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閒聊] 入定的定義

看板meditation作者 (Carl)時間12年前 (2011/11/23 23:47), 編輯推噓1(1010)
留言11則, 2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3/24 (看更多)
按照南傳阿毗達摩對心的定義: 心的作用是認知,覺知所緣,這所緣可以是概念法,五蘊,涅槃. 心所則是伴隨著心和心同時生同時滅. 每個心至少會有七個遍一切心心所,觸,受,想,思,一境性,命根,作意. 但是ilanese說的無念是能覺知還有樂受, 這種無念的說法對什麼是念什麼是無念定義不明. 不過照南傳阿毗達摩的定義一切都是很清楚的, 無論是ilanese所說的念或無念必然會有心和各種心所(能覺知就有心,有樂受就有受), 沒有心念是不可能的. 另外根據帕奧之"禪修入門與次第", 奢摩他初禪五禪支的定義是: 1.尋:把心導向及置於"似相". 2.伺:保持心繼續專注於"似相". 3.喜:對"似相"的喜悅. 4.樂:樂受或體驗"似相"的樂. 5.一境性:對"似相"的心一境性. 按照班迪達的著作,修四念處也會有五禪支, 差別是奢摩他的禪修所緣一定是固定的概念法, 四念處的禪修所緣不是固定的,但一定是五蘊. 奢摩他只能取固定的概念法為禪修所緣, 四念處只能取不斷變化的五蘊為禪修所緣,不能取概念法為禪修所緣. 無論是奢摩他或是四念處,禪修的所緣,禪修的境界和次第都是很清楚的. 要是搞不清楚禪修的所緣是什麼,就無法得到五禪支. 但是ilanese所說的喜禪支和樂禪支顯然不是奢摩他的五禪支也不是四念處的五禪支, 對喜禪支和樂禪支的說法一樣是定義不明. 佛教的修行方法不是理論上的紙上談兵, 兩千多年來一大堆人都是造這個次第修上去的. 我曾參加過馬哈希禪法的禪修營, 在小參時發現隔壁的男在家居士證得壞滅智. 我也去過四星期的帕奧禪法禪修營, 結束時我問了其他男眾(全都是在家居士), 最後剩下五個優婆塞沒有一個證得禪那. 不過在禪修營有些女尼證得禪那, 還有一個很年輕只有二十幾歲的女尼證得了四禪, 除非那些行者全都在說謊, 不然就表示雖然要證得奢摩他禪那和毗婆舍那禪那是很難的, 但仍然一直有因緣具足的人按照佛傳的修行方法證得了奢摩他禪那和毗婆舍那禪那. 不過ilanese所說的方法, 究竟是誰發明的? 到底有那些人修了這種方法達到什麼樣的境界, 也是解釋的不清不楚. 而且ilanese所用的某些名詞是佛教所創定義嚴謹的名詞, 但是定義卻和佛教說法不同且內容不明, 這樣的話很容易造成別人的混淆. -- 諸行無常,是生滅法;生滅滅已,寂滅為樂。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1.250.157.173

11/24 10:41, , 1F
有樂受,你認為就是念頭?那色界初禪、二禪、三禪通通都有
11/24 10:41, 1F

11/24 10:41, , 2F
樂禪支,這樣子算是心一境性嗎?
11/24 10:41, 2F

11/24 10:42, , 3F
照你的說法,這樣子不是很矛盾嗎?
11/24 10:42, 3F
我的文章已經說得很清楚了,一境性是心所不是心. 任何時間一定會有一個心加上很多心所. 只有三種狀態沒有心和心所,無想定,滅盡定,無餘涅槃. 你不是這三種狀態的任何一種. http://tinyurl.com/7zfnw6r 你去那裡抓《攝阿毘達摩義論》表解 (2008.12.修訂版) 然後看ch.2-11,裡面的表格有心和心所的關係. 初禪心會有33或34個心所,心和心所會組成名聚, 有相同的心所依處色,同時生,同時滅. ※ 編輯: hvariables 來自: 114.24.60.203 (11/24 14:20)

11/24 19:18, , 4F
老實說,不如caselook網友來個除非腦波停止,否則根本不可
11/24 19:18, 4F

11/24 19:18, , 5F
能無念的說法。 XD
11/24 19:18, 5F

11/24 19:19, , 6F
搞到後來,只剩屍體能無念而已,古人談無念都談心酸的。
11/24 19:19, 6F

11/24 19:26, , 7F
腦波停止不是無念,就算植物人或睡著還是有有分心.
11/24 19:26, 7F

11/24 19:27, , 8F
按照帕奧的修法,證得四禪後有辦法看到有分心的存在.
11/24 19:27, 8F

11/24 19:31, , 9F
所以,我舉的例子是屍體啊! XD
11/24 19:31, 9F

11/24 19:31, , 10F
無想定比滅盡定簡單,也得證四禪才能練,但無想天是八難.
11/24 19:31, 10F

11/24 19:32, , 11F
你應該不會想練無想定.
11/24 19:32, 11F
文章代碼(AID): #1EpHMbKE (meditation)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EpHMbKE (medit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