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煩惱] 如何改變憤世嫉俗的個性?

看板humanity作者 (庫卡)時間14年前 (2009/12/13 11:33), 編輯推噓1(104)
留言5則, 2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9 (看更多)
先感謝妳的發文~ 看到標題我想到的是心理學上的反社會人格,提供妳兩個連結參考: 1.反社會人格異常-維基百科 http://tinyurl.com/3ar9c8 2.[轉錄][情報] 反社會人格違常-9 Way to be Myself http://blog.9way.org/?p=546 別擔心,這不是說妳不正常(要斷定也輪不到我來說XDD) 分類只是讓我們分析參考,況且每個人的生長過程和經歷都是獨一無二的 下文我把妳的文字打散(不好意思),以便我以我的架構回應: 有些答案就在問題的反面.. ※ 引述《BoAyu (加油)》之銘言: 年齡:我現在23歲 情境(規則): : 我習慣和每個人都維持友善但不深入的連結 : (我的個性算開朗外向有禮貌 也有些喜感) : 就算我也曾苦惱我沒有姐妹淘的友誼 : 但我想別人總會覺得跟我再怎麼熟都還是會有無形的牆吧... 妳說出了妳的待人規則,這可能是在妳國中之後形成, 妳常有的想法可能是覺得她們想改變妳或從妳這得到好處而不是想了解妳。 但是我也要說 "人際關係的基本規則之一是互惠(公平)" 至於無形的牆是一定會有的,除非妳交往的人是自己, 但牆的厚度是可以調整的。 若是妳對自我的規則堅持,對社會規則的不諒解(我也是這樣的人), 也許妳可以唸唸社會學。 (推薦-高夫曼有本書叫日常生活的自我表演,不過我沒看過"||) 姐妹淘的友誼需要有相互依賴的感覺,但妳少有情感依附的經驗。 天性(個性): : 愈來愈長大漸漸的發現我是個很憤世嫉俗的人...XD 因為妳不願意接受人性自私的一面, 要活在現實社會的感覺讓妳覺得很不輕鬆。 記憶-過去: : 我不曉得這跟我國中畢業就到外地去唸書有沒有關 有關吧,妳都提出來了, 這可能代表妳對"獨立"有深刻的感受,如果形成了妳看待社會的價值觀, 或許是"利益"、"現實"、"無助" 總之,國中時期的經驗應該有滿大影響。 (妳沒提到家庭) 記憶-現在: : 我對人群的態度是有些:"如果我不要完全敞開自己的內心 就不會受到背叛的痛苦" : 好處是: 我完全不會被騙 說真的也不大會吃虧 : 愈來愈長大 我發現我愈來愈無法敞開自己的內心 妳該反其道而行囉.. 在自己容許的範圍內做最大的開展, 也要學習接受被背叛的痛苦或者感受到被信任的喜悅, 但妳或許要先接受一個概念 "人,能傷害自己的只有自己" 我覺得所謂心理上的痛苦來自於對於期望不被滿足的執著, 不願承認期望破滅,不願接受事實已發生無法逆轉。 : 也許多少會覺得大人都是為了自己的利益努力 為了自己好就好 : 變成我現在很容易看到人性黑暗的一面 : 所以內心像是憤怒的青年一般XD 常常會在心裡批判別人 : 或是可以很清楚道出別人做出黑暗行為的想法... : 也可以說我很容易看到人性黑暗的一面orz 這邊很有趣,人性黑暗的一面不外乎是指, 自私利己、利益現實、有目的的 當思維是以目的導向的邏輯思考時,自然容易發現其目的, 但同樣的妳對自己也是採取同樣的方式,表現在妳的人際關係上了, 沒有貶抑的意思,但人性的自私是無法擺脫的。 記憶-未來: : 我知道這樣不好 : 當我看到比我年紀大 卻比我單純 寧願去相信人性美好那一面的人 : 我都會感到羨慕... 真誠、利他主義,美好那一面是存在的吧 那人也有可能比較複雜,而去相信(恩..不用相信吧..本來就有..看有沒有遇到..) 利他主義可能是情境下的規則或基因導致的(合作以求生/繁衍), 有一個生物學家把利他主義分成「隱誨的」和「由衷的」 隱誨的利他主義是出於利己的利他(大多的利他應該是這種,同情心我放這邊), 由衷的就是出於利他的利他(這不是人的"天性",這與社會化和學習有關) : 我深信我這種個性再不改 : 等到我愈來愈老一定會愈來愈黑暗 如果很表面的分, 人性的黑暗即為想得到,人性的美好即為願意付出, 這和個性無關,這和經驗、想法有關, 妳可以多做隱誨的利他主義者(互助), 我想大多願意付出者,不是因為自身已滿足就是出於補償心理。 : 而且對心理也不好 長期下來憤世嫉俗的個性也會影響我的生理 : 請問我要怎麼改進呢?? : (也許就是容易看到人性黑暗的一面 我發現自己愈來愈沒有慈悲心 也比較沒有付出的心 : ) 我滿怕我說一說,妳對慈悲心也會感到黑暗= = 善惡皆為人定,成全為善,破壞為惡。 不用自己改變想法,但妳要說出來聽聽其他人的意見, 事情往往是一體兩面的,憤世嫉俗還好,悶著可能會內傷。 他人屬性: : 還有我發現我對我的男朋友要求很高 也很容易挑剔對方 : 對方跟不上我的腳步 或是常在我面前出糗 能力比我差 : 就算一開始是我喜歡對方的 過沒多久我也會覺得對方很沒用 進而厭惡對方然後提分手 : 而且我發現交往前我可以喜歡對方很久 : 在一起過後不超過一兩個月吧 我就會覺得自己膩了 不曉得當初為什麼會那麼喜歡對方 : 而且那種喜歡和厭惡的程度很極端...我真的覺得自己好差勁orz 但我無法克制 與其說妳是喜歡,不如說妳的情感是一種崇拜的情感, 當在一起後男友的光環褪去,妳發現他只是個凡人不是能夠救贖妳的人, 難免會感到失望。 要怎麼能讓妳體會或發現互賴的情感呢? 我推測這樣的情感關係是由先天基因(生理的吸引力、物質條件的給予) 以及後天記憶(相信將是好的)組成。 建立在人要和"某人"在一起就會感到安全的信念之上(坦誠), 所以妳要想想妳怕什麼,而"某人"是可以消除妳怕的因素的人(脆弱)。 至於交往要回到兩人關係良好的社交規則中。 行為呈現: : 我發現我很有直覺能看得出別人所有的意向 : 尤其別人想做壞事 或是 虛偽的心態 在我眼裡一看就能馬上看穿(有時只是裝傻不想戳 : 破) : 詐騙電話 要人買手機假裝是那個電信的人 都可以馬上被我識破... : 我也是個很難推銷的人 因為我清楚所有前來搭訕的人的意向 : 但我有時會覺得很悲哀 因為我會和別人畫了無形的界線... 妳可以學習戳破以外的互動方式 建議: : 請板友給我一些意見 謝謝各位喔~~~^^ 最後要談的是同理心的學習 同理心是可以訓練(有人自然習得)的、同情心是經由比較而來的 雖然兩者都和情緒有關,但不是同義詞。 同理心包括了所有的情緒經驗,同情心則是哀傷憐憫(也可能有嫌棄卑劣的想法) 同理心可以用記的、有想像力最好 就是能夠了解人在什麼情境(可透過互動及觀察)會有什麼情緒的能力, 可以將自己的感受與別人的對應並符合,知道感受卻不陷入情緒之中, 易感與情感豐富的人學起來更容易,如果是沒血沒眼淚的人, 或許可以藉由擁抱來引發情緒 (我的假說,抱多了不抱會有失落感,注意!此為不可逆之過程) 不客氣~~~^^ -- 宗教的基礎是同情心或信念 社會正義的基礎是同理心 同理心的基礎是同情心 同情心的基礎是情緒 情緒的基礎是痛苦(悲傷)、害怕(生氣)與快樂(輕鬆) 痛苦(非指痛覺)的基礎是轉移注意力(不想面對的已知) 害怕的基礎是求生(面對未知與失去控制) 快樂(非指快感)的基礎是安定(尋求確定) 情緒有認知引發和感覺引發 by kuca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59.120.107.12

12/16 22:13, , 1F
我覺得這篇應該被m起來
12/16 22:13, 1F

01/03 21:35, , 2F
人性板主tjackalym親身示範醜陋惡毒壞人性:
01/03 21:35, 2F

01/03 21:35, , 3F
tjackalym=說謊狡辯大白賊!誣陷無辜大黑官!
01/03 21:35, 3F

01/03 21:35, , 4F
鐵證→About_Life板精華區z-8-1
01/03 21:35, 4F

01/03 22:01, , 5F
還有z-8-12
01/03 22:01, 5F
文章代碼(AID): #1B962cA4 (humanity)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B962cA4 (human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