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請益]請支持連宋的台灣人 講中@下位啥挺連宋

看板politics作者 (歡迎黃金鐵支載譽歸國)時間20年前 (2003/12/12 15:31),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5/8 (看更多)
※ 引述《kx (題拉米蘇)》之銘言: : → digest:強迫改姓名? 推 140.113.90.84 12/12 : → wetteland:你多讀點書吧!強迫改姓名?見鬼 推 61.30.66.60 12/12 : → inosen:日本人在朝鮮才強迫改日姓,在台是獎勵 推218.166.120.239 12/12 : 我查到的資料 : 1941.4成立的皇民奉公會 : 強迫改名...禁信仰神佛...禁止祭拜祖先 : 來源:台灣人四百年史(上) : 作者:史明 : 其他著作:台灣不是中國的一部分...等 : mwetteland學海無崖...你也要多唸點書 作者 ottovonbisma@TWserv (悠然), 信區: jp_colonial 標題 同化政策與皇民化運動 時間 台灣文化資訊站 (Sat Mar 14 16:03:36 1998) ────────────────────────────────────────   「皇民化運動」與「內地延長主義」是有關,但卻是不同時期、不同政治 勢力、基於不同動機而推動的兩個不同的運動。   日本殖民統治臺灣長達五十年,可大概區分為初期武官總督時代、文官總 督時代、以及後期武官總督時代三個時期。這又對應日本本土明治天皇、大正 天皇、和昭和天皇三代不同的精神:明治維新→大正民主→大東亞戰爭。   初期採用武官出任總督,其目的在以武力鎮壓漢民族和原住民的武裝反抗, 維持臺灣全島治安靖定,以便順利進行殖民經濟。1915年,西來庵事件, 日軍屠殺慘烈,漢人和原住民族的武裝抗日活動到此告一段落。此際臺灣總督 府已完成殖民統治體制,開始致力於經濟開發,並將經濟勢力擴張至華南及南 洋。一來武裝抗日活動已大致結束,二來為求殖民政策之長遠推行,統治方針 乃由武力鎮壓改為思想同化,於是進入「同化政策」時期。1918年6月6 日,日本陸軍中將明石元二郎被任命為第七任臺灣總督。7月13日,明石總 督向總督府高等官及臺北機關首長訓示:「欲造成與日本本國無異之領土,端 賴諸君努力」(井出季和太, 658)   1918年9月,日本政友會首腦原敬組成第一個政黨內閣,取代昔日由 藩閥、軍閥所組成的內閣。原敬曾任「臺灣事務局」委員,參與籌劃殖民地統 治政策,一向主張由文官出任臺灣總督,支持「內地延長主義」。1919年 10月26日,明石元二郎病歿於日本福岡。10月29日,原敬首相任命政 友會成員前遞相田健治郎男爵為第八任臺灣總督,開啟文官總督時代。11月 12日,田健治郎招集臺灣總督府薦任以上官吏及臺北各機關首長,發表其施 政方針:「使臺灣人民成為完全之日本臣民,效忠日本朝廷,....必先致力推 行教育,一面啟發其知能、德操,一面使知我朝廷撫民精神與一視同仁之聖旨, 而予醇化融洽。」(ibid., 688)田健治郎任內,也曾施行若干同化政策。 1920年8月,田總督發表通告,開始受理日本人和臺灣人之間的婚姻及認 養申請。1921年,設置「臺灣總督府評議會」,會員由官方挑選,包括官 吏七名(總督為會長、總務長官為副會長)、在臺日本人九名、臺灣人九名。 然而該會會員既由總督選任,「總督認為必要的時候,雖在任期中,也得以解 除任用」,只能「歸屬臺灣總督監督,並開申其諮詢所應之意見」,自不可能 發揮監督政府施政功能。1922年實施日本法律第三號,將立法基礎由律令 改為敕令。1923年1月1日,日本民法、商法、民事訴訟法、民法施行法、 商法施行法、人事訴訟手續法等法令開始適用於臺灣。同年,廢止專門用來對 付漢人的罰金和答刑。    然而,憲法之全面適用及刑法之一元化等根本問題卻始終未曾實現。   「同化政策」隨者文官總督體制一直維持到1936年。總督府方面始終 致力於文化洗腦的工作。1926年,設立文教局。1928年4月1日設立 臺北帝國大學。同年成立史料編纂會,從事臺灣史料之編纂工作。另一方面, 則不忘打壓臺灣人自發之政治運動。 1931年2月,「臺灣民眾黨」被禁。 6月,「臺灣共產黨」被檢舉。 年底,「臺灣文化協會」被檢舉。1934 年,臺灣議會設置運動停止活動。1935年,實施市制、街庄制的改革,市 設置議決機構「市會」,街、庄和以往一樣,保留諮詢的機構 「協議會」 。 11月22日,臺灣全島實施首次地方選舉。然而根據1935年4月1日總 督諭告第一號規定:市尹對於市會或市參事會之議決或選舉,有取消權;臺灣 總督得命令市會或街庄協議會解散,州知事得訂定日期命令市會停會,廳長或 郡守得訂定日期命街庄協議會停會;州會議員定數二分之一為官選議員,由臺 灣總督任命;州知事得取消州會,或州參事會之決議權,或選舉,臺灣總督得 命州會解散。(井出季和太, 933 - 934) 文官總督時代末期,日本加速侵略中國的腳步。1931年9月18日,  九一八事變。1932年1月28日,中日一二八上海之役。1932年2月, 日本於中國東北建立「滿洲國」。1936年2月26日,東京少壯軍人暴動, 襲擊首相岡田啟介官邸,軍部控制中央政權。1936年8月7日,日本「五 相會議」將「南方問題」列入國策,加以規劃。日本海軍一向是用「南進北守」 的政策主張以對抗陸軍發展勢力,「南進」既已成為國策,則務必奪取南進基 地──臺灣──的主控權。海軍次官長長谷川清乃積極奔走,促成預備役海軍 大將小林躋造出任第十七任臺灣總督。   小林躋造於1936年9月2日正式受到任命。 其治臺政策為「皇民化」、 「工業化」、及「南進基地化」。這三個政策其實是一體的戰爭動員體制。小 林總督之所以提出「皇民化」運動,即是基於此種顧慮,「謀求皇國精神的徹 底化,振興普通教育,糾正言語風俗,培養忠良臣民之素質。」為求積極將臺 灣人民改造為效忠大日本帝國、勇於犧牲、為其赴死犯難的順民,乃有一連串 激進猛烈的行動。   1937年9月,近衛內閣提出「國民精神總動員計畫實施要綱」。同 年,總督府廢止報紙漢文欄,並推行國語(日語)普及運動。1939年, 整理寺廟。1940年4月,燒卻神壇、神像、牌位,廢止孔廟、關廟以及 漢民族原有之一切寺廟,強迫民眾改參拜日本神道神社,並規定所有家庭供 奉伊勢神宮之大麻。除了宗教生活外,連日常娛樂也遭到嚴重破壞,傳統之 歌仔戲、木偶戲、皮猴戲等民俗技藝都被強迫禁演。 1940年2月11 日,日本「皇紀紀元2600年紀念日」,總督府定為改姓名運動實施日。 臺灣總督府總務長官森岡二郎表示:「為了讓本島人與內地人(日本人)無 所差異,有必要在實質上體認皇道之精神,對事物的看法上也必須與內地人 相同。在形式上來說,從語言開始到姓名、風俗、習慣等等之外在形式也能 與內地人無所差異的話,那是最理想的事。即是,不論在精神上、形式上都 與內地人沒有兩樣之後,始能稱為完全之日本化。」(黃昭堂, 172引鷲朝 敦哉,<<臺灣保甲皇民化讀本>>, 315)其成效顯然很不好。1940年8 月11日,改姓名運動實施半年, 朝鮮人有80%響應; 臺灣人則僅有 168人配合。(黃昭堂, 172) 1940年11月27日,日本海軍大將長谷川清出任第十八任臺灣總 督。 在他上任之前,日本本土於1940年10月12日組織「大政翼贊 會」,展開「舉國一致」體制。朝鮮、滿洲、南樺太紛紛效尤,臺灣也不例 外。1941年4月19日,臺灣總督府組織「皇民奉公會」,由長谷川總 督兼任總裁,總務長官齋藤樹兼任中央本部部長。該會中央組織與臺灣總督 府相結合,地方組織與地方官廳結合,州、廳設支部,市、郡設支會,街、 設分會,區、部落設區會及部落會,最基層則為奉公班。各級地方首長兼任 各層級組織首長。 除此之外,還組織「奉公壯年團」、「產業奉公團」、 「挺身奉公隊」、「文學奉公隊」以及由未婚女性所組成的「桔梗俱樂部」 等作為外圍團體。 臺灣籍政治運動人士再度被收編進該組織當中,如林獻 堂(皇民奉公會中央委員)、林呈祿(皇民奉公會生活部長、文化部長)、 洪元煌(皇民奉公會委員)、蔡年亨(皇民奉公會支部委員)、蔡式穀(臺 北州皇民奉公委員)、黃金火(奉公醫師團臺南分團副團長)、吳石麟(奉 公青年隊總務部長)等人。 1941年底,太平洋戰爭爆發,「皇民奉公 會」成為驅策總動員的機關。該會還設置「拓南農業戰士訓練所」、「拓南 工業戰士訓練所」、「海洋訓練所」、「高砂青年隊」等組織,訓練臺灣青 年,投入戰爭。   太平洋戰爭初起,臺灣青年僅擔任軍伕的工作。1942年4月1日, 臺灣正式實施「陸軍特別志願兵制度」。1942年5、6月間,中途島之 役,日本海軍遭受嚴重摧毀。1943年8月1日,徵招三千名海軍特別志 願兵。1943年11月,美國海軍奪取吉羅卜、馬紹耳等群島,太平洋太 平洋前線推進三千里。1943年12月2日,美英聯合參謀會議CCS第 三百九十七次決議案(Specific Operation for the Defeat of Japan): 「對日作戰之主戰場在太平洋,其他戰區悉應與之配合。」1944年3月 11日,尼、麥達成協議:海軍將展開三方面攻擊,一面帶麥帥進入民答那 峨,一面在呂宋島北部攻擊日軍, 第三面則為海軍主力,準備佔領臺灣。 1944年5月至7月,臺灣總督府徵招八千餘名海軍志願兵。   1944年10月,日軍於菲律賓雷特灣(Leite Bay) 戰敗,臺灣成 為準戰場。1944年12月30日,陸軍大將安藤利吉出任第十九任臺灣 總督,仍兼第十方面軍(臺灣軍)司令官。1945年,臺灣實施徵兵制。 1945年8月15日,日本裕仁天皇宣布接受中、美、英波茨坦宣言,無 條件投降,日本殖民統治時代結束。   日據時代的三個時期,各有側重。初期武官總督致力於征服臺灣人民, 將之從中國分開。文官總督則將從事政治運動人士加以分化,收編右派、鎮 壓左派,並致力推動日語教育。後期武官總督則動員臺灣人民加入戰爭,為 此並積極消滅臺灣固有漢人文化,欲以日本文化取而代之,使臺灣人民徹底 日本化,斬斷漢人文化的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井出季和太著,郭輝譯,<<日據下之臺政>>,(臺中,臺灣省文獻委員   會,1977年)。 黃昭堂著,黃英哲譯,<<臺灣總督府>>,(臺北,前衛出版社, 19   94年)。 -- For banana fans, rules are made to be changed. For banana fans, non-banana's player is shit. For banana fans, everything is right. Bananas of a cretin flock together.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23.103.6
文章代碼(AID): #_sMx0Wv (politics)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_sMx0Wv (polit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