業的干股早已不是新聞,清廉著稱的溫家寶, 親戚都有共31億美金的身家早已被揭露,更何況其他人。 公安基本靠打,除了各種二代,管你有罪還是沒罪,打到你全都是罪。 城管基本靠霸,除非你有背景,不管你有錢沒錢,就是得交錢。 : :   四、信仰 : :   臺灣最宏偉奢華的建筑不是政府大樓,也非大學校園,而是寺廟。臺灣香火的旺盛 : : 不親身體會是無法想象的。在臺灣新近評定的12個最熱門景點中,有4家都是寺廟,占了 : : 三分之一。小小的臺灣島匯集了四大佛教名山(佛光山,法鼓山,中臺禪寺和慈濟會) : : ,成為海內外善男信女的朝圣之地。曾參加過佛光山的萬緣水陸法會,雄獅和白象的雕 : : 像分立門前,莊嚴而肅穆。金碧輝煌的大堂里有星巴克和各式餐點,以及旅游紀念品。 : : 穿過大堂就是開闊的平地,幾十間展覽廳整齊的一字排開,每間都有佛法的宣傳和免費 : : 的3D電影,不停的播放著星云法師的“一筆字”和釋迦摩尼的傳奇,盡頭是寬闊的廣場 : 迷信啊。很多gdp就流到無意義的那個地方去了。 : 當然宗教有維持社會安定的作用,我不否認。 : 佛光山的那個景象, : 我非常地不以為然,就是宗教世俗化。 : : ,印度式的白色佛塔令人敬畏的聳立其間。很難想象這樣浩大的工程全部由海內外的佛 : : 教徒捐贈所建,每天迎接著各地的香客,有的是父母領著孩子、有的是牽手相伴的情侶 : : ,有的是海外的旅游團,還有的是兒女推著坐在輪椅上的老人,合十不停顫抖的干枯的 : : 雙手,朝向佛陀虔誠的參拜,口中念念有詞。天黑時我才離開,一個中年婦女慌忙的走 : : 進廣場,毫不在意腳下的泥土,跪在上面就叩頭。我怕驚擾到她,遠遠的站在一邊,感 : : 受著祥和與信仰。 : :   臺灣是個充滿信仰的社會,不止在寺廟里。捷運站里有免費的書刊雜志,很多是文 : : 學名著而非致富經之類的雜書,可以拿到車廂里看,到了終點站再還回,若是在大陸恐 : : 怕很多書已不知去向。猶記得臺北車站大廳里,在熙熙攘攘的人流中,一名女子站在原 : : 地目不轉睛的看著一本書,我站在一邊遠遠地看著她,久久不愿離開,感覺如玉女般圣 : : 潔。高雄的美麗島捷運站經常舉辦小學生樂團演奏和藝人的鋼琴獨奏,人來人往卻并不 : : 嘈雜,在絲絲入扣的樂曲聲中,我聽到了一種信仰,品到了一種文化。大陸缺乏的不是 : : 經濟數據,不是高樓大廈,而是信仰。沒有信仰,我們將失去自我,又如何讓臺灣人信 : : 服呢? : 信仰科學、法治、民主會比信仰宗教好。 信仰是一個人做人的底線,當一個人失去了信仰,也就失去了底線,而一個沒有底線的 人,對社會造成的危害有多大,我想你是不會知道的,因為你已經沒有了信仰,沒有了 底線。 你所說的科學、法治、民主,那是外力,而不是發自內心。 更何況中共的科學、法治、民主在哪裡? 另,你的簽名黨很特別,其實只要中國人民起來推翻中共的那一天, 就是大陸和台灣、香港、澳門、新疆、西藏統一的那一天了。 -- 人生,就像一杯茶 不會苦一輩子,但會苦一陣子。 理想和現實總是有差距, 幸好還有差距,不然,誰還會稀罕理想?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8.165.15.167 ※ 文章網址: http://www.ptt.cc/bbs/CrossStrait/M.1404316544.A.A9E.html

07/03 00:04, , 1F
就只怕推翻中共生的是另一個中共。當年
07/03 00:04, 1F

07/03 00:05, , 2F
中共不就是因為老蔣一樣才會上台嗎?
07/03 00:05, 2F

07/03 00:36, , 3F
為什麼不想想有沒可能台灣渲染仇中情
07/03 00:36, 3F

07/03 00:36, , 4F
緒來規避內部問題呢?
07/03 00:36, 4F

07/03 00:37, , 5F
讓你們覺得晚起步的鄰居不如自己,從
07/03 00:37, 5F

07/03 00:37, , 6F
而消除不滿
07/03 00:37, 6F

07/03 19:09, , 7F
有不滿可以遊行抗議 用選票表達不滿 方法
07/03 19:09, 7F

07/03 19:10, , 8F
很多
07/03 19:10, 8F
文章代碼(AID): #1Jj2k0gU (CrossStrait)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本文引述了以下文章的的內容:
以下文章回應了本文
完整討論串 (本文為第 6 之 13 篇):
文章代碼(AID): #1Jj2k0gU (CrossStra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