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煩惱] 最簡單的一科 被朋友陷害了..哭..

看板humanity作者 (耶~!)時間15年前 (2009/06/29 15:21), 編輯推噓2(2011)
留言13則, 3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7/22 (看更多)
※ 引述《dearevan (旅者如斯)》之銘言: 中間恕刪 : 另外就是關於一個群體內對一個人產生不滿與批評的情緒 : 在一種狀況下 : 一個白目的人做了許多招致不滿與批評的行為之後 : 群體對這人不滿而語帶諷刺或者當面批評 : 結果這個人卻是擺出高姿態的防衛機制而不願意放低身段 : 往往會導致群體開始排擠這種人 : 表面上通常不會撕破臉而會作一種表面功夫 : 可是也不再願意當面給予批評建議指教 : 因為心裡會覺得 : 就算跟你講了你的問題 : 你也只會一昧的反駁與排斥而不會虛心檢討 : 那何必浪費時間跟你講 : 以後遇到你出問題也只會在心裡冷笑 : 等到有機會捅你一刀的時候就捅下去 : 而被捅一刀的人還不知道自己到底哪裡得罪人了 : 人與人相處絕對有機會互相得罪 : 可是一種人心態高傲姿態高 : 往往得罪人也不自知或不當回事,結果人們對這種人往往只想看他出笑話 : 另一種則是把自己的地位放很低姿態 : 人們見到覺得沒有威脅性反而願意指點 : 這算是人際關係上的一種處身之道 : 在唐魯孫的書中提到 : 清末民初有一個余廚 : 縱然上下其手官府庫銀到處逢迎拍馬但總沒出大亂子 : 其中一個原因就在於這個余廚對人總是保持著 : "小人罪該萬死,大人祿位高陞"的態度 : 人們自然不會想找這人麻煩而讓他能左右逢源 : 有的人說這是油嘴滑舌的虛偽 : 也有人認為這就是所謂的圓融 : 而在下竊以為這不過是把握了老夫子所教"每日三省吾身"的教誨 : 很多人總覺得自己行的正做得好就好了 : 卻不知道人都會有盲點存在 : 周圍的看法與意見若不能虛心反省 : 就如同一個從不看鏡子檢視自身儀容的人一般 : 縱然某方面表現良好 : 卻有可能會在另一方面出問題 : 而自己不知道問題在哪裡...也沒人願意幫忙提醒...這會很悲哀阿 我認為這個論點有其疑問。 有盲點存在不代表必須接受他人的冷嘲諷罵, 另外被人語帶諷刺和當面批評本來就容易啟動自己的保護機制, 這裡如果說心高氣傲不去接受別人意見我覺得有失公允, 而且所謂的「語帶諷刺」根本就不算是什麼正向的建議行為, 我們固然要在別人對我們有所不滿時檢討自己沒有錯, 但有很多時候別人的諷刺和批評根本只是一種情緒之發洩而已, 那稱不上是好意的提醒(非無提醒作用), 但多少都是把權利受損或有所不滿心情表露出來, 這種言談本來就很容易受到反擊, 但我不是說不能使用,畢竟有些言論和想法本來就是太過誇張。 只是若今天以希望「提問者接受自己意見」為其目的, 是想以一個良性的溝通做橋樑,達到提問者得到答案而不是得到羞辱的目的, 那又何須以所謂的諷刺言論或當面批評來大作文章? 提問者得罪的人是別人又不是版友, 一味的指責也只會讓提問者怯步, 這種反面回應難道會有更好的結果嗎? 再來, 這件事情大家的立論基礎一直在「如果當有很多人批評你的時候,有問題的就是你」 那是不是當有問題發生也無須檢討對錯, 來個多數決就可以了? 原PO行為真的白目嗎?那接到電話的那群同學又怎麼說? 中國傳統美德是要虛心反省沒有錯, 但老實說有時候是否應該稍微轉個彎, 否則出生在問題家庭裡的小孩的價值觀應該怎麼改進? 當然在此前提下,這個小孩不是個白目, 不過在原文裡,我想問誰又能真正判定原po白目呢? 畢竟她也無法請當事人出來證明自己的清白。 也因此我是認為在沒有確定原PO的真正問題之前, 其實是有無限可能的, 又何苦認定其中一種一味強調單一種可能呢? 感覺好像就要以此定罪, 原PO就不能有其他選擇嗎? 而當反對她的文章開始出現,就出現你所說得排擠效應, 所以我認為這並不是一個良好的溝通方式。 如果在板面上反對原PO的人比贊成的多, 原PO很容易就沒有立足之地, 我不知道你習不習慣在在大板看文章, 其實有很多時候,還很難分辨是非的提問文很容易因為幾篇推文數大爆的文章而被逼退, 最後才有人出來發現其實還存在有別的發展空間。 不是大家認為錯就是這樣完全錯下去的。 再說,其實我搞不懂為自己辯解是否就等於你口中的心高氣傲, 因為我從你文中看不出這兩者差別, (不好意思由於你回的是這篇文章,所以我暫且把你當作在講原po) 假設今天原po是對的,只是和其他四個人意見不合, (這種意見分歧也常出現在霸凌上,單是覺得某人行為觸犯自己) 這並不是不可能的, 那為什麼他不認同別人給他的評價就要他自己去反省自己呢? 說實在的,我不認為那是唯一的選擇。 「自己認為的努力並非別人也覺得你很努力」 這固然是非常有可能的, 但不是只有這一種可能。 我一直在這點上想說清楚我的看法, 並不是認為原PO都沒有錯,但沒有必要一直去用單面看法來看原PO。 畢竟這種處境是有其他的解答的。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231.199.7

06/29 21:45, , 1F
我想針對原PO的幾篇文主要是立足在 我們難以改變別人
06/29 21:45, 1F

06/29 21:47, , 2F
卻可以改變自己 由被動的被掌控 轉為主動去控制局面
06/29 21:47, 2F

06/29 21:51, , 3F
跟著指責朋友跟老師的不是 固然會讓原PO心情好一點
06/29 21:51, 3F

06/29 21:52, , 4F
可是原PO的處境其實還是沒有任何改善
06/29 21:52, 4F
我倒是覺得,太多人都是以 「別人這麼做都是有其道理」、「大多數人這麼認定更是有問題」, 於是來不斷質疑原PO本身作法偏差及疏失, 這只是一種可能,但他們幾乎聽不進去原PO的說法, 若是原PO不接受他們的意見,就認為他自以為是、心高氣傲, 可是請問原PO必須如何證明自己沒有問題? 如果他自己真的沒有問題時還要去反省自己、主動出擊嗎? 甚至就連原PO自己打電話去詢問其他人的意見, 別人也說不出什麼好的理由, 後來卻還是出現了「因為很多人指責原PO,所以必須自我反省」的論調回文 我真是莫名所以, 難道這些問題都沒有從原po文章中得到答案嗎? 我強調「多元並存」而非「單一意見」 我並非跟著原PO的論點走,事實上我前面幾篇文章也有幾處對原PO的質疑。 只是我認為這次事件,不應該一味強調誰是誰非,畢竟事情剛開始真的還沒明朗化。 就像你今天拿一把西瓜刀在路上, 大多人的觀點通常會認為你要去砍人, 但你有沒有可能只是想穿越馬路去田裡切西瓜來吃呢? 我的想法是,當你去評斷一個拿著西瓜刀的人, 不管是說他要去砍人或是切西瓜都是有可能的, 所以這二者不該偏廢任何一方,除非有進一步的證據,譬如說刀上帶血之類的, 那才能進一步下論斷, 網路上通常沒有辦法得知事情的原貌, 所以我認為有一分證據說一分話, 若證據不是直接指向原PO, 何妨正反兩者並存,用質疑和體諒的態度去看待原PO的問題? 質疑太過難以被接受,體諒太過看不清楚自己的盲點, 偏向哪一方都是不好的, 說穿了,我根本不認識原PO,我這番話最主要不是想為他辯護什麼的, 而是近來的文章回文, 幾乎都傾向這種嚴苛的進逼法, 也許文章論點深刻切中問題,但能接受的人該用什麼方式接受? 無非就是低聲下氣承認自己錯了,或驕傲得繼續和眾人抵抗, 這種狀況,難道就是大家所樂見的嗎? ※ 編輯: lovemendy 來自: 61.231.199.7 (06/29 22:57)

06/30 01:29, , 5F
最簡單是反省自己 若自己的確沒有錯 
06/30 01:29, 5F

06/30 01:29, , 6F
那嘴巴長在人身上 他要講什麼也沒關係
06/30 01:29, 6F

06/30 01:30, , 7F
善惡循環 報應不爽 作惡的人自會有報應 我相信
06/30 01:30, 7F

06/30 01:47, , 8F
算了 我還是相信人性本善。收回說過的話
06/30 01:47, 8F

07/02 18:03, , 9F
我是沒看到批那麼嚴重的 我現在要的是解決方法
07/02 18:03, 9F

07/02 18:04, , 10F
網路上的批評我想也是各自有主見的 不過有些人卻因為
07/02 18:04, 10F

07/02 18:05, , 11F
表面上的字而不懂情況就隨便批評 這真得很不好= =
07/02 18:05, 11F

07/02 18:05, , 12F
但基本上我自己會解決 希望大家提供意見 而不是只為了
07/02 18:05, 12F

07/02 18:05, , 13F
表人或讚揚而給的意見
07/02 18:05, 13F
文章代碼(AID): #1AI6k72h (humanity)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本文引述了以下文章的的內容:
完整討論串 (本文為第 17 之 22 篇):
文章代碼(AID): #1AI6k72h (human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