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聊] 中國大陸桌球的新趨勢

看板tabletennis作者 (yevvi)時間14年前 (2010/03/22 21:17), 編輯推噓13(13049)
留言62則, 17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4 (看更多)
目前中國大陸真的是人材"擠擠",把全世界其他國家桌球都比下去的時代。 主要還是因為他們掌握了一些目前在世界上屬於先進技術的特點。 就我目前觀察有下列幾項。 1.注重側身搶攻和正手搶攻 2.注重"擰球" 3.正手位反手側身進攻 4.反其道而行,正手切球接發或擺短+上述第3 1.注重側身搶攻和正手搶攻 這個大概是他們自從改大球以來,最為注重的事。相當注重選手正手的攻擊速度。 從他們在對於步法上的要求和正手的揮擊速度就可看出一二。 代表人物:王勵勤,馬琳,陳玘,許昕。 這四位都是"正手評比比反手好"的選手。 經常可以看到良好步伐再帶有正拍Inside-Out的大掃擊,為他們致命戰術。 而且中國男雙在雙打搭配上會有一個不同於別人的思想, 不但認為左右配形得通,而且還要講究直橫配。 一般有一種說法是橫拍打出的球帶有左右旋轉較多,而直拍則是打出上下前衝較多。 所以會有右橫板配左直板,左橫板配右直板的迷思。目的是藉由不同球路變換干擾 對手。 五屆奧運男雙冠軍(全部是中國),除了1996劉國梁和孔令輝是橫/直配(兩個都右手) 1988陳龍燦和韋晴光(現在是偉關晴光)兩個都是直板但右左配。再翻翻其他名單 1992 巴賽隆納奧運 王濤/呂林(左橫/右直) 2000 雪黎奧運 王勵勤/閻森(右橫/左直) 2004 雅典奧運 陳玘/馬琳(左橫/右直) 其他人是不是都按照這個定律呢? 而且請注意,正手和反手切球好的人會很吃香。 王勵勤,馬琳,陳玘,許昕就是四個很好的例子。 四個擅長正手側身攻的教科書。 就跟我們系上較低層級的人自己打比賽一樣。 你不需要很強的反手一樣可以把雙打打好。 你只需要把具有很強的正手和反手切就夠了, 因為,你另外一邊的反手空檔會有不同持拍手的隊友幫你顧, 即使桌球是採輪流擊打制。 從這四個人的搭檔頻頻更換成績依然很好就可以証明這一點。 王勵勤就和閻森和許昕配過(兩個都左直),還有王皓(右直)。 馬琳除了跟陳玘(左橫)外,跟孔令輝(右橫),王皓(右直)也有不錯效果。 陳玘搭配的人,馬琳和王皓(兩個都是右直)。 許昕搭配的人,馬龍和王勵勤(兩個都是右橫)。 我直覺的認為,也許馬琳(右直)和郝帥(左橫,但正手弱)搭配也許會有不錯效果。 2."擰球"本來就是一種以前就存在的技術,不過以前的人非常少用。 是王皓讓人們原本從對擰球消失的封閉記憶中又找回來了。 代表人物:王皓,陳玘,許昕,馬龍,張繼科,郝帥。 王皓是因為直拍橫打為主戰術的原因,他必須要擰球,增加成為至少光是兩種拉球 球路變化來迷惑對手。那是為了在世界上為了成績向前不得已採取的突破作法。以 前的橫打拉球是典型的從劉國梁時代開始從反手身體最側面比直拉進,王皓結合了 兩種變化取得了世界前茅的好成績。只是沒想到,連其他隊友也學習了。 而且從這份名單可以看出兩個現象,一個是較年輕的隊員比較願意嘗試這技術 像這份名單幾乎都是雅典奧運之後的,跟劉孔有同時打球過的王勵勤和馬琳就沒 看過他們用過。第二就是除了王皓,郝帥,馬龍之外,一般都是正手較強,反手 較弱的人比較願意嘗試。其他兩位就是。 3.正手位反手側身進攻 這是我近期不論在影片上看到或是網路實況,最常看到的招數。 代表人物:王皓,張繼科,陳玘,許昕。 前兩個的行為還可以讓人理解,他們是因為雙打接發球在右側,不得已想變換 角度才做的嘗試。王皓是變直線,張繼科閃身直線斜線都有,這兩位都是採用 擰打。但後兩位的作為就實在讓人匪夷所思了。陳玘自從去年世界杯開始,正 手Inside-Out也就算了,連反手也是接發Inside-Out為常用戰術。他的兩條斜 線跟別人比較起來與眾不同,他是反向的斜線。許昕更妙,他正手位閃反手 Inside-Out不是為了直拍橫打,而是為了推擋進攻,實在是很天才,而且有些 球還會故意帶有短切的動作騙過對方。這種奇特招術大概只有他想得出來。所 以各位看官們,想要看"八種"球路變化的朋友們,找他們四個就對了。 4.反其道而行,正手切球接發或擺短 這個始祖應該是孔令輝。正手切球應該跟反手擰球一樣。是以前就有,但是很少 人常用不普及的技術。自從孔令輝在2000奧運會神來一筆的正手短球及和放短之 舉,再對照他在1999年愛因霍芬世錦賽八強被老瓦短球吃死的模樣。再往回看到 2001年大阪世錦賽光是正反手切球,搓球製造的四角位置和球路空間和給對方極 度困擾的模樣,你就知道他下了多大的苦心在正手搓,切,擺短技術上。孔令輝 原本是個以反手彈擊為看家本領的球員,結果就在1999-2001年間正拍速度開始 下滑之繼,他居然還可以創造出正手擺短,搓球等新的秘密武器,讓他又多延 續四五年的桌球生命。經過孔令輝在雪梨和大阪的連續實驗成功,使得以為不被重 視的正手搓切技術,一時之間居然形成一種風氣,甚至影響到培養後來選手的意識 心態。孔之後的選手,基本上都有用正手搓球接發的一種進攻意識。馬琳,王勵 勤,王皓,陳玘,郝帥,馬龍,許昕,張繼科,基本上都會有用正手接發球意為 主的意識型態。這跟我們傳統觀念用對付削球打法的正手以拉球,攻球為主,反手以 切球過渡的心態完全不同,甚至他們還把此種觀念灌輸到下一代的選手裡。 http://www.56.com/w45/play_album-aid-7882230_vid-NDkwNzE5ODQ.html http://www.56.com/u49/v_NDkwNzIwMDY.html 兩部影片出現的四位選手完全是四種不同型態的打法 方博是正反手均衡,反手也可對攻的選手。像馬龍。 閻安則是正手側身攻擊比例遠高於反手的選手。像王勵勤。 林高遠則是反手彈擊很強,正手卻很弱的球員。像郝帥。 宋鴻遠則是正手很強,但是反手很弱,不過切球手感又不錯的球員。像陳玘。 但是這四個球員會有一個共同的地方,他們在接發球意識上會採用正手搓切來下手。 這麼年輕就有這樣的意識是很難能可貴的,要知道要把正手搓切練好真的不是一件 簡單的事情。要看反例的話,看看那些歐洲系統培養出來的本土球員就知道了。 相對於亞洲人注重正手,歐洲人更是注重均衡和反手的培養。世界上排名前五的反手 好手,可能都是歐洲人。無論是"天下第一反手"的格林卡,他是一個等級。其次是 波爾,薩牳索諾夫,施拉格,梅茲,甚至是德國新星奧洽洛夫,他們的反手極限實力 都能發揮得相當可怕。無論是遠台移位最快的波爾,擅打防守反擊擋球的薩牳索諾夫, 老愛硬打喜歡搶比第一時間還快的施拉格,還有放高球之王梅茲,都有他們的獨門絕 技在歐洲和世界球壇上。不過,他們四個有一個共同的弱點,切搓球質量跟中國選手 比起來只能以窘窘窘來形容,連波爾也一樣。我想這也是他目前沒有辦法像老瓦一樣 ,給中國選手帶來極大威脅的最大原因,只能偶爾爆一下冷,也是中國目前獨領桌壇 世界風騷的最主要原因和最大差別。 -- ┌──┬──┬──┬──┬──┬──┬──┬──┐┌────────────┐ │ 195│ 177│ 218│ 205│3358│3131│3200│3138││189.0 192.1 196.2 201.0 │ ├──┼──┼──┼──┼──┼──┼──┼──┤├────────────┤ │ 166│ 168│ 156│ 155│ 26 │ 25 │ 26 │ 26 ││129.2 125.2 123.1 120.7 │ └──┴──┴──┴──┴──┴──┴──┴──┘└────────────┘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8.167.188.55 ※ 編輯: yevvi 來自: 118.167.188.55 (03/22 21:20)

03/22 21:21, , 1F
科科好像是反手比正手好起家的耶!
03/22 21:21, 1F

03/22 21:23, , 2F
我看過了,他的正手給對方威脅比較大,對方通常也是攻反手
03/22 21:23, 2F

03/22 21:24, , 3F
推推 但我也和一樓的看法比接近
03/22 21:24, 3F

03/22 21:27, , 4F
推 版主m 這篇超棒的... 我看你水管看半天還看不出來XD
03/22 21:27, 4F

03/22 21:37, , 5F
我也覺得科科的反手比正手優勢許多
03/22 21:37, 5F

03/22 21:43, , 6F
反拉也越用越多了 不擋球防守
03/22 21:43, 6F

03/22 21:48, , 7F
我覺得馬龍反手擰越用越多~也可以當代表吧~
03/22 21:48, 7F

03/22 21:48, , 8F
我記得乒乓世界有說過 反手搶攻台內球比正手容易~
03/22 21:48, 8F

03/22 21:49, , 9F
所以才會產生特意到正手位用反手擰短球的動作~
03/22 21:49, 9F

03/22 21:54, , 10F
正打反 反打正 是為了在進攻時有變化 可以有更多的套路
03/22 21:54, 10F

03/22 21:56, , 11F
配著用有變化 而基本的正打正.反打反還是為主要處理方式
03/22 21:56, 11F

03/22 21:58, , 12F
這時代的打法以起板為主要處理方式 來銜接後面的大路球
03/22 21:58, 12F

03/22 21:59, , 13F
切球比較差並不影響 因為只要擺一顆之後基本就要起板了
03/22 21:59, 13F

03/22 22:00, , 14F
而接發擺短的技術跟以前比起來並沒有比較差
03/22 22:00, 14F

03/22 22:14, , 15F
不過的確現今男子注重正手,擺不好,被一板衝掛無可厚非
03/22 22:14, 15F

03/22 23:25, , 16F
可是第一點不是中國隊一直重視的嗎?我反而覺得中國隊現在是
03/22 23:25, 16F

03/22 23:25, , 17F
更重視反手?
03/22 23:25, 17F

03/22 23:32, , 18F
那是小球時代的過去式 你看王濤,鄧亞萍,孔令輝,王楠
03/22 23:32, 18F

03/22 23:33, , 19F
台內球反手有人體工學優勢 遠台對拉還是正手居多
03/22 23:33, 19F

03/22 23:33, , 20F
覺得現今中國隊更重視反手+1
03/22 23:33, 20F

03/22 23:33, , 21F
每一個都是反手擁有很突出的部份,甚至是劉國梁也以他的推擋
03/22 23:33, 21F

03/22 23:33, , 22F
以前得正手得天下 現在反手好才有搞頭~
03/22 23:33, 22F

03/22 23:35, , 23F
比他的正膠進攻有名,但現在這種反手特長的人少了
03/22 23:35, 23F

03/22 23:38, , 24F
但現在中國男隊以傳統刀板反拍為特長的並不多,目前就馬龍和
03/22 23:38, 24F

03/22 23:39, , 25F
郝帥比較符合,頂多再算張繼科和王皓好了(事實上我覺得科科
03/22 23:39, 25F

03/22 23:42, , 26F
很難分類) 當然反手要有一定水準才能上得了抬面阿,但其實
03/22 23:42, 26F

03/22 23:43, , 27F
這是中國在1991年世乒男團跌到第七名後所做的事 現在天平拉
03/22 23:43, 27F

03/22 23:44, , 28F
回來了,你再怎麼加強力量速度也不可能比歐洲強,所以只能靠
03/22 23:44, 28F

03/22 23:45, , 29F
反拍一直不斷的"變"套路來取得優勢
03/22 23:45, 29F

03/22 23:50, , 30F
王濤反手是顆粒 王楠與鄧是女子打法 感覺不能拿來類比??
03/22 23:50, 30F

03/22 23:50, , 31F
還有孔的反手應該不是他的特長
03/22 23:50, 31F

03/22 23:54, , 32F
鄧也是顆粒阿,生膠和長膠的差別,舉那四個是舉弧圈結合快攻
03/22 23:54, 32F

03/22 23:56, , 33F
和快攻結合弧圈的男女代表性人物。就是要告訴你那時代無論打
03/22 23:56, 33F

03/22 23:57, , 34F
法為何,都是以反手為突破導向。如果孔的反手不是他特長的話
03/22 23:57, 34F

03/22 23:58, , 35F
那他今天在世界上就不是知名選手了,他正手被欺負得更慘
03/22 23:58, 35F

03/23 00:01, , 36F
當年孔就是靠者一手反手快速彈擊連奪95年世錦賽和世界杯的
03/23 00:01, 36F

03/23 00:03, , 37F
其中Nime世界杯決賽中1:1平手,第三局14:20落後,孔連救六個
03/23 00:03, 37F

03/23 00:04, , 38F
盤點,也是那反手斜線快彈幫他頂了一半功勞以上,那局輸掉冠
03/23 00:04, 38F

03/23 00:05, , 39F
軍八成就不是他了,而且那時孔高質量的正手搓球還沒出來
03/23 00:05, 39F

03/23 00:10, , 40F
yevvi 兄是網球的活字典, 桌球似乎看得沒那麼多和細
03/23 00:10, 40F

03/23 00:11, , 41F
孔令輝本來就是以控制為主, 正手擺短變好, 有一個重要的
03/23 00:11, 41F

03/23 00:12, , 42F
原因是發球無遮擋, 旋轉看得準, 自然擺的質量高
03/23 00:12, 42F

03/23 00:14, , 43F
不然過去20年, 中外球員接發正手短球, 搓接擺短一直是
03/23 00:14, 43F

03/23 00:14, , 44F
等等,可是樓上發球無遮擋沒有那麼早出來阿
03/23 00:14, 44F

03/23 00:15, , 45F
最主要的技術之一, 應該不是中國的先進技術, 中國的優勢
03/23 00:15, 45F

03/23 00:16, , 46F
孔正手擺短變好的雪梨奧運 那時大家還是遮者發球阿
03/23 00:16, 46F

03/23 00:17, , 47F
在於小球練得非常多, 重視第三板搶攻, 者是中國50年來的
03/23 00:17, 47F

03/23 00:17, , 48F
傳統優勢
03/23 00:17, 48F

03/23 00:18, , 49F
孔令輝從出道, 台內球控制一直就是他的特長, 可以看看
03/23 00:18, 49F

03/23 00:19, , 50F
1995 世錦賽即知
03/23 00:19, 50F

03/23 00:20, , 51F
我是覺得那時候的他大起大落,尤其是進了1996,97之後
03/23 00:20, 51F

03/23 00:25, , 52F
反而是劉國梁在處理短球和過渡球處理比那時孔好
03/23 00:25, 52F

03/23 00:26, , 53F
孔反手特長好像楊影有提過
03/23 00:26, 53F

03/23 00:27, , 54F
當機會正手殺球時 劉的命中率較高,但孔卻常常失誤
03/23 00:27, 54F

03/23 00:33, , 55F
無遮擋是2002出來的,那時的孔還打入世界杯決賽輸波爾,然後
03/23 00:33, 55F

03/23 00:34, , 56F
隔年世乒賽再打入SF,之後就再也沒有單打高峰。雖然他在單打
03/23 00:34, 56F

03/23 00:35, , 57F
成績的快速降落反而是在無遮擋後沒多久,不過我還是覺得跟無
03/23 00:35, 57F

03/23 00:36, , 58F
遮檔關係不大,應該是他的肩膀已經快撐不下去了
03/23 00:36, 58F

03/23 11:03, , 59F
側身接發球的晃撇側切應該還是瓦爾德內爾首創
03/23 11:03, 59F

03/23 14:43, , 60F
就算到了現在技術發展已經很成熟了 看到老瓦表現還是很驚奇!
03/23 14:43, 60F

03/24 19:54, , 61F
原po很認真,但好像四點意見大都是資深球友已知道的共識。
03/24 19:54, 61F

03/25 09:28, , 62F
還是有人不認同阿
03/25 09:28, 62F
※ 編輯: yevvi 來自: 118.167.183.109 (12/29 17:24)
文章代碼(AID): #1Bfstp5T (tabletennis)
文章代碼(AID): #1Bfstp5T (tabletenn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