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疑問] 史官不如皇帝的意時怎麼辦?

看板historia作者 (dennis99)時間12年前 (2012/04/30 03:29), 編輯推噓5(502)
留言7則, 6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5/5 (看更多)
: 推 dennis99:讀起居注的皇帝除了唐太宗以外其他大多忙到沒時間去看 04/26 22:0 : → dennis99:且很多事在寫起居注的當下是看不出好壞的,所以史官要動 04/26 22:0 : → dennis99:手腳通常是針對皇帝死後的實錄.... 04/26 22:0 : → Lorenzia:唐太宗沒有看成功...所以才說要不然修個懶人包給我看吧? 04/27 00:2 : → Lorenzia:然後才有實錄,但是實錄之外,其實同時一直都在進行的是國 04/27 00:2 : → Lorenzia:史,這個才是最主要的下手對象 04/27 00:2 : 推 Mbyd:世界上最早的懶人包...? 04/27 01:1 : → dennis99:可能我的印象來自宋代吧?宋代通常是實錄先出版,國史後 04/27 07:5 : → dennis99:出,像北宋九位皇帝,只有四部國史.... 04/27 07:5 : → dennis99:如最爭議的太宗朝,便是先出實錄(998年),後出國史(1016) 04/27 08:1 : → Lorenzia:國史是一直在修的... 04/28 01:1 : → dennis99:宋代雖有分國史院跟實錄院,但其實是同一批人,材料收集 04/28 06:3 : → dennis99:當然一直都有(收行狀),但實際開始編撰,要等皇帝下詔 04/28 06:3 : → dennis99:,且宋代實錄本身是會附傳,ㄟ講不完回文好了 04/28 06:4 關於國史與實錄的編撰, 各朝體制或有差異, 唐或其他朝代情況我可能沒有那麼清楚, 宋代的話可以分享一下自己讀書的心得, 如有錯誤敬請各位先進賜教。 宋代修史起初承五代之制,設有史館負責,與昭文館、集賢館院合稱三館,並以宰相 其中一人監修國史,總領其事。不過宋朝的修史制度只是形式上沿襲過往,平日史館 的職能主要需負責收羅各部門送來檔案如內廷日曆、樞密院錄之類,而未必涉及當朝 史事的編修。 南宋李心傳曾言:「自真廟(真宗)以來,史館無專官」。事實上早在宋開國之初,實 際修史都是等皇帝詔令下來,以差遣的方式指派人力後,才會開始著手進行。如宋人 第一部當代史《太祖實錄》編修是在太平興國三年(978)下詔當時的翰林學士李昉等人 負責後才開始。其後,這樣的方式到延續到仁宗朝變發展出提舉修史制度,即實際撰 寫的工作由掛「提舉修史」的官員為之,而史成則罷,並非為常設的職位;而「監修 國史」則成為宰相名譽性的虛銜之一,即使掛了「監修國史」的宰相也不一定參與實 際修史工作。(王盛恩,《宋代官方史學研究》) 同時除了修史人員並不固定外,修史單位的編制也時常異動,辦公處所也未必都在原 本的史館內,故充滿了臨時性的特徵。如最早在雍熙四年(985)太宗曾聽從史臣胡旦仿 照漢唐故事修當代紀傳表志的建議,在史館旁邊設置史院,給予固定的預算及吏員, 來協助編修國史。不過,胡旦旋即升官後,離開史職,此事便隨人去而政息。到了真 宗朝,因為要編篡《冊府元龜》需要,開始在宣徽院設立編修局,書成之後該單位繼 續佑在原地修撰太祖太宗的《兩朝國史》,並將名稱改為編修或修國史院。至仁宗朝 因為要修《真宗實錄》的緣故,又暫時將修史單位移至中書廳辦公,直到修會要時才 移回宣徽院進行。其後,元豐改制將政事回歸三省運作,而史職也被歸為祕書省的工 作,原則上修實錄時便設實錄院,修國史時則設國史院,完全因事而立,而這樣方式 一直到南宋都大致如此。 由於宋代修史編制一直無法固定下來,修史工作並非常制,故如果遇到皇帝太久沒有 下詔修史,指派人員整理史料,便很容易累積了大量日曆資料。如嘉佑八年(1063)英 宗剛即位不久,正準備找人修他名義上老爸的實錄時,當時宰相韓琦就跳出來提醒他: 「史院日曆未脩者積十餘年,今將修先朝實錄,而日曆未備,檢討闕官。請以祠部員 外郎、直祕閣呂夏卿,太子中允、秘閣校理韓維兼職。」從這段話中可以看到,平日 如果沒有要修實錄、國史,史館的功能大概跟檔案館差不多,只是一個堆資料的地方。 因此,宋代修史並非是常設,往往是依照統治者意思才著手為之,所以實錄、國史的 修撰先後次序,完全是看當時統治者認為何者重要而排定。然而在習慣上,宋代官方 修史的動作,卻是以實錄的編纂最為優先。如章如愚曾言:「夫日記起居,則為起居 注;月記時政,則為時政記;排次起居、時政,則謂之日歴;總集日歴,則為一朝實 録;積集累朝實録,則為一代全史。」(《山居考索‧續集》,卷35)故在宋人看來,日 歷、實錄是完成紀傳體的正史(國史)不可或缺的前置作業,故有宋一朝,往往皆是先 修編年為主、紀傳為附的實錄,再修紀傳體例的國史。故《續資治通鑑長編》的作者 李燾才會指出:「修正史當據實錄,實錄儻差誤不可據,則史官無以準憑下筆!」(《 皇宋兩朝中興聖政》,卷47,乾道五年十二月甲辰條。) 也因為實錄的地位在宋代官方史學如此關鍵,因此涉及爭議的實錄前後往往會經歷多 次重修,才會被編為國史。如太祖、太宗實錄前後皆經歷過兩次修訂,神宗、哲宗則 個別經歷過四次修訂。而像神宗、哲宗這些實錄如此會反覆修訂的原因,除了是因為 原本事實有所缺漏之外,或許正如李燾曾指出的那樣,是因為當時史臣在激烈的黨爭 之下常常用「私意變亂是非」的結果。從這點也可以看出,在宋代官僚們要掌握政治 詮釋權的話,實錄的編修往往是他們第一個最主要的戰場,畢竟對宋人來說,當證明 自己政治立場具有歷史正確性時,其所帶來的現實利益,會比去凸顯先人豐功偉業要 來得多。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34.208.46.199 ※ 編輯: dennis99 來自: 134.208.46.199 (04/30 03:31)

04/30 12:38, , 1F
04/30 12:38, 1F

04/30 18:10, , 2F
04/30 18:10, 2F

04/30 18:29, , 3F
專業推
04/30 18:29, 3F

04/30 18:44, , 4F
推~如果有唐代情況會更好 不過寫文章很累...
04/30 18:44, 4F

04/30 21:56, , 5F
杜希德,唐代官修史書
04/30 21:56, 5F

04/30 21:57, , 6F
抱歉,中譯版叫:唐代官修史籍考
04/30 21:57, 6F

05/01 17:18, , 7F
推,看起來中國就算只是一朝之史也不是普通的複雜...
05/01 17:18, 7F
文章代碼(AID): #1FdPQmJB (historia)
文章代碼(AID): #1FdPQmJB (histor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