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新聞] 房市黑暗期有多恐怖?過來人曝超慘下場…

看板home-sale作者 (Go for the eye)時間5年前 (2019/06/17 00:06), 5年前編輯推噓4(7341)
留言51則, 10人參與, 5年前最新討論串7/8 (看更多)
※ 引述《fytnship (<( ̄︶ ̄)>)》之銘言: 人有夢想是好事,直白一點叫偏執。所以我幫你釐正一些經濟學概念 雖然你根本沒在聽別人的勸言 XD 板友也別貼我標籤說我想住台北 台北市容那麼醜食物又難吃 你們自己住啦 XD 承續我上一篇,台北房產早就是金融產品 再來從簡單的概念繼續延伸: 1) 持有稅轉嫁 財稅上 解決(X)減輕(O) 稅轉嫁的方式只有一招,就是全面課稅。 台北房產供給是僵直的,全面課稅才能發生租稅資本化效應 當然租客還是會被轉嫁稅,但如同我上篇所說的 台北應該只有菁英留下 台北的供給有限,應該做的不是選擇讓所有人進城 而是選擇讓什麼人進城 2) 租稅資本化效應 你的用功目前都是徒勞無功的,無論是哪個稅的方案,你我都進不了台北的 持有稅會不會讓房價下跌?會 房價下跌會不會讓買房更容易?不會,原本買不起的依然買不起。 我不會很清楚解釋資本化效應的意思,你可以試著google 但簡單來說,資本化效應就是讓本來房價中的一部分,變成稅收進入政府口袋 所以房價會下跌,但那不是真實下跌 舉個數學算法來說明(簡化很多別挑剔呀) 房價1250萬,貸款1000萬,貸款30年利息1.5%,30年房價總額是1476萬 (250自備款、1000萬房貸本金、226萬房貸利息、0萬持有稅) 如果開始課持有稅1%,房價便會下跌,但下跌到多少呢? 答案:30年房價總額依然是1476萬,只是下跌的150萬在政府口袋 (100萬剩餘自備款、1000萬房貸本金、226萬房貸利息、150萬持有稅) 這差別對買房的人實際上會發生在哪? 以前供房每年只需要3.28%的金流 課稅後要3.96%的金流才能供起一套房 也就是一年多付近10萬元 沒啥感覺?是呀,沒感覺呀 買得起台北的人年儲蓄增長本來就遠超過這金流了 只是把本來存頭期金額拉長30年分期付款給政府而已 這94稅der真相 房蟲喜歡台北自己去住呀,別來牽拖我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4.42.44.138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home-sale/M.1560701217.A.004.html

06/17 00:09, 5年前 , 1F
ok 先推再看
06/17 00:09, 1F

06/17 00:10, 5年前 , 2F
先說第一個看到的bug 不從2房起課囤房稅 會把部分只有
06/17 00:10, 2F

06/17 00:11, 5年前 , 3F
一房的趕出去 要避免這情況 從2房起開始課徵是有道理的
06/17 00:11, 3F
台北總宅數90萬宅,供給有限,怎樣都會趕出一部分人 該做的是選擇誰在城內,不是選擇所有人都能在城內 況且我們聯手把 HarryHTC 趕出台北也不錯呀!

06/17 00:12, 5年前 , 4F
而單一自住的高達88%再加上家人 這反抗力道過大推動不了
06/17 00:12, 4F

06/17 00:12, 5年前 , 5F
剩2房起的12%就有機會了
06/17 00:12, 5F
全面調漲可以溫水煮青蛙神不知鬼不覺的,直接動稅法才是最蠻幹的 難道你真以為課兩房天龍人以上就不會反對?哈哈 ※ 編輯: dans (114.42.44.138 臺灣), 06/17/2019 00:15:34

06/17 00:14, 5年前 , 6F
雖然無關 但不是要所有人都能進台北 只要讓後面的人
06/17 00:14, 6F

06/17 00:14, 5年前 , 7F
能用相對合理的價格 買到單一自住房
06/17 00:14, 7F

06/17 00:15, 5年前 , 8F
讓囤房稅去把手頭過多囤房的釋出即可 單一自住不動
06/17 00:15, 8F

06/17 00:17, 5年前 , 9F
而合理價格買到單一自住房 也不限在台北
06/17 00:17, 9F

06/17 00:18, 5年前 , 10F
房地價值多少就當稅基來繳多少的稅 才會去它合理價位
06/17 00:18, 10F

06/17 01:01, 5年前 , 11F
分析合理 因此還需要搭配稅制調整 多的歲入看要減所得稅
06/17 01:01, 11F

06/17 01:01, 5年前 , 12F
這樣高所得的人相對會容易進入高價區
06/17 01:01, 12F

06/17 01:02, 5年前 , 13F
或是增加社會福利 還是有一部分財富會從地主轉移到其他人
06/17 01:02, 13F

06/17 01:03, 5年前 , 14F
畢竟地價漲跌很吃建設吃政商裙帶關係 高所得可以移民
06/17 01:03, 14F

06/17 01:04, 5年前 , 15F
政府收入跟資產連動其實是比較合理 但這會剝奪政治的金脈
06/17 01:04, 15F

06/17 01:05, 5年前 , 16F
工資高稅率 資產卻近乎免稅 是很畸形的制度
06/17 01:05, 16F

06/17 01:06, 5年前 , 17F
稅制稅率都不用動 只要動公告地價即可 無需修法
06/17 01:06, 17F

06/17 01:08, 5年前 , 18F
這樣推台北部分窮的只剩一間老公寓的會被掃出去
06/17 01:08, 18F

06/17 08:24, 5年前 , 19F
06/17 08:24, 19F

06/17 12:32, 5年前 , 20F
房價持續上漲對整個社會都是好事。其實房子從來都是金融
06/17 12:32, 20F

06/17 12:32, 5年前 , 21F
商品,拿來投資是理所當然。買不起的人就不要住北市就好
06/17 12:32, 21F

06/17 12:32, 5年前 , 22F
,不知道為何非住不可。
06/17 12:32, 22F

06/17 12:46, 5年前 , 23F
呵呵
06/17 12:46, 23F

06/17 13:25, 5年前 , 24F
變成稅收進政府口袋 再蓋公宅或補助租屋 不好嗎?
06/17 13:25, 24F

06/17 13:26, 5年前 , 25F
都市優先讓有錢人跟有生產力的人住是合理的
06/17 13:26, 25F

06/17 13:27, 5年前 , 26F
現在是有生產力的人也住不進去(租金太貴)才會反彈
06/17 13:27, 26F

06/17 13:28, 5年前 , 27F
課稅把付不起稅的人洗掉 再補助給有生產力的人進來
06/17 13:28, 27F

06/17 13:29, 5年前 , 28F
本來就不可能去大幅改變房子的總合價值
06/17 13:29, 28F

06/17 13:30, 5年前 , 29F
但是加稅讓政府收 就可以進行重分配
06/17 13:30, 29F

06/17 13:31, 5年前 , 30F
所以我還是贊成全面升持有稅
06/17 13:31, 30F

06/17 13:33, 5年前 , 31F
另一個面向 課高持有稅可能到最後租房會規模化
06/17 13:33, 31F

06/17 13:33, 5年前 , 32F
就是都是財團持有房
06/17 13:33, 32F

06/17 13:34, 5年前 , 33F
但財團至少會守法繳稅 個體房東根本收不到稅
06/17 13:34, 33F

06/17 13:35, 5年前 , 34F
讓市場在政府的限制下發展 再拿收到的稅做補助
06/17 13:35, 34F

06/17 13:36, 5年前 , 35F
這樣比現在個體戶房東一堆 稅抽不到好得多了
06/17 13:36, 35F

06/17 13:41, 5年前 , 36F
財團守法?那些他們成立在海外免稅天堂的公司是裝飾用
06/17 13:41, 36F

06/17 13:41, 5年前 , 37F
的嗎?
06/17 13:41, 37F

06/17 13:42, 5年前 , 38F
那也是合法呀…
06/17 13:42, 38F

06/17 13:43, 5年前 , 39F
不合法是像遠雄這種,擅改設計被打臉,還可以不爽不要做
06/17 13:43, 39F

06/17 13:43, 5年前 , 40F
這種
06/17 13:43, 40F

06/17 13:43, 5年前 , 41F
賄賂官員還可以說我是被迫的
06/17 13:43, 41F

06/17 13:46, 5年前 , 42F
所以柯p才說,監獄都是關沒有辦法的人
06/17 13:46, 42F

06/17 13:56, 5年前 , 43F
都說大公司壓榨 但至少最基本的勞健保必保
06/17 13:56, 43F

06/17 13:57, 5年前 , 44F
中小企不保的一大堆
06/17 13:57, 44F

06/17 13:58, 5年前 , 45F
沒有完美方案 精華區大家都想住 只有較佳方案
06/17 13:58, 45F

06/17 13:58, 5年前 , 46F
抽得到稅總比抽不到稅好得多
06/17 13:58, 46F

06/17 15:35, 5年前 , 47F
zzz...
06/17 15:35, 47F

06/17 15:39, 5年前 , 48F
台北市人口才267萬,需求有限啊!
06/17 15:39, 48F

06/17 15:56, 5年前 , 49F
既然知道台北活動人口多 釋出囤房不就是最該進行的方向
06/17 15:56, 49F

06/17 15:56, 5年前 , 50F
還是覺得2房以上的囤屋稅 有其必要性
06/17 15:56, 50F

06/17 16:38, 5年前 , 51F
還是覺得反對風向文 有其必要性
06/17 16:38, 51F
文章代碼(AID): #1T1caX04 (home-sale)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T1caX04 (home-sa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