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心得] 無我與超我-佛陀 外道 耶穌的觀點

看板Buddhism作者 (草本-也是好學生)時間13年前 (2010/12/14 23:00), 編輯推噓1(100)
留言1則, 1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2/3 (看更多)
基督印度教的吃光光 ※ 引述《yuho2009 (yuho)》之銘言: : 1 對永遠的"我"的存在和追求 : 1.1 佛陀的觀點 : 1.2 印度外道的觀點 : 1.3 耶穌的觀點 : 2 無我 : 2.1 佛陀的觀點 : 2.2 印度外道的觀點 : 2.3 耶穌的觀點 : 3 超我 : 3.1 佛陀的觀點 : 3.2 印度外道的觀點 : 3.3 耶穌的觀點 : 4 結論 : 1 對永遠的"我"的存在和追求 : 1.1 佛陀的觀點 : 佛陀認為,"我"是不存在的,是人內心的一種錯覺。 : 為什麼呢,因為即使沒有"我"這個概念存在, : 我們還是可以感受、思想、行動並具有情感,只要我們有健全的身體足夠了。 : 再者,"我"並不是一個不變的單位,"我"一直在改變, : 甚至內在的心靈比外在的身體變化得更快。 : 笛卡爾曾說我思故我在,以佛陀的觀點來看,我思只能證明思考是存在的,並不能 : 證明"我"是存在的。 : 那麼,"我"是什麼呢,"我"只不過是許多零件假合而成的, : 這些零件包括身體、感受、思想、行動、情感等等,可是這都以身體為核心, : 一旦身體毀壞了,這一切也都消失於無形。 : 所以,佛教並不鼓勵修行人追求永遠的生命,反而鼓勵修行人認清事實的真相, : 放下我執,得到真正的快樂。 (總結此段) 首先,沒有健全的身體還是可以有感受、思想、行動並具有情感等等 原因是我只是的我的存在五蘊的假合。 而且佛陀說,生命並不需要五蘊完備才可以有生命, 在其他界的生命可以缺少色蘊等存在, 祂揭示的不只是五蘊假合,而是五蘊假合的苦。 佛陀說的不是放下我執,是了解苦,了解四聖諦。 苦的存在對於佛陀才是要陳述的。 五蘊的運作是很難懂的,其中的苦諦又是更精微奧秘了。 因為缺了四聖諦,所以你這不算對於佛教概念的介紹。 : 2 無我 : 2.1 佛陀的觀點 : 佛陀對於無我的觀點非常的獨特,他指出了因果輪迴, : 卻反駁了有一個永恆不滅的靈魂,如果沒有永恆不滅的靈魂,到底是誰在輪迴呢。 : 佛陀的觀點有其符合現代腦科學跟物理學的觀點,根據現代腦科學, : 心思跟情感來自大腦,我們所有的內在情感和思考,都不需要靈魂, : 只要有健全的大腦就夠了。 : 也就是說 ,即便沒有靈魂,我們依然可以思考和判斷,一樣可以有感情, : 一樣有各種感受。可是這麼一來,當我們腦死或死亡,我們所有的感受、 : 思考、情感都會跟著隨風而逝。 : 那麼,死了就什麼都沒有了嗎,不是的,就像物理學的觀點一樣, : 一旦施加了力量,無論是善的或惡的,就會有相對的反作用力,這就是俗稱的業力。 : 人死了,就什麼都沒有了,只留下他曾經做過的事所造成的反作用力, : 這反作用力形 : 成他的下一世,他的下一世跟這一世並不具有相同的身體和心靈, : 但是他下一世的身體和心靈卻是由這一世所造成的。 : 因此,一個恆定的不滅的"我"是不存在的,每一個"我"都是依賴業力 : (反作用力)形成 : ,隨著業力的結束,"我"也隨之結束。 你反對了靈魂、實我的存在,卻成立了業力的存在, 如果是因為業力而無我,那為何不能安立我於業力之中呢? 另外,如何從五蘊的和合推理到無我的成立你說的還不清楚。 : 3 超我 : 3.1 佛陀的觀點 : 在佛教裡面,最高的境界就是成佛,那麼, : 成佛了之後是不是就可以有永遠的生命了呢,答暗是肯定也是否定的。 : 肯定的是,成佛之後可以創造具有永恆生命的淨土, : 例如無量壽國極樂世界的居民,他們的壽命完全是自由選擇的, : 想要多長就可以有多長,這個世界就是由阿彌陀佛所創建。 : 但是一個成佛的人,他不會去選擇永遠的生命, : 因為這跟他自己所悟出來的道理剛好相反。 基本上你說的阿彌陀佛這段是錯的,帶業往生的就無法自由選擇。 而且並不是每個佛弟子都同意是涅槃後是常淨我樂的 : 在佛陀的觀點中,一切的本質都是空性的, : 即便是可以給他人無限生命的阿彌陀佛,他也沒有幫自己設定永遠的生命 : ,因為他知道空性才是真實的。 : 生命有其意義,如果追求這意義需要花上無量的時間, : 例如幫助所有眾生脫離苦海,那麼這無量無邊際的生命才有價值 : 如果只是為存在而存在,那麼不如回歸真實的空性之中。 我是覺得超我是個很詭異的東西 我就更不想討論超我的問題了 我要問 什麼是空性是真實的? 正妹和佛陀只有佛陀是真實的空性? 那真實的空性存在在幾次元的空間內? 還是真實的空性已經隨著佛陀涅槃而毀滅了? : 4 結論 : 綜觀各家學說觀點,都指出一個更高的"我", : 佛陀認為人可以用"假我"做出許多的貢獻,帶給他人益處, : 也可以做有意義的事,但即使如此並不需要去執著於"我"這假合的概念。 : 印度外道認為身為人就該不斷的學習,不斷的追尋永恆的價值, : 直到發現自己就是梵天,梵天也就是自己。 : 耶穌認為人必須放掉自己跟他連結,並從他得到永遠的生命, : 因為他就是梵天(造物主),梵天就是他,他跟梵天是一,信他的人也跟他是一。 : 作者:yuho2009 結論是,來這個版,打佛教的嘴泡就好。 -- yamola: ◢██◣ yamola: yamola: ●◤◎︵◎ 施主,您認真了~~~ yamola: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92.72.163.68

12/17 14:00, , 1F
沒有實修驗證的文字定義只是戲論而已.
12/17 14:00, 1F
文章代碼(AID): #1D1uQJQW (Buddhism)
文章代碼(AID): #1D1uQJQW (Buddhi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