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阿姜曼(阿迦曼)拆穿偽經大乘妙法蓮華經的騙局

看板Buddha作者 (焰靈)時間4年前 (2020/02/16 13:16), 4年前編輯推噓7(70108)
留言115則, 8人參與, 4年前最新討論串8/8 (看更多)
阿毗達摩講要(下) 問 22:北傳佛教的唯識學把識分為第七末那識、第八阿賴 耶識,末那識為自我執著心,而阿賴耶識被解作庫藏之義, 猶如電腦的記憶庫一樣。請問如何以阿毗達摩來解釋這第 七、第八識? 答:上座部佛教並沒有第七「末那識」和第八「阿賴耶識」, 而且這種見解在上座部佛教是說不通的。個別南北雜揉者把 「有分心」比附為「阿賴耶識」,這是錯誤的。 上座部佛教所說「有分心」並不是輪迴的主體,不是宇 宙萬有之本,也不是一個恒常的存在,它是刹那刹那生滅的, 一生起就立刻滅去。只要有六門心路生起,有分心就滅去了; 只有心路滅去,有分心才會生起。由於在一期生命當中,不 同心識刹那的有分心都屬於同一類型心,例如悅俱智相應的 果報心,這些心識相續不斷地生滅著,維持心流不會中斷, 於是稱為名相續流。就好像敲木魚,雖然發出的聲音都一樣, 但每一下都是不同的聲音。另外,不同世的有分心也各不相 同,例如今世是人,有分心是捨俱智相應的果報心,下一世 是一隻動物,有分心則是捨俱推度心。因此,有分心並不是 一種實體,它和所有的其他心識一樣,沒有一刹那的停留。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72.73.63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uddha/M.1581830193.A.808.html

02/16 14:23, 4年前 , 1F
虧你在這個版待那麼久,是誰說阿賴耶識是輪迴主體,是實
02/16 14:23, 1F

02/16 14:23, 4年前 , 2F
有的?這位南傳信徒講的完全不對。
02/16 14:23, 2F
這是馬欣德尊者寫的

02/16 14:24, 4年前 , 3F
玄奘法師在印度留學之後的考證,其實很有參考價值。
02/16 14:24, 3F

02/16 14:25, 4年前 , 4F
唯識三十論頌 :
02/16 14:25, 4F

02/16 14:25, 4年前 , 5F
「初阿賴耶識,異熟一切種,恆轉如瀑流,阿羅漢位捨。」
02/16 14:25, 5F

02/16 14:26, 4年前 , 6F
恒表非斷,轉表非常,如暴流剎那生滅不停。
02/16 14:26, 6F

02/16 14:27, 4年前 , 7F
阿賴耶識只是以認識論,將眾生為何輪迴加以功能化說明方
02/16 14:27, 7F

02/16 14:27, 4年前 , 8F
便分析罷了。最終阿賴耶識是要消滅的。之前分析楞嚴經就
02/16 14:27, 8F

02/16 14:27, 4年前 , 9F
說過了。
02/16 14:27, 9F

02/16 14:28, 4年前 , 10F
然後去對照上座部佛教百科的檢索,如帕奧禪師提到,
02/16 14:28, 10F

02/16 14:29, 4年前 , 11F
有分心又翻譯為「生命相續流」(life continuum)
02/16 14:29, 11F

02/16 14:29, 4年前 , 12F
因為它是生命的主要成份。在結生心與死亡心之間,
02/16 14:29, 12F

02/16 14:29, 4年前 , 13F
當無任何心路過程生起時,有分心都會生起,以便心流不會
02/16 14:29, 13F

02/16 14:29, 4年前 , 14F
中斷,而保存了生命。
02/16 14:29, 14F

02/16 14:30, 4年前 , 15F
南傳的見解,是否某程度與玄奘法師整理的講法互相呼應了
02/16 14:30, 15F

02/16 14:30, 4年前 , 16F
由此可證明一件事,意識形態會讓一個人只看到自己想看到
02/16 14:30, 16F

02/16 14:30, 4年前 , 17F
的,扭曲自己看到的,唯識學正是要說明這樣的事實。
02/16 14:30, 17F

02/16 14:38, 4年前 , 18F
延伸去看,玄奘法師於成唯識論當中有記載這樣的訊息,
02/16 14:38, 18F

02/16 14:38, 4年前 , 19F
謂大眾部阿笈摩中密意說此名根本識..
02/16 14:38, 19F

02/16 14:39, 4年前 , 20F
上坐部經分別論者俱密意說此名有分識。有謂三有 ...
02/16 14:39, 20F

02/16 14:39, 4年前 , 21F
化地部說此名窮生死蘊。
02/16 14:39, 21F

02/16 14:40, 4年前 , 22F
相關資訊透露著均指向同一種心性功能。
02/16 14:40, 22F

02/16 14:42, 4年前 , 23F
我相信在千年前對於這心性的功能解釋,各部差異不大,
02/16 14:42, 23F

02/16 14:43, 4年前 , 24F
頂多只是名詞使用的差異,但到了後世,可能在詮釋上與各
02/16 14:43, 24F

02/16 14:43, 4年前 , 25F
部並沒有交流學習,導致見解上的誤會與分歧。
02/16 14:43, 25F

02/16 14:51, 4年前 , 26F
玄奘法師在當時,至少是經歷全印度辯論會,並於各大國王
02/16 14:51, 26F

02/16 14:52, 4年前 , 27F
以及各部見證下認證的三藏法師,受到上座部與大乘的認可
02/16 14:52, 27F

02/16 14:53, 4年前 , 28F
也在印度佛教大學那爛陀寺取得合格教師資格,這樣的資歷
02/16 14:53, 28F

02/16 14:54, 4年前 , 29F
玄奘法師留下來的資料,無論學哪一派都應當好好去重視,
02/16 14:54, 29F

02/16 14:55, 4年前 , 30F
因為這些資料也許是極為貼近事實真相並且整理過的資訊。
02/16 14:55, 30F

02/16 15:02, 4年前 , 31F
而且玄奘法師譯經屬於直譯,即是原文怎麼寫,便完全照翻
02/16 15:02, 31F

02/16 15:03, 4年前 , 32F
並不會添加過多的修辭,這是記載史實非常重要客觀的要素.
02/16 15:03, 32F
※ 編輯: tmac012004 (1.172.73.63 臺灣), 02/16/2020 15:11:51

02/16 15:14, 4年前 , 33F
是誰寫的重要嗎?錯就是錯。
02/16 15:14, 33F

02/16 15:17, 4年前 , 34F
說句實話,很多南傳學者,甚至大師寫出來批評北傳的文章
02/16 15:17, 34F

02/16 15:17, 4年前 , 35F
,都不忍睹之,不想批評而已。
02/16 15:17, 35F

02/16 15:17, 4年前 , 36F
這類現象,我在此版某位常評論大乘的h大文中連結常看到,
02/16 15:17, 36F

02/16 15:18, 4年前 , 37F
南北傳的法師,未必親身學習過彼此的經教,這是事實,
02/16 15:18, 37F
還有 38 則推文
02/16 21:27, 4年前 , 76F
又類似開拍機的角度,跟在地面上從A點->B點行走的角度,
02/16 21:27, 76F

02/16 21:28, 4年前 , 77F
也許這就是禪定神通所見與一般六識的時空差異。
02/16 21:28, 77F

02/16 21:33, 4年前 , 78F
就如同一枝筆 跟 一面乾淨畫布,這兩個基本要素就具備了
02/16 21:33, 78F

02/16 21:34, 4年前 , 79F
無限量的畫風與無限量作品的潛力值。
02/16 21:34, 79F

02/16 21:35, 4年前 , 80F
從筆與畫布的基礎來講,可說無限量的畫風與作品同時存在
02/16 21:35, 80F

02/16 21:35, 4年前 , 81F
但從人的角度來講,畫風與作品有時間順序的美醜...等差異
02/16 21:35, 81F

02/16 21:35, 4年前 , 82F
的存在。
02/16 21:35, 82F

02/16 21:37, 4年前 , 83F
生滅與不生滅,也許可從這個角度去理解。
02/16 21:37, 83F

02/16 21:41, 4年前 , 84F
開拍機 => 更正:空拍機。
02/16 21:41, 84F

02/16 21:43, 4年前 , 85F
十年後再來看 雖然我認為是偽經 但表達會較委婉
02/16 21:43, 85F

02/16 21:44, 4年前 , 86F
( 心從哪裡來? ),這種思考模式本身就是心的畫風。
02/16 21:44, 86F

02/16 21:44, 4年前 , 87F
就像我們不會去問,那支筆是什麼畫風 ? 誰的作品 ?
02/16 21:44, 87F

02/16 21:45, 4年前 , 88F
畫風與作品,是筆下的產物,筆本身不在這範疇之內。
02/16 21:45, 88F

02/16 21:45, 4年前 , 89F
但我們會一直去追問,心從哪裡來 ?
02/16 21:45, 89F

02/16 21:45, 4年前 , 90F
自然會得到一種奇妙答案 : 不來也不去。
02/16 21:45, 90F

02/16 21:46, 4年前 , 91F
所以禪門才有一句話,說似一物即不中。
02/16 21:46, 91F

02/16 21:47, 4年前 , 92F
放下便是。
02/16 21:47, 92F

02/16 21:48, 4年前 , 93F
狂心頓歇,歇即菩提。
02/16 21:48, 93F

02/16 21:49, 4年前 , 94F
所以各法門走到最後都是在教導放下妄念、分別執著。
02/16 21:49, 94F

02/16 21:51, 4年前 , 95F
7識8識,講到這麼細膩,無非告訴我們心識仍就無常變化,
02/16 21:51, 95F

02/16 21:52, 4年前 , 96F
總而言之,身要放下,心也要放下。
02/16 21:52, 96F

02/17 00:25, 4年前 , 97F
阿毗達摩論本身上座部佛教都已經承認是佛陀在天道說的法
02/17 00:25, 97F

02/17 00:28, 4年前 , 98F
了,而不是在人間說的.一樣能收錄在巴利三藏內.
02/17 00:28, 98F

02/17 08:51, 4年前 , 99F
推每位大大回覆的內容
02/17 08:51, 99F

02/17 08:51, 4年前 , 100F
如果是畫筆的比喻
02/17 08:51, 100F

02/17 08:52, 4年前 , 101F
那麼墨水就是一種續流
02/17 08:52, 101F

02/17 08:52, 4年前 , 102F
我們的本質(而不是本體) 就是一種續流
02/17 08:52, 102F

02/17 08:53, 4年前 , 103F
現在的水 不是昨天的水
02/17 08:53, 103F

02/17 08:53, 4年前 , 104F
不常也不斷
02/17 08:53, 104F

02/17 16:38, 4年前 , 105F
唯識是認識論,唯心才是存在論,唯識重在我們的認識是偏計
02/17 16:38, 105F

02/17 16:40, 4年前 , 106F
所執,這樣的錯誤如何改正過來.其中阿賴耶識也合乎無常無
02/17 16:40, 106F

02/17 16:41, 4年前 , 107F
我的佛法教義,所以成唯識論所提出十項論證明有阿賴耶識,
02/17 16:41, 107F

02/17 16:43, 4年前 , 108F
都是引用阿含經或部派所共認的意見,來成立有七,八識.
02/17 16:43, 108F

02/17 17:06, 4年前 , 109F
簡單的說 佛如果開啟神通 遠古幾兆劫的資料幾乎隨手可得
02/17 17:06, 109F

02/17 17:07, 4年前 , 110F
有人想問資料庫藏哪裡? 資料庫是不是佛?
02/17 17:07, 110F

02/17 17:09, 4年前 , 111F
我會說資料庫不是佛 但是要佛境界才可得知 一般人無法探
02/17 17:09, 111F

02/17 17:10, 4年前 , 112F
(要求唯識交待? 我認為不可得)
02/17 17:10, 112F

02/17 18:16, 4年前 , 113F
資料庫就是存在阿賴耶識啊。雖然都有神通,但佛是正遍
02/17 18:16, 113F

02/17 18:16, 4年前 , 114F
知,任何資料都可以取得;阿羅漢不是正遍知,所以有差。
02/17 18:16, 114F

02/24 04:02, 4年前 , 115F
是法平等,無有高下。不取於相,如如不動。
02/24 04:02, 115F
文章代碼(AID): #1UID0nW8 (Buddha)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UID0nW8 (Buddh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