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請益] 四驅車 , 導輪距,輪胎,齒比 問題請教..

看板model作者 (三倍速亂扯)時間9年前 (2014/12/11 14:03),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2/3 (看更多)
這些問題我覺得蠻有討論的價值 ※ 引述《hayabusasean ( ~ ~ ~ )》之銘言: : 4個問題想請教一下玩四驅車的前輩 , 分享交流一下經驗 :) : 1.導輪前後的距離越短,可以提升車子在彎道的速度? 穩定度? : 若以兩導輪寬度邊緣為105mm為前題下,我設法盡量讓兩導輪與 : 軌道接觸的點,前後距離拉近,甚至已經移位到輪胎旁邊.. : (ps.安裝時發現用9mm or 13mm大小的導輪更容易安裝與縮短距離 : 而不會卡後翼或輪胎) 導輪距越短過彎的阻力就越小 http://i.imgur.com/coNjr3Y.jpg
不過因為105mm的限制,跟軌道還是有10mm的空隙 太短的車有可能因較大幅度的側移而在直線喪失一點速度 http://i.imgur.com/XCIUgL2.jpg
而這樣的側移有可能會影響起跳的穩定? 所以我想除非軌道幾乎沒有較長的直線 是可以不用刻意作很短 : 2.目前技術軌最佳解(泛用)輪胎,是否就是大徑配超薄胎or超硬胎皮? : 打算到網路上買(新竹,羅東的實體店家基本上都缺貨或沒賣) : a.常看到那種很薄,但靠近內側輪框有一圈約2~3mm寬,胎皮較厚 : 一些,我想這樣大多時候接觸地面的面積應該只有這一圈吧 : ,前輪用這種應該可減低摩擦力跟差速框有異取同工之妙? : b.後輪應該不需特別使用這一圈來減少觸地面積,反而需要增加 : 抓地力吧? 抓地力的問題很難一概而論 當車子扭力不足的時候,是可以用這類的低接觸面的胎來爭取轉速換速度 但是若導輪、傳動做得不錯,有可能反而讓車子打滑,動力無法完全展現 所以如果為了要讓車子過彎凌厲,前輪裝較硬、抓地力較差的胎 後輪相對就要增加抓地力,以維持動力輸出的效率 再來,輪胎的材質也很重要 雖然硬胎比較不會彈跳,但是抓地力還是比較差 即便磨製胎是全平的形式,用一段時間變髒還是很容易打滑 : 3.鋁框安裝問題,常聽到車友說輪框安裝時歪掉就毀了? : 框內不是通常都會裝一個塑膠塞子,在安裝時歪掉是指塑膠塞子歪 : 掉再換一個新塞子重裝就好,還是指輪框就直接報廢了?? : 4.齒輪比與馬達轉速與軌道的關係? : 假設都使用紅頭馬達,目前是用3.5齒比跑較高速的軌道,3.7:1 : 跑較常煞車短一點的跑道,馬達轉速若跟騎重機或檔車來做比 : 喻,這種小馬達放車時,拉轉速所需的時間跟扭力曲線實在讓我 : 很困惑? 依此兩種齒比來說,靜止到拉到最高轉速需要的時間? 原po提的這幾個問題看似不同 但放在車上的話就會彼此相關 齒比越大(5:1),扭力就越大,但相同轉速下速度延伸就差 反之齒比越小,扭力叉尾速高 但是考慮到四驅車無法變速,所以大部分的習慣是直接裝到最小齒比來玩 而如何克服小齒比的加速,就要從傳動優化、導輪配置、輪胎配置、煞車配置等來處理 盡量避免增加阻力,使馬達還要重新拉轉 : 目前心得: : 兩車穩定度都還ok,前田宮頂軌離地約3mm,後煞頂軌約離地1mm : 後煞都拉至車長極限165mm. : AR: : 目前AR車暫用大徑+中徑的角胎(高點在內側),感覺不出任何 : 過彎快速效果,車前後導輪距13.6cm,前13mm扯鈴,後雙19mm田宮 : 鋁導有裝橡膠圈,車殼吊鐘+一般後制震,齒比3.7綠頭 我猜輪框應該是左右輪距外擴的框? 前後導輪有點長,且又是配膠圈,過彎會比較慢 : MA: : 黑色特別版-疾風箭,盒車附中徑白色(超硬?)胎 : 車前後導輪距11.9cm,前9-8mm扯鈴,後雙9mm導輪,一般中+後制震 : 齒比3.5紅(2014JP);兩車所有導輪培林都有洗過. : 在這樣的配置下,彎道速度MA遠遠快於AR,明顯的速度差距 : 而在大直線上..3.5齒配中置馬達MA車居然直線比3.7齒配綠頭AR : 車還快? (只裝培林沒做齒抗,轉起來都還算順暢),不知車友有何看法? 兩台車很難從一個點就找到答案 不知道有沒有照片可以參考 但我再想有沒有考慮到馬達的變數 可以去app商城,輸入rpm找測馬達轉速的程式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23.194.104.82 ※ 文章網址: http://www.ptt.cc/bbs/model/M.1418277824.A.32D.html
文章代碼(AID): #1KYJF0Cj (model)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KYJF0Cj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