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新聞] 腦殘又耳幹-中國變大陸變內地

看板media-chaos作者 (conbar)時間18年前 (2006/08/13 13:54), 編輯推噓-39(74690)
留言143則, 4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5/5 (看更多)
簡体字的歷史 給一些對中國傳統文化無知的人學習一下。特別是那些視中國為敵國 不敢正視中國文化,卻有謾罵中國文化的人認識一下。 關于字体,簡体字的歷史算起來也有1000多年 而且推行簡体字是從民國開始的,后來因為國民党退居台灣,才沒有繼續下去,但大陸 方面卻延續下去了。。。。。。     1909年,陸費逵在《教育雜志》創刊號上發表論文《普通教育應當采用俗 体字》,這是歷史上第一次公開提倡使用簡体字。 1922年,陸費逵又發表論文《整理漢字的意見》,建議采用已在民間流行 的簡体字,并把其它筆畫多的字也簡化。 1922年,錢玄同在國語統一籌備委員會上提出《減省現行漢字的筆畫案》 ,得到陸基、黎錦熙、楊樹達的聯署。這是歷史上有關簡体字的第一個具体方案, 主張把過去只在民間流行的簡体字作為正体字應用于一切正規的書面語。它提出的 八种簡化漢字的方法,實際上也就是現行簡体字的產生依据,影響深遠。 1928年,胡怀琛出版《簡易字說》,收簡体字300多個。 1930年,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出版劉复、李家瑞合編的《宋元以來 俗字表》,反映了一千年來簡体字的發展情況。 1932年,國民政府教育部公布出版國語籌備委員會編訂的《國音常用字匯 》,收入不少簡体字,并指出:"現在應該把它(簡体字)推行,使書寫處于約易 。" 1934年,中國圖書館服務社出版杜定友的《簡字標准字表》,收簡体字3 53個。徐則敏在《論語半月刊》發表《550俗字表》。錢玄同在國語統一籌備 委員會提出《搜集固有而較适用的簡体字案》。 1935年,錢玄同主持編成《簡体字譜》草稿,收簡体字2400多個。同 年8月,國民党政府教育部采用這份草稿的一部分,公布"第一批簡体字表",收 字324個,雖然在第二年的2月又通令收回,但畢竟是歷史上由政府公布的第一 個簡体字表。也就是在這一年,上海文化界組織"手頭字推行會",發起推行"手 頭字(即簡体字)"運動。 1936年10月,容庚的《簡体字典》出版,收字達4445,基本上本自 草書。同年11月,陳光堯出版《常用簡字表》,收字3150個,約一半本自草 書,一半來自俗体字。 1937年,北平研究所字体研究會發表《簡体字表》第一表,收字1700 個。 抗日戰爭爆發,簡体字運動才被迫停頓,而主要在共產党統治區繼續發展。共 產党奪取政權后,立即著手繼續推行簡化漢字。   書寫求簡易,認字避繁難,這是人之常情,也是普遍要求。 孫中山先生也偶用簡体字題詞,如:"繼往開來"的"繼"、"靜敬澹一"的"靜"、給"叔痴先 生"中"海闊天空"的"闊"字、給坎城分部的"協力圖強"和給古巴同志的"同心協力"的"協 "字。有誰因此而責備他破坏中華文化? 上世紀40年代,筆者在廣東僑鄉受教育,如今所認識和手寫的大部分簡化字,就是在那 時學會的。國文課教師畢業于南京中央大學,板書常用簡化字,例如他寫的"趙"字一律 簡化。 當時所學的"當"、"時"、"擠","濟","繼","積","際","机","頁","門","們"等 100多個簡体字,同現在大陸通行的一模一樣。其中所有的"言"旁、"金"旁、"貝"旁等也 簡化如同現在的一樣。有個別簡体字,略有不同,如"國"字內是"王",不是"玉"。 這位教師允許學生在作業、作文上用簡体字。學生問他,為什 書上印的字和他寫的不 同?他說書上的也要改,政府早有法令。 我上初中時,有位訓導主任兼童子軍團教練(那時這個角色多是國民党員),他的簡体 字更多。高中一年級在香港,我接触到更多簡体字。有一些同學到廣州有名的廣雅、培 正、培道等校讀書,也學了不少簡体字。 1932年,國民政府教育部公布出版國語籌備委員會編訂的《國音常用字匯 》,收入不少簡体字,并指出:"現在應該把它(簡体字)推行,使書寫處于約易 。" 關于簡字与繁体字的爭論。完全是因為國民党敗退台灣以后,為了政治需要与共產堂叫 板而已。 當然,國民党以示正統把繁体字叫正体字,簡体叫异体字,笑掉大牙。 漢字一直在演變進化,繁体字不過是离我們現在最近的一种演變方式。如果非要把文字 和文化扯上關系,那么想尊重中華文化的人最好去學大篆,小篆乃至甲骨文。 上面有人帖了漢字簡化的歷史,我就不重复了。其實漢字在民間一直存在簡化的書寫方 式。這個純粹是因為繁体字筆划太多不利于交流造成的。在此基礎上誕生了草書,再由 草書開始官方規定了漢字簡化。當然,這個由國民党開始的工作后來打死也不承認。 所以,我們現在看明清時代的非官方讀物或者書法雕刻能看見大量的草書(也就是簡体 字的祖宗)。前段時間陳總統簽署的"廢統令"不也是大量有簡寫漢字 ?當然,他是不 會承認自己寫的是簡体字。 另外,大陸從來沒有"廢除"過繁体字。中學課本后附有漢字簡繁對照表。大陸的漢字字 典詞典也全部是簡繁對照。繁体書一樣允許出版和銷售。 最關鍵的一點。大陸現行的簡体字只是簡化了常用漢字(為掃除文盲及書寫方便)8000 余字。而《康熙大字典》收錄漢字45000余字。所以,除了常用文字外,其它的漢字其實 台灣与大陸一樣。 所以,現在所謂的漢字簡繁之爭,不過是以前國民党用來打壓共產党的一种政治手段。 共產党還沒先進到能創造一种文字的地步。 所以大陸沒有廢除繁体字,你喜歡一樣可以學繁体。 相比,大陸那些學簡体字的孩子認識繁体字的數量,要遠遠高于學繁体字的孩子認識簡 体字的數量。 文字最重要的承載是交流,尤其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如何用最少的時間最少的代价 表示最充足的信息才是最關鍵的。 至于文化和漢字的內涵,想學習的,需要學習的,大陸一樣有這個條件。 另一篇 繁体字和簡体字的來源    网上每隔一段時間就有呆胞、番鬼跳出來攻擊簡体字,"簡体字是共產党的發明"啦 、"共產党強迫大家使用簡体字"啦、"簡体字破坏中國文化啦"、"簡体字破坏漢字結构" 啦,他們這些貽笑大方的攻擊洽洽暴露了他們對簡化字、甚至是繁体字的無知。 大家算一算,那些攻擊簡化字的人共提出了多少可笑的理由?你真以為他們那 有歷史 使命感,要來保護連他們也不大了然的中華文化(比如那些宣揚"繁体字比簡化字符合造 字規則"的人,我敢說他們其實對字源一竅不通)?我看其實是一种"吃虧了"的心理在作 怪,卻拼命要給自己造出一些堂皇的理由。 海外有人把簡化漢字當成共產党的專利。實際上,漢字簡化運動在共產党當政之前就一 直在不斷發展,即使是國民党政府,當初也試圖推行簡化字,只是由于沒有后來共產党 政府的號召力而半途而廢。至于后來國民党出于"凡共產党支持的我們就反對"的政治目 的,來個一百八十度大轉彎,反對、攻擊、毀謗簡体字,在台灣及海外遺毒至今,甚至 于多年前《世界日報》還長篇登載《簡化字就是紅衛兵》這种貽笑大方的文章,這是非 常令人遺憾的。共產党對漢字簡化的主要功績,就是把以前主要存在于知識界和民間的 漢字簡化運動轉化為國家政策,積极推行,并取得了完全的成功。 大陸上推出簡体字大概是在1956年之后的一段時間。從勞動量上分析,寫起信作起文來 ,寫簡字的速度确實是比寫繁体要快得多。所以簡体字在大陸的推而廣之,并沒有什  人抱怨和抵制。但台灣方面的正統派卻常常斥簡体字為不倫不類,有違祖宗之法而不能 接受。對于這一點,我是不以為然的。簡体字的始作俑者,正是當年退居東南,后負隅 頑抗的國民政府。可惜該自我矮化的政府早已把此事和當年親自出賣外蒙的事一樣,忘 得個一干二淨。 論起字來,從無正宗之說。人人皆知是倉頡造字,那 只有他造的字才能稱為正宗。中 國文字的創造衍生和發展,是一個相當漫長的年代。比如甲骨文,史書上從未有過記載 。直到100年前才有人偶然從中藥鋪的所謂龍骨上發現。先有王國維后有郭沫若等一大幫 人研究考証,這才有今日之甲骨文學問。至于先秦的金石鐘鼎和秦代的篆書,如今真正 能識的人也不會有太多。大概到漢隸魏碑之后,那字才漸漸能辯。但我讀昭和法帖中收 有的東漢末年張飛的字,仍是不識的為多。那歷史上的張飛,還是個大書法家,字寫得 比諸葛亮要好得多。那羅貫中聊三國把張飛聊成個燕頜虎須的魯莽漢子,實在是罪過, 對不住張家后代。當然到了晉朝王羲之的蘭亭序,王獻之吃中藥時寫的鴨頭丸帖和拉肚 子時寫的忽肚痛帖,這几本中國書法史上最有名的字帖,那字体与今日的字形無异了。 所以我想今日所說的繁体字的根基,應源于漢晉之交的年代。距今約1500年左右。 但簡体字并不是就遲出生了1500年!有80%的簡体字是從歷代的草書中挑選而出。簡体字 的主要參考來源是王羲之的正草十七帖。年齡也在1500年左右。也有部分從宋朝徽宗的 行草千字文天地玄皇,宇宙洪荒中衍出。雖晚了近500年,但于今日來說,也是古董文物 得可以。所以實在來說,簡体字并非是共產革命的產物,而是我們祖宗的寶貝遺產。我 曾有幸与几位來自台灣,國學根底很深的老先生聊過簡体字的問題。對于簡体字主要源 于草書這一點,他們是知道得很清楚。他們認寫絕大部分的簡体字,也非難事,因為那 本身就是正草的寫法。但他們疑問的是,是否有必要把正草這樣一种很高的藝術來教給 工友農夫等大眾,替代他們的日常寫讀之用。如此普及,恐怕也太濫。老先生們的心是 好的,但我這個人畢竟受過共党多年的赤化教育。所以記得當時与他們一席聊,我嘴上 唯唯諾諾,但肚里就早已大唱起什 花結什 果,什 立場說什 話的革命歌曲來了。 但老先生們的話也使我恍然大悟,明白了為什 簡体字不能為台灣方面接受的原因。俗 話說: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原來知之者珍為陽春白雪但愿和者越寡越好;而不知之 者鄙為下里巴人、共產邪物,不愿与之同歌,怕降了自己的身份。也有可能是因為中央 政府(匪)搶先推出了簡化字方案,中央政府 (島)不屑与之為伍,就把開發多年,本來形 制上已相差無几的一套簡化字方案徹底拋棄,如同其在拼音問題上的做法一樣。 所以怪來怪去,還是要怪蔣老總統當年搬家搬得太匆忙,少帶了几部好帖去台灣。那年 民國政府偏安喬遷,最要緊需要搬走的東西有兩樣:一是北京故宮中的文物寶貝,二是上 海人手中的黃金。 那故宮中的寶物,其實真正運去台灣的也不算多。好多精品早已被溥儀帶到天津,后流 入東北。這本正草十七帖真跡,沒有被帶去台灣,現在還存在沈陽的博物館里。而其僅 存的几本摹本也都流落在大陸各地,解放后才收集起來。其間有人印刷流傳,亦有好事 者作為藍本去發明什 簡体字。要是這几部好帖當年被帶去台灣,也展覽在台北的故宮 博物院里的話,那今天台灣的大眾也不至于大惊小怪,視簡字如天書蝌蚪文。所以這也 怪不得他們。正如陶淵明筆下有為避秦亂而入桃花源的人,陶先生与他們講有魏晉之朝 ,如對牛彈琴似地講不通是同樣的道理啊。 年前兩岸會談的對手中,焦先生的國學功底,似乎也不甚清楚。那位辜老先生,從日据 時代起就是一位博學多才的人,文章极其漂亮,還是京戲的絕對熱心票友,唱得一口好 戲文。想來他讀几個草書簡字,不會有問題。那李前總統,只知他在康奈爾拿得農學Ph D,所以英文料無問題;又知他自稱1945年台灣光复前一直以為自己是日本人,至于中文 尤其是國學古文功底就無從考了。但好在日本那50個假名的寫法,不少也是從王羲之的 正草十七帖中盜版剽竊而去,所以想來李次郎認那簡字是會認的,只是發出音來,可能 就是啊衣嗚唉喔,卡key褲開哭了。  目前大陸使用的簡化字是1956年1月28日審訂通過的,以后雖根据使用情況而 略有改變,但一直使用到今天,成為中國大陸的用字標准。1977年,曾公布《第二 批漢字簡化方案》,在報刊上試用很短的一段時間后宣布廢除。至今台灣、海外一些攻 擊簡化字的文章,所舉的例子往往都是這個方案的,他們以為它還在大陸通行,其對簡 化字之無知,由此可見。最可笑的,莫過于咸片導演李翰祥曾在《世界日報》上登文說 ,漢字簡化后,他的名字就成了"李汗祥",不由讓他汗涔涔下。"翰"何時又曾簡化為"汗 "來著?李導大概把某位大陸人寫的錯別字也當成簡化字,白出了一身汗。建議簡化字的 反對者都先去學學簡体字,再來發表高論。否則,支持簡体字的人大体都懂繁体字,而 反對的人卻對簡体字一竅不通,這架還怎 打? 反對漢字簡化的一個理由,是繁体字符合漢字造字規則,雖然難寫,卻要比簡体字容易 認。其實漢字演變到楷書,不管繁、簡,都已是面目全非了,真想知道一個字的由來, 至少也必須懂得小篆甚至甲骨文,而教儿童認字的小學教師,哪會有這樣的功力?即使 有水平高超的小學老師,能把某個字為何這 寫講得頭頭是道,又豈是小學生能領會得 了的?用繁体字的各位平心靜气地想想,自己當初認字時有多少字是通過了解字源才記 下的?恐怕絕大部分字都是靠死記硬背記下的吧?既然都是死記硬背,當然是筆划較簡 單的簡体字好記好認好寫。   有一些簡体字,本來是古字,比繁体字更符合造字規則,我舉兩個例子。   先說"眾"字。簡体的寫法是三個人迭一塊,這是"眾"字的最原始的寫法,甲骨文就 已經這 寫了,就是《周語》所謂:"人三為眾。"非常地好認好解釋。可是繁体字的"眾 "字,有多少人知道它為什 那 寫?原來它的下部,實際上也是三個"人",只不過變了 樣了,不說還不容易看出來;而上部呢,根本就是寫錯了,本來的寫法應該是一個橫著 的"目",《說文》解釋說:"目,眾意。"我琢磨它的意思,大概這個"目"應該是"綱舉目 張"的"目",也就是网孔。网孔密密麻麻的,确實是"眾意"。既然"三人,眾意","目"也 是"眾意",未免重复累贅,去掉這個含義不明顯而且寫錯的上半部,剩下原本的三人, 不是很好嗎? 再來看"從"字。簡体的寫法是兩個"人"字并在一起,這也是"從"的最古老寫法,也見于 甲骨文,取"兩人相從"之意。繁体的"從"可就不太好解釋了,它的右上角,是兩個"人" ,保留了"從"的最初寫法,可是其它部分呢?我們對照小篆,才發現這個字也是寫錯了 ,它的雙人旁和右下角應該合在一塊,成為一個表示行走的偏旁,這大概是在小篆的時 候才添上去的,楷書再把它割成兩半,可就有點莫名其妙了。   類似這樣的簡体字還不少,比如"塵"、"禮"、"云"、"電"、"胡"、"須"、"處"等等 ,不一一解釋了。   有反對漢字簡化的台灣人聲稱簡体字是郭沫若等人胡寫出來的,比如"國"字。我們 就來看看這個"國"字寫法的演變。   商金文上的"國"字寫作"口戈",左邊的"口"四四方方表示土地,右邊的"戈"是武器 ,也就是說,"國"字的意思是用武器保衛下的土地。甲骨文的寫法顛倒過來,成"戈口" 。到了周金文,在"口"下面加了一橫,成為"或"字了。這一橫是什 意思呢?許慎說是 "以守一,一地也",与"口"重复,不太可能,所以有的學者認為這一橫表示住在土地上 的人。后來在"或"的左邊加了波狀的一豎,表示"戈"的柄,到后來這一豎向兩邊擴展, 成了"匚","或"的最后被完全包圍,成為繁体的"國"〔□或〕已是很晚的事了,大概是 在李斯制造小篆的時候。 但是這不等于說繁体的"國"是正宗,因為"國"字還有另外一條演變路線。非常早的時候 ,商金文的"口戈"寫法,右邊的"戈"就被省略,光用"□"代表 "國"了,所以作廢的第二 批簡化字把"國"寫作"□",也是古已有之。但"□"的寫法畢竟不容易辨認,所以就往里 面填,這就有了"□八土""□王""□ 玉"。如果我們到歷史博物館去,看到太平天國的旗 幟,就會發現他們把"太平天國"的"國"寫成"□王",那可絕不是郭沫若之流偽造的文物 。武則天造字,也在"國"字上作文章,先是"□武",后來覺得有自己給困在里面的意思 ,不吉,改成"□八方"〔上八下方〕。   "國"字可能是漢字中寫法最多的一個字,据統計有四十一种之多,最奇怪的一种寫 法是三個"秦"壘一塊,大概是漢初的一种寫法,取"三秦"之意。 簡化的"國"字絕對不是 郭沫若等人的胡謅,而是非常早就在民間通行了,是最通行的寫法,而且還流傳到了國 外,日本、韓國也都這 寫,難怪大陸會把它當成標准字。   簡化字從來不是某几個人的自創,文字改革委員會在确定簡化字時,遵循一條總原 則:"述而不作",即只整理古來或民間的寫法,不自創。   一、漢字簡化的原則和方法:   漢字簡化的原則是:"述而不作"、"約定俗成,穩步前進",也就是說盡量采用已經 在民間長期流行的簡体字,只作收集整理和必要的修改,不擅自造字。那种"簡体字是共 產党發明的"、"簡体字是郭沫若等人造出來的"的笑談,不過是括民党(不是國民党)的宣 傳。   漢字簡化的方法是以錢玄同在1922年提出的方法為基礎的,共有七种:   1、采用比畫簡單的古字。如"從"、"眾"、"禮"、"無"、"塵"、"云"等等,這些字 都見于《說文解字》,比繁体字更符合"六書",有的繁体字反而是寫錯了的(參見后續 文章)。 2、草書楷化。如"專"、"東"、"湯"、"樂"、"當"、"買"、"農"、"孫"、"為"等。   3、用簡單的符號代替复雜的偏旁。如"雞"、"觀"、"戲"、"鄧"、"難"、"歡"、"區 "、歲"、"羅"、"劉"、"齊"等。   4、僅保留原字的有特征的部份。如"聲"、"習"、"縣"、"醫"、"務"、"廣"、"條" 、"鑿"等。   5、原來的形聲字改換簡單的聲旁。如"遼"、"遷"、"郵"、"階"、"運"、"遠"、"扰 "、"猶"、"惊"、"護"等。   6、保留原字輪廓。比如"龜"、"慮"、"愛"等。   7、在不引起混淆的情況下,同音字合并為簡單的那個字。比如"里程"的"里"和"里 面"的"里"合并,"面孔"的"面"和"面條"的"面"合并,"皇后" 的"后"和"以后"的"后"合 并,"憂郁"的"郁"和"郁郁蔥蔥"的"郁"合并。這些合并在現代文中不會引起詞義的混亂 ,簡化字的使用者從未感到不便,反而是些從未用過簡化字的人在那里想當然地杞人憂 天。   有几個常用字特別值得一提:"龜"字,繁体近二十筆,簡直是一筆一畫在畫一只龜 ,難寫(我至今不知其正确筆順、筆畫),難記(經常閱讀繁体字書籍的尚且我認得寫 不得,何況小學生),簡化后保留其輪廓,僅剩七筆。"憂郁"的"郁",繁体多達二十九 筆!寫法极其复雜,也很難記(据說有一次漢學會議上有人靠寫出這個字贏得一片掌聲 ),簡化后以"蔥郁"的"郁"代替,僅八筆。"吁"繁体字多達三十一筆,也极難記住寫法 ,簡化后改為"口"形"于"聲的形聲字,好記得很,且不過六筆。"舋"的繁体字二十六筆 ,寫法也相當古怪,明白了其字源也未必能記得其寫法,簡化后僅十一筆。這些都是人 人必須記得的常用字,想當初學繁体字的小學生光記這几個字就不知花了多少精力,而 用簡体字的人不費吹灰之力就把它們記住,難怪有人對簡体字大為不滿--他當初的心 血簡直是白費了。繁体字動則十几、二十几筆,而簡体字平均七、八筆,不僅書寫快速 ,對于計算机用字也极其方便。要把一大堆二十几筆的字一個個都塞進十六針的字型而 又不相混淆恐怕要付出加倍的努力,所以現在大家使用的免費字体,簡体是漂亮的宋体 ,而繁体卻什 体也不是,就象小孩描出來的。   二、漢字簡化簡史 簡体字是漢字演變的邏輯結果。漢字從甲骨文、金文變為篆書,再變為隸書、楷書,其 總趨勢就是從繁到簡。隸書是篆書的簡化,草書、行書又是隸書的簡化,而簡体字正是 楷書的簡化。楷書在魏晉時開始出現,而簡体字已見于南北朝(4-6世紀)的碑刻, 到隋唐時代簡化字逐漸增多,在民間相當普遍,被稱為"俗体字"。我們今天使用的許多 簡化字,在這時候就已經開始出現,例如"營"、"壽"、"盡"、"敵"、"繼"、"燭"、"壯" 、"齊"、"淵"、"婁"、"顧"、 "獻"、"變"、"燈"、"墳"、"驢",等等。唐代顏元孫著《 干祿字書》和王仁〔日句〕著《刊謬補缺切韻》,都收了极多的俗体字。宋代以后,隨 著印刷術的發明,簡体字由碑刻和手寫轉到雕版印刷的書籍上,從而擴大了簡体字的流 行范圍,數量大大增多。根据《宋元以來俗字譜》,宋元明清12种民間刻本中所用的 簡体字多達6240個,合為繁体字共1604個,平均每個繁体字有3.9個不同的 簡化字,与今天使用的簡体字完全相同的有"實"、"寶"、"听"、 "万"、"禮"、"舊"、" 与"、"庄"、"夢"、"雖"、"醫"、"陽"、"鳳"、"聲"、"義"、"亂"、"台"、"党"、"歸"、 "辦"、"辭"、 "斷"、"羅"、"會"、"怜"、"怀"等等共達330多個。   1909年,陸費逵在《教育雜志》創刊號上發表論文《普通教育應當采用俗体字 》,這是歷史上第一次公開提倡使用簡体字。   1922年,陸費逵又發表論文《整理漢字的意見》,建議采用已在民間流行的簡 体字,并把其它筆畫多的字也簡化。   1922年,錢玄同在國語統一籌備委員會上提出《減省現行漢字的筆畫案》,得 到陸基、黎錦熙、楊樹達的聯署。這是歷史上有關簡体字的第一個具体方案,主張把過 去只在民間流行的簡体字作為正体字應用于一切正規的書面語。它提出的八种簡化漢字 的方法,實際上也就是現行簡体字的產生依据,影響深遠。   1928年,胡怀琛出版《簡易字說》,收簡体字300多個。   1930年,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出版劉复、李家瑞合編的《宋元以來俗字 表》,反映了一千年來簡体字的發展情況。 1932年,國民政府教育部公布出版國語籌備委員會編訂的《國音常用字匯》,收入 不少簡体字,并指出:"現在應該把它(簡体字)推行,使書寫處于約易。"  1934年,中國圖書館服務社出版杜定友的《簡字標准字表》,收簡体字353個 。徐則敏在《論語半月刊》發表《550俗字表》。錢玄同在國語統一籌備委員會提出 《搜集固有而較适用的簡体字案》。   1935年,錢玄同主持編成《簡体字譜》草稿,收簡体字2400多個。同年8 月,國民党政府教育部采用這份草稿的一部分,公布"第一批簡体字表",收字324個 ,雖然在第二年的2月又通令收回,但畢竟是歷史上由政府公布的第一個簡体字表。也 就是在這一年,上海文化界組織"手頭字推行會",發起推行"手頭字(即簡体字)"運動 。   1936年10月,容庚的《簡体字典》出版,收字達4445,基本上本自草書 。同年11月,陳光堯出版《常用簡字表》,收字3150個,約一半本自草書,一半 來自俗体字。   1937年,北平研究所字体研究會發表《簡体字表》第一表,收字1700個。   抗日戰爭爆發,簡体字運動才被迫停頓,而主要在共產党統治區繼續發展。共產党 奪取政權后,立即著手繼續推行簡化漢字。 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社會教育司編制《常用簡体字登記表》。   1951年,在上表的基礎上,根据"述而不作"的原則,擬出《第一批簡体字表》 ,收字555個。   1952年2月5日,中國文字改革研究委員會成立。   1954年底,文改委在《第一批簡体字表》的基礎上,擬出《漢字簡化方案〔草 案〕》,收字798個,簡化偏旁56個,并廢除400個异体字。   1955年2月2日,《漢字簡化方案〔草案〕》發表,把其中的261個字分3 批在全國50多种報刊上試用。同年7月13日,國務院成立漢字簡化方案審訂委員會 。同年10月,舉行全國文字改革會議,討論通過《漢字簡化方案〔修正草案〕》,收 字減少為515個,簡化偏旁減少為54個。 1956年1月28日,《漢字簡化方案》經漢字簡化方案審訂委員會審訂,由國務院 全体會議第23次會議通過,31日在《人民日報》正式公布,在全國推行。以后這個 方案根据使用情況而略有改變,1964年5月,文改委出版了《簡化字總表》,共分 三表:第一表是352個不作偏旁用的簡化字,第二表是132個可作偏旁用的簡化字 和14個簡化偏旁,第三表是經過偏旁類推而成的1754個簡化字;共2238字( 因"簽"、"須"兩字重見,實際為2236字),這就是今天中國大陸的用字標准。   而在其它使用漢字的國家,同樣也在簡化漢字。   新加坡:1969年公布第一批簡体字502個,除了67字(稱為"异体簡化字" ),均与中國公布的簡化字相同。1974年,又公布《簡体字總表》,收簡体字22 48個,包括了中國公布的所有簡化字,以及10個中國尚未簡化的,如"要"、"窗"。 1976年5月,頒布《簡体字總表》修訂本,刪除這10個簡化字和异体簡体字,從 而与中國的《簡化字總表》完全一致。   馬來西亞:1972年成立"馬來西亞簡化漢字委員會",1981年出版《簡化漢 字總表》,与中國的《簡化字總表》完全一致。   泰國:本來規定華文學校一律不准用簡体字教學,在聯合國以簡体字為漢字標准后 ,宣布取消原來的限制,于1983年底同意所有的華文學校都可教學簡体字,發行簡 繁對照表手冊,并在小學課本上附加簡繁對照表。   日本:日本使用漢字已有近兩千年的歷史,在民間也長期流行一些簡体字。194 6年日本內閣公布《當用漢字表》,收字1850個,其中有131個是簡体字,与中 國簡体字相同的有53個,差不多相同的有9個。   南朝鮮:1983年《朝鮮日報》公布第一批簡体字90個,在《朝鮮日報》上使 用,与中國相同的有29個,差不多相同的有4個。 《完》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183.82.23

08/13 14:08, , 1F
還是繁體字看了順眼 如果喜歡簡體那去中國學吧
08/13 14:08, 1F

08/13 14:35, , 2F
有好笑到.對傳統文化無知的簡體字自認有文化了
08/13 14:35, 2F

08/13 15:20, , 3F
千多年歷史?這...笑點在哪?
08/13 15:20, 3F

08/13 15:59, , 4F
嗯,自High的蠻爽的嘛~~
08/13 15:59, 4F

08/13 20:48, , 5F
簡體字已經簡化過頭喪失了原本的意涵.... 我寧願用繁體....
08/13 20:48, 5F

08/13 22:14, , 6F
俗體跟簡體不同阿~
08/13 22:14, 6F

08/13 23:05, , 7F
好帖我顶
08/13 23:05, 7F

08/14 02:10, , 8F
冗長,缺乏重點,前後矛盾
08/14 02:10, 8F

08/14 02:20, , 9F
簡體字 俗體字 傻傻分不清 這就是現在的中國"文化"?
08/14 02:20, 9F

08/14 07:54, , 10F
要用簡體字 我寧願改英文當官方語
08/14 07:54, 10F

08/14 08:09, , 11F
中共自嗨文化嘛。就跟他們說台灣自古是中國的一部分一
08/14 08:09, 11F

08/14 08:11, , 12F
樣毫洨。
08/14 08:11, 12F

08/14 09:46, , 13F
是我漏看了嗎?哪來的千年歷史?
08/14 09:46, 13F

08/14 10:44, , 14F
除了謾罵和回避事實外就沒什麼有料的文嗎?
08/14 10:44, 14F

08/14 10:46, , 15F
有能力的話就針對文中的事實正面回應吧,躲在小島上當鴕鳥
08/14 10:46, 15F

08/14 10:47, , 16F
自己封自己“正宗”自爽真的可以欺騙自己嗎?
08/14 10:47, 16F

08/14 10:47, , 17F
可以再生出一篇史料說明中國自古使用簡化字,黃帝用北京話罵
08/14 10:47, 17F

08/14 10:48, , 18F
他媽的之類的如何?反正真真假假不就是中國人的天性嗎 :p
08/14 10:48, 18F
※ 編輯: conbar 來自: 61.183.82.23 (08/14 10:55)

08/14 10:55, , 19F
清代收复台灣原來不是古代啊?對歷史無知成這樣教改真失敗啊
08/14 10:55, 19F

08/14 10:57, , 20F
好啊,台灣本來就西化了,早已不是傳統中國文化了。用英文
08/14 10:57, 20F

08/14 10:57, , 21F
倒符合西方白人走狗的本來身份。
08/14 10:57, 21F

08/14 10:58, , 22F
如果古代不是中國的,請問福建閩南人到台灣難道是侵略嗎?
08/14 10:58, 22F

08/14 10:59, , 23F
那你們這些福建閩南人的后代豈不都是侵略者的后代了?
08/14 10:59, 23F

08/14 11:00, , 24F
如果不心虛的話,就用史料回應上面民國政府的所有事實吧
08/14 11:00, 24F

08/14 11:01, , 25F
像用“正”這個字是要別人的承認才行的,光靠自欺欺人是不
08/14 11:01, 25F

08/14 11:02, , 26F
行的。一個不被世界承認的地方,還想爭中國正統文化,真是
08/14 11:02, 26F

08/14 11:03, , 27F
笑死人了。自封的正還想來爭正統中國文化。請問老外是學簡
08/14 11:03, 27F

08/14 11:04, , 28F
体多還是學繁体多?要真比對古代文化的傳統,台灣還有几個
08/14 11:04, 28F

08/14 11:05, , 29F
人在研究甲骨文?還有几個人在研究金文?台灣拍出來的古裝
08/14 11:05, 29F

08/14 11:05, , 30F
劇有人看嗎?台灣的京劇比中國正宗嗎?台灣有少林寺嗎?
08/14 11:05, 30F

08/14 11:06, , 31F
清代不叫做中國
08/14 11:06, 31F

08/14 11:06, , 32F
台灣對傳統文化研究有大陸的精深嗎?台灣有兵馬俑嗎?
08/14 11:06, 32F

08/14 11:08, , 33F
這想必是有些誤會了 一切依民主法治辦理 謝謝指教
08/14 11:08, 33F

08/14 11:08, , 34F
清代只是中國漫長歷史中的一個朝代?朝代和國家都不分,你
08/14 11:08, 34F

08/14 11:09, , 35F
到底學過歷史沒有?
08/14 11:09, 35F

08/14 11:10, , 36F
不是靠自欺欺人就可以面對一切的。台灣永遠不可能是中國的
08/14 11:10, 36F

08/14 11:10, , 37F
一個朝代就代表一個國家
08/14 11:10, 37F

08/14 11:11, , 38F
正統文化。只有中國才能使中國的正統文化代表。
08/14 11:11, 38F
還有 65 則推文
還有 1 段內文
08/14 20:59, , 104F
另外請問你之不支持北美原住民趕走現在的美國人啊?
08/14 20:59, 104F

08/14 20:59, , 105F
還有你認為美國是英國神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嗎?
08/14 20:59, 105F

08/14 21:01, , 106F
最後,你的發言並沒有高尚到哪去,一樣充滿謾罵與迴避
08/14 21:01, 106F

08/14 21:01, , 107F
這就是支那客的水準,明明就是低俗偏要裝高級呢!
08/14 21:01, 107F

08/14 21:31, , 108F
你不尊重他人~我們也不必尊重你~支那腦殘渣快滾吧!!!!
08/14 21:31, 108F

08/14 21:37, , 109F
你該不會最近有被某種生物咬吧,支那狂犬病疫情很嚴重
08/14 21:37, 109F

08/14 22:06, , 110F
沒事再來玩一下
08/14 22:06, 110F

08/14 22:50, , 111F
笑點勒 摸摸你的XX 笑點在哪~~
08/14 22:50, 111F

08/14 23:56, , 112F
清初渡台本來就一票偷渡客 中國政府不許他們來呢
08/14 23:56, 112F

08/14 23:57, , 113F
中國官方勢力在明以前只到澎湖 台灣根本是化外之地
08/14 23:57, 113F

08/14 23:58, , 114F
直到施琅過來佔領台灣 中國官員還認真討論台灣棄留問題
08/14 23:58, 114F

08/14 23:59, , 115F
什麼時候認真重視過台灣? 台灣建設弄起來之後嘛
08/14 23:59, 115F

08/15 00:01, , 116F
日本人看中台灣位置 逼中國離開之後嘛
08/15 00:01, 116F

08/15 00:01, , 117F
那時候一票中國人再哭說什麼割地怎樣怎樣
08/15 00:01, 117F

08/15 00:02, , 118F
講的好像多嚴重 只是丟不起面子啊
08/15 00:02, 118F

08/15 00:03, , 119F
現在還在瞎扯什麼自古以來屬於中國
08/15 00:03, 119F

08/15 00:08, , 120F
中國自己畫台灣進行政區是才多久前的事了......
08/15 00:08, 120F

08/15 00:10, , 121F
更何況現在他x的PRC根本在台灣沒有任何一點行政權
08/15 00:10, 121F

08/15 00:14, , 122F
想來這宣揚PRC的大中國 你應該是走錯地方 不然就是討噓的
08/15 00:14, 122F

08/15 00:39, , 123F
真沒品竟然修噓文,難怪會被噓到X4!!
08/15 00:39, 123F

08/15 02:48, , 124F
XD
08/15 02:48, 124F

08/15 07:56, , 125F
早安 又是新的一天 該噓的還是要噓
08/15 07:56, 125F

08/15 08:10, , 126F
腦殘、自嗨、沒品~對岸來的都這樣嗎?
08/15 08:10, 126F

08/15 08:48, , 127F
高中以後, 就只用打字了, 傳統體與簡化體處理速度應是差不多
08/15 08:48, 127F

08/15 10:43, , 128F
修推文的文化素養是使用簡體字的關係嗎?
08/15 10:43, 128F

08/15 11:40, , 129F
不和本版宗旨的噓文回不了就刪掉,你也沒多高尚嘛~~
08/15 11:40, 129F

08/15 14:23, , 130F
呼呼呼
08/15 14:23, 130F

08/15 16:13, , 131F
這篇文章值7銀,轉貼的還敢說自己有料,果然夠支!!!
08/15 16:13, 131F

08/15 17:03, , 132F
08/15 17:03, 132F

08/15 17:03, , 133F
厂内空空,开关无门,亲人不见,谈爱无心
08/15 17:03, 133F

08/15 17:03, , 134F
廠內空空,開關無門,親人不見,談愛無心
08/15 17:03, 134F

08/15 17:03, , 135F
08/15 17:03, 135F

08/15 21:19, , 136F
補血~
08/15 21:19, 136F

08/15 21:28, , 137F
08/15 21:28, 137F

08/15 22:24, , 138F
診斷:狂犬病末期 治療:無效
08/15 22:24, 138F

08/16 01:54, , 139F
..
08/16 01:54, 139F

08/16 01:55, , 140F
腦殘沒要醫....PTT不歡迎你這種死共匪..
08/16 01:55, 140F

08/16 22:47, , 141F
腦殘沒藥醫 直接按END
08/16 22:47, 141F

08/17 21:16, , 142F
腦殘沒藥醫
08/17 21:16, 142F

08/18 01:10, , 143F
修噓文!真支那!先去學學什麼叫言論自由新聞自由再來
08/18 01:10, 143F
文章代碼(AID): #14thwLvk (media-chaos)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4thwLvk (media-cha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