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閒聊] 現在不買房 以後小孩會不會不爽??

看板home-sale作者 (生活藝術大師 ￾ N)時間6年前 (2017/11/09 01:46), 編輯推噓66(68281)
留言151則, 58人參與, 6年前最新討論串15/25 (看更多)
我以前講過,買房看的是"資產排行"比率. 例如這個都市,買房需要資產前30%的人才買得起. 或這種產品(例如透天)是前30%的人才買得起. 這時候你40%的人,無論局面政策還是甚麼鬼怎樣改變,妳都是買不起的那一群. 對喔,請注意,這邊看的是"資產",不是薪資. 為啥??.... 因為薪資調漲太慢,物價通膨太低...造成家族和老人累積的財富太龐大. 龐大到薪資完全追不上人家幾十年或上百年的資產累積. 所以...看的是資產,除了高薪族,一般普通人的薪資,已經脫離了"競爭力"的指數. 並且隨著有錢人繼續累積財富,薪資想要成為你競爭力的門檻也隨之越來越高. 人家3x歲,老爸就給他一億去開槓桿買一堆房子. 請問你年薪60萬資產200萬你怎樣跟他搶房子買? 所以以前你可以買得起市區透天,後來透天被這些有錢人買貴買高了,你就退買大樓. 之後要是大樓又被它們買貴了. 你就退買公寓.直到最後..連公寓都買不起的時候,你的薪水多少已經跟資產遊戲無關了. 你光靠薪水,已經完全無法跨過踏入資產世界的門檻... 不過話說回來,不買房,小孩會不會怪你?? 例如這邊買房要前30%的資產才買得起..而你的資產是前30%. 那你有沒有買房??....其實根本不重要. 你有價值3000萬的股票 vs 有一間1500萬的房子+1500萬的存款 vs 3000萬的房子. 結果是一樣的. 房子不賣你可以拿去貸款,貸款兩千多萬出來花或投資,反正利率很低. 股票你可以賣掉,或是拿去貸款. 現金你可以再拿去買房子或是買股票. 這些東西本來就非常容易互換...根本不存在一堆人幻想的鎖死問題. 你看多少大家族的家訓,不動產只買不能賣.. 那他們不就被套了一兩百年了??...為啥越套越有錢?? 阿不能賣他可以拿去貸款阿...為啥一定要賣才可以"運用"不動產呢?? 沒有持有不動產的人,才整天在那邊甚麼套現流通性...XD 房租3%....我直接拿1000萬的房子借800萬的1.7%然後150萬的二胎3.5%和100萬的三胎6%. 請問我平均借款利息多少??... 請問我房租收3%..我借了1050萬出來用,我要承擔的實質支出成本多少?? 簡單算一下就知道了.....為啥一定要賣房子??.. 我把錢放入房子,在全部拿出來,靠房租去支撐我的利息 最後我居然可以0成本使用這些資金.!! 這就是...利率和房租的關係....被廣泛的使用於有錢人,企業,集團的資金控管手段當中. 至於說甚麼你窮小孩會不會怪妳喔... 通常它們會習慣的拉. 比較嚴重會怪的大多都是家道中落...本來有錢後來跌落那種. 不然,窮苦人家小孩出來的,大多都會習慣...因為他在那種環境長大,所以把窮當成常態. 少數才會怪父母很窮...沒留房子給她. 另外.小孩還是有一個翻身的機會啊... 那就是結婚. 嫁個或娶個有錢人阿.. 你看檯面上出名的企業家大老闆. 無論台灣或是歐美,有一大堆都是靠另一半家族的財富做基礎翻身的阿. 所以也不用太擔心子女的未來拉,兒孫自有兒孫福.. 其實今天買房子很痛苦的問題,就是出在通膨太低.. 通膨太低造成老人累積的資產太龐大... 通膨和貨幣貶值,一值都是製造社會機會的最好辦法. 也是讓年輕人出頭,推倒老人的唯一機會. 以前買房,剛買很辛苦,,,薪水3000塊,房貸10%.買一間30萬的房子看起來好像快死掉了. 但是問題是,隔年調薪薪水就變4000塊,又過幾年薪水就上一萬. 所以本來稱的很辛苦的30萬壓力,立刻大幅降低. 並且房價也會成長,當薪水上一萬的時候,房價可能也漲到100萬. 所以如果周轉不靈.例如剛出信用卡,沒經驗拿到這輩子第一張信用卡,不小心刷卡刷到爆炸 表面上看起來好像付不出房貸很可怕. 但實際上你再去增貸或是轉貸,甚至可以在貸款30萬出來. 立刻解決了壓力. 更不用說很多工廠阿,或是開店的阿,需要現金的時候也是利用不動產去週轉資金出來用. 但是收益因為通膨很快的關係,收益一值增加,所以不動產的貸款壓力也不段的下降. 另外一點就是. 當你薪水3000的時候,你買30萬的房子... 之後等你薪水1萬的時候,你買的房子大概也是100萬.. 薪資和房價關係會有點同步... 但是到了今天....就整個相反. 通膨太低,薪水僵化....所以也許利率很低. 但問題是,你背了500萬的貸款,你每個月的壓力,並部會因為調薪或是收益變高而下降. 所以成為一個恆等狀態...你要背負同樣的壓力很久很久... 這還不是必殺的問題... 如果你在通膨剛變低的時候就買房子,房價還部會很高. 但是隨著時間累積,你月薪5萬,可是人家有資產在錢滾錢,所以她薪水+投資,收益10萬. 累積了10年,他跟你產生了600萬的差距. 並且更可怕的一點就是基本消費額,也就是你月薪5萬,但基本生活開銷3萬,你只餘2萬. 而他月入15萬,但他基本開銷卻只有3萬,所以她月存7萬. 因此過了10年,你是手上240萬,而他手上有840萬. 更不用說,你240萬錢太少,不容易投資滾動,薪資餘額也太少,很難開槓桿.所以都在定存. 他則是存到200萬的時候,就把資金拿去在錢滾錢...並且開槓桿因為她資金流很強大. 所以後面堆疊起來創造的資金額差到一千萬都只是小case. 而...你總資產可是240萬,他有一千萬. 這時候買房子房價會因為這種一千萬的人又被推升變高. 所以...你越晚買房子,能買到的房子就越爛... 也就是說,你本來是月薪5萬,房子是500萬.... 過十年,你月薪還是5萬,那棟屋齡多了10年的房子居然要700萬...=.= 而產生原因就是因為有人累積財富太多. 他又把這些財富丟入不動產中,造成不動產價值上升... 所以產生了資產和薪資不同步的脫離現象. 因此有錢人不但她贏了你基本的1000萬,他持有的資產還另外增值加上他開槓桿., 所以她可能贏你1500萬. 之後....你們下一代一輩子無法跨越的距離就是這樣產生的. 因為.這只是第一個10年,後面還有20年30年40年,越差越大... 所以一開始差一千多萬,後面就是差五千萬,在後來就破億了. 而你們的下一代...就更立於一個不平衡的起跑點...這.... so....回頭來看房子. 都市市中心的房子就那麼多. 這些房子到最後,都是大家比誰累積的資產多,誰才買走這些房子. 至於說甚麼房子一定要賣掉??沒人買房子要賣給誰的鬼話的.. 一定沒看本版另一篇新聞,歐洲人大量放棄買房.. 那...它們住誰的房子???....包租公的阿. 所以房子只要有人住,就會有人買起來租給大家住. 因此永遠不怕房子沒人買...包租公會買起來租給大家. 就像我出貨的房子,有不少比率都是包租公買走的...今天去交屋,買家也是包租公. 我為啥要賣給自住的呢...XD...賣給包租公我又沒賺得比較少. and...今天的歐洲,就是將來的台灣...歐洲因為資本主義施行更久,所以他們狀況更極端. so..房子會繼續大量落入少數人的手上...甚至更久以後落入財團手上. (台灣政府已經很給面子了,讓企業炒房有點辛苦,很麻煩稅又很龜毛.. 不像歐洲,一堆炒房的都是金融業者.拿保險或是定存去炒房..) 一般人就租屋一輩子....買房這種事情看電影想想就好. 不過當然,如果你只是把錢挪去其他投資管道,例如炒股炒外匯還是炒咖啡. 你的資產依然是非常前面的比率,並且以一個不錯的速度在增值... 這樣買不買房子只是一種要不要的選擇罷了... 但是當然你必須確定你是這種人... 而不是整天說著股票好賺,創業好賺. 但實際上口袋空空,資產根本是後30%的人... 這.....自己的未來最好稱早好好想一想吧. 未來只會更辛苦而已.... 因為...我們將會累積更多更多的錢,並且讓它們滾入各種資產上面. 而各種資產,也將會因為我們累積更多更多的資金滾入,而越來越貴而已. 未來,永遠都不會更美好,反而會更糟糕.... 不過當然,我永遠不贊同無腦買房子. 我上面講的是一個"巨觀"狀態. 但實際操作上,你無腦買房子,資產可能會過好多年都還在原地踏步. 有時候不如等股票6000點梭哈0050比較有競爭力. 雖然我們國安基金上次萬點都要護盤,我是不知道哪一年才看的到6000點股市的產生. 甚至會不會一輩子都看不到也說不定... (一樣的道理,通膨太低,造成資金累積過多,資金氾濫....所以連股票指數基礎也被衝高) 但無論怎樣,今天大家比的已經從古早時候的賺多少錢變成,你有多少錢. 而在大家比你有多少錢的時候,你的錢怎樣配置,其實並不重要.. 那只是一些資金面操控的技術問題而已. 現在全民大學生,我相信這種小技術面難不倒一個身價千萬為單位的人的腦袋. (其實只是高中深度水準的技術而已) so....買不買房子,對有能力選擇的人來講,永遠都只是一個選擇. 你只要是那個比率以上的人,你不需要為了這個問題煩惱. 但是如果你是一個沒有資格選擇的人... 其實最重要的也已經不是房子不房子的問題. 而是...你怎樣快點提升自己的層級,怎樣不讓自己繼續窩在下層了. 這世界看起來還要走資本主義好長一段時間.下層的人會越來越痛苦. 中國興起後,下層的人就已經感受到天殺的痛苦壓力. 更不用說現在東南亞又要興起...下層被競爭的只會更劇烈和更殘酷而已.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18.164.120.246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home-sale/M.1510163199.A.D51.html

11/09 01:54, 6年前 , 1F
買不買房不是重點,重點是要成為能夠有選擇的人
11/09 01:54, 1F

11/09 01:55, 6年前 , 2F
不能同意你更多了 來睡 晚安
11/09 01:55, 2F

11/09 02:10, 6年前 , 3F
有一番見解風味
11/09 02:10, 3F

11/09 02:10, 6年前 , 4F
推 沒房的 時間花在思考怎麼進到上層資產規模才重要
11/09 02:10, 4F

11/09 02:22, 6年前 , 5F
推 也推一樓
11/09 02:22, 5F

11/09 02:38, 6年前 , 6F
11/09 02:38, 6F

11/09 02:49, 6年前 , 7F
肉流滿面QQ
11/09 02:49, 7F

11/09 03:03, 6年前 , 8F
敬 我們將會累積更多更多的錢
11/09 03:03, 8F

11/09 03:19, 6年前 , 9F
中肯! 利率通澎是重點! 租跟買就是選擇,重點是資產
11/09 03:19, 9F

11/09 03:19, 6年前 , 10F
累積
11/09 03:19, 10F

11/09 03:21, 6年前 , 11F
中國炒房真的...猛翻,一年翻倍,賭性堅強槓桿超大
11/09 03:21, 11F

11/09 03:23, 6年前 , 12F
不過歐洲很多租一輩子的生活品質樂勝,也滿值得學他
11/09 03:23, 12F

11/09 03:23, 6年前 , 13F
們的人生觀
11/09 03:23, 13F

11/09 03:24, 6年前 , 14F
沒到資產頂層,在中階一樣大半輩子過好生活
11/09 03:24, 14F

11/09 04:03, 6年前 , 15F
疑?二胎趴數可沒這麼低 我看到的是月息2%
11/09 04:03, 15F

11/09 04:03, 6年前 , 16F
房屋開槓桿貸2%,現金流出問題時就法院拍賣見
11/09 04:03, 16F

11/09 05:03, 6年前 , 17F
有錢人有很多資產可以暫時轉化爲現金啊,投資當然有可
11/09 05:03, 17F

11/09 05:03, 6年前 , 18F
能失敗,再從其他資產變現就好,股版不是也常在講"本多
11/09 05:03, 18F

11/09 05:03, 6年前 , 19F
終勝"?。高收益債基金總是會有n%違約但最後還是賺啊。
11/09 05:03, 19F

11/09 05:03, 6年前 , 20F
輪不到你去為他們的現金流擔心,你這種小咖才反而要考慮
11/09 05:03, 20F

11/09 05:03, 6年前 , 21F
是否"槓桿開太大" XD
11/09 05:03, 21F

11/09 05:07, 6年前 , 22F
其實高收益債的違約不見得扯到槓桿,次貸風爆的本質
11/09 05:07, 22F

11/09 05:07, 6年前 , 23F
比較接近
11/09 05:07, 23F

11/09 05:09, 6年前 , 24F
次貸有錢的槓桿開大一樣炸。 槓桿要開大,真的要對自
11/09 05:09, 24F

11/09 05:09, 6年前 , 25F
己的眼光很有自信,外加點狼性
11/09 05:09, 25F

11/09 05:09, 6年前 , 26F
但贏的報酬也很甜美就是
11/09 05:09, 26F

11/09 05:11, 6年前 , 27F
總資產100萬,1000萬,1億,100億...是完全不同的資產配
11/09 05:11, 27F

11/09 05:11, 6年前 , 28F
置方法。大部分人沒考慮到這點,會拿自己的小資配置經
11/09 05:11, 28F

11/09 05:11, 6年前 , 29F
驗去想有錢人怎麼會一堆不合理地方 XD
11/09 05:11, 29F

11/09 05:14, 6年前 , 30F
不會阿! 投資久了還是要了解那些操盤的怎麼玩你的錢
11/09 05:14, 30F

11/09 05:14, 6年前 , 31F
阿。在有錢可能比操盤的有錢嗎?
11/09 05:14, 31F

11/09 05:15, 6年前 , 32F
不過的確不是那種一般人處理自己錢的思維啦!
11/09 05:15, 32F

11/09 05:16, 6年前 , 33F
我之前就分享過美國施行FATCA前有錢人是急著"掃房"來逃
11/09 05:16, 33F

11/09 05:16, 6年前 , 34F
避,你現在時間點看這些全賠啊,但輪得到你幫他擔心嗎?
11/09 05:16, 34F

11/09 05:16, 6年前 , 35F
XD
11/09 05:16, 35F

11/09 05:17, 6年前 , 36F
不藏錢賠更多 XD
11/09 05:17, 36F

11/09 05:19, 6年前 , 37F
對阿! 這種真的要巷子內
11/09 05:19, 37F

11/09 05:21, 6年前 , 38F
看看精美的房價薪資比
11/09 05:21, 38F

11/09 05:21, 6年前 , 39F
有多少呆完郎一輩子只歐硬一間房
11/09 05:21, 39F
還有 72 則推文
11/09 10:57, 6年前 , 112F
其實政府政策是一路偏炒房,就算有問題也會出招放緩
11/09 10:57, 112F

11/09 10:57, 6年前 , 113F
跌勢,這是必然
11/09 10:57, 113F

11/09 11:16, 6年前 , 114F
郊區房子,老房子會慢慢淘汰,這個因素也是要參考的
11/09 11:16, 114F

11/09 11:43, 6年前 , 115F
我覺得外表跟個性軟弱比較容易被霸凌 我小時跟罵我的人
11/09 11:43, 115F

11/09 11:43, 6年前 , 116F
幹一場架 大家就怕你了 現在長大了 你兇 別人也怕你 台
11/09 11:43, 116F

11/09 11:43, 6年前 , 117F
灣吃軟不吃硬 本性
11/09 11:43, 117F

11/09 12:16, 6年前 , 118F
推個
11/09 12:16, 118F

11/09 12:18, 6年前 , 119F
只光看全台空屋總量vs.全台人口數量來評估供需是大錯特
11/09 12:18, 119F

11/09 12:18, 6年前 , 120F
錯。第一超高齡老屋居住意願低、第二偏遠地區人口外移。
11/09 12:18, 120F

11/09 12:18, 6年前 , 121F
核心都市的需求還是會增加
11/09 12:18, 121F

11/09 12:33, 6年前 , 122F
本篇讚!看懂就不會老說什麼少子化,因為炒作本身不需
11/09 12:33, 122F

11/09 12:33, 6年前 , 123F
要大家買得起,有人買就好。
11/09 12:33, 123F

11/09 12:35, 6年前 , 124F
獲益良多給推,雖然很殘酷
11/09 12:35, 124F

11/09 12:36, 6年前 , 125F
炒作不用看量,呵呵~ 果然投資新手
11/09 12:36, 125F

11/09 12:40, 6年前 , 126F
蛋黃蛋白一直都有差,沒量蛋白.....
11/09 12:40, 126F

11/09 12:55, 6年前 , 127F
0成本使用資金然後賠光光
11/09 12:55, 127F

11/09 13:25, 6年前 , 128F
國外永遠不會有台灣這現象,因為薪資永遠一直大幅提升
11/09 13:25, 128F

11/09 13:52, 6年前 , 129F
霸凌有很多形式
11/09 13:52, 129F

11/09 13:53, 6年前 , 130F
富豪霸凌別人的方式 絕對都是笑嘻嘻的
11/09 13:53, 130F

11/09 15:51, 6年前 , 131F
樓上b大,沒人說不用看量,要看錢量不是看人量,人少錢
11/09 15:51, 131F

11/09 15:51, 6年前 , 132F
增加了照樣炒得高。前幾年股市是示範。
11/09 15:51, 132F

11/09 18:19, 6年前 , 133F
所以交易件數減少下單件平均成交金額大輻增加嗎? 有
11/09 18:19, 133F

11/09 18:19, 6年前 , 134F
空再看看數據對不對的起來
11/09 18:19, 134F

11/09 18:20, 6年前 , 135F
印象中沒聽到什麼平均交易金額大輻增加的報導
11/09 18:20, 135F

11/09 18:20, 6年前 , 136F
股市不是真的人少,是大家現在都湊錢給ETF玩
11/09 18:20, 136F

11/09 18:21, 6年前 , 137F
你才會可到散戶數量下來
11/09 18:21, 137F

11/09 18:22, 6年前 , 138F
外資很多玩的也是大眾的錢,只是代操
11/09 18:22, 138F

11/09 20:12, 6年前 , 139F
11/09 20:12, 139F

11/09 23:51, 6年前 , 140F
有些人很愛替別人操心,蠻客觀的;但房子選擇多寡靠建商
11/09 23:51, 140F

11/10 02:01, 6年前 , 141F
科科 還CRS勒
11/10 02:01, 141F

11/10 08:31, 6年前 , 142F
11/10 08:31, 142F

11/10 13:39, 6年前 , 143F
謝謝分享
11/10 13:39, 143F

11/10 15:50, 6年前 , 144F
所以才說房屋持有稅改成市價2%才有公平性可言
11/10 15:50, 144F

11/10 17:58, 6年前 , 145F
繼承到鄉下的,還是會想往都市擠
11/10 17:58, 145F

11/11 03:52, 6年前 , 146F
好文推~可是哪裡怪怪的,一下通膨高一下通膨低?2004年打
11/11 03:52, 146F

11/11 03:52, 6年前 , 147F
響房市第一砲就是保險公司競標台北地產,造成後續金融業
11/11 03:52, 147F

11/11 03:52, 6年前 , 148F
者瘋狂搶買。真正股市崩盤,國安基金根本救不起來,看金
11/11 03:52, 148F

11/11 03:52, 6年前 , 149F
融海嘯就知道了,趨勢一旦形成就不容易改變。
11/11 03:52, 149F

11/12 23:54, 6年前 , 150F
Push!!
11/12 23:54, 150F

11/15 16:35, 6年前 , 151F
這篇寫得太好了!!拜讀
11/15 16:35, 151F
文章代碼(AID): #1Q0qB_rH (home-sale)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以下文章回應了本文 (最舊先):
完整討論串 (本文為第 15 之 25 篇):
文章代碼(AID): #1Q0qB_rH (home-sa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