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閒聊] 三國演義怎麼沒什麼原作粉黑它

看板C_Chat作者 (十四行詩)時間1年前 (2023/04/04 16:07), 1年前編輯推噓1(100)
留言1則, 1人參與, 1年前最新討論串8/8 (看更多)
※ 引述《jacky2021 (namelessmonster)》之銘言: : ※ 引述《chordate (封侯事在)》之銘言: : : 雍正甚至還因為三國演義的關係,打了臣子四十大板。 : : 《竹葉亭雜記》: : : 雍正間,劄少宗伯因保舉人才引孔明不識馬謖事,憲皇怒其不當以小說入奏,責四十 : : 仍枷示焉。乾隆初,某侍衛擢荊州將軍,人賀之輒痛哭。怪問其故,將軍曰:『此地 : : 以關瑪法尚守不住,今遣老夫,是欲殺老夫也。』聞者掩口。此又熟讀《演義》而更 : : 加憒憒者矣。『瑪法』,國語呼祖之稱。 : 請問他實際上是講了什麼才被打四十大板呀, : 馬謖失街亭是史實, : 劉備警告孔明馬謖言過其實也是有此事呀 雍正討厭科舉,有意以保舉用人,稀釋科舉入仕的儒生集團勢力 如雍正七年:「上諭大學士、尚書、侍郎、都御史、副御史各大員,有子孫在京闈及本 省鄉試未經中式,年二十者,著各舉文理通順、可以取中者一人開送內閣轉奏請旨。」 要求官員保舉年滿20歲、沒有考上舉人的人才給皇帝。 維基百科:雍正帝在位期間還對科舉制度實行了一系列改革…調整用人政策,數途並用 ,以抑科甲。(倪軍民《雍正帝改革科舉制度考述》) 香港大學中史教室:明代始終重科舉,清不一致。明初重荐舉,繼則三途並用。永樂以 後,科舉日重,至明末仍不改。而清康熙朝重科舉,雍正朝則抑之,至道光天下士子雖 普遍趨向科舉,但保舉之制仍存,在加上「捐納」及「漢滿待遇不均」,可見兩代不同 。 引用三國典故被雍正治罪的案例,見《世宗憲皇帝上諭內閣》(卷六十五) 護軍參領郎坤奏:「奉旨,廷臣各保舉一人,但諸葛亮猶誤用馬謖,臣何敢妄舉?」 上諭:「朕因知人之難,始令諸臣祗保一人,今必勝於孔明者始行保舉,勝於孔明者郎坤 自必知之。孔明所用之人盈千累百,而乃因其誤用一馬謖即加以不知人之名,殊屬乖謬之 論。郎坤從何處看得《三國志》小說,即欲示異於眾,輒敢沽名具奏,甚屬可惡。著該部 嚴審議奏,以為此等怪異狡詐者之戒。」 白話就是說,雍正跳過科舉,要求每名大臣各保舉一個人才給朝廷用。這名叫做郎坤的大 臣出了怪聲,說:「連諸葛亮這麼厲害的人都能誤用馬謖了,臣哪敢亂保舉啊?」明著是 自嘲沒有識人之明、推舉人才的能力,暗地裡是批評皇帝要大臣保舉的決策有問題。 然後雍正就氣炸了!訓斥了一番:「我當然知道識人不容易啊,所以才叫諸臣只保舉一個 就好了。今日我敢推行保舉,當然是有自信比孔明強啊!至於哪裡比孔明強你郎坤自己心 裡清楚!孔明用的人成百上千,只因誤用一個馬謖就被你說沒有識人之明,你講啥幹話啊 !你郎坤從哪裡看了三國志小說,就想和大家意見不同,賣弄一番,有夠可惡!請有關部 門嚴審這個上奏的言論,給那些言辭狡詐、陰陽怪氣的人一個警惕!」 1. 郎坤引孔明典故以古諷今,惹雍正不爽「你是說我不如孔明嗎?」他認為自己和大清 比孔明和蜀漢強多了。 2. 雍正認為「孔明只誤用一個馬謖就被你拿來說事」是以偏概全的詭辯之辭。 3. 雍正認為郎坤一定是看了三國志小說才會引孔明馬謖的典故,但其實孔明馬謖是史實 就有的,總不能一提三國典故,就是看小說才知道的吧? 結論:該大臣不支持雍正推行保舉,敢出怪聲,得罪方丈。說他引用三國志小說,只是 動怒想整治他的一個藉口。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36.239.97.152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C_Chat/M.1680595665.A.4C2.html

04/04 17:35, 1年前 , 1F
講白了,不長眼,欠打
04/04 17:35, 1F
※ 編輯: Napoleon313 (36.239.97.152 臺灣), 04/04/2023 20:48:54
文章代碼(AID): #1aAzhHJ2 (C_Chat)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aAzhHJ2 (C_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