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閒聊] 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看板Buddha作者 (東岐明)時間5年前 (2018/12/11 12:46), 編輯推噓2(2030)
留言32則, 5人參與, 5年前最新討論串3/4 (看更多)
※ 引述《soulism (soulism)》之銘言: : 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 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 我們都知道心經很短,只有一百多字 : 第一個問題是,即然他很簡短,為何要用到16個字, : 說明色和空的關係,為何不說色即是空,四個字就好. : 我認為是因為色和空的關係並不好懂. 大乘經典是後世編造,並非佛陀真有說過大乘經典內容,所以其觀點有所偏差。 『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其實是關於有色界與無色界的對應。 其中的「色」是指有色之相,「空」是指無色之相,兩者有所關聯。 有色顯現相關無色,就像鏡中色影顯現相關鏡體透明無色。 色影顯現不離鏡明無色,故謂『色不異空,空不異色』。 色影顯現即在鏡明無色,故謂『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受想行識,亦然可推至無色界,就是相關《法鏡蘊論》如下關係: 物相  我相  人相  眾生相 壽命相[空無邊 識無邊 無所有 非想非] 滅盡定 色蘊 ≦ 受蘊 < 想蘊 ≦ 行蘊 < 識蘊[ 色空 ≦ 受空 < 想空 ≦ 行空 < 識空 ] 這是因為大乘將無色界之空相,誤認以為是涅槃之空。 其實原始佛法的「空」自有二義用法,一是指無色界之空,二是指空三昧無我之空。 無常、苦、無我,對應無相三昧、無願三昧、空三昧。 : 諸法有那些性質呢,最著名就是,無常,無我,涅槃寂靜. : 這三著前兩個說明,緣生緣滅必然是無常無我,末者是說,緣起法則的寂滅性. : 也就是說流轉的因緣中諸法必然是無常無我相, : 當解脫涅槃後,因緣歸於平靜不再生起,一切皆滅後,就顯示涅槃寂靜相. : 空=無常+無我+涅槃,這三個意思 原始佛教的「空」在關於解脫上,只有「無我」的意涵。 涅槃是空的,就是說涅槃是無我的,但空並不是涅槃。 大乘密乘將「空」義對應到無色界之空,而將無色界的不動體證以為就是涅槃。 所以密乘講《金剛經》其實經末是有兩偈,分別講述有為法與無為法, 但鳩摩羅什譯版只譯了有為法偈。 有為法偈:  一切有為法 如夢幻泡影 如露亦如電 應作如是觀 無為法偈:  一切無為法 如虛亦如空 如如心不動 萬法在其中 這無為法偈,就是無色界的自性體驗,只是無色界的不動境界,並非真正的解脫境界。 至於《金剛經》講的我、人、眾生、壽者之相,就是對應於有色至無色的超脫進程; 大乘密乘以為超越此四相的誤認究竟解脫境界,其實只是無色界的識無邊處。 --  東海岐居 淑世明道 狂知狷行 浪遊混跡  潛心覺靈 顛思覆想 因成緣熟 了塵離幻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36.224.180.159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uddha/M.1544503577.A.2DC.html

12/11 14:14, 5年前 , 1F
你對五蘊的解讀,真的是很特別,五蘊就只是代表我們的身心
12/11 14:14, 1F

12/11 14:15, 5年前 , 2F
色就是身體,受想行識是心理,只是這樣而已,你有點過度解讀
12/11 14:15, 2F

12/11 14:20, 5年前 , 3F
般若將入畢竟空,絕諸戲論;般若將出畢竟空,嚴土熟生
12/11 14:20, 3F

12/11 14:21, 5年前 , 4F
大乘佛法,對於空的解釋,很圓滿的解釋,菩薩道成佛的過程,
12/11 14:21, 4F

12/11 14:23, 5年前 , 5F
這是小乘比不上的地方.
12/11 14:23, 5F

12/11 14:24, 5年前 , 6F
所以若沒有大乘佛法,就沒有佛陀,沒有佛陀,就沒有三乘,沒
12/11 14:24, 6F

12/11 14:24, 5年前 , 7F
有三乘,怎會有小乘佛法.這樣推理,不是很明白嗎.
12/11 14:24, 7F

12/11 15:28, 5年前 , 8F
斷章曲義。
12/11 15:28, 8F

12/11 15:39, 5年前 , 9F
您認為拋出道理求證,得到反饋然後再一步步修改,可以得
12/11 15:39, 9F

12/11 15:39, 5年前 , 10F
到最真實的義理,但是一直提出不正確的結論,對你自己
12/11 15:39, 10F

12/11 15:39, 5年前 , 11F
對視聽人都很嚴重!如果多用疑問的方式,我覺得對您的
12/11 15:39, 11F

12/11 15:39, 5年前 , 12F
方法會比較好。
12/11 15:39, 12F

12/11 16:13, 5年前 , 13F
不對 大乘講的空不是無色界,是滅界。
12/11 16:13, 13F

12/11 16:20, 5年前 , 14F
心經後面說的無眼界 乃至無意識界 .... 都是在講滅界
12/11 16:20, 14F

12/11 16:22, 5年前 , 15F
對滅界直接形容是很高深的,只有程度高的人才能體會
12/11 16:22, 15F

12/11 16:22, 5年前 , 16F
因為程度低的人會落在二元對立中,比方說沒有色界就是
12/11 16:22, 16F

12/11 16:22, 5年前 , 17F
無色界。 這種就是二元對立,但心經是色界跟無色界都
12/11 16:22, 17F

12/11 16:23, 5年前 , 18F
直接超越了,直指滅界的本質,一般小乘的人看這個會不
12/11 16:23, 18F

12/11 16:24, 5年前 , 19F
知道從何而修,所以佛陀對小乘的人會去講從欲界到色界
12/11 16:24, 19F

12/11 16:24, 5年前 , 20F
再到無色界的細微意識,讓小乘的人有一個學習的次第
12/11 16:24, 20F

12/11 16:25, 5年前 , 21F
這叫「有為法」,但心經直接從果地,就是無為法的角度
12/11 16:25, 21F

12/11 16:26, 5年前 , 22F
瞬間直接跳過三界,直入滅界,所以一般人會無法體悟
12/11 16:26, 22F

12/11 16:53, 5年前 , 23F
無色界的空無邊界 跟識無邊界 都還有一個意識跟空間的
12/11 16:53, 23F

12/11 16:54, 5年前 , 24F
所緣 連這個都破除之後 才會進入很細微的非想非非想
12/11 16:54, 24F

12/11 16:54, 5年前 , 25F
但心經是直接把這些都破了 無意識界 無無明亦無無明盡
12/11 16:54, 25F

12/11 16:55, 5年前 , 26F
直接跳過生滅法 直入滅界的本質 這就是真正大乘的精神
12/11 16:55, 26F

12/11 16:56, 5年前 , 27F
所以才會說「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連非想非非想這
12/11 16:56, 27F

12/11 16:58, 5年前 , 28F
種極細微的覆蓋都超越了,究竟涅槃<=就是滅界的本質
12/11 16:58, 28F

12/11 17:29, 5年前 , 29F
根本從來沒有人這樣解心經的。真有才!
12/11 17:29, 29F

12/11 17:32, 5年前 , 30F
照你的解法,禪定能力要到無色界才可能懂心經。
12/11 17:32, 30F

12/11 17:33, 5年前 , 31F
心經有這麼難嗎?
12/11 17:33, 31F

12/11 22:06, 5年前 , 32F
不信大乘又要幫大乘發明新理論就是這篇文章
12/11 22:06, 32F
文章代碼(AID): #1S3q4PBS (Buddha)
文章代碼(AID): #1S3q4PBS (Buddh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