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陰天] 學文學的就比較能理解憂鬱症嗎?消失

看板prozac作者時間10年前 (2013/10/11 12:49), 編輯推噓1(106)
留言7則, 2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2/4 (看更多)
※ 引述《zeze (無尾貓)》之銘言: : 昨天(?)回診(雖然只有隔一天,但好像是很久以前的事了) : 我說我老師好像不大能理解我的狀況 : 然後葉拔就很詫異地說,她不是學文學的嗎? : 怎麼會不能理解呢? : 我當下回答是,因為她是學者不是作家/創作家,講求踏實 : (這樣回答對嗎?) : 後來想想,學文學的真的就能理解憂鬱症的人的感受嗎? : 這種「東西」沒遇過的人,真的能感同身受嗎? : 確實學文學的人比較多愁善感, : 但多愁善感跟憂鬱症/精神疾病一樣嗎? 雖然我本身並不是學習或研究文學的人 不過個人對文學非常的狂熱 所以想跟大家分享我的看法XD 我覺得多愁善感和憂鬱症或是精神疾病是兩個不一樣的東西 但是太過於過度長期的多愁善感其實也會讓一個人陷入類似憂鬱的漩渦當中 不同的地方是 憂鬱症的人憂鬱的原因通常是來自於自身內心的痛苦 比方說達不到別人的期待 覺得沒有人會了解自己 覺得自己總是在演戲 總是假裝自己很快樂 對於跟別人不一樣的自己感到恐懼等等 基本上是很難讓自己的情緒不低落的 (以上取材於我自己) 而多愁善感的人情緒低潮或感嘆的原因卻大部分是來自於其他事情 比如說 感嘆朝代的交替 朝廷小人當道(Ex.李白 登金陵鳳凰台) 或者是不在同一個時代的古人(Ex.蘇軾 念奴嬌 赤壁懷古) 甚至是無生命的東西(Ex.紅樓夢中的黛玉葬花) 基本上 只要李白不去鳳凰台 蘇軾不去赤壁 黛玉忍住不要多看落花一眼 他們的情緒自然就比較不會低潮 所以我覺得雖然都是情緒低落 差別就在於一個是很難避免 而一個是比較有可能去避免的 最後 我覺得醫生的想法應該是覺得 研究文學的人會比較容易站在對方的視角來看事情吧 我不知道學術上真正研究文學要怎麼研究 不過對我來說 每一部作品都是作者嘔心瀝血寫出來的 所以我會非常非常認真的去看 一遍又一遍 直到找出所有作者在字裡行間所想要表達的意涵或象徵為止 作者想帶給讀者的體驗是什麼呢? 他真正想要表達的只有表面上的這樣而已嗎? 有沒有更深一層的意象呢? 而他又是用什麼樣的心情寫下這部作品的呢? 又 如果我是作者 我為什麼要這樣寫? 暫時將自己假裝成作者 去想像他的心情、感受、感觸、觀點 這是我自己研究文學的方式 所以我還滿認同醫生的觀點的這樣 糟糕 感覺好像有點暴走了 冏 離題的部分還請原po原諒我>"< 總之 嗯 大家參考看看囉(逃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8.169.185.189 ※ 編輯: azure567812 來自: 118.169.185.189 (10/11 12:49)

10/11 12:54, , 1F
我同學完全不相信憂鬱症的存在 但她說她看文學看到沉浸在劇情
10/11 12:54, 1F

10/11 12:54, , 2F
中兩個禮拜出不來 大概是這樣感覺?
10/11 12:54, 2F

10/11 12:56, , 3F
話說 那是針對小說劇情吧,如果是身邊的人卻又無法感同身受
10/11 12:56, 3F

10/11 12:56, , 4F
很神奇... 因為我同學一路文學系念上來也完全不理解我狀況
10/11 12:56, 4F

10/11 12:57, , 5F
所以我的老師專研了20年的文學 也未必就能理解活人感受吧
10/11 12:57, 5F
我應該跟別人比較不一樣吧 算是特例這樣 因為身邊也有一些中文系的同學老師 不過沒有人像我看書看得那麼認真那麼深 所以我也認同你說的 你的老師和同學也未必真的能理解你 畢竟文學這個領域很寬廣 不可能所有人都把重點放在這上面 ※ 編輯: azure567812 來自: 118.169.185.189 (10/11 13:21) ※ 編輯: azure567812 來自: 118.169.185.189 (10/11 13:22)

10/14 08:42, , 6F
中國文學裡的愁, 韓國文化裡的恨, 並非能以憂鬱情緒來解釋
10/14 08:42, 6F

10/14 08:44, , 7F
. 文學特色與民族性相關. 致於憂鬱症全世界古今都一樣存在.
10/14 08:44, 7F
文章代碼(AID): #1ILuDDPh (prozac)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ILuDDPh (proza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