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 《富國陷阱》:富國給窮國開了個假藥方?

看板historia作者 (良心台派+正義DPP支持者)時間1年前 (2022/09/26 14:43), 1年前編輯推噓4(5121)
留言27則, 9人參與, 1年前最新討論串1/2 (看更多)
這篇文章我從FB看到,我想應該不是FB友的原作, 因為很明顯是PRC語氣。 文章介紹這本書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CN11717600 作者: (英)張夏准 出版: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日期:2020/05/01 語言:簡體中文 我個人對啥經濟啊軍事啊最是頭痛,完全不懂,無法做啥評論,對於內容沒意見, 不過刪掉我覺得疑似鼓吹:"所以我們PRC抄襲有理~" 的廢話段落, 有刪除約1/10?總之不是全文,請當心! --- 《富國陷阱》:富國給窮國開了個假藥方? 張夏准,英籍韓裔經濟學家,英國劍橋大學經濟學教授。張夏准是當今發展經濟學界的重 量級人物,他的成名作就是《富國陷阱》,他憑藉這本書獲得了多項國際學術大獎。 關於本書 本書的英文原名直譯過來是“踢開梯子”,作者提出質疑:發達國家是不是刻意隱瞞了它 們的成功秘密,發達之後一腳把梯子踢開,讓後來人無路可走?發達國家秘而不宣的發家 秘訣,到底是什麼?為了回答這個問題,本書梳理了西方國家在14~19世紀的早期經濟史 ,揭示了與主流經濟學教條完全不同的歷史的另一面。 核心內容 一、為什麼說英國是幼稚工業保護的發明者? 二、為什麼說美國是幼稚工業保護的集大成者? 三、為什麼嚴格的智慧財產權保護不利於後發國家? 第一部分 先來看一個關於英國崛起的神話。在眾多歐洲國家中,英國為什麼能夠率先引爆工業革命 ,從偏居歐洲一隅的小島國,發展成稱霸世界的日不落帝國?對此,通常的說法是,英國 率先搞了自由貿易和放任自由的產業政策,激發了市場活力和企業家精神,從而獲得了空 前的經濟實力。特別是1846年《穀物法》的廢除,標誌著自由貿易理念對重商主義理念的 全面勝利。英國作為第一個推行貿易自由化的國家,在歐洲列強中脫穎而出。 這就是一直以來,經濟學教科書上告訴我們的標準答案。然而,這究竟是真實的歷史,還 是編造的故事呢?如果你去考察歷史的細節,會發現一件奇怪的事情:英國從徵收高關稅 到實行自由貿易,並不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而是歷史的突然轉折。在1848年時,英國 還對1146種商品徵收關稅;然而,僅僅12年之後的1860年,英國就只對60種商品徵收關稅 了,徵稅品類減少了95%。英國的關稅制度原本是全歐洲最複雜的,在那之後卻只需要半 頁紙就足以說清楚了。 按照前面講的邏輯,如果是自由貿易推動了英國經濟發展,那麼合理的推論就是,在英國 大幅降低關稅之前,英國經濟是緩慢增長甚至是停滯不前的;只有當1860年取消了大部分 關稅之後,英國經濟才開始騰飛。事實是這樣嗎?當然不是!如果你熟悉世界歷史就會知 道,在1860年之前的100年,英國就率先開啟了工業革命,成為世界經濟的火車頭;又經 過一百年的發展,英國已經基本完成了第一次工業革命,成為世界工業霸主。恰恰就在這 個時候,英國從一個高關稅國家突然轉向自由貿易。 換句話說,英國在經濟的起步和騰飛階段,一直是實行的高關稅。不但如此,英國從14世 紀開始,就開始採用積極的產業扶持政策,來發展當時的高科技產業——毛紡織業。14、 15世紀,英國通過圈地運動,成為歐洲主要的羊毛產地。但當時英國與荷蘭、比利時等“ 低地國家”相比,技術相對落後,英國向這些地區大量出口羊毛,自己只生產一些初級紡 織品。 從英國國王愛德華三世開始,英國上層集團決心改變這種狀況,大力扶持本國的毛紡織業 。比如,愛德華三世就只穿英國紡織品,派人從“低地國家”秘密引進技術熟練的毛紡織 工人,大幅提高羊毛的出口關稅,同時禁止進口羊毛紡織品。這些產業扶持政策可不是一 時的權宜之計,而是由後面繼位的幾任英國國王接力搞了上百年,直到16世紀末伊莉莎白 一世時期,英國毛紡織業才壯大到足夠消化國內所有的羊毛產量。這時英國全面禁止羊毛 出口,徹底搞垮了“低地國家”的毛紡織業,英國的毛紡織業一家獨大。 要知道,後來的工業革命是從棉紡織業開始的,而毛紡織業為棉紡織業做了大量的技術積 累。所以張夏准認為,如果沒有英國政府持續上百年對毛紡織業的產業扶持,工業革命會 不會率先發生在英國就很難說了。 進入18世紀,英國更是清醒地認識到了產業保護政策的重要性,通過系統性的立法來保護 國內廠商,把國外製成品擋在國門之外。而且,英國不但是對歐洲大陸的競爭者不放心, 對自己的殖民地也嚴防死守。1700年,當時印度的棉紡織業遠遠領先於英國,英國頒佈法 案禁止從印度進口印花棉布,對印度棉紡織業帶來了沉重打擊。工業革命之後,英國棉紡 織業的效率終於超過了印度,英國反過來向印度傾銷棉布,讓原本非常發達的印度棉紡織 業全軍覆沒。所以後來聖雄甘地只穿印度土布、親自紡紗,就是表達對英國摧毀印度棉紡 織業的抗議。 也是在18世紀,英國的北美殖民地開始嘗試發展當地的製造業。當時的英國首相老威廉· 皮特得知後暴怒,宣佈禁止殖民地從事一切製造業,“哪怕是製造一顆馬掌釘也不行”, 北美殖民地的新軋鋼廠被強行取締。 說到這兒,你肯定會覺得非常好奇:既然英國對保護本國製造業這麼在意,用上了高關稅 、產業扶持、殖民地高壓等一切手段,那麼,英國為什麼會在1860年前後來了個180度大 轉彎,大幅削減關稅、敞開大門讓各國商品隨便湧入呢?原因只有一個,這時候英國已經 成為了世界第一工業強國,貿易保護不再符合英國利益,只有實行自由貿易才能最大化英 國利益。 前面說到,英國向自由貿易政策的轉向,是從1846年廢除《穀物法》、大幅降低國外農產 品的進口關稅開始的。為什麼是從削減農產品關稅開始?這裡面大有玄機。當時的歐洲大 陸國家和美國都是農產品出口國,《穀物法》規定的高關稅會阻礙它們的農產品出口到英 國,它們也就沒錢買更多的英國工業品,只能倒逼自己進行工業化。英國一看,這不是在 給自己培養競爭對手嗎?倒不如,英國主動大幅削減甚至取消農產品關稅,讓歐洲大陸和 美國人安安心心地當農民,而由英國獨佔高附加值的工業品市場。說白了,英國是希望通 過本國農產品市場的開放,來阻止歐洲大陸和美國進行產業升級。 除了農產品,把工業品的關稅也取消,英國同樣不吃虧。當時沒有哪個國家的工業比得過 英國,所以就算關稅為零,外國工業品也沒機會進入英國市場;反過來,英國可以要求別 國實行對等的低關稅,這樣英國工業品就可以長驅直入這個市場。 在張夏准看來,這就是典型的“踢開梯子”的做法。英國靠長達上百年的高關稅保護和產 業扶持政策,才獲得了工業霸主的地位,然後馬上用武力強制推行自由貿易政策,不允許 後發國家用高關稅來保護自己的產業。更有意思的是日本,1854年,日本被美國打開國門 ,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規定日本的關稅不得超過5%。20年之後,日本如法炮製,強 迫朝鮮簽訂不平等條約,剝奪朝鮮的關稅自主權,而此時,日本自己還沒有從美國手中恢 復關稅自主權。 第二部分 前面說了英國,接下來再聊聊美國。就在美國要求日本關稅不得超過5%的時候,你知道這 個時期,美國國內對進口工業品徵收多少關稅嗎?50%,是日本關稅率的10倍。 前面提到,英國為了壓制北美殖民地的工業發展,煞費苦心,一方面強制取締北美剛起步 的鋼廠,一方面對北美出口的農產品和原材料提供補貼。這一切都是想讓北美殖民地認為 ,自己的比較優勢在於農業,老老實實出口農產品來換取英國的工業品就好了,不要老想 著另起爐灶搞自己的製造業。 你可能聽出來了,英國試圖給美國挖的這個坑,依據的就是大衛·李嘉圖的比較優勢理論 。這種理論認為,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落後國家,都應該只生產自己具有比較優勢的產品 ,然後通過自由貿易實現雙贏。 這個理論聽上去無懈可擊,但是你細想,發達國家的比較優勢肯定是在製造業和高科技產 業,而落後國家的比較優勢是在農產品和原材料。如果雙方嚴格遵守比較優勢理論,那發 達國家的先進產業就會越來越先進,而落後國家則被牢牢鎖死在低附加值的初級產業。 那麼,美國人信了英國的這套嗑了嗎?一部分人信了,一部分人沒信。為此,美國的國父 們分裂成了兩大陣營。以傑弗遜為首的民主黨,代表著南方農場主階級的利益,他們大力 支持自由貿易,這樣能讓美國的煙草、棉花等農產品順利進入大英帝國龐大的殖民貿易網 路。而以漢密爾頓為首的聯邦党,代表著美國東北部新英格蘭地區的新興工業資本,他們 強烈要求對英國工業品徵收高關稅,以保護本國剛剛起步的製造業。 漢密爾頓在擔任美國財政部長期間,撰寫過一份美國歷史上著名的文件,叫《關於製造業 問題的報告》,提出政府應該用進口關稅、直接補貼等手段來扶持本國製造業。注意,漢 密爾頓的這份報告,首次系統地提出了幼稚工業保護理論。這個理論和李嘉圖的比較優勢 理論是針鋒相對的,認為落後國家不應該拘泥於比較優勢,而應該大力保護本國還在萌芽 中的工業,讓它們有機會發展壯大。 在經濟學教科書上,通常把幼稚工業保護理論的發明歸到德國經濟學家李斯特頭上,就是 提出“踢開梯子”的那位。但事實上,李斯特原本是自由貿易的支持者,他後來因為政治 問題從德國流亡美國,才接觸到幼稚工業保護理論,並把它學術化的。當然,嚴格來說, 美國也不是幼稚工業保護的發明者,這套辦法英國早就實踐了幾百年,漢密爾頓只不過是 把這套經過驗證的最佳實踐給明確提出來了。 如果說英國是幼稚工業保護的發明者,那麼美國就是集大成者。這麼說吧,從1812年英美 戰爭爆發開始,一直到1945年二戰結束,在長達100多年的時間裡,美國對製造業產品徵 收的平均進口關稅,在發達國家中一直是數一數二的。有兩個時期,美國的平均關稅率達 到了驚人的60%。而且要注意的是,因為美國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歐洲隔著浩瀚的大西洋 ,歐洲的鋼鐵等工業品想要輸送到美國,運費非常高,這等於是在關稅之外,又給了美國 本土製造業一層額外的保障。 值得一提的是,在19世紀,美國不但具有最強大的貿易保護壁壘,而且是貿易保護主義學 者的大本營。當時美國一些最有名的經濟學家,像丹尼爾·雷蒙德和亨利·凱裡,都是幼 稚工業保護理論的宣導者。如果你覺得這些名字很陌生,是正常的,因為二戰後美國成了 新的世界工業霸主,美國工業不再需要被保護,這些宣導幼稚工業保護理論的經濟學家們 就被刻意淡化、很少被提及了。美國也準備“踢開梯子”,隱去這段歷史。 事實上,二戰之後的美國和19世紀中葉的英國一模一樣,對自由貿易的態度來了個180度 大轉彎:從嚴格的貿易保護轉為積極推動自由貿易。不過,張夏准指出,美國從未像英國 那樣實行過零關稅,相反,美國更善於用一些隱蔽的貿易保護手段,對競爭對手進行“定 點清除”。比如,1980年代日本在汽車、電子產品、晶片等領域對美國造成威脅,美國就 綜合運用了關稅、自願出口限制、強制匯率升值等手段來狙擊日本製造。所以不奇怪,在 2020年的今天,當美國製造業由盛轉衰,美國又重新打起了貿易保護的老牌。 既然說到日本,就再多說一句,日本在19世紀的不平等條約中喪失了關稅自主權,那麼日 本是怎麼發展本國工業的呢?坐等私人企業逐漸發展壯大,速度太慢了,乾脆國家隊親自 下場、快速孵化企業。19世紀後期,日本在造船、軍工、採礦、紡織等關鍵行業建立大量 的國營樣板工廠,等這些工廠實現了正常運營之後,再賣給私人企業,同時對這些私人企 業進行大量補貼、鼓勵企業之間的兼併、快速形成規模經濟。日本政府還在關鍵行業中分 配資源,避免同行之間的無序競爭,用“管理競爭”取代“浪費性競爭”。 日本政府採用的這套產業扶持辦法,其實是向18世紀的普魯士學的。當時的德意志地區還 是分散的邦國,沒有建立起關稅同盟,也就沒辦法通過高關稅來保護本地工業。普魯士的 腓特烈大帝首創了這套政府主導的工業化過程,讓普魯士從一個落後的原材料出口國,變 成德意志地區的第一大工業國,最終統一了德意志。 第三部分 從前面的講述可以看到,無論是英國、美國,還是德國、日本,發達國家實現工業化和經 濟起飛的過程,從來不是他們所宣稱的小政府、放任自由的產業政策和自由貿易,而恰恰 是由政府強力推動下的幼稚工業保護,方法包括高關稅、產業扶持、直接補貼、甚至國家 隊直接下場。除此之外,還有一個發達國家絕不外傳的秘密心法,就是由國家主導的工業 機密的竊取。 先來問你個問題:現在的商品標識中必須要有生產地說明,比如“Made In China”“ Made In Japan”,你知道這條規則最早是針對誰的嗎?你肯定想不到,1887年,英國議 會修訂《商標法案》,要求在產品描述中增加生產地說明,是為了防止德國公司山寨英國 產品。 德國的工業化起步比較晚,在19世紀末,德國貨就是山寨品的代名詞。書中提到一個細節 :一家向英國出口山寨縫紉機的德國公司,把“北不列顛縫紉機廠”的標識放在非常顯然 的位置,然後把“德國製造”幾個字標在縫紉機踏板下面,需要6個女工合力將縫紉機放 倒,才能看到刻在機器上的這幾個小字,否則這幾個字永遠不會被看到。 其實,侵犯商標法還不是最嚴重的。最讓英國頭疼的,是歐美各國政府想盡一切辦法引進 英國的熟練技術工人,並派出大量工業間諜來竊取先進機器技術。為此,英國出臺了嚴厲 的法律,嚴防死守技術外流。英國法律規定:禁止出口多種機器;凡收買或招募技術工人 去國外工作的,是犯了“買通罪”,要判處罰金或者監禁;在國外的技術工人如果6個月 不回國,將被沒收全部的國內財產和土地,並剝奪公民權利。 但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英國這些措施不可能完全堵住技術外流。比如,前面說的普 魯士腓特烈大帝,為了招募外國織布工人,許諾免費送給他們每人一台織布機,那在當時 可是相當昂貴的生產工具。 美國國父漢密爾頓在任美國財政部長期間,親自組織美國在歐洲的工業間諜網路,並設置 高額獎金來鼓勵“出售技術秘密”的人,動用各種手段幫助他們去英國竊取機器圖紙。美 國19世紀最大的棉紡織中心洛厄爾,就是靠從英國走私來的織布機設計圖而建立起來的。 美國的工業間諜還將漢密爾頓的獎勵計畫印刷了上千份,在英國廣為散發,吸引了大批熟 練技術工人舉家遷來美國。 美國經濟史學家承認,大量的技術走私和技術工人引進,讓美國快速縮小了與英國的技術 差距。從這個角度我們也能夠理解,為什麼美國堅信不疑,後發國家的任何技術趕超都一 定是竊取了它的技術。其實也不止是美國和英國之間,18、19世紀的所有西方國家都在通 過工業間諜、走私計畫和招募工匠,進行著激烈的技術軍備競賽。 到了19世紀末,隨著工業技術變得越來越複雜,光是靠引進機器和技術工人已經無法掌握 一個行業的核心技術了。這時候,英國廢除了機器和技術工人的出口禁令,開始用專利法 和國際智慧財產權保護公約來作為新的技術壁壘。西方各國也都先後頒佈了專利法,但是 這些法律一開始只保護本國人專利而不保護外國人專利。比如,在1836年專利法修訂之前 ,美國人可以直接抄襲外國技術,並在美國申請專利。甚至直到1988年,美國才正式簽署 了國際版權公約,從法律上正式承認外國人的版權。 這段歷史給我們揭示了什麼真相呢?張夏准認為,這說明嚴格的智慧財產權保護並不是如 發達國家宣稱的那樣,是後發國家經濟起飛的必需品。事實上,每個國家在經濟起飛階段 ,都是從抄襲、山寨別國的先進技術開始的。就算是英國,也在工業革命之前大量抄襲借 鑒了“低地國家”的紡織技術。 現在,發達國家又一次“踢開梯子”,通過嚴格的智慧財產權保護和昂貴的專利費用,讓 後發國家獲得技術溢出的成本越來越高,甚至根本負擔不起。根據張夏准的估計,在21世 紀初,後發國家每年向發達國家支付的專利許可費高達450億美元,占發達國家對外援助 總額的一半。也就是說,發達國家對後發國家的援助,有一半的錢又通過專利許可費的形 式回到了發達國家的口袋。 當然,張夏准也承認,他對智慧財產權保護的質疑,會招來大量批評的聲音。比如經常有 人問他,“既然你這麼反對智慧財產權,你會允許別人剽竊你的論文,並以他自己的名義 發表嗎?” 對此,張夏准回應說,一碼歸一碼。事實上,很多偉大的科學家只要求署名權而並不要求 專利權,他們願意把自己的研究成果供全人類免費使用,同時絲毫不會降低他們的創造力 。此外,張夏准也並不是反對智慧財產權,他只是實事求是地指出,從歷史經驗看,一國 對智慧財產權保護的嚴格與否,與這個國家的經濟是否能夠起飛,並不存在明顯的相關性 。 結語 張夏准通過詳實的經濟史料向我們展示了,發達國家實現工業化和經濟起飛的過程,從來 不是他們所宣稱的小政府、放任自由的產業政策和自由貿易,而恰恰是由政府強力推動下 的幼稚工業保護,方法包括高關稅、產業扶持、直接補貼、甚至國家隊直接下場。只有當 發達國家完全確立了自己的工業優勢之後,才會全力推行自由貿易體系。 同樣地,發達國家在經濟起飛階段,並不是靠嚴格的智慧財產權保護來實現技術升級,而 是靠國家主導的工業機密的竊取,以及相互之間的模仿、山寨、抄襲。只有當發達國家成 為智慧財產權的絕對壟斷者之後,才會不斷強調智慧財產權保護的重要性。 但如今,發達國家卻竭力讓後發國家相信,小政府、放任自由的產業政策、自由貿易和嚴 格智慧財產權保護,才是發展經濟的唯一正確道路。張夏准質疑,發達國家究竟是誤讀了 自己的發展歷史呢,還是故意“踢開梯子”呢?別忘了,英文中就有一句諺語叫做“Do as I say, not as I do.”翻譯過來是,“照我說的去做,別學我是怎麼做的。”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39.13.7.134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historia/M.1664174636.A.A64.html ※ 編輯: moslaa (39.13.7.134 臺灣), 09/26/2022 14:49:35

09/26 15:06, 1年前 , 1F
這個暱稱走路有風~
09/26 15:06, 1F

09/26 16:08, 1年前 , 2F
太自由的商業環境是一場災難
09/26 16:08, 2F

09/26 17:15, 1年前 , 3F
其實從美國這次對中國的科技圍堵,在看美國對台積電獨佔
09/26 17:15, 3F

09/26 17:16, 1年前 , 4F
先進製程的擔憂,聰明人都該看得出來,什麼樣的產業,才是
09/26 17:16, 4F

09/26 17:16, 1年前 , 5F
真正的黃金
09/26 17:16, 5F

09/26 17:17, 1年前 , 6F
印度與阿拉伯,也很積極爭取高科技產業
09/26 17:17, 6F

09/26 20:13, 1年前 , 7F
這人的文章沒有看的必要
09/26 20:13, 7F
我沒特地查到底誰寫的,不清楚原作者風評, 已盡量保留看來是摘要原書的部分,疑似作者個人抒發太明顯的,都已刪除。

09/26 21:55, 1年前 , 8F
不錯啊
09/26 21:55, 8F

09/27 01:17, 1年前 , 9F
有繁體版,「富國的糖衣」
09/27 01:17, 9F
感謝提供情報 ※ 編輯: moslaa (39.13.7.134 臺灣), 09/27/2022 11:02:43

09/27 13:01, 1年前 , 10F
這本書的工業發展史並沒提到蘇聯,蘇聯的工業化完全不
09/27 13:01, 10F

09/27 13:02, 1年前 , 11F
是這一套.反正就是一直鑽研新技術新科技直到被市場經
09/27 13:02, 11F

09/27 13:03, 1年前 , 12F
濟擊垮,而美國在偷了技術後是以產量大人力多降低價格
09/27 13:03, 12F

09/27 13:04, 1年前 , 13F
來稱霸世界經濟.從二戰美國製造及戰爭貸款產出了多少
09/27 13:04, 13F

09/27 13:05, 1年前 , 14F
軍火就知道美國為何會成為霸主.
09/27 13:05, 14F

09/27 13:07, 1年前 , 15F
印度紡織品是數量輸給英國,會輸的主因是沒機器替代
09/27 13:07, 15F

09/27 13:09, 1年前 , 16F
一些可以用機器來製造的過程.純手工製品速度數量一定
09/27 13:09, 16F

09/27 13:10, 1年前 , 17F
會輸給可以用機器取代部分的製程加速產品的製造速度
09/27 13:10, 17F

09/27 13:11, 1年前 , 18F
而機器要用到電來運作,電力的普及也沒那麼簡單
09/27 13:11, 18F

09/27 13:12, 1年前 , 19F
還有內燃機的改良及製造減少運輸成本縮短貨運時間
09/27 13:12, 19F

09/27 13:12, 1年前 , 20F
關稅壁壘是造成一戰的原因之一
09/27 13:12, 20F

09/27 17:24, 1年前 , 21F
印度後期直接當清朝的原材料來源地,畢竟這更賺了
09/27 17:24, 21F

09/27 17:27, 1年前 , 22F
棉紗的話,清朝後來也不做了,直接進口英國棉紗
09/27 17:27, 22F

09/29 16:40, 1年前 , 23F
低地國家地區因為和英國緊密貿易關係,長期以來一直站在法
09/29 16:40, 23F

09/29 16:46, 1年前 , 24F
國統一王權的對立面,直到勃根地公國被瓜分
09/29 16:46, 24F

09/29 16:53, 1年前 , 25F
棉紡織工業是因為早期紡紗技術不足,需要和羊毛混紡增加強
09/29 16:53, 25F

09/29 16:58, 1年前 , 26F
度,所以從羊毛加工地區發展起來,那一帶也是煤礦產區,水運
09/29 16:58, 26F

09/29 17:00, 1年前 , 27F
方便,匯集工業革命條件.
09/29 17:00, 27F
文章代碼(AID): #1ZCKeifa (historia)
文章代碼(AID): #1ZCKeifa (histor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