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聊] 入定的定義

看板meditation作者 (打臉就要打很痛才行)時間12年前 (2011/11/05 12:12), 編輯推噓2(205)
留言7則, 2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24 (看更多)
  入定的定義,各個宗教門派的看法都不盡相同:   一、李嗣涔教授的看法:「我們測量了氣功師父在練氣時腦α波振幅 之變化,由此發現了兩種不同的氣功態。第一種狀態腦α波之尖峰功率大 幅降低,我們定義為『入定態』。第二種狀態剛好相反,腦α波之尖峰功 率大幅增加,定義為『共振態』。」   基本上,練「入定態」的功法,大致是讓心念專一或是摒除雜念讓心 念放空之類的功法。 不過在腦波測量到腦α波的尖峰功率大幅降低,就一定是真的「入定 態」嗎?這也是有問題,因為發呆之類的狀態,也是會呈現這種腦波型態 的,只能說最好再測量其他生理數據來作為輔助,才會比較準確一些。   二、道家經典:極少描述所謂「入定」的定義,能有個「無念」的說 法就不錯了,但有的門派的描述是「無念而有覺知的狀態」。 如果是這種定義的話,那佛家常說的色界四禪共同禪支的「心一境性 」禪支,就不一定符合道家的說法了,因為「心一境性」還有個「一念」 。 其實道家某些門派有個對入定極為嚴格的定義:就是胎息,簡單來說 就是外呼吸停止了。2011.11.24補充   三、佛家對入定的討論,多半是「九次第定」包括了:   (一)色界四禪:初禪、二禪、三禪、四禪。   (二)無色界四定:空無邊處定、識無邊處定、無所有處定、非想非 非想處定。   (三)滅盡定。   最常談的色界四禪的禪支的描述,在南傳佛教的《清淨道論》等著作, 已經有很詳細的討論了,近代南傳佛教的大師對其也有很多的註解了。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216.249.60

11/05 12:48, , 1F
用有念和無念來分類不是很精確
11/05 12:48, 1F

11/05 12:49, , 2F
按照南傳阿毗達摩的分類,眾生由色,心和心所組成.
11/05 12:49, 2F

11/05 12:50, , 3F
心就是識,心所包含了受想行等.
11/05 12:50, 3F

11/05 21:26, , 4F
嗯嗯嗯,推!
11/05 21:26, 4F

11/06 11:08, , 5F
雖然五蘊都會不斷生滅,但任何時間一定會有一個心加上
11/06 11:08, 5F

11/06 11:09, , 6F
很多心所組成名聚,名聚必須依附心所依處色.就算證得
11/06 11:09, 6F

11/06 11:11, , 7F
涅槃時還是會有名聚存在,更不要說是四禪八定了.
11/06 11:11, 7F
※ 編輯: ilanese 來自: 61.216.249.20 (11/25 13:22)
文章代碼(AID): #1EjBUtNZ (meditation)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EjBUtNZ (medit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