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問題] 調性跟和弦的關係?

看板guitar作者 (開心最重要!)時間13年前 (2011/02/10 15:59), 編輯推噓2(200)
留言2則, 2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6/7 (看更多)
※ 引述《rockrock1127 (rockrock1127)》之銘言: : ※ 引述《SydneyShiu (走不完的坎坷舞步)》之銘言: : : Bdim和Bm(b5)不一樣在哪裡?這實在是令我想不透 : : 減和弦經常會以非順階的方式出現,與他是"一種功能性的非順階和弦" : : 並沒有必然的關係。 : 所以我有我"個人認為"呀XD : 因為"我覺得"減和弦通常是一種用BASS音半音銜接和弦的一種和聲手法(這敘述不好,不 : 過你應該知道我在講什麼XD) "我認為"這就是一種減和弦的功能性。 : : 在C大調裡,Bdim當然是一個順階和弦。 : : 至於Bm(b5)雖然大家都看得懂這是什麼意思,但是這個聲響通常不會寫成 : : Bm(b5),而會寫成Bdim。 : 真的幾乎看不到Bm(b5) 但敝人我真的覺得這樣寫比較好 比較有大調第七級的直覺 XD 嘿~先說我對於和聲很多概念也都是自己讀書的~所以並不是很厲害 不過看到這個討論覺得很有趣^^ 我認為樂理是先有了音樂~大家從中找出規則才出現的 音樂也是每個人能夠用自己的方法理解就好啦 不過我覺得如果你會有"比較有大調第七級的直覺"的想法 或許是因為你其實沒有用這個"調式"來思考 今天這個調式C D E F G A B~其實就是我們最常用的大調~也就是調一 如果說今天在這個調式中出現Bm~組成音是B-D-F# 那你多想了ㄧ個b5~也就是你轉了ㄧ個調式後~又再出現b5的音 我覺得這個概念其實有一點複雜~雖然調中的音會是C大調的音 但他實際上是什麼調式~主音是什麼~好像已經有一點太複雜了XD (比較像是彈到Bdim的時候轉成Bm小調~但還是很想要F這個減五的音而造成的~ 所以是個主音是B的調六) 我的建議是~你其實可以尊重一下 DIM 的存在XDDD 因為沒有甚麼怎麼想比較對或者比較直覺~因為他就是存在那邊的一個和弦 就像C大調也存在C major還有A minor一樣!!! 何不就認清一個調中還有其實還有減和弦存在的事實~~~ ^^ : : 是Bdim + b7=而成為Bm7b5 而不是先有Bm7b5少掉七音而成為Bm(b5)。 : 我看的HARMONY也是先介紹三和弦然後透過疊加第七音才產生七和弦的 : 但我覺得一開始直接以最複雜七和弦來思考再依需求簡化成三和弦也不錯呀!! XD : : 這個理解的方式有點倒果為因,因此會限制了sus4的出現。 : : 雖然理解sus的方式與sus4和弦沒有必然性,不過如果還是用和弦記號的方式來 : : 想,其實sus4還是可以出現在任何一個和弦上,而且不論該和弦在"sus"變化前 : : 是大或者是小,其實都算是實用。 : : 其實"功能"這個詞在和聲學上是有特定意義的,這指涉了我們現在調性音樂上所 : : 謂"功能"和聲。 : : 在功能和聲的概念中,和弦可以劃歸到三種"功能"上:T S D。 : : 一般的吉他書常常把某個長的不像是大、小、屬七的和弦當作有某個功能,然後 : : 在書上劃分這些和弦的用法,雖然這也是行的通的,但是卻容易使學習者忽略了 : : 原本最重要的三種"功能"才是學習的重點。 : : 常常有人說要找爵士樂手,大概是因為爵士樂手經常面對這些奇怪的和弦。不過 : : 實際上這些都是最基本的樂理觀念,我反而覺得應該要找古典的書來看才更清楚 : : ,這一方面古典學習上有累積很多教材、練習等等,理論上的觀念也比較能夠完 : : 整的呈現。相反的許多敎你即興,或者是和聲重配的書,是建立在你已經有正確 : : 的基本觀念上,要敎你"手法"而非理論,在缺乏比較好的基礎觀念的時候,反而 : : 不是很適合做為樂理學習。 : 我也覺得可以自己摸索一段時間累積各種不同的基礎樂理再學效果會比較好 : 因為我也是這樣學來的。可是找古典的書我覺得有些疑問,古典和聲跟現代和聲的規則 : 不是不太一樣嗎? 基礎都是一樣的~不管古典 爵士 流行 民族音樂 你可以放心的去研讀哩! 至於後來出現的現代音樂~就出現比較多奇妙的樂理 像說十二音~或者全音階減音階之類的 我覺得很複雜~真的很有興趣做實驗性的音樂可以去了解一下!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4.25.235.11

02/10 18:52, , 1F
Bdim的功能性是跟G7比較有關係,跟Bm較疏遠
02/10 18:52, 1F

02/14 04:31, , 2F
推樓上~還有Bm7-5是A小調2-5-1阿!!到Am和絃的時候很常用~
02/14 04:31, 2F
文章代碼(AID): #1DKvhu2d (guitar)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DKvhu2d (guit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