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請益] 「獨尊儒術」跟「春秋折獄」

看板historia作者 (沈醉東風)時間14年前 (2009/09/03 11:33),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2/13 (看更多)
※ 引述《qabcfdbeee (九黎)》之銘言: : ※ 引述《sen58 (沈醉東風)》之銘言: : 其實檢閱漢書便知傳統以來言漢武獨尊儒術並不然 : 漢武帝在位期間唯一一個儒學出身的宰相只有公孫弘 : 但是公孫弘在老牌的儒家學者中是有問題的 : 漢書 儒林傳中記載 : 公孫弘被朝廷徵用時,轅固瞪著他說: : 公孫子,務正學以言,無曲學以阿世! : (公孫小老弟,要正當地以所學來發言,不要歪曲所學的東西來賣屁股!) : 轅固是誰呢?他是漢代四家詩派中齊詩的帶頭老大 : 當年在漢景帝時代跟搞黃老的黃生(黃先生)辯論湯武革命 : 罵老子這本書是家人言 : (家人就是今天所謂的僕役,就是說老子這書只是僕役之人的言論而已) : 結果使景帝老媽子竇太后火大了 把轅固關到圈欄裡跟野豬作搏鬥 : 可謂鐵錚錚的一條漢子 叫公孫小老弟別亂賣屁股的時候已年屆九十 : 轅固這番發言審其地位與經歷 可謂頗有份量 : 因此拿這來檢視武帝所用的公孫老弟 所謂漢武尊儒可想而知 : 況且武帝一朝也才一個阿弘而已 光這樣云獨尊儒術 似未盡然 其實用漢武帝時所用的宰相來質疑「獨尊儒術 似未盡然」是有問題的 至少不具說服力 蓋武帝根本不重視宰相...以內朝分散宰相權柄...武帝在位時換了13位宰相 可見一般 至於公孫弘...出身布衣...六十徵為博士...七十六當了宰相...轅固罵他 罵得好...貴族本來就看不起平民出身者... 武帝時的宰相...其實反映了當時的政治組織漸漸脫離了武人與富人的掌控 而朝士人前進罷了... : 如果去翻漢書 元帝紀 : 您就會發現漢宣帝何等沒在怕的 : 大喇喇地跟當時還是太子的元帝說: : 漢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雜之,奈何純用德教,任周政乎? : (漢朝他媽自有自己的一套,本來就是把霸術王道參在一起, : 幹嘛全部都搞品德教育,是要重用周朝的辦法嗎?) : 然後接下來又罵了俗儒不合時宜,莫名其妙等等一堆 : 如此看來,即使到了武帝之後的第三任當家宣帝(中間還有昭帝) : 他依然好用刑名,使的宣帝不好儒術的盛名響叮噹 : (在漢書中宣帝不好儒術出現過不只一次) : 由此可見,要是武帝時期就有大勢所趨使其怕也不得不獨尊儒術 : 何以武帝 昭帝兩朝之後大勢一轉 重新回用刑名之術? : 故言漢武獨尊儒術 恐其未必 不然檢視宣帝出身 : 他來自民間 十八歲以後壯年之際才承繼皇帝位 : 假使當時未有講刑名之學的人 而滿街都是講儒學的人 : 宣帝何以學習這些治術? 漢初尚黃老,而內裏是申韓法律... 武帝時的「獨尊儒術」的儒術本非孔孟的王道思想 而是摻雜了申韓、陰陽、儒家的思想.... 也可以說是「外儒內法」... 董氏所建議的「獨尊儒術」的儒術... 站在武帝的立場...本來就是外面的一層偽裝而已 所以我才說董氏的「獨尊儒術」實際上就是道與勢的妥協罷了... : 雜儒就是指各諸子家學都有涉獵的儒學學者 : 不過說也奇怪 有雜儒就沒有雜法嗎 法學學者就不能讀點詩書嗎? : 黃老學者就不能配著五經一起搞搞嗎? : 思想的一統就稱為儒術似太武斷了點 : 若以思想的核心主體說是儒術 那也不在漢武帝的時期發生 : 硬要說 是漢元帝以後才算 但那種儒術又與災異陰陽之說有關連 : 是否要稱為儒術的一種支派或變體 : 或說那其實不算是儒術 都可以再討論 : : 秦帝國用法家治國此乃殆無疑義 : : 但卻沒多久就亡國了 : : 漢興...但承大亂之後...民生凋敝... : : 以黃老之術與民休息為原則... : : 但此時儒學已在潛伏... : : 叔孫通制定朝儀...儒術地位開始受帝王重視... : 這種重視呢 讓我以高皇帝劉邦心中的話來重現: : 幹,原來叔孫通這老不死的還會"制定朝儀"這招, : 他媽整天宅在魯國不出門讀屁書,學的就是這玩意啊! : 以前撒尿在這些傢伙的宅帽中,就是因為他媽宅啊! : 想不到啊,叔孫老宅這傢伙一制訂了只有儒宅們才懂的朝廷遊戲規則, : 那些跟我打天下個個生吃豬肉的猛男居然被 : "嚇到了...嚇到了...嚇到了.." : 幸好事先老宅有教我 乃公(拎盃)幾十歲的人了 才不怕! : 所以說 我要說聲謝謝你~ 魯宅 : 那麼...就是這麼回事... 這是您個人的幻想...恕不予置評... : : 儒家相關的禮儀制度躍上歷史舞台... : : 「儒者可與守成」的說法引起了帝王的重視... : : 此時秦帝國的覆滅...開始有了鑑戒的作用... : : 賈誼的「過秦論」強調秦的覆亡乃是「仁義不施」的緣故... : : 為避免重蹈秦之覆轍 : : 儒家的德治主義正可以守成... : : 為保證漢帝國長長久久... : : 漢帝王便不得不採用儒家思想期以鞏固政權... : 是誰保證用儒家的可以長久呢? : 其他家的一定會保證短命夭壽嗎? : 如果西漢中葉開始就採用儒家的德治 : 又如果說真的有品質保證 : 何以漢哀帝又要聽夏賀良的建議號陳聖劉太平皇帝呢? : 號曰太平,其實一點都不太平呢 : 到處都有人偷盜地方軍械庫的武器去造反 : 這樣真的有儒家的德治能長治久安的品質保證嗎? : 況且元帝成帝以來 真的是苦民所苦啊 : 為了怕人民麻煩 乾脆放棄領地珠崖的所有權 : 武帝只是為了幾匹馬 就叫李廣利的兩三萬大軍 : 沒有打下大宛國 敢入關回國一步就地射殺 : 相比之下 為什麼宰相幾乎都是儒學學者出身的元成哀時期 : 天天都有狀況呢? : 難道是保固期過了嗎?! 這位仁兄... 期待統治者主動實施儒家的「王道政治」 無異痴人說夢...>< 就是因為統治者不願實施儒家治術 所以才會有道與勢之爭嘛 但是統治為了要避免下層百姓造反 勢必施以「仁義」以安撫百姓 期待下層不要造反以鞏固政權 這便是儒家思想得以站有一席之地的原因所在 : : 而儒者亦必須借帝王以實現「仁政」的主張... : : 戰國時道尊於勢的環境已一去不返... : : 現今已然是道屈於勢的時代... : : 道統與政統的妥協乃必然的趨勢... : : 董仲舒與漢武帝的對談... : : 正是道與勢的妥協... : : 除了前述董仲舒引春秋公羊做為理論基礎外... : : 尚有中國自遠古以來「大一統」的觀念... : : 一直深入人心... : : 而「大一統」之名...則始於春秋公羊傳... : : 「萬物之統皆歸於一也」,一者何?帝王也... : : 帝王從何來?天受命也... : : 因此武帝接受董仲舒建議...至泰山封禪... : 其實呢 漢武帝是有受人慫恿才去搞封禪 : 不過此人不是董仲舒 : 董先生自從他宅在家裡苦心撰寫的一套談論天人災異的秘笈草稿 : 被政敵主父偃偷走並且遮其作者名姓在朝廷上公開示眾後 : 就羞得不敢再去朝中發言了 : 因為他的學生呂步舒不知道那是老師愛心之作 : 看了那秘笈草稿就說 這不知道是哪個王八蛋在胡說八道哩 : 於是董仲舒就被判有罪要砍頭 幸好皇帝下詔免死 : 不過這一來董仲舒以後再也不敢談論災異了 : 慫恿武帝的人是天下聞名的司馬相如 : 就是那個誘拐未亡人達陣而一竊成名的司馬相如 : 他死前留了封密函 告訴他的妻子說 : 我死之後,皇帝定會派人來要我的作品以資懷念 : 使者來 就把這密函給他 : 相如死後,使者就拿著這密函給了皇帝 : 乖乖你個隆叮咚 相如死前所寫的密函 : 是篇賦 是篇讚嘆封禪的賦 : 武帝讀完,旁邊的大司馬又嘰哩咕嚕如此這番 : 於是武帝沛然改容 精神抖抖 曰: : 唷嗚!朕也要來個一次! : 經過精心計畫,於相如死後五年,武帝祭后土 : 之後過三年,於泰山封禪 : 可喜可賀~ 可喜可賀~ 武帝的封禪...不論是董氏的建議或司馬相如的封禪書 還是巡遊中發現寶鼎的刺激...等等 這些原因皆只是導火線罷了 封禪背後的象徵的意義...相信才是武帝封禪的真正理由 : : 藉此召告天下...吾乃受命於天...天下萬物皆我子民... : : 理應服膺我的領導... : : 然董仲舒再籍「天人相應」以箝制君王的權力... : : 期君王施行仁政...必可獲得天佑... : : 而大一統者... : : 「禮樂征伐自天子出」...方可顯示「天下有道」... : : 因此漢武於太初元年做了一番制度上的大改革... : : 即緣由於此... : : 既獨尊儒術...則舉「孝廉」做為德治之手段... : 雖然漢書儒林傳說舉孝廉自董仲舒的建議 : 但是文帝紀文帝十二年三月的詔書 : 已經有要官員推舉地方的孝悌 力田 廉吏等人員給予賞賜 : 不知道有無做官 但起碼可知自文帝開始就很重視孝子廉吏了 : 但文帝不是搞黃老的嗎? 不是很愛黃老的嗎? : 黃老跟儒家唱對頭 但文帝朝就重視董仲舒所謂孝廉的想法 : 如此不是很"很奇怪"嗎!? 一點都不奇怪... 蓋在漢初的政治組織中...除了宗室、武人和富人外 還有雜途一項... 您所言者正是雜途一項...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58.114.231.171
文章代碼(AID): #1AdpZ_IY (historia)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本文引述了以下文章的的內容:
完整討論串 (本文為第 12 之 13 篇):
文章代碼(AID): #1AdpZ_IY (histor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