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聊] 淨土法門本質為往生法門,非成佛法門

看板Buddha作者 (坐聽無弦曲)時間5年前 (2018/10/15 16:53), 5年前編輯推噓2(2031)
留言33則, 4人參與, 5年前最新討論串1/9 (看更多)
  佛教的淨土法門為往生某佛或菩薩創造之國土。 期望之後在該國土可接受某佛或菩薩之教化來成佛。   但淨土法門本質為往生法門,實與基督教往生天 國無異。   只是前者為佛或菩薩之教化,後者是耶和華或耶 穌之教化。   修習淨土法門成功,順利往生至某佛或菩薩創造 之國土,並不代表當下成佛,仍須修習其他佛法才能 成佛(淨土法門即只能往生淨土,既已往生某佛或菩 薩之國土,該佛或菩薩即不會再傳授淨土法門,若再 傳其他淨土法門,則最初修習的淨土法門豈不是失其 意義。)   漏盡通:形而下為斷絕煩惱,形而上為脫離輪迴 。   修習淨土法門,往生至淨土後於成佛前,因尚未 成佛,故仍未脫離輪迴。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69.4.153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uddha/M.1539593634.A.5A6.html ※ 編輯: ilanese (1.169.4.153), 10/15/2018 17:03:42

10/15 19:50, 5年前 , 1F
當然,也是可以不擰反吸回鼻腔內。
10/15 19:50, 1F

10/15 19:51, 5年前 , 2F
推錯
10/15 19:51, 2F
※ 編輯: ilanese (1.169.13.158), 10/15/2018 20:14:12

10/15 20:42, 5年前 , 3F
我坦白講,看過有自信往生西方極樂卻變鬼的例子
10/15 20:42, 3F

10/15 20:42, 5年前 , 4F
以我自己親身經歷,我認為要往生極樂世界沒這麼簡單
10/15 20:42, 4F

10/15 20:43, 5年前 , 5F
就算是出家人也一樣喔~
10/15 20:43, 5F
  就往生失敗唄。   反正這不是我這篇文章的重點。 ※ 編輯: ilanese (1.169.13.158), 10/15/2018 20:43:56

10/15 20:44, 5年前 , 6F
淨土應該還是說給菩薩聽的,那種往生佛國供養佛的菩薩
10/15 20:44, 6F
  反正我不修淨土法門。   但依我個人經驗,雖無唸佛三昧,卻在幾次靜坐時偶然間有類似的持咒 三昧的經驗(我個人真最有把握的是以觀音法門來入觀音三昧)。   如果有能入色界初禪以上的能力的話,我認為要得唸佛三昧,其實並不 難,因為原理都差不多,只是一個唸聖號,一個持咒罷了。   但問我能不能在那種持咒三昧狀態與形而上的神祇相應?或在定中再出 定持咒與形而上的神祇相應?目前我還沒有辦法做到。   所以,我個人一直認為相應是很難的一件事情。   PS:理論上,唸佛三昧或持咒三昧是不存在的,下面這篇文章的推文, 我有解釋為什麼?   https://www.ptt.cc/bbs/Buddhism/M.1539467962.A.A38.html ※ 編輯: ilanese (1.169.13.158), 10/15/2018 20:56:31

10/15 21:19, 5年前 , 7F
我有聽過三昧是指止觀雙運 i大認為止觀雙運存在嗎?
10/15 21:19, 7F
  三昧,你去查佛學辭典就好了。   止觀同時雙運,就理論上不太可能,應該說沒什麼用。   因為入定時,頂多心一境性,能觀到的就只有那個心一境性。   所以,修觀法的話,應該是快入定時或出定後再修觀,因為此 時的觀照力是很強的。 ※ 編輯: ilanese (1.169.13.158), 10/15/2018 21:26:31

10/15 21:30, 5年前 , 8F
我沒問錯啦 該說法是說某某三昧的三昧 不是三摩地
10/15 21:30, 8F

10/15 21:30, 5年前 , 9F
是止觀雙運的意思 所以可能不是往心一境性去想的感覺
10/15 21:30, 9F
  我修耳通圓根法門,不是專注去聽一個固定音源(例如:有人會建議用節拍器), 而是用耳朵聽環境的聲音,車子經過的聲音,麻雀吱吱叫的聲音等等,但聽過就聽過, 當下不會去分析它,是靜坐完畢之後,才回想是什麼聲音。   我不知道你說的止觀雙運是指什麼?但一般應該不會是指這個的。   我建議你另寫一篇文章,請教其他大德。   另外,我真正花最多時間是修道家法門,我那個法門的原理跟佛教 止觀又不同了。   耳通圓根法門只是有一段時間因修習而有一些心得,但現在還是以 道家法門為主(不繼續修的原因是覺得跟我目前的道家法門有衝突。) ※ 編輯: ilanese (1.169.13.158), 10/15/2018 21:42:08

10/15 21:41, 5年前 , 10F
你說得這樣的耳根圓通法門其實比較像是觀禪
10/15 21:41, 10F
  聖嚴法師在書上談觀音法門時,說把自己當作吸音板,我只是用這 個方法而已。   另外,我並不認為那是觀禪。   觀禪一般來說,是觀身受心法,觀外境算不算觀禪?我是有疑問的。

10/15 21:42, 5年前 , 11F
我在哪篇法師問答看到的 我剛剛沒找到 有看到再聊好了
10/15 21:42, 11F
※ 編輯: ilanese (1.169.13.158), 10/15/2018 21:44:44

10/15 21:46, 5年前 , 12F
因為聲音要耳朵聽 所以眼耳鼻舌身 色身香味觸 都算
10/15 21:46, 12F

10/15 21:47, 5年前 , 13F
身念處的一種 不過一般還是從觸受下手...
10/15 21:47, 13F

10/15 21:48, 5年前 , 14F
是說那個聽過就是聽過的精神跟觀禪比較靠近
10/15 21:48, 14F
  即使是止禪,不追憶念頭,有如「船過水無痕」,也是基本原則的。 ※ 編輯: ilanese (1.169.13.158), 10/15/2018 21:52:08   其實對我來說,最快的入定方法,是專注聽身體裡的「內在的聲音」 ,我心靜下來的話,能聽到耳鳴聲,愈專注那個耳鳴聲就愈大聲,最後耳 鳴聲會大於把環境的聲音通通蓋掉,只剩耳鳴聲而已。   但那個效果,我認為還是止禪,而非觀禪。   因為還是有身輕安現象,然後引發心輕安。 ※ 編輯: ilanese (1.169.13.158), 10/15/2018 21:55:03

10/15 21:54, 5年前 , 15F
或是解釋為十二處也可以說是法念處...
10/15 21:54, 15F

10/15 21:54, 5年前 , 16F
止禪的話可能會專心去聽某一個聲音 再對該聲音樂越聽
10/15 21:54, 16F

10/15 21:55, 5年前 , 17F
越細 觀禪比較講究在對自然流出來的感受上培養平等心
10/15 21:55, 17F

10/15 21:56, 5年前 , 18F
如你所說~ 專心聽耳鳴聲偏止禪
10/15 21:56, 18F
  重點是專心聽耳鳴聲,跟環境有什麼聲音就聽什麼聲音,但是當下不 追思不分析,這兩種產生的效果,都是入三摩地的效果。   所以,我才認為兩者都是止禪。   當然了,原理感覺上還是不一樣的。   就入定速度而言,當然是前者會最快。 ※ 編輯: ilanese (1.169.13.158), 10/15/2018 21:59:32   我修的道家法門是更絕的,是不能專注於某處的,事實上我個人覺得 還是比較接近觀禪,但連「觀」的意念都不能有。   所以,我想想就方法而言,是不止不觀。   但實際上還是止觀效果都會有的。   有人認為那是「無想定」,那是錯誤的觀念,因為「止」、「觀」是 本能,在靜坐過程,念頭會自然由多變少、由粗變細,當然也會伴隨著覺 照力愈來愈強的現象。   但很難練就是了,所以有一段時間改練適合自己的止禪法門,一下子 就成了。 ※ 編輯: ilanese (1.169.13.158), 10/15/2018 22:05:07

10/15 22:00, 5年前 , 19F
嗯 如果心中想要的目的是入三摩地或是心得輕安
10/15 22:00, 19F

10/15 22:01, 5年前 , 20F
那還是止禪 畢竟不是觀禪的精神 觀禪要小心不要直接往
10/15 22:01, 20F

10/15 22:02, 5年前 , 21F
三摩地的方向衝
10/15 22:02, 21F
  其實法門的效果,跟方法的不同差異性會很大。   止禪、觀禪及不止不觀法門(這是我發明的名詞),效果差很多。   當然了,觀禪跟不止不觀法門比較接近,但原理上還是不同,因為 我這派認為要遵守道家自然無為之基本哲學,所以連想「觀」的意念都 要捨掉。   但我這派是異類中的異類,跟一般道門以練氣或是以止禪原理的法 門為主差很多。 ※ 編輯: ilanese (1.169.13.158), 10/15/2018 22:09:24

10/15 22:06, 5年前 , 22F
修止成定,依定力修觀,修觀成慧;定力會漸弱,再轉修止,這樣
10/15 22:06, 22F

10/15 22:06, 5年前 , 23F
叫止觀雙運,定慧雙修.
10/15 22:06, 23F
  有點了解。

10/15 22:09, 5年前 , 24F
這段文字要我判的話我可能會判成心念處或法念處
10/15 22:09, 24F

10/15 22:11, 5年前 , 25F
但是沒有依止觀的修學次地走 一開始都會從最粗重的觸
10/15 22:11, 25F

10/15 22:11, 5年前 , 26F
下手
10/15 22:11, 26F
  練很多年了,沒什麼慢慢來,師門的作法就是直接練,沒在管次第的。   一開始會很難過,因為念頭不斷地出現。   後來我覺得是因為已經習慣念頭的出現吧?反正念頭來就來唄。   後來氣機也重新發起了,此時才算有一點成效,大概花了我幾個月的時間。   不然之前,我是練持咒觀想的方法,氣機強還不會感覺有雜念咧。   練這種方法,不懂原理,退轉不練的人應該是很多很多的。 ※ 編輯: ilanese (1.169.13.158), 10/15/2018 22:17:28

10/15 22:13, 5年前 , 27F
還有就是 主動下去觀 跟放鬆讓感受自然湧現的差異
10/15 22:13, 27F

10/15 22:13, 5年前 , 28F
以我知道的漢傳禪宗反而討論這部分的比較多
10/15 22:13, 28F

10/15 22:14, 5年前 , 29F
從作意觀到無為觀自在的階段
10/15 22:14, 29F

10/15 22:16, 5年前 , 30F
要準備洗洗休息了 i大 s大晚安...
10/15 22:16, 30F
  性質接近的默照禪資料,我有讀了一些,但覺得還是不太一樣的。   應該說我師門的法門是視自然無為為原則,默照禪的話,很多還是解釋成止觀 ,但我個人是認為默照禪跟止觀還是不一樣的,只是畢竟我沒有去修習過正統的默 照禪法,所以不清楚默照禪與止禪是不是完全一樣的東西?   至於話頭禪或公案禪,完全不是這種玩意,是靠思維及疑情在練的。

10/15 22:16, 5年前 , 31F
需要先有聞思慧的學習成就後,才能觀,因為在定力中,是不能
10/15 22:16, 31F

10/15 22:17, 5年前 , 32F
做思考,所以叫"觀".
10/15 22:17, 32F
  以我的了解,如果是南傳佛教的觀禪,應該是「了知」就好,不能去思考。   但漢傳佛教的觀法,似乎有思考的味道。   我這派既然強調自然無為,當然不能去思考了。 ※ 編輯: ilanese (1.169.13.158), 10/15/2018 22:29:49

10/15 22:32, 5年前 , 33F
不是不能,是無法做思考.
10/15 22:32, 33F
  是入定時,才不能思考。   所以才說,理論上是不會有唸佛三昧、持咒三昧甚至數息三昧這種東西。 ※ 編輯: ilanese (1.162.23.174), 10/15/2018 22:35:14
文章代碼(AID): #1Rn5MYMc (Buddha)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以下文章回應了本文 (最舊先):
完整討論串 (本文為第 1 之 9 篇):
文章代碼(AID): #1Rn5MYMc (Buddh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