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討論日本淨土宗對五逆與誹謗正法的定義

看板Buddhism作者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時間14年前 (2010/07/06 16:02), 編輯推噓10(10094)
留言104則, 7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3 (看更多)
本文討論的範圍乃針對文章代碼(AID): #1CCMW5_u一文的部分內文 無意探討該文章其它範圍,如天主教與淨宗的救贖比較。 討論的範圍僅止於下列範圍。 ---------------------------------------------------------------------------- 淨土真宗的念佛號只是對於阿彌陀佛的一種感謝,而要產生對於阿彌陀佛的信心才可 以得救,並非是念佛號才可以得救,信就是要產生無微不至的信心才可以,若有一點點懷 疑則不行。每個人都可以得救,包含五逆罪,淨土真宗認為心是源頭,身體和口才是執行 者,只要有不好的念頭救適五逆罪了,例如父母撈叨,兒女在背後不滿,這就犯了五逆罪 了,或者是邊打瞌睡邊聽佛法,那麼,誰能不犯五逆罪?唯除五逆罪,也就是未來、永遠 ,線索的人。 ----------------------------------------------------------------------------- 推 buddhanature:本文˙中定義的五逆罪,有很大暇疵與錯誤。 07/05 15:18 推 buddhanature:如果心有起念就犯五逆,對初學者和南傳小乘學人來說 07/05 18:40 → buddhanature:可能每人都犯五逆,無間地獄就免不了了。對聽經的那 07/05 18:41 → buddhanature:些老年人來說,撥時間去聽經很難得了,心中根本沒想 07/05 18:42 → buddhanature:過要誹謗正法,反而是護持正法,那身體不好聽經無法 07/05 18:43 → buddhanature:不打瞌睡也被定罪成誹謗正法就太誇張了。 07/05 18:44 以上推文也都僅止於對該段文章之立論反駁。 包含1.五逆定義 與 2.誹謗正法皆是連接原po文章, 針對某板友對原po文章的日本淨土真宗對1.2.立論信以為實產生恐懼的反駁。 舉出"初學者"目的乃為使該版友體認: 初學者是可能會將此立論信以為真,使他遠離去除此邪說。 當我向該版友說明他未違犯五逆罪時, 指出五逆為:殺父、害母、出佛身血,破和合僧,殺阿羅漢。 並未說明是大乘或小乘的看法。 該版友卻又來信說明:他雖然沒有違犯小乘五逆,卻可能違犯大乘五逆。 故舉出"南傳小乘學人"目的乃為使該版友體認: 該板友來信指出他誤認他自己犯了大乘五逆, 事實上,雖然大乘對五逆與小乘對五逆的定義不同, 目的乃是要向其表示:大小乘戒法雖然不同。 針對小乘學人來說,以及大乘學人來說,他都沒有違犯五逆罪。 如果照原po文的定義來看:若心有起念,則小乘學人可能犯五逆,大乘學人可能也犯五逆 。如果不是,不論從小乘學人角度來看他的犯行,或從大乘學人的角度來看他的犯行, 他都沒有違犯五逆罪。 本段推文並沒有完全寫完完整概念以及我與該版友信件內容, 信件內容在此不宜公開。 近來有板友對末學提出建言: 推文系統也許不適宜作過多陳述,要作很長的陳述最好回文。 如: → soulheart:B大 你還是另外回文好了...= = 59.120.152.1 06/12 23:05 自己檢討過後,也願意如此配合,以免觀文者產生困難。 所以此段推文中,完全沒有貶抑小乘或初學者之意。 也許是末學推文過短,沒有完全呈現末學心中的概念。 我的概念是:無論初學者,老修,小乘學人,乃至大乘學人,或任何人只要套用這種 日本淨土真宗概念,都會被判定違背五逆罪,與誹謗正法。 末學的認知是:推文系統也許不適宜作過多陳述,要作很長的陳述最好回文。 但一旦板友對推文有疑,可以在推文系統直接發問,經原推文者 回覆後,便能完整理解推文者內心想法。將推文系統拉長主要目的 就是希望能增進版友彼此溝通的頻率。 如同我同意聖嚴法師的立論: 該日本淨土真宗系統的觀念,對五逆的定義有暇疵與錯誤。 針對該版友對自己犯行及犯意恐懼,末學主要是提供正確見解五逆的看法,作出回應。 以佛經經文對五逆重新認知,小乘五逆乃指第四條,大乘犯五逆乃指下列五條全部。 目的皆為使該版友能遠離恐懼與不安,請知悉。 大乘五逆──《大薩遮尼乾子所說經》卷四言:        有五種罪,名為根本,何等為五:    一者:破壞塔寺,焚燒經藏,或取佛物法物僧物;若教人作,見作助喜。    二者:謗三乘法,言非聖教,毀呰留難,隱蔽覆藏。    三者:若有沙門,信心出家,若有戒、無戒,打罵呵責,說過禁閉,還俗驅使 ,債調斷命。    四者:殺父、害母、出佛身血,破和合僧,殺阿羅漢。    五者:謗無因果,長夜常行十不善業,不畏後世,自作教人,堅住不捨。 若板友大德見文章中推文,認為有不如法的,建請您先與推文者溝通,了解其真正用意, 如溝通後認為其見解有誤,也建請導正或勸說,而非先檢舉。希望是慈悲心懷的展現。 如導正或勸說後仍依然故我,故意發表違反板規之言論,建請您檢舉。 因為有時版友會用一兩行就帶過去,有時會打錯字,有時是回答其它文章或水球或信件。 當然,這種溝通模式只是末學的建議,僅供參考。 祝早成菩提! buddhanature 合十 -- 予見新學後生,才把一句佛頓在心頭,閑思妄想越覺騰沸,便謂念佛工夫不能攝心。 不知汝無量劫來生死根由,如何能得即斷?且萬念紛飛之際,正是做工夫時節。旋收旋散 ,旋散旋收,久後工夫純熟,自然妄念不起。且汝之能覺妄念者,虧這句佛耳。如不念佛 之時,瀾翻潮湧,剎那不停者,自己豈能覺乎? ~蓮池大師警眾法語~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8.171.167.90

07/06 16:50, , 1F
科科科~~~和你聽到的說法不同就不行??
07/06 16:50, 1F

07/06 16:52, , 2F
就是邪說???
07/06 16:52, 2F

07/06 18:29, , 3F
版主啊,一定要使用大 小乘這種容易引起紛爭的字眼嗎?
07/06 18:29, 3F

07/06 18:30, , 4F
板規第一點不就使用比較中性的字眼,這樣不是很好嗎?
07/06 18:30, 4F

07/06 18:32, , 5F
您有聽過上座部佛教稱自己為小乘的嗎?
07/06 18:32, 5F

07/06 18:36, , 6F
同意pdsl的說法。謝謝你的提醒。
07/06 18:36, 6F

07/06 18:37, , 7F
大乘法五逆罪已是固定用法,不知改用北傳五逆罪通不
07/06 18:37, 7F

07/06 18:37, , 8F
通順?
07/06 18:37, 8F

07/06 18:41, , 9F
我覺得您寫漢傳佛教大家都會看得懂滴。
07/06 18:41, 9F

07/06 18:43, , 10F
都說是邪說了還不紛爭嗎??
07/06 18:43, 10F

07/06 18:45, , 11F
漢傳五逆罪,可通。
07/06 18:45, 11F

07/06 18:46, , 12F
此文只針對五逆部分,作闡述,離經一字,即同邪說
07/06 18:46, 12F

07/06 18:47, , 13F
麼叫做離經一字呢?
07/06 18:47, 13F

07/06 18:47, , 14F
要說解經的完全正確與否
07/06 18:47, 14F

07/06 18:47, , 15F
非五逆罪的其它部分,可再討論了解。我還須進一步了
07/06 18:47, 15F

07/06 18:47, , 16F
解。
07/06 18:47, 16F

07/06 18:47, , 17F
能否回到釋迦摩尼佛的印度社會呢?
07/06 18:47, 17F

07/06 18:48, , 18F
就算回到釋迦摩尼佛的印度社會,難道可以完全知道
07/06 18:48, 18F

07/06 18:49, , 19F
釋迦摩尼佛真正的想法嗎?
07/06 18:49, 19F

07/06 18:49, , 20F
回到印度社會目的是?
07/06 18:49, 20F

07/06 18:49, , 21F
還是只能靠著字面上的文字呢?
07/06 18:49, 21F

07/06 18:50, , 22F
釋迦摩尼佛會有這些講法是在印度社會脈絡底下
07/06 18:50, 22F

07/06 18:50, , 23F
那請kuo定義一下五逆罪,發文讓末學了解一下。
07/06 18:50, 23F

07/06 18:50, , 24F
講的東西,用的語言也是巴利文還是梵文
07/06 18:50, 24F

07/06 18:50, , 25F
語言和文字是建立在社會脈絡上
07/06 18:50, 25F

07/06 18:51, , 26F
不同時代,不同社會就會產生不同的詮釋
07/06 18:51, 26F

07/06 18:51, , 27F
就好比你看到的佛經,也是經由前人的註釋,翻譯解經而來
07/06 18:51, 27F

07/06 18:52, , 28F
不可能無師自通
07/06 18:52, 28F

07/06 18:52, , 29F
前人怎麼翻譯怎麼詮釋會影響到後人如何觀看這篇經文
07/06 18:52, 29F

07/06 18:53, , 30F
你上面這點說明有點武斷,因為六祖惠能就不用經過人
07/06 18:53, 30F

07/06 18:53, , 31F
解釋就無師自通。
07/06 18:53, 31F

07/06 18:53, , 32F
相同的,你再閱讀這本經文的時候也會影響到後人如何閱讀
07/06 18:53, 32F

07/06 18:53, , 33F
這本經文
07/06 18:53, 33F

07/06 18:54, , 34F
那你認為要怎麼閱讀會比較適合?
07/06 18:54, 34F

07/06 18:54, , 35F
他也要會看字,會讀書吧? 他進去佛教教團時
07/06 18:54, 35F

07/06 18:55, , 36F
就一定程度受到了教團和前人的影響
07/06 18:55, 36F

07/06 18:55, , 37F
六祖看不懂文字,不會讀書~
07/06 18:55, 37F

07/06 18:55, , 38F
甚至是五祖認為他的講法很好才會給他衣缽
07/06 18:55, 38F

07/06 18:55, , 39F
是他影響教團,
07/06 18:55, 39F
還有 25 則推文
07/06 19:11, , 65F
權利提出我對你的看法?
07/06 19:11, 65F

07/06 19:11, , 66F
詮釋錯誤???
07/06 19:11, 66F

07/06 19:12, , 67F
從詮釋的角度,不可能完全的和作者的視域一樣
07/06 19:12, 67F

07/06 19:13, , 68F
你說話時,有一些地方,是你的假設。要佐證這些假設
07/06 19:13, 68F

07/06 19:13, , 69F
釋迦摩尼佛寫這本經文我們後面的人的看法不可能完全和他
07/06 19:13, 69F

07/06 19:13, , 70F
還是要提出有力證據。
07/06 19:13, 70F

07/06 19:13, , 71F
一樣
07/06 19:13, 71F

07/06 19:14, , 72F
用的語言和所處的社會不可能完全一樣
07/06 19:14, 72F

07/06 19:15, , 73F
等你證得佛果就可以和他一樣,之前當然要慢慢修正
07/06 19:15, 73F

07/06 19:15, , 74F
那麼,哪來的完全正確可言?
07/06 19:15, 74F

07/06 19:16, , 75F
佛可是一音演說,眾生隨類得其解。
07/06 19:16, 75F

07/06 19:16, , 76F
就算是把釋迦摩尼佛請到現在的台灣,他的講法也會不同
07/06 19:16, 76F

07/06 19:17, , 77F
如果你知道不正確,見解有誤,你不會修正嗎?不應修正
07/06 19:17, 77F

07/06 19:17, , 78F
嗎?
07/06 19:17, 78F

07/06 19:17, , 79F
你忽略了一件事,文化會變動,語言會變化
07/06 19:17, 79F

07/06 19:17, , 80F
佛佛道同,你這種說法我不認同
07/06 19:17, 80F

07/06 19:17, , 81F
真理無干語言
07/06 19:17, 81F

07/06 19:18, , 82F
依靠著語言為載體的佛經也會有類似的問題
07/06 19:18, 82F

07/06 19:19, , 83F
一篇演講,即使透過翻譯,觀眾仍然對該演講核心價值
07/06 19:19, 83F

07/06 19:19, , 84F
能掌握,
07/06 19:19, 84F

07/06 19:20, , 85F
你說的是視域融合,我看的角度和你的角度不可能完全一樣
07/06 19:20, 85F

07/06 19:21, , 86F
我看英文金剛經與中文金剛經內容並無不同,你呢?
07/06 19:21, 86F

07/06 19:21, , 87F
但是要盡量的擴大我的角度把你的角度納入
07/06 19:21, 87F

07/06 19:21, , 88F
但是不可能完全一摩一樣
07/06 19:21, 88F

07/06 19:24, , 89F
當你用世間學的概念與邏輯企圖來了解佛經中的道理,
07/06 19:24, 89F

07/06 19:24, , 90F
我的那本佛教詮釋學,用虛無主義這個詞彙來借代無
07/06 19:24, 90F

07/06 19:24, , 91F
作出自己見解與詮釋,就已經將佛經範圍納入你的知識
07/06 19:24, 91F

07/06 19:25, , 92F
說錯,用虛無主義的辭彙來借代空
07/06 19:25, 92F

07/06 19:25, , 93F
所以才必須要有法師講經,自己想的本來就不能標準
07/06 19:25, 93F

07/06 19:25, , 94F
領域了,用知識來概念化佛經道理與內容,事實上是很
07/06 19:25, 94F

07/06 19:25, , 95F
危險的。
07/06 19:25, 95F

07/06 19:26, , 96F
用唯實論的辭彙來借代有
07/06 19:26, 96F

07/06 19:26, , 97F
看了還蠻囧的
07/06 19:26, 97F

07/06 19:27, , 98F
請繼續,待會見~
07/06 19:27, 98F

07/06 19:30, , 99F
現在恐怕沒有人可以入定問佛,再來回答了,都要等命終往
07/06 19:30, 99F

07/06 19:31, , 100F
生後,再去問佛,才會知道解答吧~
07/06 19:31, 100F

07/06 19:32, , 101F
空跟有沒有語言可以描述,知道就知道,不知道說的再多
07/06 19:32, 101F

07/06 19:33, , 102F
文字,還是不知道
07/06 19:33, 102F

07/06 22:55, , 103F
入定也沒辦法問佛 要有意生身才行
07/06 22:55, 103F

07/07 11:11, , 104F
龍樹的 "若不依俗諦 不得第一義" 也是危險的說法囉 ^^;
07/07 11:11, 104F
文章代碼(AID): #1CCkCcz9 (Buddhism)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CCkCcz9 (Buddhi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