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請益] 青瓦臺的設計是為了符合君臣思想嗎 ?

看板historia作者 (短ID真好)時間2年前 (2022/06/08 13:23), 2年前編輯推噓0(0015)
留言15則, 6人參與, 2年前最新討論串3/3 (看更多)
※ 引述《IAMCSH (MCMLXXXVIII)》之銘言: : 不好意思,我不知道各位有沒有看過這一類新聞, : 或是看過同主題影片。大意就是說韓國總統府「青瓦臺」 : 是韓國歷任總統不幸的來源,其糟糕且不符合勘輿學的設計 : 讓居住者在運勢、健康等方面出問題。 : 而描述最多的,就是說青瓦臺「青色」的屋瓦是最大問題。 : 他們往往會說,青色的屋瓦既不是常用的設計,更在視覺上令人 : 感到不適。講完這個通常就開始酸韓國。 : 撇開上敘,我想問一下,青瓦臺乃至整座景福宮採用青色瓦片 : 來鋪設屋頂。其用意是否是用來彰顯君臣之分 ? https://youtu.be/jEWeF_NhSww
袁騰飛今天剛好在講青瓦台 然後我順著他說的去查了一下 清代對不同等級的建築,所用的琉璃瓦有嚴格的規定。 黃琉璃瓦:用於帝王宮殿、陵廟,如北京故宮,明十三陵等。 綠琉璃瓦:用於王府。 青琉璃瓦:用於祭祀建築,如天壇祈年殿,屋頂鋪純青琉璃瓦,象徵青天。 黑琉璃瓦、紫琉璃瓦等多用於帝王園林中的亭台樓榭。 就和五行沒什麼關係 就是原本就有等級規定 -- 《青蛙王子》 變成王子前的青蛙至少還會抓蚊子 摘錄自《民明書房 公主們的憾事》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9.28.106.126 (新加坡)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historia/M.1654665827.A.AF1.html

06/08 13:58, 2年前 , 1F
倘韓國也用大清規定,則其總統府其實是: 天壇?
06/08 13:58, 1F

06/08 13:58, 2年前 , 2F
那韓國大統領其實是: 大祭司?
06/08 13:58, 2F

06/08 14:12, 2年前 , 3F
青瓦台是綠瓦,天壇是藍瓦
06/08 14:12, 3F
因為我對顏色的定義沒特別清楚 但是按照邏輯 青瓦台確實是綠瓦台 因為朝鮮王 郡王後提成親王 應該用綠瓦 另外 雖然wiki說是清朝的規定 但應該是承襲明朝的制度 ※ 編輯: A6 (43.128.231.33 日本), 06/08/2022 16:43:13

06/08 23:39, 2年前 , 4F
中文裡"青"色涵義不只一個 你內文寫的清代色制要說明一下
06/08 23:39, 4F
你好 其實我的問題是反過來 舊式青瓦臺的瓦 我不太確定該算藍還是綠 ※ 編輯: A6 (154.207.100.17 香港), 06/09/2022 02:55:10

06/09 11:00, 2年前 , 5F
古朝鮮尊明應該是用明制。雖然清制應該也是承襲自明
06/09 11:00, 5F

06/09 11:00, 2年前 , 6F
制啦
06/09 11:00, 6F

06/09 16:19, 2年前 , 7F
我原 PO 挺意外有人再回,可是我好奇,這套制度制訂時真是
06/09 16:19, 7F

06/09 16:19, 2年前 , 8F
想到就用,難道跟製造難度或是其它因素都無關嗎?
06/09 16:19, 8F

06/09 16:23, 2年前 , 9F
然後青瓦臺乃至景福宮的屋瓦才算是古典的「青」色
06/09 16:23, 9F
不是想到就用 有明文規定的 就和石獅子的珠子數 或者門當那樣 有規定的 ※ 編輯: A6 (119.28.106.126 新加坡), 06/10/2022 04:35:02

06/10 20:58, 2年前 , 10F
對啊 XD 那所謂明文規定又是參考甚麼而定的。
06/10 20:58, 10F

06/10 21:00, 2年前 , 11F
制度所訂的數量或款式不可能都是依照習俗或天子開金口一個
06/10 21:00, 11F

06/10 21:01, 2年前 , 12F
一個訂出來的,我當初就是猜想當掌權者在擘劃制度時
06/10 21:01, 12F

06/10 21:02, 2年前 , 13F
,會不會依照讖緯、五行等觀念制定的。
06/10 21:02, 13F
有專門的禮法部門啦 而且還蠻正式的 ※ 編輯: A6 (154.207.66.15 香港), 06/11/2022 03:13:25

06/12 15:41, 2年前 , 14F
各位,朝鮮早就有皇帝.1910年被日本合邦了.
06/12 15:41, 14F

06/12 15:42, 2年前 , 15F
在大韓帝國時期,還管甚麼清朝體制?
06/12 15:42, 15F
文章代碼(AID): #1Ye39Zhn (historia)
文章代碼(AID): #1Ye39Zhn (histor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