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問卦] 台灣人在元朝的時候到底算蒙古人還中國人

看板historia作者 (hgt)時間8年前 (2015/08/22 01:22), 8年前編輯推噓3(303)
留言6則, 5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2/13 (看更多)
※ 引述《hgt (hgt)》之銘言: : ※ [本文轉錄自 Gossiping 看板 #1LriUGT0 ] : 作者: heero0333 (hero) 看板: Gossiping : 標題: [問卦] 台灣人在元朝的時候到底算蒙古人還中國人 : 時間: Fri Aug 21 14:39:09 2015 : 台灣人壓 : 在我國大元朝時期 : 到底是算蒙古人還是算中國人 : 因為歷史課本都沒講這段 : 每次元朝都快速帶過~~~~~~ : 蒙古人好像是現在算俄羅斯人 : 有掛嗎 : 台灣人曾經當過俄羅斯人????? 新元史 流求傳: "流求亦海中島也,當泉州東,水行五日而至。其王歡期氏。自隋時,王名渴剌兜, 始見於史。......俗無文字,望月虧盈以紀時,候草榮枯以紀歲。人深目長鼻, 有小慧。男女皆以白紵繩纏發,從項後繞盤至額。男去髭鬢,鳥羽為冠,裝以珠貝, 簪以赤毛,形制不一。婦人黥手,蟲蛇文,以羅紋白布為帽.................." 從居民深目高鼻 以及髮式頭飾刺青來看 應當是與目前的原住民有相當血緣關係 "隋大業三年,煬帝令羽騎尉朱寬入海訪求異俗,海帥何蠻言:“每天清風靜時,東望 隱約,若煙若霧,遠不知幾千里,未知何國。”遂與寬俱往,語言不相通,掠一人並 取其布甲而還。時倭國來使見之,曰:“此彝邪久國人所製也。................. 明年,遣武賁郎將陳棱等自義安浮海擊之........又一日,至琉求。軍中有崑崙人, 頗解其語,遣慰諭之。琉求不從,出兵抗拒,擊走之。入其都,焚宮室,俘男女數千 人歸。歷唐、五代,皆與中國絕。" 當時的日本人似乎有跟他們接觸過 稱他們是"彝邪久國" 而隋軍中的崑崙人 竟然聽得懂居民的語言 崑崙人通常是印度半島或南洋土著 與上段一起看 當時居民為南島民族應當無誤 隋軍上島後 大殺一陣 抓了好幾千人 唐五代 跟中國沒交流 "宋淳熙間,琉求巨豪率數百人猝至泉州水澳圍頭等村殺掠,人閉戶則免,刓其門圈 以去。擲以匙箸,則縱拾之。見鐵騎,爭刓其甲。官軍追襲之,泅水而遁。" 沒想到宋被契丹人黨項人越南人蒙古人欺負之外 台灣巨豪竟然也當起海盜 搶宋朝人XD 還滿想知道這巨豪叫啥名字XD 台灣最早海盜王怎能埋沒XD "世祖至元二十八年,海船萬戶楊祥請以六千軍往,降則受之,不聽命則伐之。 ................明年三月,自汀州尾澳東行,至海洋中,遠望有山長而低者,約 去五十里。祥言是琉求,獨乘小舟至山下,見其部眾。令軍官劉閏等二百馀人,以 小舟,偕三嶼人陳輝登岸。眾不解三嶼人語,為其殺死者三人。" 萬戶楊祥從澎湖出發 看到一塊陸地 就說是流求 派軍士200餘人上岸 語言不通 被殺三人 於是回國 "成宗元貞三年,福建行省平章高興言琉求可圖狀。遣省都鎮撫張浩、新軍萬戶 張進赴其國,擒生口百三十人而返。自是,終元之世,史不再見也。" 成宗時 再派省都鎮撫張浩、新軍萬戶張進率軍騷擾流求 之後到元王朝滅亡 都沒再跟流求有瓜葛 從上面史料看 除了證明元朝時的台灣人是南島民族之外 還證實"台灣(流求)自古不屬中國" -- 體真履規,博物洽聞,探賾窮理,道充德著,懷古君子之肅夙,抱真上人之雅操, 久棲岩谷,藏身隱行,闡祖師之遺化,坐致有道之士,雲集仙徑,莫可稱數。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80.176.49.152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historia/M.1440177764.A.DEF.html ※ 編輯: hgt (180.176.49.152), 08/22/2015 01:38:41

08/22 07:43, , 1F
請問怎麼知道這裡的流求就是台灣?
08/22 07:43, 1F

08/22 08:08, , 2F
澎湖應該離台灣近得多
08/22 08:08, 2F

08/22 09:05, , 3F
我覺得宋朝那個可能是中國人海盜 太多島可以藏了
08/22 09:05, 3F

08/22 09:29, , 4F
琉球巨豪那邊,比較像是真的琉球巨豪
08/22 09:29, 4F

08/22 09:54, , 5F
那個是毗舍耶,但到底指哪不確定
08/22 09:54, 5F

08/22 21:49, , 6F
澎湖以東的各島嶼,本來就都不是漢人所居。
08/22 21:49, 6F
文章代碼(AID): #1Lrrvatl (historia)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本文引述了以下文章的的內容:
以下文章回應了本文
完整討論串 (本文為第 2 之 13 篇):
文章代碼(AID): #1Lrrvatl (histor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