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問題] 小三自然"測量雨量"如何解說?

看板teaching作者 (~)時間15年前 (2009/08/12 22:53), 編輯推噓1(101)
留言2則, 2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2/2 (看更多)
這真的是個好問題,第一次教到這個單元(牛頓三下),小朋友也是聽得一頭霧水。 仔細思考一下原因,我認為是學生在這個階段對體積還沒什麼概念,和皮亞傑體積 守衡概念有些關連,無法以「高度」思考雨量的大小。 (就下這樣30cm的水,倒出來才一點點,怎麼會淹大水) 我想到這樣的實驗 1.先準備形狀和底面積大小不同的直柱狀容器各數個排整齊。 2.讓學生預測看看下雨時誰裝的水會比較多。 3.拿澆花器均勻的灑水模擬下雨後讓學生測量高度(或直接測雨量)。 4.由於預測和實驗結果不同,學生可能因此產生了概念衝突, 這時正式教師進行引導的好時機,讓學生可以將體積轉化為高度。 5.如果行有餘力,可以再擺口大底小、口小底大的容器再進行試驗, 去引導學生思考為什麼都要做成直筒。 個人覺得這概念放在小三實在太為難學生,所以在教學的時候並沒有 特別強調要每個學生都去瞭解高度在這代表的含意。 ※ 引述《aupvugjou (...)》之銘言: : 備課中遇到一個問題 : 想請問有上過三年級自然的老師們 : 其中有一個單元(康軒)是認識天氣 : 裡面有教到如何測量雨量 : 可以利用平底直筒容器測量 : 測量時,是觀測收集到的雨水"高度",而不是容量(雨水有多少) : 這部份要怎麼和學生說明呢? : 因為之前的代課同事說這部份常常很難向學生解釋 : 學生會搞不清楚為什麼雨水高度高的代表降雨量多 : 而不是看裝到的雨水量有多少??? : 另外,不同形狀的平底直筒容器(例如圓形、三角形等.) : 所測得的雨水高度會一樣高(差不多高) : 這又要怎麼解釋呢? : 因為小朋友會問:明明容器胖瘦形狀不一樣,怎麼會測量到的雨水高度一樣? : 以上,請教高手自然老師解惑! : 非常感謝!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229.11.157

08/13 14:27, , 1F
感謝您的詳細說明和分享~
08/13 14:27, 1F

09/01 14:18, , 2F
09/01 14:18, 2F
文章代碼(AID): #1AWjTwlk (teaching)
文章代碼(AID): #1AWjTwlk (teach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