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法語] 苦、集、滅、道

看板Buddhism作者 (silence)時間4年前 (2019/12/02 18:22), 4年前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5/5 (看更多)
: [2] <攝類>:「滅諦」與「涅槃」二者有三句差別。 : 是涅槃週遍是滅諦,是滅諦不週遍是涅槃,如見道、修道的滅諦。見道、修道的滅諦 : 是滅諦,還不是涅槃。無學道的滅諦是滅諦,也是涅槃。 : 佛果位的滅諦是無餘斷障而有,佛果位的滅諦是滅諦也是涅槃,《金光明最勝王經》 : :「諸佛如來(成就佛果位),究竟斷盡諸煩惱障、所知障故,名為涅槃(滅諦)。」 ------------------------------------------------------------------------------ 補充:無上菩提-菩是斷功德、提是證功德-佛果具有究竟圓滿的斷(滅諦)、證(道諦)功德 摘自:達賴喇嘛尊者《至高那爛陀寺十七大班智達祈願文》 https://www.facebook.com/Jamyangrin/posts/1797783133585681/ 了解二諦(所知分為二諦),對了解名言安立的緣起有幫助;了解名言安立的緣起, 會堅信因果緣起;堅信因果緣起時,對了知四諦(四聖諦)也會有幫助。[1] 認知解脫前,必須了解法寶—道諦和滅諦;如此才能認知現證道諦和滅諦功德的僧寶 ,也才能了解為眾生而圓滿一切自他事業的佛寶,因此說「正量引生堅穩三寶信」。 如果我們認識的佛只是個在印度出生的人,他所說的就是法,他的弟子是僧,那麼我 們對三寶的認知就太膚淺了! 什麼是佛、什麼是法、什麼是僧,這些要表達什麼,必須了解道、滅功德,才有辦法 認識。 什麼是道、滅功德?什麼是法寶(具定義的法寶是聖者內心相續當中的道諦、滅諦) ?為了了解這點,必須了解名言安立的緣起和因果緣起;於其上,再有大悲心(大悲心是 希望幫助一切有情離苦的意樂)、菩提心(菩提心是為利有情願成佛的動機)的攝持,才 能成為諸相俱勝的空正見(俱一切種最勝空性)。 諸相俱勝的空正見(有大悲心、菩提心攝持的空正見)才能對治細微的所知障(所知 障是煩惱障的習氣),才能成就佛寶(斷除所知障才能成就佛果,佛果即斷除所知障成就 一切種智,一切種智是能夠無所障礙現前同時通達諸法上一切所知品的智慧)。 這樣,我們才會對打心底深信佛,否則僅僅念誦「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是沒有 力量的。 ------------------------------------------------------------------------------ [1] 先了解二諦,才能了解四諦;了解四諦,才能了解三寶 尊者達賴喇嘛:「介紹佛法時,誠如「修行及諸諦,佛陀等三寶」所言,要以這十教 授的方式講解。先以二諦、再以四諦、再介紹三寶,要這麼介紹佛教。」 所知分為二諦,二諦是世俗諦與勝義諦,世俗諦是緣起,勝義諦是空性。 因為不了解勝義諦空性的真實義,由無明產生染污品的苦諦與集諦;透過了解勝義諦 空性的智慧,由與無明相違的智慧修行清淨品的滅諦與道諦。 滅諦和道諦是法寶,了解勝義諦空性的智慧屬於道諦,透過了解勝義諦空性的智慧, 才能了解世俗諦的安立——名言安立的緣起和因果緣起。 [2] 佛果位具有究竟圓滿的斷、證功德,故名善逝。佛果位究竟圓滿的斷、證功德為何? 《金光明最勝王經》:「諸佛如來究竟斷盡諸煩惱障、所知障故,名為涅槃(佛果的 斷功德,心識上無餘斷障的滅諦)。」《大般若經》:「永斷一切煩惱、所知二障麤重習 氣相續,證得無上正等菩提,乃名如來、應、正等覺,得一切相智(佛果的證功德,無餘 斷障的同時,心識證得了一切種智的道諦),成就佛十力、四無所畏、十八不共法…。」 [3] 節錄自 現觀莊嚴論第37講-2019-05-14 講說滅諦及道諦的體性 如聖格西 轉自:https://www.facebook.com/rushengeshe/ 我們對佛的概念,其實都有些錯誤的認知(顛倒知)。我們所說的佛在哪裡呢?就是 說與心識上的煩惱障、所知障分離,這就是所謂的佛了!祂不是在遙遠的無量天宮,具有 各色的光芒,這只是祂的代表。實際的佛陀,祂是斷除與煩惱障、所知障脫離這樣的一個 境界,這才叫做「佛的果位」,或所稱的「無住涅槃」(無住涅槃是佛果位的心識上沒有 剩餘地淨除煩惱障與所知障的滅諦,這是只有證得一切種智的佛果位才有的功德)。 [4] 菩薩三因:大悲心、菩提心、空性慧 《大般若經》:「菩薩摩訶薩以一切智智相應作意(菩薩發菩提心,菩提心是由大悲 引生為利有情希求成辦一切種智的作意相應的心王),大悲為首(大悲心是菩提心的前導 ,大悲心是希望幫助一切有情離苦的意樂),無所得為方便,起內空智,乃至起無性自性 空智(通達空性的智慧),以無所得而為方便,與一切有情同共迴向一切智智(菩薩以大 悲心、菩提心攝持空性慧,為了利益一切有情發願迴向成辦佛果一切種智),是為菩薩摩 訶薩普為利樂諸有情故發趣大乘(菩薩發趣大乘道的三因:大悲心、菩提心、空性慧)。」 --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uddhism/M.1575282122.A.F7C.html ※ 編輯: cool810 (219.69.36.162 臺灣), 12/03/2019 07:16:54
文章代碼(AID): #1TvENAzy (Buddhism)
文章代碼(AID): #1TvENAzy (Buddhi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