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請益] 怎樣斷定投手的"生涯顛峰"?

看板CMWang作者 (Skator Boi)時間16年前 (2007/10/03 00:04), 編輯推噓24(24013)
留言37則, 27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5/16 (看更多)
※ 引述《chrislux ()》之銘言: : 其實我也不知道找什麼數據來證明投手的巔峰, : 自己的印象差不多在30歲附近算是黃金時期,28~35? : For single seasons, From 1901 to 2007, From Age 28 to 28, (requiring ERA<=4, ^^^^^^^^^^^^^^^^^^ 基本上要統計球員顛峰時期的年代範圍如果以原PO這個range的話是會造成很大的誤差的 大家都知道,兩次世界大戰不只帶起了各國軍事產業的大躍進 更是本著毀滅就是再生的精神,讓外科醫學有了長足的進步(廢話,戰場上到處都是斷手斷腳) 還有各種應付發炎,感染,骨折的醫學實驗也同時在戰場上突飛猛進 所以要討論當代投手的顛峰時期我建議原PO至少也應該以二次世界大戰作為一個分野 另外,近代醫學的革命就在於X光,MRI,CT廣泛的運用在診斷人體內部構造上 也差不多到1980年以後才開始普及,這些也都有助於診斷韌帶拉傷,肌肉拉傷部位 而對於當代投手最大衝擊的革命不外乎Tommy John進行手肘韌帶重建手術成功的里程碑了 這種手術在醫學稱為UCL reconstruction surgery,會被命名為Tommy John surgery的原因 就在於1974年Tommy John是第一個以職業運動員身份(professional athlete)"成功"接受 UCL reconstruction surgery,並成功重返職業棒球球場"拿下勝投"的投手 (當時所在球隊為Los Angeles Dodger) 底下介紹一些有關Tommy John手術的統計 1. 在過去兩個球季中,有超過75位的大聯盟投手的手肘上留有因為UCL受傷而進行這項 手術的疤痕,算一算平均,大約每九位大聯盟投手就有一位 2. 在以施行Tommy John手術聞名於美國職棒棒壇的外科醫師,James Andrew 的診所病患中,只有大約20%的病患是大聯盟投手,其餘的20~25%為職業小聯盟投手, 絕大部分所剩下的是大學以及高中生投手 3. 曾經,手肘韌帶撕裂傷就代表著你以後只能坐在廣播室裡面當球評或是在地區性的 球賽裡的某個半局換場時刻,在球場裡的大螢幕裡秀出你的生平事蹟,但現在, 這些都不再是必然的結果(據說Sandy Koufax就是因為UCL撕裂不得不急流勇退) 4. 在上個球季施行超過150次UCL重建手術的外科醫師Andrew說, 大聯盟投手施行此手術的成功率大約在85% -- 以上,只是要說,過去有很多投手之所以在25 26歲之後就邁入衰退有很大一部份是 運動傷害, 而其中最大的因素就是韌帶拉傷,撕裂,甚至斷裂,這些運動傷害才是 限制投手的顛峰時期止能在27 28左右的最大原因,而不是本身的球技退化 換句話說,要維持像Roger Clemens, Randy Johnson那樣可以長期的有出色的成績 所需要的也許不是更出色的球技,而是更不容易受傷的身體 而這取決的因素就有很多了,但其中我個人認為最大的因素是球員的自我要求跟 長期健康的生活形態(相信我,對於運動員而言,早睡早起絕對無敵超重要) 另外就是正確的mechanism了,所以在現代棒球(二次世界大戰以後)中球員的 顛峰時期是可以拉長到30+以上絕對沒什麼問題的,(以前醫療環境都這樣了 沒道理現在營養有營養師,訓練有訓練員,開刀有專業運動醫學團隊,復健有復健師 再加上電腦分析運動力學,結果出來的球員顛峰期還跟以前一樣阿XD) : At least 60% games started, and At least 40 Games) : 25 78 : 26 95 : 27 91 : 28歲 共有 82 season : 29 73 : 30 70シ : 31 58 : 32 43 : 33 23 : 34 22 : 35 16 : 36 6 : 37 6 : 38 2 : 39 5 : 40 2 : 41 1 : 42 0 : 43 0 : 這數據我也不知道能代表什麼,因為我使用的是era<4的條件,還加上一些其他的 : 為什麼是era不是win? 為什麼是<4? : 隨便選的,大家就各自解讀吧 : 和我的印象的確有出入 : 附上網址http://www.baseball-reference.com/pi/psl_finder.cgiook=38 : Piching Season Finder 用年紀去搜尋season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03.118.228.160 ※ 編輯: ZzzBa 來自: 203.118.228.160 (10/03 00:05)

10/03 00:13, , 1F
推,當投手可真是不容易啊....
10/03 00:13, 1F

10/03 00:14, , 2F
好文推! 感覺跟現實也比較不會相差太遠
10/03 00:14, 2F

10/03 00:17, , 3F
原PO是念醫學系嗎@.@
10/03 00:17, 3F

10/03 00:24, , 4F
推好文
10/03 00:24, 4F

10/03 00:26, , 5F
推好文 長知識 :D
10/03 00:26, 5F

10/03 00:28, , 6F
有一半是大學生或高中生....也是教練操壞的嗎
10/03 00:28, 6F

10/03 00:29, , 7F
推一下
10/03 00:29, 7F

10/03 00:29, , 8F
那現在的結論還是如Bill James所說嗎 27歲?
10/03 00:29, 8F

10/03 00:32, , 9F
那就要看他的統計的"內容"是什麼,他只說了結果阿
10/03 00:32, 9F

10/03 00:34, , 10F
更正一下,他說他的統計是統計過去有長球技的,而他自己也說
10/03 00:34, 10F

10/03 00:34, , 11F
現在這個新一代的投手大部分都還沒有完成他們的生涯
10/03 00:34, 11F

10/03 00:35, , 12F
所以他只是合理的推測peak age會往後,但還沒辦法統計XD
10/03 00:35, 12F

10/03 00:35, , 13F
不過可以肯定的是,拿27(過去的統計結果)來預測現在的年輕
10/03 00:35, 13F

10/03 00:36, , 14F
投手的這一個世代,不是一個很肯定很確定的事情
10/03 00:36, 14F

10/03 00:37, , 15F
總之結論就是:新一代投手的peak age還是未定論阿~(菸)
10/03 00:37, 15F

10/03 00:41, , 16F
那pavano.....
10/03 00:41, 16F

10/03 00:43, , 17F
莫再提,這傢伙就是去動TJ,是不會車禍完順便動一動喔.....
10/03 00:43, 17F

10/03 00:44, , 18F
那種開車開到骨頭斷掉啊,打籃球打到膝蓋壞掉啊~
10/03 00:44, 18F

10/03 01:15, , 19F
該M
10/03 01:15, 19F

10/03 01:16, , 20F
感謝分享 :)
10/03 01:16, 20F

10/03 01:18, , 21F
專業
10/03 01:18, 21F

10/03 01:44, , 22F
專業!
10/03 01:44, 22F

10/03 01:49, , 23F
10/03 01:49, 23F

10/03 03:54, , 24F
專業多了
10/03 03:54, 24F

10/03 05:30, , 25F
其實原po的"沒道理"本身也只是猜測而已阿...那以前的投球數
10/03 05:30, 25F

10/03 05:32, , 26F
是不是也要搬出來? 不過這篇的邏輯比很多文好多了倒是真的^^
10/03 05:32, 26F

10/03 05:43, , 27F
肛溫,沒想到王版也能學科普...真是令我好舒服阿
10/03 05:43, 27F

10/03 06:25, , 28F
10/03 06:25, 28F

10/03 06:48, , 29F
不錯
10/03 06:48, 29F

10/03 07:40, , 30F
推!看好文長知識
10/03 07:40, 30F

10/03 09:07, , 31F
推專業又理性的好文!!!
10/03 09:07, 31F

10/03 09:42, , 32F
你怎樣對待你的身體~身體就怎待你~~~
10/03 09:42, 32F

10/03 11:38, , 33F
也許不會提前進入生涯顛峰的時間,不過醫學進步應該可以
10/03 11:38, 33F

10/03 11:38, , 34F
延長選手呆在顛峰期的年數:P
10/03 11:38, 34F

10/03 12:38, , 35F
好文章
10/03 12:38, 35F

10/03 12:44, , 36F
好文推
10/03 12:44, 36F

10/03 15:05, , 37F
好文推推~
10/03 15:05, 37F
文章代碼(AID): #170clrtL (CMWang)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本文引述了以下文章的的內容:
完整討論串 (本文為第 15 之 16 篇):
文章代碼(AID): #170clrtL (CMW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