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閒聊] 清代台灣舉人如何上京趕考?

看板gallantry作者 (非也)時間13年前 (2011/01/16 14:27), 編輯推噓6(601)
留言7則, 6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2/3 (看更多)
※ 引述《FrankLP (好中意車路士港妹)》之銘言: : 清代台灣有出過進士30幾位 : 那請問這些人當初怎麼上京趕考的? : 船 陸路 : 府城----->泉州------->北京 是這樣子嗎? : 還是有直達北方的船? 這要分階段來說。 早期臺灣只有一府(臺灣府)三縣(臺灣縣、鳳山縣、諸羅縣), 因此在府城辦的科舉其實只有到童生試的層級。 通過童生試的試子要應鄉試,就要渡海到福建省省會福州去應試。 通過鄉試的話,當然之後的路線就是由福州經陸路到北京去應會試、殿試。 後來增設一縣(彰化縣)二廳(澎湖廳、噶瑪蘭廳)甚至增設臺北府的時候, 臺灣還是沒有達到「省」的層級,但開始允許臺灣士子在府考試。 主要是這麼辦: 試題由專人經海路送至臺灣府,由臺灣府兼理學政,就地考試。 考試後依定額錄取,再將錄取士子及考卷一併送至省會福州鑑核。 這麼做的目的,是免去臺灣士子渡海考試的風波之苦, 而且黑水溝上風浪無定,船行顛簸之下,到了省會也很難發揮全力應試。 所以特地恩准臺灣士子在原鄉就地考試,再將錄取士子送至省會鑑核。 但是不管鄉試是在省會考還是較後期在原地考, 由臺灣經海路到福州的這一段路還是必需的, 因此由鄉試轉赴會試、殿試的路線還是不變的。 臺灣一直到光緒十一年派任首任巡撫劉銘傳, 並在光緒十三年首任布政使邵友濂抵臺之後,才算正式建省。 光緒二十一年就割臺了,因此有清一代,臺灣躍居省級單位的時間不過十年左右。 士子應試路線在建省之後的改變,也不過就是鄉試考完不必再送福州而已。 -- Ψ 樓不在高,有錢則名。藥不在佳,回扣則靈。斯是駙馬,惟吾賤名。╯係 台開上交易,發票入帳清。談笑有財團,往來無良民。可以炒股票,買基 金。無呻吟之亂耳,無手術之勞形。朝回駙馬府,暮入檢查庭。囚號云:﹀ 文 「貳貳陸零」。 《兆賤銘》 非也 ψ └└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8.233.67.65

01/16 16:02, , 1F
真係好文!!
01/16 16:02, 1F

01/16 19:46, , 2F
請問通過鄉試後過海考接下來的試的交通問題都是自己想
01/16 19:46, 2F

01/16 19:46, , 3F
辦法嗎@@?
01/16 19:46, 3F

01/16 20:28, , 4F
樓上 有「公車」接送(無誤)
01/16 20:28, 4F

01/17 10:19, , 5F
歷史上有名的「百日維新」就是從「公車上書」開始啊
01/17 10:19, 5F

01/18 00:23, , 6F
真係好文!!
01/18 00:23, 6F

01/26 03:07, , 7F
自古以來命運都很坎坷的臺灣T^T
01/26 03:07, 7F
文章代碼(AID): #1DCe_6l2 (gallantry)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DCe_6l2 (gallant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