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閒聊] 虛擬幹線公車

看板Bus作者 (REIL)時間9年前 (2014/08/16 01:19), 編輯推噓3(300)
留言3則, 3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3/3 (看更多)
"虛擬幹線公車"和"幹線標章"的確是同樣的概念 都是整合有共同路線的公車 以便利不熟悉的旅客搭乘使用 但執行上有些許差異 不只是"306"(主)加上"本車直行南京東西路"或"南京幹線"標章(從) 我要使東向306到圓環時 搖身一變成為"南京幹線"(主) (當然仍要附註306(從)) 對不熟的乘客 他要認的是主路線"南京幹線" 對熟客來說 他要認的是副路線"306" 之所以稱為"虛擬"的幹線公車 因為是無中生有弄出一個"南京幹線"路線的公車 各站可以大方掛起南京幹線的路線圖 就好像真的有一批車一組人在跑這路線似的 我是幹線公車的堅定支持者 我認為捷運的部分優點 並不需要百億千億來達成 BRT是一種方法 幹線公車也是一種 都能成為便利性雖次於捷運卻高過一般公車的運具 在台北市聽說過有計畫要推動 卻遲遲沒有實現 不知道是市府無心 或是來自業者和乘客的阻力 實質的幹線化若是不可行 用最低成本最小改變生出幾條虛擬幹線應該值得一試 若能夠實現個十條八條幹線 捷運網路加上幹線公車整合進一張圖 台北市區的覆蓋率將十分完整 ※ 引述《map5108 (河馬牌公車)》之銘言: : 其實我一直都有類似的想法,之前也在板上po過類似的文章 #1FJCZTgh (Bus) : 當時我的觀點是減少乘客檢索資訊的時間,提供多數旅客快速辨識的功能 : 原po的提到的觀點,則是讓622等性質相近但班次較少的路線分擔306等熱門路線的乘客 : 事實上我們「大台北公車路網全覽圖」就有融入這樣虛擬幹線的概念 : 我們在圖中的大部分幹線上都繪有"灰色幹線"(暱稱為"管子"的東西) : 除了讓我們繪製起來更方便之外,也有類似的意義 : 設計管子時,目的是讓讀者在幹線上移動時,不需要一條一條路線看是否可以搭乘 : (然後好不容易把所有路線看完後,車來了又忘記它能不能搭Orz) : 假設從光華商場到公館,同時來了226.254.676 : 讀者發現光華商場位於管子上,且管子通到公館,上述僅676在管內 : 所以選搭676,226就不用考慮了(因為沒有到公館) : 254雖然有到公館(側面玻璃上有寫),但因為繞路經古亭而不在管子內,所以不優先考慮 : 而班次少的676或許也因此分擔了後方擁擠的280人潮(即原PO觀點) : 因此管子除了檢索方便外,也可確保乘客不會搭到繞路公車 : 同樣的,虛擬幹線或幹線標章也有類似的效果 : 如果真的擴大實施的話,可以在車站與行先板上都加上標註(甚至給站牌編上號碼) : 搭配車站放置虛擬幹線的完整路線圖,相信在幹線上移動的乘客會更方便 : 至於幹線起訖的部分,其實也是很難考慮的問題 : 目前這部分我們是以繪製方便為主,有時配合班次多的路線調整幹線長度 : 最明顯的例子就是南京管配合307於林森止,新莊中正路管配合235於建福路止 : 這目前沒什麼規則,只是希望讓最多路線進管子,且管子越長越好 : 除了幹線之外,我之前那篇文章也有提到觀光景點 : 比方說故宮就可以做類似的「系統」,從故宮到捷運士林站加以包裝 : 如果有這樣的包裝,外國遊客在前往故宮時,也可更輕易的搭到適當的公車 : 更重要的,乘客無須擔心班次問題,因為幹線內選擇多,如南京東路平均班距不到30秒 : 以故宮這邊來說的話,單看個別路線,最密集的255區間車也不過尖峰8-10分 : 但若搭配上304、815、紅30甚至小18等,平均班距可達3分 : 深坑的話660.666.795.(679.912.949)加起來大概也可以到尖峰4分(不含括號者6分) : 我想這某種程度上,也是"另一種令人信任的交通方式" (簡單、統一、資訊足、班次多) : 如果搭配得宜的宣傳(如把虛擬幹線加在捷運路網圖裡面), : 對於提升公車服務品質而言(特別是與捷運配合轉乘方面),應該頗有助益。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8.166.118.54 ※ 文章網址: http://www.ptt.cc/bbs/Bus/M.1408123170.A.BF5.html

08/16 21:29, , 1F
台北幹線公車計畫很多年了
08/16 21:29, 1F

08/18 21:25, , 2F
反而最大問題是為甚麼顏色是用來標捷運而不是標幹線
08/18 21:25, 2F

08/18 22:12, , 3F
選舉時的市長政見欄一定會有推動市區棋盤式公車路網..
08/18 22:12, 3F
文章代碼(AID): #1Jxa4Ylr (Bus)
文章代碼(AID): #1Jxa4Ylr (B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