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誠品的背離,

看板eslite作者 (何逸凡)時間18年前 (2005/10/07 06:27),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3/6 (看更多)
※ 引述《yclou (肉毒桿菌美少女。)》之銘言: :  對啊我真的很小家子氣,在意這麼多其他人應該不會在意的,雞 : 毛蒜皮的「感覺」。 這篇回文不是要抱怨一些什麼, 身為有段時間的客戶現在才發現誠品板早已開了一兩年多, 好像是很不敬業的事:) 尤其是還是因為好像發表情緒文會被酸的當下才來發情緒文,似乎更是如此XD 不過,這還是一篇情緒文:) 今天,捧著藏書票換了會員卡. 那並不是刻意收集來的,明明丟了幾張小朋友結帳卻一張都沒拿到是常有的事. 因為我不是為了藏書票買東西,因為是因為逛誠品讓我感覺不錯, 所以我有買東西的衝動. 也從來沒有想刻意趁著週年慶去門檻降低時去辦卡, 即使櫃台的人跟我說"只差xxx就可以辦卡了耶",我仍然提不起勁. 因為我不想營造刻意為了要換卡/續卡而消費的場景, 那會毀滅我花錢的快感. 但是今天我去換了會員卡. 前面常常有人問,難道新制度讓我買東西的誘因會消失嗎? 理性的回答,並不會XD 先不提我本身是相當排斥塑膠貨幣的人,這牽涉我的消費習慣. 但除此之外,我會在誠品找的東西還是會在誠品找, 比如說我還是很難常常跑台北找小廠錄音:) 我逛誠品會想買書還是會想買書. 甚至,我不再需要累積高到讓我覺得恐怖的消費,只要有消費, 我就永遠不用考慮為了續卡而累積消費的問題. 但是新制度讓我一瞬間產生了一種感覺, 一種,好像我不趕著做些什麼就會損失一些東西的感覺. 一種,什麼東西不太一樣的感覺. 有個聲音告訴我,我是不是應該稍微去注意一下收銀台後面有沒有辦卡說明, 是不是應該看一下旁邊的DM寫的新卡與舊卡的差別. 我知道我從來不因此損失什麼, 但是我"彷彿"損失了些什麼. 只可惜,我不是因為理性而在誠品消費的. 我記得以前有個故事是這麼說的, 以前有個人賣糖果,他總是秤了足兩,自認沒有對不起客人的地方, 但他卻發現客人買了糖果總是不太高興,而且很少來找他買第二次, 相反的,他身邊有另一個賣糖果的,也是同樣秤了足兩, 但客人走的時候往往笑嘻嘻的,而且常常還是會再來. 他很好奇地問身旁的人有什麼密訣,身邊的人也很大方地回答說: "其實也沒什麼,你在秤東西時老是多秤點,再從秤裡往外減, 客人便覺得你少給了他些,因此走的時候老大不高興; 而我往往先刻意少放點,再往秤裡頭添一些, 讓客人覺得多得了些,再說幾句應酬話,他們便開心了." 人的感覺啊,只是如此而已. 就像今天辦完會員卡之後,買完了東西, 心裡冒起了,"是不是可以再拿到藏書票?", 旋即,發現這是多麼可笑的一個念頭. 原來,被制約,也就是這樣一個過程. 看著有意無意收著的藏書票,從來我只把它當成附加價值, 這種附加價值對我而言是過去的回憶,也是對未來的期待, "有一天,他可以變成一張卡,這張卡可以讓我花同樣的錢再多帶一本書, 雖然我一直很懶得去換他." 然後,我看到了這些發了霉的紙張即將成為廢紙, 於是,在我不希望那句話變成 "曾經有一天,他可以變成一張卡,這張卡可以讓我花同樣的錢再多帶一本書 雖然我一直很懶得去換他." 於是,我去換了張會員卡,然後還剩下一堆點數不知道可以幹嘛, 換個第二張,第三張嗎? 如果我把所有的抽屜裡的紙片都清出來說不定有這個潛力(笑). 只不過,是給自己延長一點時間罷了. 讓自己緩慢地從這種莫名其妙的非理性情緒,回到現實與所謂的會員權益. -- 然而,感覺畢竟是感覺. (茶)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62.49.43 ※ 編輯: Eventis 來自: 61.62.49.43 (10/07 07:26)
文章代碼(AID): #13HQIqT3 (eslite)
文章代碼(AID): #13HQIqT3 (esl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