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看影片學動作的迷思

看板tabletennis作者 (銜接不是發呆)時間13年前 (2011/07/23 01:17), 編輯推噓8(8034)
留言42則, 8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2 (看更多)
先借一篇乒乓世界的文章 搓球也疯狂 《乒乓世界》 作者:马凯旋 几乎所有业余选手,都在为改进接发球而费尽心机。 其实,接发球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搓球的好坏。初学者练球, 往往都是从正手攻球开始,然后直拍反手推挡、横拍反手快拨, 年轻球迷甚至快攻练习的过程很短,很快就过渡到拉球的阶段。 许多人练球到“痴迷”的程度,看电视转播、技术录像,读技术文章、专家指导, 再悉心观察身边“高手”如何打球……问题在于,即使是这样的投入, 与专业训练相比,也不够系统化。比如说,大多数人都喜欢练板爆冲, 看上去既潇洒,打起来又过瘾,然而,在实战接发球中, 这种爆冲的机率其实远远低于搓球。 =================== 吃光光斷章取義 =========================== 初学者要掌握的搓球最主要的环节,就是看见球要引拍。 使用进攻性技术时,引拍、挥拍大家比较好理解, 可现在电视媒体这么发达,中国人又有福气, 看到的都是顶尖高手打球,一看高手好像手搁那儿没引拍球就搓过去了。 可是,你要知道他或许是练了十年才形成那样的动作, 他刚一开始练球也是一板一眼搓过去的。 原因就在于它要引拍,像削球一样。假如没有引拍的动作, 没有充分练习过慢搓,无论直横拍,你都不容易加转, 因为刚开始打球的时候手腕手指的配合还不能掌握得很自如, 就模仿高手在手臂几乎伸直的情况下“捅”着搓,这样既没控制, 旋转也没变化,下面的接发球更连谈都不要谈。 =================== 斷章取義 Part 2 =========================== 5.摆短 搓长练好了,再练摆短,先练中路、反手的摆短。作为业余爱好者来说, 对练摆短难度很大,有条件最好是借助多球:陪练方站在网前喂球, 刚刚过网,不用劲,便于主练方发力。实在没有多球, 可以陪练方发球,主练方摆短,摆完之后,陪练方把球抓过来再发,如此往复。 =================== 精彩引文到此 廢話開始 ==================== 其實我希望看官們先去大神那邊領這份全文, 再繼續看下去 馬凱旋何許人也? google 沒辦法告訴你太多, 不過你想, 能在乒乓世界上寫個文章, 還不只一次, 總不是路人甲吧! 我的觀點有二: 1. 養成一樣技術, 都有個過程, 隨著能力提高或是需求提高, 動作的外型有所轉變是很正常的, 跑步就是個例子, 長跑 短跑的基礎, 都是行走, 進一步慢跑, 最後因為需求而分化 成不同的動作. 我們現在看到的一流選手, 在我們這種程度的時候, 是怎麼 練怎麼打, 跟現在一樣嗎? 他們是一開始就學這種方式? 既然我引這個文, 這個問題的答案其實很明顯, 有心想了解的鄉民, 多去看看穩定出少國的學校, 怎麼練小朋友, 尤其注意2.3年級 跟5.6年級訓練內容的差異. 給個例子, 2年級是要他動作做大做完整? 還是做小做隱蔽? 題外話: 很多時候, 中國某個隊員的動作不規範, 教練不改, 為什麼? 改了這個技術肯定更好, 為什麼不改? 大家可以自己想答案 推文打混戰 XDDDD 2. 一樣技術不只外型會變化, 學習過程中連處理的方式都有個過程. 有人說, 球一跳起來就搓, 沒錯, 這樣最兇最殺, 但是一開始就這樣練, 這個球可以練起來, 其他的基礎不一定都掌握到了, 也許我資淺, 也許我眼殘, 板上每當問到擺短怎麼練, 我真沒見過回答先去練好搓長, 先去練好慢搓加轉, 擺短你就自然容易掌握的答覆. 如果我把這種觀點差異, 推論為對乒乓的理解層次差異, 我大概馬上被肉搜 T_T QQ orz 胡言亂語, 要鞭請小力一點 QQ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4.32.2.154

07/23 01:20, , 1F
好文、好心得。推一下!
07/23 01:20, 1F
EW 兄, 到底是 efren 打桌球, 還是 waldner 打九號球? XD

07/23 01:20, , 2F
我覺得 丟進WORD轉繁體會比較好閱讀
07/23 01:20, 2F

07/23 01:20, , 3F
錯別字, 先自鞭一次 "看倌" T_T 國文老師對不起
07/23 01:20, 3F

07/23 01:20, , 4F
我故意的, 簡體字 :P
07/23 01:20, 4F

07/23 01:23, , 5F
polo之黑暗, 別弄皮了, 快踹共!! 我的推呢?
07/23 01:23, 5F

07/23 01:28, , 6F
我聽來的: 問:教練既然愛上網看乒乓論壇裡的討論, Y
07/23 01:28, 6F

07/23 01:28, , 7F
怎麼不指導廣大業餘愛好者一下? 中國名教練: 那個層次
07/23 01:28, 7F

07/23 01:29, , 8F
太低了, 沒辦法有意義討論的
07/23 01:29, 8F
※ 編輯: minghanwu 來自: 114.32.2.154 (07/23 01:30) ※ 編輯: minghanwu 來自: 114.32.2.154 (07/23 01:31)

07/23 02:00, , 9F
1F 所以桌球魔術師這封號要給桌壇的誰XD?
07/23 02:00, 9F

07/23 03:34, , 10F
樓上兄:efren外號魔術師。waldner:桌球莫札特
07/23 03:34, 10F

07/23 03:34, , 11F
一個是撞球,一個是桌球。無聊,組合一下而已!
07/23 03:34, 11F

07/23 03:34, , 12F
兩個都是百年天才。^_^
07/23 03:34, 12F

07/23 07:48, , 13F
只可惜不是每個人都有辦法練整套......
07/23 07:48, 13F

07/23 13:07, , 14F
你講的就是訓練方法啊 網路上很少人會去講訓練方法
07/23 13:07, 14F

07/23 13:08, , 15F
而且每個體系的訓練方法也不太一樣
07/23 13:08, 15F

07/23 13:08, , 16F
像我就學過一開始要先拉上升期 會了再學下降期
07/23 13:08, 16F

07/23 13:09, , 17F
也遇到教練 先會穩定練下降前期 再去練其它
07/23 13:09, 17F

07/23 13:10, , 18F
我會覺得一個體系的訓練路徑如果是完整的 那就是OK
07/23 13:10, 18F

07/23 13:10, , 19F
它始終會走到應該走到的位置
07/23 13:10, 19F

07/23 13:11, , 20F
如cyrlt所說 不是每個人都有辦法練整套
07/23 13:11, 20F

07/23 13:11, , 21F
問題是也沒有人在網路上給整套啊XD
07/23 13:11, 21F

07/23 13:13, , 22F
中國也很講究國家隊和基層教練要有交流
07/23 13:13, 22F

07/23 13:14, , 23F
為的就是不要有太大個橫溝 不會對球的理解差別太大
07/23 13:14, 23F

07/23 13:15, , 24F
這就會讓我想到 板上總是有人說誰誰誰沒出國訓練 難成長
07/23 13:15, 24F

07/23 13:16, , 25F
可是今天出國訓練了 就有辦法把不同體系的東西串起來嗎
07/23 13:16, 25F

07/23 13:17, , 26F
如果串不起來 要花多久的時間搞定自己的技戰術
07/23 13:17, 26F

07/23 13:18, , 27F
付出這樣的成本划算嗎?? who knows
07/23 13:18, 27F

07/23 13:19, , 28F
PS. 出國長期比賽 不等於 出國訓練
07/23 13:19, 28F

07/23 13:21, , 29F
我推文只是要補充 基本上還是同意這篇文章
07/23 13:21, 29F

07/23 16:47, , 30F
原PO 被失蹤了.....@@
07/23 16:47, 30F

07/23 20:54, , 31F
(正在自我反省)
07/23 20:54, 31F

07/24 22:08, , 32F
天空大 根據小弟所知 出國主因往往是為了提升眼界
07/24 22:08, 32F

07/24 22:09, , 33F
或是偷師其他地方新的技戰術 而非是學整個新的訓練體
07/24 22:09, 33F

07/24 22:10, , 34F
系 這是選手方面 教練方面 出國的原因類似 但學習融合
07/24 22:10, 34F

07/24 22:10, , 35F
其他地方的訓練方式與現有訓練方式 並非全盤否決自己
07/24 22:10, 35F

07/24 22:11, , 36F
的訓練方式 畢竟讀萬卷書 不如行千里路
07/24 22:11, 36F

07/25 03:20, , 37F
很同意樓上所言 我提出的只是要多角度思考
07/25 03:20, 37F

07/25 03:20, , 38F
並非出國一定好 要看當時各方面的狀況
07/25 03:20, 38F

07/25 03:20, , 39F
如新聞中葉萬壽當時說
07/25 03:20, 39F

07/25 03:21, , 40F
陳目前仍在成長階段,還不考慮送他出國。
07/25 03:21, 40F

07/25 03:22, , 41F
那是不是有某方面的考量讓葉萬壽覺得 還不到時候出國
07/25 03:22, 41F

07/25 03:23, , 42F
個人覺得他們這樣是比較理智的 不會外國的月亮比較圓
07/25 03:23, 42F
文章代碼(AID): #1EAR2dqC (tabletennis)
文章代碼(AID): #1EAR2dqC (tabletenn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