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亂玩3D Touch一週後的心得

看板iOS作者 (3C小宇)時間8年前 (2015/10/03 20:03), 8年前編輯推噓-10(91914)
留言42則, 29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4 (看更多)
圖文完整版:http://alextech.xyz/phone/iphone_3d_touch Hi大家好,我是文青Alex Chen, 自上次分享了完全沒有深度的iPhone 6S Plus開箱後, 這次來分享一篇比較有深度的心得文。 關於3D Touch的幾點,完全是一些個人心得,希望別被噓爆Orz http://tinyurl.com/qx3cha5 簡單心得: 這是一塊有深度的螢幕。 Alex這次真的不是想裝文青,而是Apple確實讓iPhone 6S和Plus的螢幕有深度了;3D Touch無疑是6S上最重要的更新之一。「3D Touch」這個名詞在Apple產品線上是首次出現,但「螢幕感應力度」這個功能,卻已經用「Force Touch」這個名義應用在Apple Watch和Macbook產品線上了——然而卻不怎麼成功。 原因嗎?個人見解,我認為在Apple Watch上,第三方開發者乃至於Apple自己,都沒有找到Force Touch這個功能的定位,甚至在Apple Watch內建的Force Touch應用內,「力度」充其量也只是拿來取代「按壓時間」而已,並沒有太大使用的必要。 而在Macbook這類筆電產品上,它本身就能用Multi-Touch觸控板+鍵盤達成多層次的操作,Force Touch的存在實顯多餘,尤其是大部分配合Force Touch的手勢操作,即使用傳統的方式達成也並不困難(如QuickTime Play快進可直接用滑鼠拖曳,網頁查找單字直接按右鍵查找等);圖片預覽功能試玩的時候我還驚喜了一下,覺得日後要找圖片應該簡單多了!但隨著時間流逝,我最終還是沒有習慣使用這個功能,我想光憑這點我就該判他死刑了——畢竟身為消費者,我不應該改變自己去習慣一項功能吧。 不過值得一提的一點,是OS X上一款名為「Inklet」的程式,它能夠利用Force Touch的壓力感應功能,將觸控板轉換成一塊小繪圖版,我自己雖然不會畫畫,但我想這對於設計師、插畫家們無疑是個好消息——尤其是每天都要在Facebook上更新貼文的網路插畫家,終於不用在出門時多背一塊繪圖板了!(不過Inklet究竟好不好用,能不能小程度上的取代繪圖板,身為一個假文青的我其實都沒有發言權,只是覺得這是我看到在Macbook的Force Touch實際應用上最好的idea) 不好意思,一不小心廢話又說太多了,回到iPhone 6S的主題上;6S上的Force Touch改名為3D Touch,能看出Apple想讓使用者在iPhone 6S的觸控界面中得到一個立體、多層次的互動體驗:當你在桌面略為用力的按下一個App圖標時,可以看見整個畫面的背景隨著你用力的程度逐漸模糊——你能夠在螢幕上感覺到你在用力!當力度足夠(可以自行調整多大力算足夠),機身會給你震動回饋,然後快捷選單跳出,你能快速選擇你想做的事:這就是3D Touch上的兩大功能之一——Quick Action。目前支援Quick Action的除了許多內建的App如相機、Safari、行事曆等以外,Instagram、微信、微博等第三方App也在iPhone 6S開賣前就搶先加入這個功能了。 然而Quick Action有沒有辦法改變我的使用習慣呢?至少我可以告訴你,一週內是不可以的。在使用iPhone 6S Plus的過程中,常常會出現我在點開App,找到我想要的功能後,才想起「對吼!這可以用Quick Action更快的達成」 3D Touch的另一項功能是Peek and Pop,你可以用力按住Email的標題或URL網址預覽其內容,鬆手後預覽畫面即會消失;按壓時,畫面同樣會隨著你按壓的力道逐漸模糊,產生互動的感覺。 這跟上面提到Macbook的圖片預覽功能有什麼區別呢?Macbook有大螢幕的較好的多功操作介面,當你需要處理大量的圖片或Email時,放大縮略圖或直接用鍵盤左右鍵查看絕對是比較有效率的方法;對於iPhone的小螢幕來說,預覽並不像Macbook這般容易,有時候開個網頁可能就必須跳到另外的App。Peek and Pop功能,確實是我目前用到過最優異的預覽功能,在尋找Email時,不用一封封點開、返回,只要按下、鬆手即可;朋友寄來了網址,只要重壓就能預覽內容,不需要跳到額外的App再返回,這些無疑都是非常方便的!不過我要說的,上面那些情境都是我對未來的幻想,因為Peek and Pop目前只能在郵件、Message等內建程式中使用;然而我看郵件仍然喜歡用能自動分類的Email、聊天也只用WeChat和Line——他們都不支援Peek and Pop。 這裡話題就要帶到第三個話題——第三方支援了。3D Touch究竟能不能成為多點觸控這麼一個「改變消費者使用邏輯」的革命性功能,除了看他能不能融入我們的使用習慣中,也要看第三方開發者給不給面子了。畢竟3D Touch就算再炫再屌,如果只能用在內建App上,那也是失敗;當消費者未來要打開選單時,已經能習慣性的在App圖表上重壓一下;且壓不出Quick Action的App,會被視為一款爛程式(想像你現在用App看圖片如果不能用兩根手指放大…);到那一天,3D Touch才能算是「革命性」(一個Apple很喜歡用的字眼)的功能;我很看好、也很期待這一天的到來。 話說除了Quick Action和Peek and Pop外,iOS系統的其他角落,其實也隱藏著結合了3D Touch的手勢操作。比如在任意App中重壓螢幕左側邊緣,就能用一個翻書的感覺,「翻」到上一個開啟的App;好不好用?其實如同上面所說的,每次手很快的雙擊了Home鍵,跳出多功選單後,我才想起:啊!原來還有另一個方法可以用。 另外就是很多人,尤其是台灣人,喜歡放在iPhone螢幕邊緣的小白點——AssistiveTouch功能 說實話我是一直不能理解,既然有了好用的Home鍵和手勢操作,要它幹嘛?好像有些人是怕Home鍵按久了會壞掉(事實上在iPhone 5S以前iPhone Home鍵按久了確實會影響手感和敏感度),不過自從有了Touch ID後,幾乎就沒有出現這個問題了。 又說廢話了,總之,以往的AssistiveTouch使用分成兩個步驟:先點小白點開啟選單,再在選單上選擇自己要的快速鍵;不過有了3D Touch後,可以將「重壓小白點」設定成直接啟動一個功能,這樣你可以把你最常用的快捷鍵,如Home鍵,設定成重壓感應,這樣每次需要回到主頁,只需要一個步驟就能完成;對於AssistiveTouch的愛用者來說,更是讓使用小白點變得和使用Home鍵一樣有效率。 當然身為一個文青,我還是不會因此就接受一個白點一直浮在我的畫面上Orz 此外,我覺得Apple在iOS系統操作的過程中,其實有更多的地方可以加入3D Touch來提升使用者體驗。比方說在快速設定欄中,如果重壓WiFi圖示就能直接進入WIFI的設定頁面,那我相信這項操作絕對會很快成為我的習慣!畢竟生活中太多需要設定WIFI的場合,而目前唯一進入WiFi設定的方法只有打開設定App、選擇「WiFi」,比起對面的Android陣營,實在麻煩很多(Android 5.0後可以直接在快速設定欄選擇WiFi連結、輸入密碼或進入詳細設定) Quick Action、Peek and Pop和種種手勢操作,其實不過是Apple身先士卒,開創了幾個使用上的Demo,僅此而已;我更期待的是未來的開發者們能夠想出更多更有趣的應用!3D Touch像是剛出生的嬰兒,他在摸索;Apple在摸索;我們,也在摸索。 以上是我對3D Touch的簡單心得 要看有精美圖片的版本請參考原文XD:http://alextech.xyz/phone/iphone_3d_touch 想继续看我耍宅? 請支持: 文青宅不宅FB:http://www.facebook.com/alextechxyz 文青宅不宅微博:http://weibo.com/alextechxyz 文青宅不宅微信公众号:alextechxyz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71.113.159.252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iPhone/M.1443873839.A.C19.html ※ 編輯: Fyu45 (171.113.159.252), 10/03/2015 20:29:54

10/03 20:46, , 1F
太空灰真的有種沉寂美 有種禪的感覺
10/03 20:46, 1F

10/03 21:04, , 2F
要宣傳你的網站可以直接貼在本文 可以用修文的假裝是
10/03 21:04, 2F

10/03 21:04, , 3F
簽名檔嗎? 明明簽名檔的行數就有限制
10/03 21:04, 3F
抱歉,已改

10/03 21:06, , 4F
要分享也直接貼全文
10/03 21:06, 4F
看了您的建議,確實覺得要分享,確實貼全文比較恰當,隨便寫幾句充數實在不是一位文青有的行為,已分享全文。 ※ 編輯: Fyu45 (171.113.159.252), 10/03/2015 21:17:03 ※ 編輯: Fyu45 (171.113.159.252), 10/03/2015 21:18:43

10/03 21:21, , 5F
身為一個文青 把中文好好寫也是很正常的
10/03 21:21, 5F

10/03 21:21, , 6F
變簡體字了
10/03 21:21, 6F

10/03 21:21, , 7F
換個台灣人常用的語言吧
10/03 21:21, 7F

10/03 21:22, , 8F
稍微翻譯一下好嗎
10/03 21:22, 8F

10/03 21:25, , 9F
Google翻譯機是好幫手 不轉一下繁體嗎?
10/03 21:25, 9F

10/03 21:29, , 10F
簡體是啥小
10/03 21:29, 10F
對不起樓上大大Orz,其實原文是繁體的,只是剛剛在測試簡體版忘記切回來,就直接複製了...Orz身為一個文青犯這麼多錯實在不應該,本來想切腹但憐憫這個世界帥哥本來就夠少了,於是就作罷。 抱歉啦! ※ 編輯: Fyu45 (171.113.159.252), 10/03/2015 21:32:36

10/03 21:31, , 11F
殘體字?
10/03 21:31, 11F

10/03 21:33, , 12F
'
10/03 21:33, 12F
抱歉Orz ※ 編輯: Fyu45 (171.113.159.252), 10/03/2015 21:33:50

10/03 21:43, , 13F
幫補 感謝分享
10/03 21:43, 13F

10/03 21:45, , 14F
其實文章不錯,但照片可以不要那麼失真嗎XD
10/03 21:45, 14F

10/03 21:51, , 15F
推心得
10/03 21:51, 15F

10/03 21:53, , 16F
文章不錯~我也喜歡整面黑的質感!(擊掌ˊ_>ˋ
10/03 21:53, 16F

10/03 21:53, , 17F
話說我之前黑色iPod touch 4沒貨 只好買白色 買了每天
10/03 21:53, 17F

10/03 21:53, , 18F
都在捶心肝XD
10/03 21:53, 18F

10/03 21:57, , 19F
10/03 21:57, 19F

10/03 22:05, , 20F
深度?
10/03 22:05, 20F

10/03 22:56, , 21F
文你老
10/03 22:56, 21F

10/03 23:02, , 22F
文青跟阿宅是互斥 矛盾了 閣下
10/03 23:02, 22F

10/03 23:13, , 23F
文青跟阿宅其實不互斥 真文青其實蠻宅的 要整天看書
10/03 23:13, 23F

10/03 23:14, , 24F
不過原po這個其實是假文青就是
10/03 23:14, 24F

10/03 23:20, , 25F
推太空灰
10/03 23:20, 25F

10/03 23:21, , 26F
你的文章臭又長,又沒有乾貨。。。。
10/03 23:21, 26F

10/03 23:42, , 27F
其實文章寫的不錯,不要一直說自己是文青就好
10/03 23:42, 27F

10/03 23:54, , 28F
黑暗文青界的文青王(?
10/03 23:54, 28F

10/03 23:55, , 29F
文青不會強調自己是文青 文青也不會覺得自己是阿宅
10/03 23:55, 29F

10/03 23:55, , 30F
那是兩種不同的生物
10/03 23:55, 30F

10/04 00:05, , 31F
你如果常跑小劇場或live house會發現很多文青蠻宅的
10/04 00:05, 31F

10/04 00:06, , 32F
但通常不會承認自己是文青就是
10/04 00:06, 32F

10/04 00:08, , 33F
那是一種黏膩的感覺 會處在高興卻不願意承認的狀態
10/04 00:08, 33F

10/04 00:50, , 34F
我不專業,也不懂文青跟宅的定義,但是這篇文章真的很
10/04 00:50, 34F

10/04 00:50, , 35F
難閱讀,跟阿婆的裹腳布一樣啊…
10/04 00:50, 35F

10/04 01:24, , 36F
這什麼爛文章
10/04 01:24, 36F

10/04 03:11, , 37F
排版成這樣還文青..........
10/04 03:11, 37F

10/04 06:26, , 38F
噁心殘體 最近有考慮游泳跨海嗎
10/04 06:26, 38F

10/04 07:17, , 39F
補個血,大家不要這麼激動。最後的簡體沒改
10/04 07:17, 39F

10/04 16:21, , 40F
好可憐
10/04 16:21, 40F

10/04 16:25, , 41F
說真的 看到第一句就不想看下去
10/04 16:25, 41F

10/05 03:29, , 42F
閱讀困難 自以為是的文字 不是每個人都看的懂
10/05 03:29, 42F
文章代碼(AID): #1M3yGlmP (iOS)
文章代碼(AID): #1M3yGlmP (i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