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問題] 大學時期的人脈重要嗎??

看板CareerPlan作者 (Duffy Huang)時間12年前 (2011/11/15 00:01), 編輯推噓3(304)
留言7則, 4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6/23 (看更多)
※ 引述《qwer789852 (流川楓不是宅男)》之銘言: : 原文恕刪, : 分享一篇最近看到關於「人脈的文章」 : 文章的重點就是 往往只有優秀的人才擁有有效的人脈 : (轉錄自人人網) 原發表者:田軍 :   有一次在北大講座,遇到一位學生問我,"老師,你說學習重要,還是經營人脈重要? : "看著他一臉大雜燴的表情,我先拿出本子記下了這個問題,然後告訴他說,這是個比較大 : 的話題,我會仔細寫篇文章放在網上的,然後給了他我的博客位址 。而後又補了一句, : "相信我,所謂的人脈就算重要,也根本沒他們說的那麼重要"。 :   讓我們細說從頭。先動腦思考一下,你願意與什麼樣的人成為朋友?從幼稚園開始, : 每個人就都已經有一些選擇朋友的原則--儘管並不自知。事實上,資源分佈的不均勻,必 : 然造成人與人之間的某種依附關係。觀察一下,就可以看到事實:幼稚園裏玩具多的孩子 : 更容易被其他孩子當作朋友。那麼,玩具最多的孩子朋友最多麼?答案並非肯定。 : 如果你像我一樣有機會、也恰好願意多花一點心思與那個玩具最多的孩子交談的話, : 你也很快就會發現,在他的心目中,與所有成年人一樣,朋友被劃分為"真正的朋友"和" : 一般的朋友"。以下我們姑且把那個玩具最多的孩子叫做"小強"。 : 當時我很好奇。耐心等待小強告訴我誰是他"真正的朋友"。最終,他告訴我,真正的 : 朋友只有兩個。其中一個是男孩,另外一個是女孩。那我就問他,"為什麼你認為那男孩是 : 你真正的朋友?" 小強一秒鐘都沒猶豫,告訴我說,"他從來都不搶我的玩具,他跟我換。 : "我又問他,"那,為什麼你認為那女孩是你真正的朋友?"這次小強猶豫了好一陣子,在 : 確定我會給他保密之後,磕磕巴巴地說,"她好看。我把新玩具全都先給她……"我笑。過 : 一會兒又問他,"她覺得你好看麼?" 小強愣了一下,滿眼的無辜,"不知道……"我又問, : "那她現在手裏的玩具是誰的?" 小強突然顯得很緊張,"不是我的。"我決定不去問那小 : 女孩什麼問題了。 : 基於種種原因,生活中總是只有少數人是大多數人想要結交的朋友。但是同樣基於種種原 : 因,大多數人並不知道那些少數的人是如何理解他們大多數人的行為的。剛才小強說他那 : 個"真正的朋友"從來都不"搶"他的玩具,而是"換"。注意這兩個詞。 : 在這裏我們不討論所謂的"心計"。確實有些人有很深的城府,至少比另外一些人更深,他 : 們可以用常人想不出的,就算想得出來也做不到的手段達到自己的目的。在這裏,我們只 : 討論最普遍的情況。 :   所有的人都喜歡並重視甚至偏愛一種交換,"公平交換"。小強也許並沒有意識到,他所 : 擁有的玩具數量,使得他從概率角度出發很難遇到"公平交換",因為絕大多數孩子沒有多 : 少玩具,甚至乾脆沒有玩具,所以,那些孩子實際上沒有機會,也沒有能力與他進行"公平 : 交換"。對他來講,不公平的交換,等同於"搶",沒有人喜歡"被搶"。而與他"換"的那個男 : 孩,讓小強感受到公平。小強也有自己想要的但是卻不擁有的,所以,他也去"換"而不會 : 去"搶,"因為他自己就不喜歡"被搶"--把最新的玩具都給那女孩先玩…… : 某種意義上,儘管絕大多數人不願意承認,他們的所謂"友誼"實際上只不過是"交換關係"。 : 可是,如果自己擁有的資源不夠多不夠好,那麼就更可能變成"索取方",做不到"公平交 : 換",最終成為對方的負擔。這樣的時候,所謂的"友誼"就會慢慢無疾而終。也有持續下 : 去的時候,但更可能是另外一方在耐心等待下一次交換,以便實現"公平"。電影《教父》 : 裏,棺材鋪的老闆亞美利哥o勃納瑟拉決心找教父考利昂替他出氣並為自己的女兒討回公 : 道的時候,亞美利哥就是"索取方"。許多年後,教父考利昂終於在一個深夜敲開了亞美利 : 哥的門…… : 所以,可以想像,資源多的人更喜歡,也更可能,與另外一個資源數量同樣多或者資源品 : 質對等的人進行交換。因為,在這種情況下,"公平交易"更容易產生。事實上,生活裏隨 : 處可見這樣的例子。哪怕在校園裏,"交換"本質沒有體現的那麼明顯,但是,同樣性質的 : 行為並不鮮見。比如,某系公認的才子,會與另外一個系裏公認的另外一個才子會"機緣 : 巧合"地邂逅而後成為"死黨"。俗話常說,"英雄所見略同",可能就是他們一間如故的原因 : 所以,他們之間的談話以及任何其他活動往往都會讓他們覺得相互非常"投機"。 : 這樣的例子太多太多。 :   當15歲的沈南鵬和14歲的梁建章第一次相識時,這兩個懵懂少年不會意識到17年後他 : 倆會聯手創造一個中國互聯網產業的奇跡。在1982年第一屆全國中學生電腦競賽上,這兩 : 個數學"神童"同時獲獎。 : 不是因為他們兩個要好,才各自變得優秀。而是因為他們各自都很優秀,才可能非常要好 : 而後命運的碰撞產生絢麗的火花。 : 而反過來,這些被公認為優秀的人,事實上往往並不"低調",也並不"平易近人"。這並不 : 是他們故意的。他們無意去惹惱身邊那些在他們看來"平庸"的人,只不過無形中他們有這 : 樣的體會--"與這些人交流,溝通成本太高……"除非有一天,這些人終於意識到自己應該 : 保護自己,因為有些誤解根本沒機會解釋。於是,他們開始"謙虛",他們學會"低調",他 : 們顯得"平易近人"。 :   好多年前,我注意到一個現象,當別人求助於我的時候,我內心往往非常抵觸,卻又 : 怕別人說我是所謂的"不夠意思的人",於是硬著頭皮去做自己不喜歡做的事情。有一次特 : 別受傷的時候,突然一閃念,想明白,原來這種尷尬本質上並不是來自於我沒有"樂於助人 : "的品性,而是來自於我自己的精力並不足夠旺盛,沒有旺盛到處理自己的事情綽綽有餘的 : 同時,還有大把的時間精力用來幫別人做事--事實上,我自己根本已經是正在過河的泥菩 : 薩。後來,我開始懷疑,雷鋒的領導是否太白癡,因為他沒有給自己的下屬分配足夠的工 : 作。--這是那天晚上與我來講非常驚喜的一件事兒,因為我發現我正在獨立思考。 : 承認自己能力有限,是心理健康的前提。從我重新思考雷鋒的領導那天開始,我掙扎著去 : 學習如何做事量力而行。說起來好笑,自己的智商有限到過去竟然沒想到"量力而行"是如 : 此高難度的行為模式--1) 承認自己能力有限;2) 不怕在別人面前露怯;3) 敢於不去證明 : 自己是"好人"…… :   所以說,往往只有優秀的人才擁有有效的人脈。並且正因為這些人隨時隨地都可能要 : 回避"不公平交換"的企圖,他們才更加注重自身的品質,知道不給他人製造麻煩,獨善其 : 身是美德。常言說,"事多故人離",是非常準確的觀察。而那些不優秀的人往往並不知道 : 這樣貌似簡單的道理,他們甚至沒有意識到自己的狀況只能使得自己扮演"索取者"的角色 : 進而把自己的每一次"交換"都變成"不公平交換",最終更可能使交換落空--因為誰都不喜 : 歡"不公平交換";每次交換的落空,都進一步造成自己的損失,使得自己擁有的資源不是 : 數量減少,就是品質下降,進一步使自己更可能淪為"索取者"--惡性循環,甚至可能永世 : 不得翻身。 :   還有些人,過分急於建立所謂的人脈,並全然不顧自己的情況究竟如何。對於這樣的 : 人,人們常用一些專門的詞來描述他們,"諂媚"、"巴結"、"欺下媚上"、甚至"結黨營私" : 等等。這樣的人,往往也不是他們故意非要如此的。他們只是朦朧地意識到自己一個人的 : 力量過於渺小,所以,才希望能夠借助其他的力量。而一個人越是渺小,越是襯得他的欲 : 望無比強烈。這樣的人特徵非常明顯,其中一個就是,在日常生活中他們經常有意無意地 : 用親密的方式提及大家仰望的人物,無論他們與"大人物"是否真的存在私交密往。在中文 : 語境裏,他們就會只說名字不說姓氏:李開復不復",在他們嘴裏是"開復";李彥巨集不 : 叫"李彥宏"在他們嘴裏是"彥宏",沈南鵬不叫"沈南鵬",在他們嘴裏就是"南鵬";最近我 : 聽到更恐怖、更另人毛髮悚立的是,"小俞"(俞敏洪),"小鄧"(鄧峰),"大想"(理想 : )…… :   整體上來看,人脈當然很重要。不過,針對某個個體來說的話,更重要的是他所擁有 : 的資源。有些資源很難瞬間獲得,比如金錢、地位、名譽,尤其在這些資源的獲得更多地 : 依賴出身和運氣的現實世界裏。然而有些資源卻可以很容易從零開始,比如一個人的才華 : 與學識。才華也好學識也罷,是可以通過努力必然獲得的東西。一個人心智慧力一旦正常 : 開啟,就會發現自己在這個資訊唾手可得的世界裏,只要正常地努力,並且有耐心和時間 : 做朋友,很容易成為至少一個領域的專家。努力並不像傳說中的那麼艱苦,只不過是"每天 : 至少專心學習工作六個小時";耐心卻遠比大多數人想像得巨大,"要與時間相伴短則至少 : 五年,長則二十年" 。 : 許多年後的今天,我又發現另外一個多年前智商平平的我不可能想明白或者預想到的事情 : (當然我現在也依然智商平平,只是多了些智慧):當一個人身邊都是優秀的人的時候, : 沒有人求他幫忙--因為身邊這些優秀的人幾乎無一例外都以耽誤別人的時間為恥,同時, : 這些人恰好是因為遇到問題能夠解決問題才被認為是優秀的。 : 如果,終於有一天,你已經成為某個領域的專家,你會驚喜于真正意義上的有價值的所謂 : 高效的人脈居然會破門而入。你所遇到的人將來自完全不同的層面,來自各種各樣意想不 : 到的不同的方向。而你自己也不再是過去一無是處的你,你不再是"索取者",你扮演的是 : "樂於助人"的角色--很少有人討厭善意的幫助,更何況你是被找來提供幫助的呢。 :   甚至,你會獲得意外的幫助。如果你是一個優秀的人、有價值的人,那麼就會有很多 : 另外優秀的人、有價值的人為你提供幫助。這樣的時候,這樣的幫助往往確實是"無私"的。 : 正如沒有哪個醫生做到救死扶傷之後僅僅因為酬勞太少而惱羞成怒的一樣,那些品質優秀 : 到一定地步,境界豁達到一定層次的人,往往真的可以做到"施恩不圖報"。因為對他們來 : 講,能夠有機會"驗證自己的想法"本身就已經比什麼都重要,並且可以令他們身心愉悅。 : 然而真正有趣的現象是,被幫助的你也正因為並非尋常之輩,所以一定懂得"滴水之恩,當 : 以湧泉相報"的道理。最終皆大歡喜,只因為"溝通成本幾近於零",同時的效果自然是"交 : 流收益相對無窮放大"。良性迴圈。 : 生活的智慧就在於,集中精力改變那些能夠改變的,而把那些不能改變的暫時忽略掉。 : 專心打造自己,把自己打造成一個優秀的人,一個有用的人,一個獨立的人,比什麼都重 : 要。打造自己,就等於打造人脈--如果人脈真的像他們說的那麼重要的話。事實上,我總 : 覺得關於人脈導致成功的傳說其實非常虛幻,只不過是不明真相的人只好臆造出來的幻象 : 罷了。 : 我並不是說,從此就不用關心自己身邊的任何人了,或者說從此就無需與任何人打交道了。 : 善於與人交往也是一種需要學習,並且也需要耗費大量時間實踐的技能。我只是提醒你, : 別高估自己,誤以為自己有那麼多足夠的時間可以妥善地處理好你與你身邊所有人的關係 : 。流覽一下你的手機通訊錄裏的名字吧,有多少已經很久沒有聯繫過了?這麼多年,我只 : 見過兩三個人回答我說,"最長時間沒聯繫的,也不超過兩個星期。"其中一個還是特別固 : 執而特殊的人,他的手機通訊錄裏,總計才有22個名字。 : 事實上,真正的關心最終只有一個表現:為之心甘情願地花費時間,哪怕"浪費"時間。這 : 也很容易理解。因為,當你把時間花費到一個人身上的時候,相當於在他的身上傾注了你 : 生命的一段--哪管最終的結果如何,反正,那個人那件事都成了你生命中的一部分,不管 : 最後你喜歡還是不喜歡。每個人的時間都是有限的。所以最終,"真正的好朋友"誰都只有 : 幾個而已。 : 這實在是一個大到寫兩本書都可以的話題。以下是我的幾個簡單的,但實踐起來並不是那 : 麼容易的建議: : *專心做可以提升自己的事情;學習並擁有更多更好的技能;成為一個值得交往的人; : *學會獨善其身,以不給他人製造麻煩為美德;用你的獨立贏得尊重; : *除非有特殊原因,應該儘量回避那些連在物質生活上都不能獨善其身的人;那些精神生 : 活上都不能獨善其身的,就更應該回避了--儘管甄別起來比較困難; : *真正關心一個朋友的意思是說,你情願在他身上花費甚至浪費更多的時間; : *記住,一個人的幸福程度,往往取決於他多大程度上可以脫離對外部世界的依附。 我不同意這篇,因為這篇把交換的概念講得很狹隘, 講得很像你非要有很多籌碼才能跟人家做交換, 而且你要建立人脈還要衡量自己斤兩, 還把朋友跟人脈混為一談. 我同意,人脈和"交換"有相當大的關係. 但是這個交換, 有時候並不是你有這個專業我有這個技能,我們來合夥開個公司這種事情, 所謂的"公平交換"這種概念,基本上是很天真的想法. 有時候就是你今天在某個位子上, 所以我必須要找到一個win-win solution來說服你合作. 我找你合作未必代表我喜歡你也不代表說你是多麼優秀的人, 甚至你在我心中可能連根蔥都不算, 就純粹是你手上有我想要的東西, 我手上也有你想要的東西,我們講個交易,合作一下. 在我的定義裡面, 所謂的人脈就是指你我認識,然後我大約知道你的籌碼是真的, 你也大約知道我的offer沒騙人, 我們因為認識所以有一個"合作的契機". 其實這就只是經濟學的一個很基本的概念,叫做比較優勢, 人脈就是誰相對於你有比較優勢的情報來源, 很多時候大家不是不懂交易,而是沒有足夠的情報找到好的交易, 所以情報/機會越多的人越能夠成為贏家, 而人脈其實就是情報/機會的來源. 你如果把人脈想成"生意/合作的起火點", 你就會發現這篇的論調根本不能成立, 做生意/合作就是廣結善緣, 可能你我今天沒什麼機會合作, 但是誰知道未來時空背景下,我們有什麼機會合作? 所以沒事情我不亂得罪人,不敷衍人, 我也不會拒絕多認識不同領域的人, 更不會覺得啊這傢伙不夠"優秀"所以我不浪費時間, 因為你永遠不知道這個人會在你人生的什麼階段派上用場, 俗話說小鬼難纏,又有云強龍不壓地頭蛇,甚至莫欺少年窮這類的俗語, 其實後面的道理都跟我說的是有所相通的. 講句難聽的,這篇這種"優秀的人只需要跟優秀的人來往"的想法, 根本才是最工於心計且狹隘的. 我打個比方,今天假設你富可敵國,但是不小心被困在沙漠, 今天就算來個阿貓阿狗,身上帶著一瓶水,你覺得你跟他兩個人誰比較"優秀"? 你跟他比起來,誰又比較"富有"? 所以說所謂的優秀的人只跟優秀的人建立人脈這種想法, 無異是自斷後路. 有些時候就是因為你的人脈圈同質性太高所以你才不能突破, 人脈這種東西其實就是提供一個可能性,一個機會, 你說機會和可能性,難道不是多樣化一點比較好? (當然,要在自己可以handle的範圍) 回頭講"朋友"這點, 光是會把人脈跟朋友搞混這點,就已經很嚴重啦! 不要跟朋友談生意, 不要跟交易對象搏感情, 連這樣的原則都分不清楚, 如果真的照樣學大概會在商場上死得很難看吧?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1.248.213.213

11/15 11:17, , 1F
我不認同你說的。
11/15 11:17, 1F

11/15 11:18, , 2F
因為我看不出來上面那篇文章的論點是:優秀的人只需要
11/15 11:18, 2F

11/15 11:19, , 3F
跟優秀的人來往
11/15 11:19, 3F

11/15 12:24, , 4F
同意樓上 不同背景的人也許會有不同解讀
11/15 12:24, 4F

11/15 12:24, , 5F
我覺得你可以在把原文看一次
11/15 12:24, 5F

11/15 12:25, , 6F
我的解讀只是 人脈通常偏對等的 成功的人有較多有效人脈
11/15 12:25, 6F

11/16 12:40, , 7F
我覺得你要再細看一次原文...
11/16 12:40, 7F
文章代碼(AID): #1EmJjalz (CareerPlan)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EmJjalz (CareerPl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