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評論] 從原住民角度看「水蜜桃阿嬤」紀錄片

看板documentary作者 (千尋)時間17年前 (2007/07/13 02:35), 編輯推噓1(100)
留言1則, 1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9/13 (看更多)
也來轉錄一篇 潘朝成導演真是擲地做金石聲 冷血與矯情的紀錄片寧可不要 1.楊力州導演在拍攝<奇蹟的夏天>紀錄片時,來花蓮找我時我曾告訴他:過去你從不拍原 住民紀錄片,對原住民議題也不關心,也不瞭解原住民的處境, 你應該好好的做功課,如果 拍不好而播出後會受到社會批判,包括我。這兩年楊力州導演拍攝原住民紀錄片都和商業 財團提供資金有關。 2.掌握攝影機就是掌握權力,也掌握詮釋的權力,其詮釋也會被呈現出來。一個受過學院 訓練的導演,拍攝巨大的傷痛或困境是可以的,但影片必須成為社會改革與社會進步的動 力才會受到肯定。若是一味的渲染阿嬤家裡的自殺事件,但未認真探討自殺的原由未處理 社會制度與結構問題,僅一般化的呈現原住民自殺個案議題,那麼已經是刻板化、污名化的 原住民族,將可能被貼上自殺族群的標籤,這對長期以來外界對原住民的不瞭解或誤解將更 加深。 3.當一個人在社會上認真努力的打拼,但還是不能溫飽自己或家人而走上自殺的絕路時, 這已經不僅僅是個人問題,而是社會制度出現問題,這是紀錄片導演應該知道的。遺憾的 是水蜜桃阿嬤紀錄片,僅聚焦在一個家庭的某一部份而已,社區關係、部落關係在片中都 不曾被討論,這對自殺家屬與泰崗部落都造成傷害。 4.原住民不像都市人,樓上樓下互不認識,左右鄰居互不相往來,原住民住在部落裡有一兩 百年甚至幾百年的時間,是緊密的生活,關係非常密切。所以紀錄片不能僅一般化來處理, 否則就像楊力州自己說的,他理智的去尋覓,為什麼走的人為何要做如此決定。但拍攝過 程下來,那個為什麼其實是益發模糊。主導影片故事主軸的導演在這般認知下,如何能拍好 一部觸動社會進步的紀錄片呢? 5.楊力州導演應該向阿嬤與家屬道歉,向泰崗部落道歉,向泰雅族道歉,向原住民族道歉, 向社會大眾道歉。 6.關於紀錄片本身,由於它有污名化原住民族之虞,強力建議商業周刊應立即停止播放,除 非加入觀眾可以理解的自殺背後的各個影響呈現。我在音像記錄研究所的老師曾經說: 冷血與矯情的紀錄片寧可不要。潘朝成從未忘記這句話,楊力州忘了嗎? 潘朝成(木枝.籠爻/噶瑪蘭族) 紀錄片導演 2007.07.11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20.135.74.111

07/13 22:30, , 1F
借轉ecophilia
07/13 22:30, 1F
weitzern:轉錄至看板 Ecophilia 07/13 22:31
文章代碼(AID): #16bdHxrx (documentary)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以下文章回應了本文
完整討論串 (本文為第 9 之 13 篇):
文章代碼(AID): #16bdHxrx (documentary)