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閒聊] 聊聊蔡老師的佛家思想史

看板B991010XX作者 (史萊姆)時間11年前 (2013/04/16 19:10), 編輯推噓1(102)
留言3則, 2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5/6 (看更多)
2-6-3.如來藏 如來藏清靜心,傳至中國被發揚光大,發展出佛性、清靜心等關鍵字, 並且與中國思想互相影響。並因此形成中國的特有佛學。 由於「我空法不空」,因此提出最終仍不空的秘密武器: "清靜心=佛性=法身=真我", 基本上就簡單理解為,有個逃難的終點站就是了, 而這個逃難的終點站,存放著智慧、得智慧的可能、發展為智慧的種子。 (唯識:為什麼會把"無自性"看成有自性->認識論的討論) (如來藏:構成現象背後有沒有"自性",法和性的關係是什麼?) (以下這些跟考試沒啥關係XD,沒時間請跳過。) 在同樣屬於有宗系統下,為何會出現如來藏系統? 又該怎樣看待如來藏學派的出現呢?我認為可以從(1)(2)兩個角度來看: (1)總要有個地方來放"智慧": 勞思光在課本中花了不少的篇幅討論, 特別是強調他所謂的「本體」理論,這個部分課本之述備矣。 我認為可以這樣理解: A.既然有宗及唯識學派,都屬於色空法不空, 那麼"鏡中鏡中鏡"的模型中,似乎終究該有個終點, 也就是似乎會有個"最終之鏡"存在。 B.此外,如何區分清靜與染污,有漏與無漏, 終究該有個"最高法院"或者完全獨立的"監察系統", 來負責區分染淨的分野, 而這個系統自然必須是非染非淨, 有著完美的正確、絕對的權威、最終的判定, 也就是總該有個觀察本體,要來做最後的觀察, 同時負責最後的裁決。 C.既然智慧能渡我們到彼岸,無論是個人或眾人, 總該有地方負責放置這個"智慧"或這個"智慧的種子" 而這個放置"智慧"或"智慧種子"的地方, 就是所謂的「如來藏清靜心」, 同時由於視其為種子,總有分別出有發及未發, 因此可比照孔孟儒家心性論性善模型, 人皆有善性,未發則_,發則_。 人皆有佛性,未發則_,發則_。(有智慧) 以上皆是從思想本身來分析, 為何光是討論種子(唯識學派)還不夠, 非得要提出一個"清靜心"或"佛性"或"真我"的概念。 請記得無論是"清靜心"或"佛性"或"真我" 都與原先提過的"心"、"性"、"我"有明顯的區別。 就如同"妙有"與"有自性"的區別一般。 (2)佛性意味著"眾生"皆可成佛: 這怎麼說呢? A.一方面由於"清靜心+佛性+真我"對比"心性論+仁",實在是太有對比性了。 因此無怪乎中國古代學者,會以此角度發揮聯想: 「人人皆可為堯舜」、「人人皆可成聖賢」 =>「人人皆可成佛」 B.孟子心性論模型中,有兩個階段: 個人盡心->知性->可證性善 個人性善+人人皆有此性->性善論 對應到佛學: 個人得智慧->可脫離輪迴->到彼岸到涅槃 個人有得智慧之潛能+人人皆有此潛能->人人皆可到彼岸到涅槃 C.若不論中國與儒家影響, 這件事情若回歸大乘佛學本身來看, 大乘佛學本身就強調"渡人"與"渡眾生"。 個人智慧即便可得, 但眾人及眾生是否能得此智慧? 師:生公=道生=竺道生 「生公說法,頑石點頭。」 竺道生提出「人人皆可成佛」的佛性思想: 「一切眾生悉有佛性,一闡提亦可成佛」。 後《大般涅槃經》傳入中國,證其所說。 大乘佛學欲渡眾生 => 自然得承認並提出:眾生皆有佛性 => 眾生皆有開悟成佛的潛力與本性 => 眾生皆可開悟得智慧 => 眾生皆可受渡 2-6-4.清靜心=佛性=法身=真我, but why we need it? 花了很多篇幅再討論"清靜心=佛性=法身=真我"相關的概念, 但其實都在討論,為何一定要有"清靜心"這樣的概念?。 這是因為我認為"空宗"提倡的"因緣無自性"即為佛學核心, 又何必將"因緣無自性"的"智慧",說為空性,再說為清靜心? 即便無"佛性",仍可說"因緣無自性"。 私以為這裡還有很多討論發揮的空間。 (以上這些跟考試沒啥關係XD,沒時間請跳過。) --- 2-7.唯識:地論攝論成論 有宗唯識學派又分三家:地論攝論成唯識論 (因為我怒了所以不解釋...喔不對...請參考前面的逃難模型B,) 三家的差異基本上就在對第八識"阿賴耶識"的態度上不同。 (1)地論:一到七染污,八清靜。(八:阿賴耶識) (2)攝論:一到八染污,九清靜。(九:阿陀羅識) (3)成唯識論:一到七染污,八半染污半清靜。 (進一步提出有漏無漏種子區別,再推論出種姓。) (此派受印度教影響,後再由玄藏傳入。西遊記取經是取這個...) --- 2-8.如來藏:華嚴天台禪宗 這老師上課沒講很多, 基本上知道分為華嚴宗、天台宗、禪宗, 這三宗各自又是什麼經典, 然後皆屬如來藏傳至中國以後,在中國本土發展出的如來藏學派分支。 從蔡老師筆記挑選出來的整理: 華嚴宗:華嚴經:性起論:覺體在眾生心現起。(一切眾生皆有覺體) 天台宗:法華經:性具論:一切萬法都是真如自性本具。(心無實體,法性空如。) 禪宗:楞伽經:性生論:萬法從自性生。(清靜法身佛) --- 額外的比較: 由於經典傳自中國,時代、翻譯、宗派過多、經典過多, 因此中國佛學也有不同的對應方式。 天台宗作法:以「判教」方式,區分何為釋迦牟尼所說, 容納所有經典,形成「圓教」。 禪宗作法:經典多到數不清,乾脆強調「教外別傳」,「以心傳心,不立文字」, 強調開悟,甚至頓悟。 --- 2-9.一心開二門 一心開二門詳見老師講義。 一心開二門是"如來藏學派-天台宗"所提出。 蔡老師以其常用的體用模型來加以對照解說。 如來藏清靜心 心(性)=佛性 性(善)=善性 -------------------===-------------------===------------------- 心真如門/心生滅門 心(念)執/心(念)不執 心安(善)/心不安(惡) (知心無念/謂心為念) 此模型老師用過多次,僅需小心一點, 就是"心"在此被重複且廣泛的使用, 表達討論前,應該確認究竟是"心性"(佛性)或"心念"。 --- 2-10.禪宗 禪宗老師上課並沒有太多時間講, 不過"一念萬年"、"萬年一念"、"一念三千",這個「念」要知道。 一些禪宗公案或故事,大家多半耳熟能詳。 此外就是六祖慧能,有名的「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及「身如菩提樹」、「菩提本無樹」,討論漸悟頓悟的不同。 這裡我倒是有個疑點待請教老師,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顯然最像「如來藏清靜心」。 同時禪宗也是屬於如來藏學派,這沒有問題。 但「菩提本無樹...本來無一物...」這樣的詩偈, 很像是空宗中觀,而非有宗如來藏。 也當成留個問題給大家想想,就等考完再請教老師了。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4.45.6.88 ※ 編輯: salami 來自: 114.45.6.88 (04/16 21:18)

04/16 22:04, , 1F
我覺得牟宗三先生對為何演變成如來藏系統的解釋蠻有
04/16 22:04, 1F

04/16 22:05, , 2F
道理,大家不妨參考一下
04/16 22:05, 2F

04/16 22:19, , 3F
是啊~~是老師發的那份講義嗎~~
04/16 22:19, 3F
文章代碼(AID): #1HRJ6E2o (B991010XX)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HRJ6E2o (B991010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