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雷] 不能沒有你

看板movie作者 (Dammi)時間15年前 (2009/08/15 00:05), 編輯推噓8(802)
留言10則, 8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2/4 (看更多)
沒有譁眾取寵的手法,反而更能提鍊出真情;簡單幾幕地拍攝,卻能傳達出父女的羈絆; 沒有刻意的責怪,只有只為女兒好的父親坐困愁城的情狀,反倒讓人不禁檢討著是否哪裡 出了問題?而不知不覺來到最後一幕,不知不覺地為他們的感情,為他們終於得到公道, 鼻酸,甚至流下淚水。演員們的表現突出,令人印象深刻。這是不能沒有你。 原文出自:http://www.wretch.cc/blog/Dammi/9521499 本部電影改編自真人真事,取材於六年前一場驚天動地的新聞事件:一名男子試圖帶著 一名女孩跳天橋自殺,在那時未了解來龍去脈,又若只聽信媒體渲染的片面之辭的話, 可能大家都會覺得那不過是一場鬧劇罷了!不過監製戴立忍與陳文彬(也是劇中飾演 父親角色的演員)卻深入事件背後,蒐集這個事件的事發原因,拍出了這樣一部還原 事情真相的電影。 所以開頭一幕圍觀電視的景象,便栩栩如生地傳達出當時在電視機前觀看這則新聞的大家 ,在未瞭解事件背後真相時,所妄下的斷言及玩笑之辭,甚至仔細一聽,你還會聽到媒體 竟然是不由分說地以和事件毫無關連的緣由來報導。事件發生的六年前,那些聽到報導的 人們,就像是在觀影前未看過劇情簡介而看了第一幕一樣,可能會覺得『擺明就是個社會 亂象』!但當隨著電影一步一步剖析之後,竟會發現其實內有隱情。 我覺得這部電影厲害的地方在於平鋪直述,不外加任何情緒影響的描述功力。今天會造成 這樣的一則新聞出現,其實有很多因素所影響:包括政府機關的踢皮球,還有媒體聞嗅 新聞事件價值的能力以及判斷,甚至是警察的純粹盤查也可以仗勢欺人。在這部電影 過程當中,我們都可以看到這些情景的描述。而在這些場景當中,你可能當下會感到 氣憤或者是奇怪,可是當你仔細想一想,這的確是一般人會做的事實阿。 導演的鏡頭下並未刻意要放大這些狀況中處在優勢一方的張牙舞爪,而是這個社會可憎的 真實樣貌。看電影的我們或許會站在父女的情景這一方面想,而可能會對劇中自己所體會 到,可命名為欺壓的狀態而打抱不平。但當我們回到現實生活中時,在抽離掉所有事件 真相後,當我們接收到這樣的案例時,我們是否可以適時伸出援手,多為他們做些額外的 事情呢? 或許自己真的想要幫忙,但當你身處於不管哪裡都有判斷準則及處理程序規定的社會; 但當你身處於有上面官員運籌帷幄,施加壓力,我們無法做些什麼的時候。即使你很 好心,一直釋放出『我們會想辦法』『我們會幫你』......的善意,但這些善意 就好像電影裡面所給當事人的感覺,甚至是給觀影者如我的感覺一樣,聽起來就像是 不著邊際、空洞的另類拒絕。因為實際上也真得做不了什麼,僅僅徒增令人無奈的情緒 罷了!! 到了這般田地,雖未擺出一副晚娘嘴臉,但卻也讓人感到傷心難過,而被以偏概全掉了! 或許他們本來就不帶什麼意思,只是就事論事而已。但在這樣一而再,再而三沒有彈性的 折磨之後,要當不成晚娘也難呀!突然讓我為部分被誤解的人感到同情起來,因為感受到 這些工作人員的身不由己導致當我們站在弱勢一方時,只會看到他們的面目猙獰而已。 所以當我們觀影時站在父女一方替他們著想,忿忿不平時,是否我們也能反過來檢討自己 呢?我們是否也在日常生活上,打著優勢一方的旗幟,堂而皇之的行讓對方感到受欺侮的 事實,自己卻不自知呢?更有甚者,我們是否發現了這個社會的機制,這個世界的運轉, 總存在著荒繆,不合人之常情的規定或現象呢? 導演在不知不覺中讓觀影者和劇中角色做了個對照。除此之外,電影中的角色也有許多 對照的部份,如父親以及好友、好友及那些行政人員。從父親的言語當中,可以看出 父親極欲融入主流文化,但總有點意志不夠堅定的狀況;反觀朋友對自己的身份驕傲, 並清楚自己的立場,及所該受的權利。兩相對照之下,顯得朋友比較有想法;父親則 有如無頭蒼蠅一般。 朋友能為自己朋友蒙受不白之冤(觀看新聞報導那一段)的事挺身而出,父親則茫然無措 不知下一步該往哪兒走,讓人感到心酸。後來即使朋友擺明拒絕父親的請求協助,但最後 還是替他赴湯蹈火,在所不惜,比起那些說要幫忙,卻沒有實質助益而言的社工們,更 表現出情深義重的友情。原來在這個無情,對父親來說誰已經都不能信任的世界當中, 還是存在著讓人感動的溫暖! 不過這部電影中最重要的溫暖戲還是父女之情。一如整部電影的手法,父女之情之上也 未有灑狗血的手法處理,只是平實記載父女相處的狀況。但簡單幾幕卻足以表達出 父女的感情及羈絆。印象最深刻的便是父親氧氣幫浦故障那一段,從中便可窺見父女的 血脈相承。父親:妹仔,我在海裡的時候妳看得到我嗎?女兒:看得到阿!父親:海 那麼深,妳怎麼看得到?女兒:我一直看一直看一直看,就看得到。另一幕父親說要送 女兒到媽媽家住,女兒手肘撞父親的動作,不言則明女兒的意願。 不過我還是最喜歡最後一幕港口的迎接:父親昂然挺立,有別於之前受到打壓委屈的佝僂 ,也像是在向岸上陪同在旁的社工展現出理所當然的宣告,眼神也是有別於過去的堅定; 當然還有參雜著鬧劇過後,為了女兒所做的努力及改變所帶給我的感動。最後在靠岸的 那一刻,我不禁滑下感動的眼淚,釋放了前面劇情中那種未找到解決出口而被壓抑下的 情緒。 只是觀影的同時也理性讓我想到媽媽的部份。抽掉媽媽的存在,不知是真實事件本來就是 這樣,還是刻意的處理?觀影到一半,總覺得媽媽才是整個事件最需要出來解決問題的人 ,如果戶政單位都可以查到媽媽現在的戶籍的話。而不禁讓我覺得整件事也太沒有找到 事情的根源了,險些覺得一些劇情很無理取鬧。 不過隨著劇情發展,突然對於這件事反倒不是那麼在意,也可以理解了。或許不提到 媽媽的下落,有著角色們各自的理由,太過失禮或是爸爸不願失去女兒;甚至牽扯到 爸爸的態度、公務員的處理事情的心態。 更有甚者,讓我感覺到:就像整部戲是用黑白色調拍成,更可以注意到劇中人物情緒一般 ,雖然這不治本的事件,造成本可避免的新聞話題,不過這樣的安排卻更突顯出爸爸的愛 及小小的渴望:他只想讓女兒念書罷了,有這麼困難嗎?觀影完畢後,為前大半劇情所 描寫的一直無法走出困境地兜圈子,感到心痛,同時也感到無力,這就是我們存在的 社會阿! 黑白色調,更能專注於事件真相,以及演員們所傳達出的感情。父女親情戲當然是本部 電影的一大賣點,但在平實不花俏的手法之下,所表現出更能貼近真實的劇情,讓人在 為父女同仇敵愾之餘,也可以檢討到自己在社會上是否曾為那高高在上的一群,進而更 發現這個社會的問題。這部電影厲害地讓人關心的不只是父女的狀況,更是讓人意識到 整個社會的荒繆。相當發人省思,又好看感人的一部電影。 ※ 編輯: immad 來自: 123.204.209.168 (08/15 00:05)

08/15 00:11, , 1F
剛看回來 推一個
08/15 00:11, 1F

08/15 00:12, , 2F
個人覺得那個政治線記者嘴臉實在是很機車 政治線的還來訪問
08/15 00:12, 2F

08/15 00:12, , 3F
天橋事件個屁啦
08/15 00:12, 3F

08/15 00:49, , 4F
好想看
08/15 00:49, 4F

08/15 00:52, , 5F
很棒!非常值得看
08/15 00:52, 5F

08/15 08:27, , 6F
推 你表達得真好
08/15 08:27, 6F

08/15 13:44, , 7F
這部真的很好看
08/15 13:44, 7F

12/06 14:14, , 8F
跑內政部警政署 不是社會線那會是哪條線?
12/06 14:14, 8F

12/07 22:15, , 9F
樓上,那是推拖之詞
12/07 22:15, 9F

10/20 20:37, , 10F
寫的很棒
10/20 20:37, 10F
文章代碼(AID): #1AXOioLF (movie)
文章代碼(AID): #1AXOioLF (mov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