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疑問] 茶葉何時才成為中國外銷主力?

看板historia作者 (Janeite)時間12年前 (2012/04/08 06:20), 編輯推噓10(10013)
留言23則, 14人參與, 5年前最新討論串4/6 (看更多)
※ 引述《A1an (再說)》之銘言: : 一直以來都以為絲瓷茶是中國自古以來三大壟斷商品 : 可是最近在研究晚明的西方貿易 : 發現不管是葡萄牙人、西班牙人、荷蘭人 : 或者自己開船去澳門、馬尼拉、巴達維亞的華商 : 中國輸出的貨物幾乎都是以生絲為主、瓷器為輔 : 茶葉幾乎是沒有的 : 這讓我滿意外的 : 到底從什麼時候開始茶葉才從無到有 : 最後取代生絲成為中國對西方貿易的主力? 中研院近史所的陳慈玉老師有本簡史小書,可以參考看看。 陳慈玉 (2008). 生津解渴──中國茶葉的全球化. 台北, 三民書局 至於英文的總匯書籍,個人比較推薦這本: Gardella, R. (1994). Harvesting Mountains : Fujian and the China Tea Trade, 1757-1937.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不過說"茶葉取代生絲"成為對西方貿易的主力, 這句話似乎不太正確。 首先,中國最晚在明代以後,棉花就取代蠶絲,成為最重要的經濟作物。 而且隨著江南經濟的發展,棉花貿易市場變得非常龐大, 龐大到必須演變成區域分工的現象。 這情況大略是華北種棉花,運到江南城市的工坊製成紗,再送往鄉村請家庭代工織布。 因為這樣,棉布工業吃掉了大量勞動力,相對而言,絲織就變成中上階層的奢侈品。 所以,生絲根本不太可能允許現代意義的"貿易出口"。 頂多就是各國印度公司帶點回去賣。 雖然到清中葉以後,中國的地域分工又出現變化,廣東嶺南順勢崛起, 但此時已經是茶葉貿易的天下了。 其次,進一步而言,中國在明中葉之前,除了邊市和朝貢之外, 並沒有現在意義的商業貿易。這差別在哪? 差別在於在明代之前,許多貿易品之所以出現,是因為官方特許。 這種型態的貿易是為滿足對方的需要而產生,而不是為了賺錢去生產物資。 西歐各國最早在明末與中國貿易時,因為需求量不大, 這時期最主要的商品是絲捐瓷器和茶等諸多當時歐洲自己不產的商品。 因為賣回去一本萬利,基本上就是到中國找個中間商到處採購一番, 中間被扒了幾層皮也沒關係,反正就是採買到什麼就帶什麼回去。 但18世紀,茶葉商品卻形成新的資本主義下的貿易。 這中間的差別在於,17到18世紀之間,茶在英國,迅速地從宮廷貴族的專利品, 蔓延到中下階層,成為一種真正的大眾飲料。 而之所以如此,一方面是因為英國東印度公司在印度建立據點, 能直接到廣東採購商品,而且當時的東印度公司也雄心勃勃想打開中國市場, 而中國洋行看有錢好賺,也源源不絕從內陸靠廉價苦力把茶運到廣州。 (當然這其中黑心茶還多的,比如有時滿滿一整箱只有面茶底下全都是枝葉 囧) 另一方面是,茶葉創造了某種奇蹟,讓它從藥品一躍而成為國民飲料。 在茶流行之前,英國的下層社會主要飲料是威士忌之類的麥類烈酒, 中間階層則是流行喝熱可可(不像現在巧克力會加牛奶)和咖啡,不過只限男性, 上層社會的男性喝比較高檔的酒, 上層社會的婦女則剛剛從歐陸學來,把"藥品"的茶當禮儀用品。 可是茶卻成功打破階層和性別的藩籬, 先是在17世紀中取代熱可可和可可館,成為中產階級"紳士的飲料", 不久在又進入家庭之中,被婦女當成閒話家常聊八卦的飲品, 然後到17世紀末至18世紀,因為其提神不會醉功能,茶終於取代烈酒, 成為底層勞動階級的家庭飲料。 因為這樣,幾乎整整兩個世紀,英國的茶葉需求量就是不斷成長又成長, 完全變成一種國民飲料。 既然賣茶穩賺不賠,東印度公司又是當時英國茶葉唯一的壟斷商家, 所以即使價格不斷往下掉,他們還是樂得不斷從廣州採購又採購。 就基於這種瘋狂賺錢的理由,讓茶葉貿易在十七世紀從探險家跑單幫的生意, 變成中國與英國之間的關鍵貿易。 這樣的貿易當然有好有壞, 好的影響是,中國的商家賺到大量白銀, 這些白銀又流到內陸,促進一堆住在邊遠山地的鄉民改種茶換錢。 (紅茶算是比較晚出現的茶類,因此此時仍產地然限於武夷山一帶的閩北丘陵) 但不幸的是,也是在十七世紀後期,"重商主義"在英國逐漸成為當權者的主流意見, 而"重商主義"把財富當成是有限的貨幣,也就是黃金白銀所構成, 因此茶葉貿易造成英國和中國的貿易逆差讓他們很不爽。 偏偏當時中國又在閉關自守,不願開放市場, 馬嘎爾尼去拜見乾隆皇時,乾隆皇講了一堆白目話就把他趕走。 結果就是18世紀後半,兩國的貿易問題造成英國人看中國越看越不爽, 結果就是東印度公司在英國政府的默許下,默默把罌粟花帶到印度廣泛種植, 製成貿易的秘密武器,偷偷運回中國去賣, 接下來的故事大家就很熟悉了。 前面囉說講了一堆,重點無非要強調, 茶葉貿易不是"從無到有",而是其貿易的意義在16-18世紀出現巨大轉變。 從原來的跑單幫幹一票加幾船運回去賺賺錢的貿易, 慢慢變成一種中間商為了賺錢不小心創造出需求, 弄到英國人最後得了不喝紅茶就活不下去的病。 (於是茶就和初音一樣,從軟體變成不是"只是個軟體") 當然,這故事到18世紀還沒完,因為真正精采的是在整個19世紀。 英國人直接幹爆中國,殺進港口自己找買辦,自己研究茶, 還有整個打包帶到阿薩姆種茶的故事。 不過到那時,茶葉就已經不是貿易商品,而是赤裸裸的殖民和帝國主義了。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2.4.195 ※ 編輯: chinese228 來自: 140.112.4.195 (04/08 06:24) ※ 編輯: chinese228 來自: 140.112.4.195 (04/08 06:31) ※ 編輯: chinese228 來自: 140.112.4.195 (04/08 06:34) ※ 編輯: chinese228 來自: 140.112.4.195 (04/08 07:55)

04/08 10:25, , 1F
決鬥文
04/08 10:25, 1F

04/08 10:47, , 2F
英國: 甚麼茶葉只是個飲品? (抽牌)決鬥吧.
04/08 10:47, 2F

04/08 12:23, , 3F
大推
04/08 12:23, 3F

04/08 13:26, , 4F
大推
04/08 13:26, 4F

04/08 14:00, , 5F
push
04/08 14:00, 5F

04/08 14:59, , 6F
04/08 14:59, 6F
※ 編輯: chinese228 來自: 140.112.217.12 (04/08 15:22)

04/08 15:40, , 7F
英國人決鬥是抽劍吧XD
04/08 15:40, 7F

04/08 19:05, , 8F
Moyashimon這漫畫有另外的說法.
04/08 19:05, 8F

04/08 19:35, , 9F
我沒在跟萌菌,對此願聞其詳。
04/08 19:35, 9F

04/08 20:02, , 10F
有關英國茶流行的狀況,可以參考《綠色黃金》
04/08 20:02, 10F

04/08 20:13, , 11F
如果是說Macfarlane那本,個人還蠻推的。
04/08 20:13, 11F

04/08 20:14, , 12F
不過無論是green gold或綠色黃金,不講作者可能大家會
04/08 20:14, 12F

04/08 20:15, , 13F
不知道是講哪本吧(真的是菜市場書名)XD
04/08 20:15, 13F

04/08 20:17, , 14F
不過對西方殖民貿易的政治經濟學有興趣,糖才是主流。
04/08 20:17, 14F

04/08 22:07, , 15F
推 不過為何宋朝的瓷器外銷不算現代商業的貿易,要到明中葉
04/08 22:07, 15F

04/08 22:10, , 16F
以後才算呢? 宋朝瓷器外銷的價值已經超過絲綢了,還請釋疑
04/08 22:10, 16F

04/09 01:09, , 17F
用回文的好了。
04/09 01:09, 17F

04/09 01:47, , 18F
糖就要看甜與權力。玉山社出過「XX的世界史」可作入門
04/09 01:47, 18F

04/09 01:48, , 19F
是Macfarlane那本沒錯,有中譯,商周出的。
04/09 01:48, 19F

04/10 19:27, , 20F
大推!
04/10 19:27, 20F

04/10 21:17, , 21F
感謝,大推
04/10 21:17, 21F

11/08 10:29, , 22F
11/08 10:29, 22F

01/01 21:45, 5年前 , 23F
甚麼茶葉只是個飲品? https://noxiv.com
01/01 21:45, 23F
文章代碼(AID): #1FWBsyfp (historia)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FWBsyfp (histor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