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分享] 台灣主教團聲明 反對大法官改變婚姻定義消失

看板Catholic作者時間6年前 (2017/08/31 13:39), 6年前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21/22 (看更多)
※ 引述《BaoLiao5566 (包先生)》之銘言: : 如果因為「每個人應當享有平等的對待與尊嚴」 : 所以「性別認同與性傾向是否對一個人教養孩子的能力有影響,應當視為無差異」, : 這種基於平等權而讓同性伴侶「自動」取得教養孩子權利的主張, : 恕本人無法認同。 : 首先,這完全是站在想撫養孩童的大人的角度,而非站在接受撫養的孩童的角度, : 甚至講白一點,可看做是「因為異性伴侶可以撫養小孩, : 所以我同性伴侶也要撫養小孩,不讓我撫養就是歧視」的主張。 : 但這真的符合孩童最佳利益嗎? : 還是只是同性伴侶自私地一廂情願追求你所謂的「特定族群的利益」而已? : 基於同樣平等權的主張,多人伴侶是否也可做如是宣稱呢? : 如果要做如此宣稱,那有沒有問過孩童的意見呢? : 孩童真的會認為異性雙親、同性雙親、多性多親沒有任何差別嗎? : 還是同運份子只會認為詢問孩子的意見並無必要性,也不需要做這種問卷調查? : 這種主張經得起孩童問卷調查的考驗嗎? : 至於你說剝奪孩子的選擇, : 其實倘若讓同性伴侶得以收養小孩, : 然後又立法禁止在收養孩童上有針對同性伴侶的歧視 : 那麼孩子們很抱歉,你們受到異性伴侶收養的機會將大幅降低, : 因為收養機構為了怕被告, : 當一對異性伴侶和一對同性伴侶除性別外擁有差不多的條件時, : 他們極有可能會優先讓同性伴侶收養小孩, : 而造成「逆向歧視」(positive discrimination)。 : 這難道不是剝奪孩子的選擇權嗎? : 這些同性伴侶教養的孩子有一些是很辛苦的, : 特別是當其雙親是同運活躍分子時,他們將成為宣傳同運主張的工具與客體。 : 其中一些無法自由表達他們對同性雙親的負面感受, : 在鏡頭和記者前只能說:我的雙親就跟鄰居孩子的異性父母一樣好。 : 另一些則是其同性雙親不讓他們去聯繫自己的直系血親, : 而被告知「血緣是不重要的,不用去找他/她,你有我們就夠了」。 : 得等到他們長大了,他們才有機會「出櫃」, : 說出自己真實的負面感受和因為同性教養所產生的個性問題。 : 他們甚至會責怪自己怎麼會有這些負面想法,而覺得自己對雙親不孝。 : 你要說以上這些符合孩童的最佳利益? : 我只能說孩子很可憐。 那這個被澳洲樞機主教性侵的小孩更可憐吧 不過你應該也不覺得樞機主教有什麼錯 從沒看過你吭一聲 https://global.udn.com/global_vision/story/8662/2553717 美國 德國 神父性侵兒童 你怎麼不說這些小孩很可憐 被澳洲樞機主教性侵的小孩 你怎麼不說他們可憐 因為他們害天主教丟臉 當然不可憐 如果可以讓這些小孩閉嘴不知道該多好是不是呀 如果你要求立法禁止主教跟神父接近小孩 或禁止小孩信天主教 我就相信你真的擔心同性戀會傷害小孩 不然你只是為了辯論而已 而不是真的為小孩著想 不然這麼多比同性戀更嚴重威脅小孩的戀童犯去當主教神父並性侵小孩 怎麼不要求自己先禁一禁主教跟神父接近小孩呢 : ※ 引述《uka123ily (NUNCA MAS)》之銘言: : : 你的說法讓人歎為觀止。 : : 依據研究倫理,我們必須先承認每個人應當享有平等的對待與尊嚴 : ^^^^^^^^^^^^^^^^^^^^^^^^^^^^^^ : : 而性別認同與性傾向是否對一個人教養孩子的能力有影響,應當視為無差異。 : ^^^^^^^^^^^^^^^^^^^^^^^^^^^^^^^^^^^^^^^^^^^^^^^^^^^^^^^^^^^^^^^^^^ : : 若要證明兩組有差異,必須盡可能排除不同變數的影響,盡可能有明確的證據。 : : 否則很可能在不正確的統計數據與有爭議的研究方法上,將人群不當地區隔開來。 : : 這可能會讓特定族群受到不當的對待與社會歧視,有損特定族群的利益。 : ^^^^^^^^^^^^^^^^^^ : : 因此對於同性伴侶收養對孩子不利的研究,必須要有十分強的經驗證據。 : : 但是目前只有零星的幾個研究宣稱他們得到這樣的結論, : : 而這些研究也被認為研究方法與取樣有爭議,並不足以支持他們的主張。 : : 另外,科學研究的宗旨並不是要去貶低特定的群體,讓他們受不不平等對待。 : : 此類同性伴侶的教養能力研究,應該關注的是哪些原因導致不同人教養能力存在差異 : : 藉由這個發現去支持並協助教養能力較差的人群教養孩子,而不是禁止他們收養。 : : 對於教養能力的研究也有個盲點,認為特定群體在某些能力上存在同樣的特質。 : : 評估收養人,我們在意的是他是否具有一定程度的教養能力與資源, : : 即便這個群體教養能力較差,也不代表這個人群找不出有足夠教養能力的人。 : : 即便這個群體教養能力較佳,也不代表這個人群所有人都有足夠教養能力。 : : 對於兒童福祉與最佳利益,應該是盡可能讓有能力的申請人都能來申請。 : : 因此擔心同性伴侶教養能力較差,而拒絕同性伴侶是非常不明智,也剝奪孩子的選擇 : ^^^^^^^^^^^^^^ -- ※ 編輯: aun5780 (122.118.34.2), 08/31/2017 14:14:43
文章代碼(AID): #1Pfw4cVy (Catholic)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完整討論串 (本文為第 21 之 22 篇):
文章代碼(AID): #1Pfw4cVy (Cathol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