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閒聊] 淨土法門本質為往生法門,非成佛法門

看板Buddha作者 (坐聽無弦曲)時間5年前 (2018/10/16 13:49), 5年前編輯推噓2(201)
留言3則, 1人參與, 5年前最新討論串9/9 (看更多)
[方法] 持咒、持聖號的靜坐方法 https://www.ptt.cc/bbs/meditation/M.1288510228.A.DDB.html 上面是我寫的方法,揉合我所知、所學、所聞及經驗所寫的東西。 但我是從修行方法的角度來寫,而不是從往生淨土的角度寫的。 我本身初習靜坐前兩三年,大致是以持咒觀想法為主,後習道家自 然無為為原則的法門。 我練此法,一開始就「很有感覺」,見光、氣機在體內發動及運行 乃至沒什麼雜念,覺得練得很有成就感。 後習道家自然無為法,一開始光不見了,氣機也不發動,雜念又一 直生起,練了幾個月,也差不多還是那樣子,我真的想閃人不練了 ,後來是同期的同學又拉我回去上課,之後才稍微慢慢有點進步。 持咒、持聖號,改習他法,可能會發生的問題: 一、身見:如果改習意念輕的止禪法門或是觀禪,見光及氣機的現 象可能就沒有了,行者可能會覺得是不是練的方法有問題,事實上 不同法門的效果是不同的,持咒及持聖號本來就是偏向練氣的法門 了,見光及氣機現象是常見的現象。 二、雜念:我常說持咒、持咒號,是用一個粗念頭來抑制其他細念 頭,所以行者感覺不到雜念,事實上雜念還是在的,只是覺察不到 罷了,改習他法,一開始雜念產生的問題可能會發生。 其實那篇「[方法] 持咒、持聖號的靜坐方法」寫完後,我本來是 打算後來再寫起碼兩個不同原理的銜接法門,但這等有緣再寫唄。 如果練到佛教的色界初禪(相當於道家丹鼎派的「金液還丹」), 持咒、持聖號等這類練氣為主的法門,依道家丹鼎派某些前輩的看 法,可能是不宜再練的(一些前輩大德的白話解釋簡單來說,是認 為到了這種程度,不宜在練氣。依我個人的看法,這氣指的是身體 下半部所發起的氣機,偏向肉體性質的溫熱氣機,非指頭部發起偏 向靈性性質的清涼氣機,可能是認為一般練氣法門,是練偏向肉體 性質的溫熱氣機,有礙頭部發起偏向靈性性質的清涼氣機的產生, 因此有礙修行。)這是一個很特殊的論點,目前我只看到道家丹鼎 派有這種說法,但我覺得這是很重要的一個論點。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69.7.130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uddha/M.1539668960.A.B01.html ※ 編輯: ilanese (1.161.51.71), 10/16/2018 14:24:02

10/16 14:25, 5年前 , 1F
說來說去,你只是想說這個...
10/16 14:25, 1F
※ 編輯: ilanese (1.161.51.71), 10/16/2018 14:25:39

10/16 14:26, 5年前 , 2F
七張捷運站附近,有天帝教,你是成員嗎?
10/16 14:26, 2F
蕭天石:《談自然法派》 https://www.ptt.cc/bbs/Taoism/M.1224986965.A.14F.html [三手心法系列] 一、O神父(請勿轉載) https://www.ptt.cc/bbs/meditation/M.1321266003.A.F10.html 天帝教他們應該只是一個支派而已(但未必是同一個祖師),我所曉得的, 台灣採用這種原理修練的小門派還是有不少的,只是大多很隱秘。 他們那派的原理,沒有蕭天石先生講得好。 還有一派因為商業化,加上他們書上寫的東西往往寫得很含糊,就不提了。 也有一些號稱這類的門派,但觀其所練法門性質好像不太像,所以也不提了 。 常見佛教中人以為所練者為無想定,這是錯誤的看法。 如果有練禪宗曹洞宗的默照禪及藏傳佛教某些類型的大手印的人,可以參考 看看那兩篇,因為這類資料很難取得,只是道家相同原理各門派之間一些操 作細節還是有所不同的。 ※ 編輯: ilanese (1.169.5.196), 10/16/2018 14:45:56

10/16 14:45, 5年前 , 3F
謝謝您的認真回答,但,我沒研究太多,那裡,也只是經過。
10/16 14:45, 3F
持咒、持聖號的方法,不管要不要靜坐,是最常見的方便及入門的方法。 但真練到一定程度或是有違修練哲學時,可能就要開始考慮一下要不要繼 續練這種法門了。 如果依道家自然無為的原則,別說持咒唸聖號了,佛教大多數法門是幾乎 通通都不能練的。 止禪練久了,會有一個問題,很容易就想集中注意力於某處,這對我來說 是一種困擾,因為跟我現在練的法門有衝突之處。 每個人當下面對的問題都不一樣,很多是遇到了才知道。 ※ 編輯: ilanese (1.169.5.196), 10/16/2018 15:13:46
文章代碼(AID): #1RnNlWi1 (Buddha)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完整討論串 (本文為第 9 之 9 篇):
文章代碼(AID): #1RnNlWi1 (Buddh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