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閒聊] 如果有機會,千萬別進動漫界已回收

看板C_Chat作者 (默艾)時間8年前 (2016/04/13 17:30), 8年前編輯推噓2(2020)
留言22則, 4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7/7 (看更多)
※ 引述《helba (網路貧民窟)》之銘言: : 剛好自己是專門學校學動畫的海歸派,因家庭因素最後決定歸國,原本只是覺得回來 : 或許只是工作機會比較少,但後來發現這只是我想太多,其實根本是沒有這個產業。 : 臉書搜尋靠北動畫業,已經快一年沒有新內容了,光看這點表示遊戲業的從業人員 : 還是遠多於我們動畫人,也間接表示工作機會比純製作動畫來的高。 [del] : 的一門行業,同宮崎駿大師一樣退休好幾次,但前提是要讓它成為職業才行,在這小島 : 缺少這個工作機會和交流精進,短時間內我想還是沒辦法改變太多...給還想進來的建議 : 就是保持"喜歡製作"的正面心情,至於較有經濟壓力的就還是...多讀一點書吧 囧 我最近看的書,有一點點章節牽涉到這部份的概觀。  漫畫一般的組成,是作者自己想自己畫。有些組合是一人想劇情,一 人作畫。  自己想自己畫,最大的好處是自由度高。兩人組合,經常在面對出版 社前,就先經歷好幾次兩人對話,也就是市場化的初步。  我覺得可以先想最簡單的問題,作家應該是什麼?這對創作者,出版 社,觀眾,三種角色可能至少有三種答案。 ○○   ○  三個圈圈,各自是創作者,商家(取代出版社的概念),觀眾。  創作者作出東西,某部份讓觀眾有興趣,或是商家認為它可以經過包 裝讓人感到新奇,三個圈圈的集合點就是市場。而任何兩個圈圈的交點 ,就是等待中的機會。三者獨立,各有各的空間。  作者有作者的空間,他就有創作自由,他可以隨意去作他的創作,他 也不需要在乎哪些東西可以「賣」。自己滿意自己的作品是動力,觀眾 喜歡他的作品是認同,商家看上他的作品是合作。  商家有商家的空間,『爆漫王』大略有內部運作的描述,很多編輯與 他們負責的創作者接洽,出版社接觸足夠的創作者,保證出版品的產量 ,進而追求質量。  觀眾有觀眾的空間,觀眾是人,興趣百百款。我們會喜歡這個動漫作 品,但也會喜歡別的東西,很多東西構成我們的休閒面,或者滲入想法 而延伸到生活運用。  最先的問題。作家應該是什麼?  對作家本身來說,原本應該是創作自己想要的故事。對觀眾來說,是 寫故事的人。對商家來說,是他們的商業合作對象。  可是這三個各自獨立的圈圈,在以錢為主的社會形態下,會導致三個 框框的獨立性消失。作家與觀眾的圈圈也可以造成商機,但因為實際運 作的關係,規模通常比較小,這在獨立音樂也是,賣完就沒有了。而商 家便是負責規畫掌握這部份的存在。也就是說,當三者交集的部份越大 ,對商家的利潤越高。而我們也會認為對創作者的利潤也越高,而買家 也該越開心,選擇的謀合率越多。  於是當我們把焦點放在「錢」為出發點的時候,三個圈圈會開始向內 聚集。  商家為了賺更多的錢,他們對觀眾作問卷調查,而調查結果拿來給創 作者看,或直接要他們修改故事內容,然後產出觀眾期望的劇情,作成 類似客製化的商品賣更多的錢。  然後創作的範圍會漸漸消失,連帶的買家的選擇也慢慢減少。三個圈 圈在作家與買家的部份都會靠向商家的圈圈,因為商品是由他代理,而 變成許多大同小異的作品,卻是商家理論中應該是最好賣的組合。  漸漸變成普遍的產業狀況,類似大企業常搞的收購。很多小公司讓人 眼睛一亮,他的股價反映他的產品特色,他卻不是完全是為了股價而推 出產品。但大企業為了併吞他的特色而把他買下來,而小公司的重要部 門很容易發生集體走人的狀況,為了防止這狀況,有些收購還會附加不 能有人離職的條款,然後聲明員工的待遇不會有任何變動。但通常環境 變了之後,就是那樣了。  音樂團體野人花園也是這樣,原本是吉他手的Daniel Jones不喜歡在 螢光幕前的感覺,他喜歡幕後創作。解散後的野人花園,味道也不一樣 了。鳥山明的七龍珠,有不少人認為那美克星打完後就算一個終點了, 鳥山明也說想畫他自己想畫的東西。富樫就走另一條路,作品常常不按 牌理出牌,連載也不照時間來.... 作家應該是什麼?  我想作家應該是作自己喜歡的故事的人,而不是先想故事有沒有人要 買。只要是自己的創作,它就是自己的一部份。往後的創作,容易有先 前創作的影子,因為這是我們在專心思考創作時常有的一貫性。 魏德聖的賽德克巴萊劇本的同時,他也寫了其它的劇本。會不會拍是 一回事,但他想完成一整個故事,故事再去發生故事。這些東西存在, 其它產業的配合才有依據,多樣化的商品與職場結構才會出現。  不然就是現在的狀況,我們會覺得沒什麼選擇,其實也是我們造成的 。當我們過去在雜誌上投票時,漸漸決定了那些好像不怎麼樣的內容從 我們的視線裡消失。然後我們失去、不需要那些選擇後,相關從業人員 也看不到更多的發展,甚至沒有了。 對應到引用文章最後一段話,「喜歡製作」。 以創作來說,近年因為網路平台很發達,是新的出路吧.... -- 我們今天缺少的是什麼?或者說,消失了什麼?  動漫界是專指能賺錢的,還是參與的都是?思考前者,於是今日的狀 況不奇怪。思考後者,我們忽略了很多。  附上一個我很喜歡的思考標的,美國火人節。  http://goo.gl/BP3Og9 http://goo.gl/JL66LE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36.232.187.179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C_Chat/M.1460539849.A.263.html

04/13 17:40, , 1F
當把「利益最大化」的優先度放到太高 社會容易停滯
04/13 17:40, 1F

04/13 17:47, , 2F
阿就台灣現況阿...
04/13 17:47, 2F

04/13 17:48, , 3F
也不只台灣,資本(拜金)主義..
04/13 17:48, 3F

04/13 17:49, , 4F
Lindsey Stirling 這人也是體制內無法發跡,從網路出道的
04/13 17:49, 4F

04/13 17:50, , 5F
不過他很幸運的遇到懂網路行銷的組團..
04/13 17:50, 5F

04/13 17:55, , 6F
貨幣導向主義到後來就會形成"增加貨幣就好"的怪象XD
04/13 17:55, 6F

04/13 17:55, , 7F
youtube讓許多在傳統媒體弱勢的人有新的管道 很了不起
04/13 17:55, 7F

04/13 17:56, , 8F
近年不少創作者 先由網路聚集人氣 出版社再去接洽
04/13 17:56, 8F

04/13 17:56, , 9F
雖然說這是好事 但若太早向經濟傾斜 只怕落入老路
04/13 17:56, 9F

04/13 17:56, , 10F
youtube現在也有點胡鬧了 推薦頁一堆$媒體
04/13 17:56, 10F

04/13 17:57, , 11F
所以....創作是什麼意思 依舊決定人們投入這產業的未來
04/13 17:57, 11F

04/13 17:58, , 12F
不過 youtube也只是網路管道 所以也會有其它的網路管道
04/13 17:58, 12F

04/13 17:58, , 13F
網路這個「環境」 現在被打開了 是可以期待許多可能性的
04/13 17:58, 13F

04/13 18:02, , 14F
可能性還是蠻高的啦 所以才會一直有聲音要掌控網路啊XD
04/13 18:02, 14F

04/13 18:28, , 15F
其實我對此是保持悲觀態度的,以前人要創作買不起紙
04/13 18:28, 15F

04/13 18:29, , 16F
下一代要趕流行做VR買不起原型機
04/13 18:29, 16F

04/13 20:35, , 17F
利益最大化,是誰的利益? 功利主義下的正義
04/13 20:35, 17F

04/13 20:36, , 18F
所考量的就是社會的整體利益,
04/13 20:36, 18F

04/13 20:45, , 19F
某方面來說,不是追求利益,而是不願冒險而放棄了機會
04/13 20:45, 19F

04/13 20:59, , 20F
總覺得我好像誤解了什麼東西...
04/13 20:59, 20F
※ 編輯: wak (36.232.187.179), 04/13/2016 22:13:19

04/13 22:13, , 21F
每個角色的利益都是不一樣的 或者說 利益不完全等於錢
04/13 22:13, 21F

04/13 22:14, , 22F
所以「作家應該是什麼」 可以解答我們現在許多困惑
04/13 22:14, 22F
文章代碼(AID): #1N3X799Z (C_Chat)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N3X799Z (C_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