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討論] 精神科醫師怎麼判斷病人是否詐病?

看板medstudent作者 (YP趕快剪頭髮)時間7年前 (2016/09/18 01:09), 7年前編輯推噓6(601)
留言7則, 6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8/8 (看更多)
: 推 chench0710: 好文推!請問文中說要多看書是看哪一類的書呢? 09/17 00:53 回應一下這句話,各位看官姑且當作假期夜晚的閒聊好了。 先說結論(胡忠信調): 做為職業生涯的精神醫學應該沒有像是「出題大綱」那樣、 想說「把權威列出來的這些書看完,就可輕鬆過關」這樣的東西。 應該是沒有。不,毋寧說一定是沒有。 一切的一切,還是要看官多問問自己: 「自己二十年後想成為怎樣的精神科醫師?」 然後往那個自己想變成的人,慢慢去累積、努力。 我在診間布置了一個小書架,放了一些讀物, 讓病人候診時可以閱讀,打發時間用。 下面的圖片是到先前為止我的選書: http://imgur.com/ADZbXo6
然後這個月定期進的書,是這些: http://imgur.com/lrbCK7K
http://imgur.com/4FoGe5t
http://imgur.com/VErJAwo
http://imgur.com/Jtpp8dN
http://imgur.com/rq2aU79
書名分別是: ☆《漫畫心療系》最後四部 ☆柏格森《物質與記憶》 ☆蕭易忻《抑鬱症在中國產生的社會學分析》 ☆丁尼生《丁尼生詩選》 ☆尼采、艾倫‧波希《尼采治焦慮》 ☆布朗虛《未來之書》 ☆Jacques Derrida, The Work of Mourning 漫畫的周轉率比較高,病人都愛看,是老少咸宜的讀物; 可是您說,擺出尼采有沒有病人看?擺出德西達有沒有病人看? 難道就沒有病人懂得「道德系譜學」在講些什麼嗎? 當然也是有的。 帶把小妹作為一位業餘的Derrida愛好者,確實, 14年來能夠在彼此對Derrida理解的共同基礎上進行長期會談的人, 一隻手掌就數得完;但是,跟這樣的個案會談, 真的讓人有種「切磋」、「砥礪」、「相互成長」的感覺。 回過頭來,我想說的是,如果精神醫學真的有所謂「書單」這種東西的話, 那也是要先肯認自己所關懷的核心問題是什麼, 然後沿著那個關懷,在時光流轉中慢慢蒐集起來,而開散的枝葉; 換言之,每份書單都會是世上獨有的,它代表了治療者一路走來的生命痕跡。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4.39.143.132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edstudent/M.1474132183.A.B82.html ※ 編輯: yamaplover (114.39.143.132), 09/18/2016 01:18:18

09/18 03:29, , 1F
欸欸~~! 漫畫心療系我超愛 ヾ(*′∀‵*)ノ
09/18 03:29, 1F

09/18 03:30, , 2F
連我這個外行也能稍微看懂!
09/18 03:30, 2F

09/18 05:45, , 3F
漫畫心療系超棒
09/18 05:45, 3F

09/18 08:27, , 4F
漫畫心療系!!
09/18 08:27, 4F
※ 編輯: yamaplover (114.39.143.132), 09/18/2016 10:26:30

09/18 10:53, , 5F
推好文
09/18 10:53, 5F

09/18 11:36, , 6F
這系列好像釣出一堆大師級人物了@@ 佩服
09/18 11:36, 6F

09/18 12:10, , 7F
怎麼感覺psy醫師常常有文青的風格
09/18 12:10, 7F
文章代碼(AID): #1NtNZNk2 (medstudent)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本文引述了以下文章的的內容:
完整討論串 (本文為第 8 之 8 篇):
文章代碼(AID): #1NtNZNk2 (medstud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