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討論] 醫科vs.財金

看板CareerPlan作者 (奇異一笑)時間4年前 (2020/05/05 07:41), 4年前編輯推噓20(20030)
留言50則, 17人參與, 4年前最新討論串2/16 (看更多)
先說結論,除非是家裡有雄厚產官學界背景跟人脈,或者腦袋壞掉,不然想都不用想就是念醫科 台灣的金融市場真的機會太少 相比於亞太區其他國家(例如中國、韓國、香港、日本、新加坡etc.) 台灣的金融市場太小,市值大於10億美金的公司拉出來就那麼幾間,也沒有什麼大型的fund 我假設你放棄醫科是因為想要做最頂尖的金融 (做本土銀行而不做醫科真的可以去切腹...) 各大外資在台灣現在都是砍的砍,撤的撤 就這樣算好了,現在在台灣的外資投行名單如下 (憑印象,也許有缺漏) Tier 1: Goldman, Morgan Stanley, JPM, UBS, BAML, Credit Suisse, Citi, DB Tier 2: BNP, Socgen, Credit Agricole, Nomura, Daiwa 這每間行的前台(IBD,交易室,研究部門),大的可能不到20人,小的可能不到10人 所以這個投行圈大概就是100多人 平均每年放出來給新鮮人的職缺可能不超過5個 這代表你在大學期間必須非常認真,比別人做好更充足的準備,才能當這5個之1 就算你好不容易擠進這個圈子,台灣的投行基本上就是只看台灣市場 (有些特例除外) 而如前面所提,台灣市場基本上就沒什麼好做的,所以就算去投行發展也是會受限 雖然的確以新鮮人來說起薪很高 (美資行可以到16萬/month,歐資行10萬+/month) 但工時長、責任制,而且薪資就是有上限,熬個20年做到MD都還是領公司給你的薪水 相比之下,醫生雖然很累很辛苦又要念很多年 但至少你剛畢業的話薪資應該不會低於外資投行的地板 (雖然也很難高於天花板,但就學期間你不用像財金學生那麼煩惱) 不過長遠來看,台灣的醫療行業發達,多少醫生都可以做一做自己出來開業 那個前途跟生活品質完全不可同日而語 我剛好認識一些外資金融圈的人也有自己開業的醫生,而我覺得醫生完全屌打在台灣做投行的banker 好好考慮一下吧...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61.228.168.53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CareerPlan/M.1588635717.A.679.html

05/05 08:02, 4年前 , 1F
Deutsche Bank: Am I a joke to you?
05/05 08:02, 1F
LOL已加,沒有Equity都給他忘了...

05/05 08:06, 4年前 , 2F
唉台灣人做高端金融的確要向外發展或加入/自行成立
05/05 08:06, 2F

05/05 08:06, 4年前 , 3F
buy-side,機會和薪資幅度才會更多
05/05 08:06, 3F
沒錯,但市場小buy-side也做不起來... 醫科的職涯相對來說風險低的太多太多,地板不會低於財金的地板,天花板卻可以遠遠超出

05/05 08:11, 4年前 , 4F
往好處想就一旦入行,從台灣起步被調到香港之類的
05/05 08:11, 4F

05/05 08:11, 4年前 , 5F
金融中心領global pay的機會不少
05/05 08:11, 5F
現在調香港的機會已經很少很少了... 更別說現在的市場各大行都headcount freeze 近年來有成功轉調香港的應該一隻手數得完吧 而且香港投行招人都有看target school,香港/中國學生履歷表上的經歷都是台灣學生沒辦法比的

05/05 08:27, 4年前 , 6F
金融業還是要出國能走的路才廣,醫生就是穩定在台灣
05/05 08:27, 6F

05/05 08:29, 4年前 , 7F
話說我以前在台灣的同事現在都在香港了,有的不在
05/05 08:29, 7F

05/05 08:29, 4年前 , 8F
投銀但都在金融業
05/05 08:29, 8F

05/05 08:30, 4年前 , 9F
很多都不是靠調過去的,不過我自己是不想去香港工作
05/05 08:30, 9F
Y大講得完全沒錯 我的比較基準是台灣的金融業 vs 台灣醫科 海外的金融業的確是不同的世界,但是即便以台大財金的學歷都還遠遠不夠 如果沒辦法從公司內部轉調去香港新加坡 (現在真的很難),沒有歐美名校碩士都很難競爭 即便你有學歷,中國/香港/新加坡的學生都在大學時累積雄厚的實習經歷,台灣學生真的很難有優勢 另外,以香港為例,就算你能到香港工作,也是要看職缺跟待遇 依照香港的物價、租金還有生活壓力,如果只是一般的工作,基本上也很難有什麼生活品質 普通適合一個人住的房子,租金可能就要去掉10k - 15k港幣,有家庭又更不一樣 而且香港的醫療非常非常貴,很多支出是就算有公司醫保也不能給付 (一次看診平均400港) 扯遠了

05/05 09:13, 4年前 , 10F
會上來問的直接推薦醫科啦 有背景的還需要問嗎
05/05 09:13, 10F

05/05 09:45, 4年前 , 11F
連我待過投銀的在上一篇也直接說在台灣讀醫比較好~
05/05 09:45, 11F

05/05 10:06, 4年前 , 12F
好奇美歐資投行的16萬、10+萬/month是台幣還是外幣
05/05 10:06, 12F

05/05 10:06, 4年前 , 13F
05/05 10:06, 13F
台幣

05/05 10:19, 4年前 , 14F
當然是醫科!有不少大學畢業的重考醫科,但醫科畢業的
05/05 10:19, 14F

05/05 10:20, 4年前 , 15F
有誰去重考台大財經的XD
05/05 10:20, 15F
這我還真的看過XD 不過也是個天才個案

05/05 10:25, 4年前 , 16F
或許有像PCMAN是陽明醫學系畢業,去讀台大資工所
05/05 10:25, 16F

05/05 10:25, 4年前 , 17F
他是這方面的天才XD
05/05 10:25, 17F

05/05 10:46, 4年前 , 18F
我內人金融業主管,內人親姊姊開業醫師,秒選醫~
05/05 10:46, 18F

05/05 10:58, 4年前 , 19F
05/05 10:58, 19F

05/05 11:24, 4年前 , 20F
投行的地板才不是財金的地板,別往臉上貼金了。一堆
05/05 11:24, 20F

05/05 11:24, 4年前 , 21F
台大財金的也進不了投行,根本低薪系種
05/05 11:24, 21F

05/05 11:40, 4年前 , 22F
樓上字看清楚zzz
05/05 11:40, 22F

05/05 11:44, 4年前 , 23F
原po明明在推文提到「地板不會低於財金的地板」
05/05 11:44, 23F
完全同意啊,財金的確低薪系種 上面說的已經是最好最好的情況,每一屆能進外資的少之又少 所以均值來說醫科一定是>>>>>>>>財金 不過醫生地板比財金地板高也是事實啊,不太懂你生氣的點是什麼XD

05/05 12:20, 4年前 , 24F
「醫科的職涯相對來說風險低的太多太多,地板不會
05/05 12:20, 24F

05/05 12:20, 4年前 , 25F
低於財金的地板」 =》簡單來說醫科地板不會低於財
05/05 12:20, 25F

05/05 12:20, 4年前 , 26F
金地板
05/05 12:20, 26F

05/05 12:20, 4年前 , 27F
可 憐 哪
05/05 12:20, 27F

05/05 13:21, 4年前 , 28F
而且拿個醫科的執照永遠有後路,屆時想衝財金相關的
05/05 13:21, 28F

05/05 13:21, 4年前 , 29F
還不用怕餓死...
05/05 13:21, 29F

05/05 15:08, 4年前 , 30F
不好意思再請教一下,因為不少朋友在這行其實我滿好
05/05 15:08, 30F

05/05 15:08, 4年前 , 31F
奇,這幾間公司的缺少成這樣,那台灣其他公司做類
05/05 15:08, 31F

05/05 15:08, 4年前 , 32F
似工作的不夠格被稱之投行或相關工作嗎?
05/05 15:08, 32F
廣義的外資所稱的 投行 = 投資銀行 = Investment Bank = 證券業 (如果更狹義僅限Bulge Bracket那就是我文中提到的Tier 1 那幾家) 以本土企業為例,元大凱基也算是投行,只是一般習慣用投行來稱呼外資Investment Bank 很粗暴的區分外資跟本土的差別,大概就在於組織結構、薪資跟面對的客戶群 組織結構上,如文中所提,外資就是人這麼少,所以主管常常都是一個帶一個,相對扁平 薪資方面就不用多提,應該沒有哪家本土企業可以給新鮮人起薪每個月10萬+ 客戶大致上來說,本土證券業看的是台灣上市公司、面對台灣的投資人 外資投行看的同樣是台灣上市公司、但是面對國際的投資人

05/05 22:15, 4年前 , 33F
05/05 22:15, 33F

05/05 22:51, 4年前 , 34F
了解,感謝解答。我親友一直說他在投行工作,不過有
05/05 22:51, 34F

05/05 22:52, 4年前 , 35F
和板友討論時似乎他們認為那不算投行,我有偏見Orz
05/05 22:52, 35F
Well, 如果要更細分的話,以業務上來說,IBD (Investment Banking Division)才能算投行 IBD做的就是承銷(例如IPO、增發及大宗交易)及併購 所以也有人在說投行的時候是指IBD這個部門,而不是Investment Bank這種機構 只是這樣講一般人也聽不太懂,所以上面就用了比較簡單的解釋 ※ 編輯: xo34le92le4 (61.228.168.53 臺灣), 05/06/2020 12:55:59

05/06 14:07, 4年前 , 36F
看診這麼貴 那應該推去香港讀醫科吧? 有輸金融嗎?
05/06 14:07, 36F

05/06 21:59, 4年前 , 37F
醫的工作比較有意義吧
05/06 21:59, 37F

05/07 17:31, 4年前 , 38F
確實平均起來,醫>>>>財金。 no doubt
05/07 17:31, 38F

05/07 17:32, 4年前 , 39F
不過我們也是有人能幹掉部分的庸醫啦
05/07 17:32, 39F

05/07 17:33, 4年前 , 40F
另外,金融的頂端,其實很高,有太陽系那麼高
05/07 17:33, 40F

05/07 17:33, 4年前 , 41F
爬呀爬呀,爬到頂端,也是很棒棒的
05/07 17:33, 41F

05/07 18:02, 4年前 , 42F
港大醫科的學費跟台灣應該差很多倍
05/07 18:02, 42F

05/07 20:45, 4年前 , 43F
推推
05/07 20:45, 43F

05/08 03:33, 4年前 , 44F
會說去香港讀醫科的根本狀況外,你以爲想去就去哦?
05/08 03:33, 44F

05/08 03:33, 4年前 , 45F
光廣東話一關就被刷下來了。
05/08 03:33, 45F

05/09 14:56, 4年前 , 46F
以風險來說醫科是真的吊打財金...
05/09 14:56, 46F

05/09 14:56, 4年前 , 47F
財金真的要運氣很好才能 當然如果成為運氣好的那群
05/09 14:56, 47F

05/09 14:57, 4年前 , 48F
賺的就會比醫科高蠻多的 你列的薪水還都不含佔薪水
05/09 14:57, 48F

05/09 14:57, 4年前 , 49F
很多的獎金....
05/09 14:57, 49F

05/10 00:06, 4年前 , 50F
之前看到一篇去香港念財金 隔年回台灣重考上醫科的
05/10 00:06, 50F
文章代碼(AID): #1UiAX5Pv (CareerPlan)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UiAX5Pv (CareerPl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